Momoco东风卫视的当家主持人,
台湾才女。主持、唱歌、出书,全面发展。陶子成为娱乐圈独树一帜的明星。以利嘴闻名,当之无愧的“第一娱乐女主播”。她的伶牙俐齿、她的善解人意、她的幽默、她的搞怪甚至刁钻,常常为人津津乐道、又怕又爱。

  生日:10月29日

  籍贯:辽宁

  星座:天蝎座

  血型:A型

  身高:161公分

  体重:48公斤

  学历:政大新闻系

  语言:国、英、广东话、闽南语

  运动:都爱

  嗜好:收集蜡烛

  口头禅:哇哩咧、麦勾共啊、喜安呐(台语直译)

  擅长乐器:略通钢琴、爵士鼓

  专长:歌唱、主持、写作

  特殊专长:说话、逛街

  吃的口味:辣、酸、咸

  饭量:忽大忽小

  最喜欢吃的东西:都爱

  喜欢喝的饮料:水

  最喜欢的颜色:蓝、白

  最喜欢的动物:狗

  最喜欢的男歌手:Sting

  最喜欢的女歌手:那英

  最喜欢的男演员:Tom Hanks

  最喜欢的女演员:Julia Ormond

  最喜欢的一本书:爱呦

  最喜欢的歌路:Blues Jazz

  最大的愿望:休假又能赚钱

  最想去的国家:意大利

  最害怕的东西:蛇

  最讨厌的事:天气好还要上班

  第一次恋爱:高二

  恋爱次数:忘了

  未来规划:主持、唱歌、写作、演戏四栖
Share |
Share

TOP

《人物》(People) 杂志称靳羽西为“中国最有名的女人”。《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称她为“中国化妆品王国的皇后”;《财富》(Money)杂志形容靳羽西是“当代的马可波罗”;而美国《国会记录》(Congressional Record) 则称赞她为“真正的平民大使”。

  这些美誉从某种程度上精确地刻画出靳羽西女士这位奔忙于东西方之间,
分别以学者、作家、记者、电视人、社会活动家及企业家身份出现的美籍华人形象。

  靳羽西女士生于中国桂林,她的父亲是岭南画派一位著名的画家,后来他们全家定居香港。靳羽西四岁开始学习芭蕾和钢琴,在那时她就显露出在艺术上的才华,她在音乐上的天赋尤其使人印象深刻。有许多年,靳羽西每天都从早到晚苦练8小时。但是,在她从夏威夷的杨伯翰大学(BrighamYoung)大学获得音乐硕士学位之后,靳羽西却作出了一个改变她一生的重大决定,“我认为我决不可能成为鲁宾斯坦第二。既然你无法成为最好的,为什么还要去做它呢?”从此,羽西将她的精力集中到另一件她热爱的事情上,就是架起东西方交流之桥。

  1972年,靳羽西与妹妹羽珊移居纽约,并成功开展了同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活动。当时,她还主动在曼哈顿当地一家有线电视台主持中英文电视节目。就在那里,靳羽西很快就意识并掌握到了电视所具有的巨大能量,凭借这种能量,她可以在东西方理解差异这一鸿沟之上架起一座桥梁。

  1978年,靳羽西电视制作公司制作了她第一档重要的电视节目,即每周播出的系列片《看东方》。这个节目向越来越多对东方感兴趣的美国观众介绍东方文化和风俗,羽西鲜明的个性给这个内容翔实的节目注入了许多活力,使得这个系列片在评论界好评如潮,而且还赢得了不少奖项。很少有人能在东西方之间架起桥梁,但靳羽西却能够做到,而且做得优美,聪明、优雅。《波瑞》(PARADE)杂志称她为“全世界拥有最多观众的电视记者”。她是第一个将东西方联系起来的电视记者。《看东方》连续播放了十二年,最后的两年在《发现频道》(DISCOVERY CHANNEL)的全国网上播出。

  1984年羽西辛劳的工作终于得到回报。10月份美国公众电视网(PBS)邀请她主持首次从中国现场直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35周年庆庆典。当年12月份,中国政府邀请她制作了《世界各地》这个节目。在中国唯一的全国最大电视网中央电视台的屏幕上第一次出现了由美国人制作并主持的节目。她的节目同时影响了下一代电视节目主持人。随后,靳羽西继续制作精彩的系列节目《羽西的世界》,向中国观众介绍国际流行的生活方式和最新潮流。她还为中央电视台深受欢迎的女性栏目《半边天》提供节目,反映美国社会。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栏目在2000年7月播出了题为“靳羽西永远站在东西文化的交叉点上” 的专题片。

  在美国国内,靳羽西在电视上的成就不胜枚举,其中包括为美国电视公司(ABC)制作的记录片《中国的墙与桥》,这个节目为她赢得了艾美奖(美国电视最高奖)。《变化中的中国》这个节目曾在美国全国播出,引起巨大反响,曾被收录到《国会记录》中。其它的如《亚洲四小龙》、《怎样在亚洲经商》等系列片在美国公共电视网(PBS)播出,满足了西方人了解东方的渴求。靳羽西在她的电视生涯中,足迹遍布了25个国家,制作了成千上万个节目,有一些节目在全世界范围播放。

  1992年始靳羽西开始实现她的另一部分梦想,就是帮助亚洲女性建立对她们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美的自信。多年来,靳羽西都希望在镜头前充分展露其最美的风采,然而却苦于无法找到完全适合她亚洲皮肤颜色和脸型的化妆。在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之后,羽西成立了靳羽西化妆品公司。“我想为亚洲女性配制、生产和提供符合她们特别需要的世界上最好的美容护肤品。这些产品将为她们的特点度身定制。我们在销售产品的同时还会指导女性如何使用这些产品,我们的目标是突出那些只有亚洲女性才具有的特质,让亚洲女性发觉她们是多么的美丽!”羽西的产品于1992年推出,到现在己有一段令人骄傲的历史。

  靳羽西女士同时还关心教育和公益事业,为表彰杰出的女性,她在中国的北京大学设立了靳羽西奖学金,同时在纽约市立大学HunterCollege也设立了奖学金。羽西还担任纽约City-Meals-On-Wheel的董事会成员,百人委员会委员(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美籍华人组织),并积极参与中国研究所(China Institute)和亚洲协会(Asia Society)的活动。

  靳羽西撰写了无数篇中英文的文章,其中包括三本中文著作,《世界各地》、《羽西亚洲妇女美容指南》和她最近的一本《魅力何来》。《魅力何来》一书于2000年5月在上海出版。这本12万字的现代礼仪手册以"仪"字为中心,分仪礼、仪态、仪容、仪表、仪餐、仪柬六大部分。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为这本书起名,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王英凡、副代表沈国放等外交礼仪专家都对此书有高度的评价。这本书一面世就成为销售排行的第一名,羽西还将此书的收益全部用于教育基金。

  现在,靳羽西正在撰写一本名为《亚洲名媛》的著作。在这本书中将涉及羽西为亚洲人所创造的具有奠基意义的世界上第一个色彩系统。 近百位亚洲美女(Joan Chen, Benazier Bhutto, DewiSukarno等)在这本书中分享美容和健康的秘密。这本书将于2002年“羽西”品牌在全球推广时同期发行。

  在2000年7月,靳羽西完成了《如何在中国投资经商》这个电视节目的制作。此片是每一个有兴趣在中国作生意的人的权威指南。“由于我在那里(中国)的个人经验和自己生意的成功经历,我十分相信我们在这个领域有许多值得分享的地方。”她这样说到。

  为表彰羽西多年来献身于增近东西方文化交流事业,靳羽西被授予多个名誉博士学位,还赢得荣誉市民奖,年度妇女奖,终生成就奖,大使奖和无数种奖项。1999年4月底在摩纳哥,靳羽西又被授予“世界杰出女企业家”的荣誉称号。2000年9月,她接受了上海市政府颁发的唯一授予外国公民的最高荣誉奖项——“上海市白玉兰奖荣誉奖”。

  2000年9月,羽西新彩妆“世界色彩、色彩世界”也以一个全新形象、全新配方、全新包装登上中国化妆品舞台,美国研制、法国设计、中国制造的羽西产品将羽西的事业推向一个顶峰,那就是以中国人方块字命名的化妆品品牌将跻身于世界名品之林,走向世界!羽西牌化妆品在2002 年元月美国上市。

  2000年11月底,羽西的另一个梦想又要实现了。她最新的公司——靳羽西文教玩具有限公司——推出了第一个中国娃娃,命名为羽西娃娃。

  有人曾说过,在中国第一个实现了“要世界了解中国,要中国了解世界”的人就是靳羽西,这决不过分。

TOP

11月25日出生于河南,
身高179公分,1986-1990河南周口地区体校(排球专业),1990-1993河南省水上运动学校(赛艇专业).连续两年当选为中国最佳职业模特。从名模到设计师,她成功完成了自身形象的转换。

  1999年底马艳丽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DDMary Ma后,已经在1999年和2000年的两届中国时装周、2000年的上海国际时装界上举办了三次个人作品发布会,舆论评价很高。

TOP

“我要叫你姐姐,因为你激励了我的梦想”

  2月28日,北京风和日丽。这一天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里,举行了一个规模不大,仅有200多人参加的英文新书《从小脚女人到奥运会冠军》首发仪式。

  这是一个虽然小型却又非常特别的新书首发式。这本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专著的作者,是我们过去熟悉的乒坛世界冠军邓亚萍。1997年初踏入清华校园时,一下子连写26个英文字母还需要思考再三的邓亚萍,此时坐在台上,看着那些当年陪伴过她“重新”成长的老师们,还有台下那些对她喜欢有加的学弟学妹们,百感交集,几次发言都泣不成声。

  在首发仪式结束前的最后一次提问中,一位清华大学外语系的男生抢过了话筒。他说,一定要代表父母问候一下邓亚萍姐姐。他说自己小的时候看电视里直播邓亚萍参加奥运会的比赛时,父母就告诉他,看看人家亚萍姐姐多厉害。正是邓亚萍的这种拼博精神,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直鼓励着自己,如愿以偿考到清华成了邓亚萍的学弟。

  曾经18次夺得过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冠军的世界女子乒坛顶尖选手邓亚萍,在夺得1997年英国曼彻斯特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单打和双打3块金牌后,选择了退役。这一年,她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短短的7年多时间,这位曾经在乒坛充满霸气的女中英杰,在她的转型期,用当年夺取世界冠军的毅力和决心,在另一个领域开拓了被专家们称为“第二个奇迹”的全新局面。

  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邓亚萍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去年又被英国剑桥大学录取攻读博士学位。她还加入北京奥组委,成为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项目专家。同时,她还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以及体育和环境委员会委员。

  邓亚萍就是以在读博士、奥组委官员、国际奥委会官员的三栖身份,每天进行着紧张忙碌的新生活。不过,邓亚萍坚持认为,要做就一定要做最优秀的。再忙,也要实现自己的目标。

  邓亚萍的体坛“无间道”

  2004年元旦,邓亚萍参加北京奥组委在北京四中举行的《奥运知识读本》首发仪式时,一位四中的女同学站起来发言,激动地让邓亚萍评价一下她的体坛“无间道”生活。

  这位女生的问话,是将目前最流行的港片《无间道》与邓亚萍攻读博士、奥组委官员、国际奥委会官员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重身份进行了联想和比拟。这一比拟引起了全场与会者会意的笑声。

  不过,邓亚萍却是一脸的茫然,完全不知《无间道》为何物。邓亚萍问清楚这是部由刘德华、梁朝伟等大腕主演的电影时,也笑了。她说自己除了吃饭、听音乐以及必要的锻炼时间外,几乎没有一点时间用于娱乐,已经好几年没看过电影了。

  她介绍说,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得从北京城南的家赶往位于东四十条的北京奥组委上班,下班后她必须全力投入到博士生的学习当中。她的博士生研究方向是“奥运会和体育对中国社会的整体影响”,每个学期导师都会给她布置具体的方向以及阅读书目。邓亚萍要定期用电子邮件向导师汇报学习进展和心得,并且还需要赶到剑桥大学将研究成果交导师评审。

  作为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项目专家,她在工作上也必须全力投入,做好市场开发有关工作和奥组委安排的其它工作。同时,她还是全国政协委员,每年都要参会并提出有具体建设性的提案。她每年还要参加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体育和环境委员会的相关会议,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飞人”。

  邓亚萍笑着说,老天是公平的,给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只有24小时,你只能选最重要的安排,而不可能什么都想得到。

  自信心是转型最重要的财富

  从运动员到清华学子,再到剑桥博士的成功转型,邓亚萍说,最主要的是树立自信心和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她回忆刚到清华大学外语系报到时,指导老师让她一次写完26个英文字母时,她还只能试试。因为她从5岁开始进行乒乓球训练,10多岁入选到国家队,一直到24岁退役,几乎没有什么学习基础。在清华这样集中了众多精英的著名学府里开始自己的新生活,树立自信心是关键。

  她说,也许与同学们相比,自己的学习基础是差很多,但这十几年转战世界参加一个个重大体育赛事的经历,尤其是对意志力的锻炼以及养成的坚韧不拔的气质,又都是一般同学所没有的。这样一比,大家在一个起点上了,关键要看以后各自的努力程度。她感叹说,学习其实也和参加奥运会和世锦赛一样,高手之间的较量也是自信心的对决,因为技术层面上大家相差无几,关键时刻要看谁能有更多的忍耐力和更坚定的必胜决心。

  邓亚萍回忆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天赋之外还要看努力与否。基础差,就玩命补,笨鸟先飞。在清华的起步为她的人生奠定了相当重要的基础,清华的学风对她的影响可以受用一生。不过,她还是希望清华的同学们能够在海外留学后,更多一些人回国效力。因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不管身在何方,永远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细说与萨马兰奇的忘年交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有着重大贡献的萨马兰奇,为邓亚萍刚出版的英文专著《从小脚女人到奥运会冠军》亲自作序。他在序中说,邓亚萍这几年的学习找到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萨马兰奇非常欣赏邓亚萍,在世界体坛传为佳话。曾经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专门安排为邓亚萍颁奖的这位西班牙老人颁完奖后,又拍拍邓亚萍脸的画面,将这种欣赏永远定格。去年,已离开国际奥委会主席岗位的萨马兰奇再次来华访问时,邓亚萍以北京奥组委官员的身份热情接待了这位对中国非常友好的老人。

  邓亚萍回忆说:“萨马兰奇主席第一次看我打球是在1991年加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时。当时我夺得了女单冠军,可能是自己打球的风格给了萨马兰奇很深的印象吧,当我取得冠军后他给我颁了奖。”不过,邓亚萍说,萨马兰奇更是把她看做中国运动员代表来喜欢的。因为萨马兰奇非常热爱中国,对中国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人格品质也非常欣赏。

  还在当运动员时,萨马兰奇就建议她一定要学习外语。后来邓亚萍退役后,到清华大学外语系学习。本科毕业后,邓亚萍将自己5000多字的英文毕业论文送给萨马兰奇,萨马兰奇将这份论文存放到国际奥委会博物馆,认为这是一个中国运动员成长最有价值的纪念。萨马兰奇认为应当有更多的中国运动员学好外语,能够有更多的中国人到国际奥委会或其它国际体育组织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我是朋友圈里最优秀的服务生”

  与高超的球技相比,邓亚萍操持家务的水平要逊色许多。不过,不管是在国外留学还是回国后,邓亚萍和朋友聚会时,总是被评为圈里最优秀的服务生。

  她解释说,朋友们聚会时,常常是分工合作。邓亚萍在这样的场合,总是准确地自我定位为优秀的服务生。谁的茶需要加了,谁要吃水果了……此类杂活,邓亚萍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眼急手快地服务到位。她得意地说,这可是乒乓运动员特有的移动快、反应敏捷的气质。

  在北京奥组委的办公楼里,有一个健身活动室。邓亚萍也会在中午休息的时候去活动一段时间,主要是保持好体力以利于工作和学习。有趣的是,邓亚萍现在的主项已不是乒乓球,而是改练羽毛球,而且是双打。有着运动天赋的邓亚萍在这个新天地里,很快就打遍北京奥组委的所有对手,成为“常胜将军”。

  邓亚萍说,今年又是忙碌的一年,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工作已全面展开,任务非常繁重。她还要在今年完成自己本年度的博士学习和研究内容。

  问及她的感情生活时,邓亚萍回答,现在已基本稳定,也许会在近一两年内选择合适的机会结婚。

  清华老师眼中邓亚萍既是学生也是楷模

  曾经在清华大学教过邓亚萍的几位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地说,邓亚萍具备了一个优秀人才的所有素质。她们在教邓亚萍的同时,也从邓亚萍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

  外语系老师吕中舌谈到邓亚萍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习时,因为硕士论文选题《从小脚女人到奥运会冠军》的有关资料太少,周末都要开车几个小时到别的城市图书馆去查找,几乎每周都是这样。邓亚萍的敬业感动了她身边的每一个人。

  吕中舌说,今年年初,邓亚萍为了完成剑桥大学博士生论文的一部分,关在家里整整写了20几天,没有下过楼一步,整天靠速冻饺子解决“吃饭问题”。长时间固定姿势写稿诱发了邓亚萍的颈椎病,头不能移动,她就以一种固定的姿势坚持查阅资料和写作。吕中舌去看她时,心疼得掉了眼泪。她说,与邓亚萍几年的交往,互为师生、又成了朋友,真是难得的教学经历。

  清华大学外语系程慕胜教授说,邓亚萍给她的印象非常深。刚到清华时基础很差,但是精神劲头十足,善于从运动员时期的“动”调整到学生需要的“静”。邓亚萍学习的目标非常明确,打球时要拿世界冠军,学习上也要力争做到最好。她的那种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深深地感染了老师。她在清华的学习过程,同样也是清华师生学习她身上拼搏精神的过程,这种双向的学习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现在好多教过邓亚萍的老师,都成为了她的好朋友。

  清华大学聘请的原美国亚特兰大乔治大学校长SHERMEB·DAY教授也深有感触地说,他在教学中询问学生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时,几乎都会提到邓亚萍的名字。她作为运动员时,夺得过那么多的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冠军,为国争了光。退役到清华大学后,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从一个基础很差学生成长为在读博士,出版了很有影响力的学术专专著,激励了许许多多的学生。她是清华大学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

  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建议加强体育的交流功能

  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正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邓亚萍,对体育的领悟颇深。她认为体育除了竞技功能外,还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手段和交流渠道。她将在本次会议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体育沟通功能的提案。

  邓亚萍说,当年的中美乒乓外交创造了一种新的外交手段,体育发挥了特殊的功能。她说,自己现在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方向是“奥林匹克和体育对中国社会的全面影响”。她说,现代体育的功能和价值更多地超越了体育本身,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全方位展示的一个窗口。在中国实现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体育也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通过体育加强了对中国的了解。

  邓亚萍说,她去年年底在瑞士洛桑参加国际奥委会的一次会议时,与一位来自非洲的代表进行了交流。这位在2001年到北京参加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非洲代表说,来北京参赛,看到了中国的惊人发展,中国所展示的丰富的物质条件,现代化的建筑,以及中国人民充满自信的精神面貌,给他们这些国外参赛运动员相当大的冲击。这位非洲代表说,如果不是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许多像他一样的外国人可能一生都难得对中国有较深入的了解。他建议中国利用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机会,向世界全面展示自己的进步。

  邓亚萍说,自己曾经参加了申奥,深刻地体会到申奥的过程,就是让世界更多、更全面了解中国。举办奥运会,可以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灿烂悠久的文化,以及迅速发展的现实。她将建议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除了我们的运动员要创造佳绩外,更要利用好这一机会全面宣传“中国概念”。

TOP

著名音乐家、小说家。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发表代表作、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后旅居英国,后定居纽约。于1997年在纽约成立自己的音乐制作公司,致力于使中国传统音乐以一种新形象进入世界音乐界。

  目前回国发展,最近出版小说《女贞汤》。

TOP

我想,梁群是不用多介绍了。自从央视的《2003·站在第三极》在全国播出后,人们不仅关注珠峰,更关注那些勇敢的登山者。梁群就是这次收视率颇高的电视节目的“女主角”,而且是唯一的一个。2003年5月21日15时,中国登山史册上会记录这样一个名字—梁群,第一个登上珠峰的汉族女性,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业余女运动员。

  5月25日午,她和丈夫李伟文连夜从珠峰大本营被送到西藏军区总医院,听消息人士说,她可能要截肢。听到这一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悲伤。“这样的情况去采访无异于趁火打劫,太不人道了”我迅速否决了抢新闻的念头。但我是崇拜英雄的,我迫切想去探望那个对着高山微笑的“女英雄”。

  近距离的对视,真是一张憔悴的脸—通红的双眼,颧骨处的皮肤被晒得焦黑,嘴唇干裂,嘴角处还起了泡泡。看到那“梁式”招牌笑容后,我才确信了她就是梁群。

  几分钟的观察后,我没有发现有“截肢”的迹象,实话对梁群说了我的疑问后,她哈哈大笑:“没有的事,只是手指冻伤了,而且是两只手的无功能手指(无名指和尾指),即使是冻死了,最多也是截指。登珠峰哪能毫发无损,像这样算轻的了。”

  “登世界第一高峰,有没有想过要放弃?”

  “有,21号冲顶那天,过第二台阶相当困难,我的四肢已没有力量。听到尼玛校长在前面喊加油加油,也不知哪来的劲,大喊一声‘我要上’,就上去了。”

  “站在峰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好像在天上,世界都被你踩在脚下了。尤其是快到峰顶那会儿,我看到峰顶上人们头顶雪花飞舞,神奇、美妙极了,那真是天人合一的美景,看呆了。”

  “这次登珠峰,你一共睡了几个小时?”

  “前后加起来不超过10小时,越往上走,就越睡不着。冲顶那天,我们几个都没有睡,凌晨2点就被叫醒冲锋了。”“怎么维持体力?”

  “这是最大的问题。大伙都没有食欲,吃啥啥不香,而且不方便。最流行的食物就是吃巧克力。一天一条巧克力补给能量,就要走十几个小时。冲顶那天,凌晨两点出发,晚12点撤回7790营地,我们整整走了22个小时。陈骏池胃难受得不得了,只能撤到8300米,就走不动了。”

  “这么艰苦,这不是找罪受吗?”

  “不!过程是艰苦了点,但你登上顶峰的感觉真的是很棒,而且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大山能教会你不少东西,包括锻炼你的意志力,改善你与人的协调沟通能力,提高你对自然的鉴赏力等等。”

  “喜欢登山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都是热爱生活的人。”我们不约而同地笑了,这个富有哲理的句子被人们无数次地反复使用后,就成了句套话。

  但梁群决不是在说套话,她是一位真正的享受登山乐趣者。尽管登龄只有三年,但数座大大小小的山峰,都被这个身高仅1.61米的广东女子踩在了脚下,这次更是实现了与8848对话的梦想。问她下一个目标是哪座山,她回答是“未知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她不会给自己什么时候结束登山下个期限,“人老心可不能老”,她说。

  与梁群在病房里3个小时的“亲密接触”中,我充分感受了这个高山女英雄的乐观、豁达、爽朗,的的确确是一个生活中洒满阳光的人。

  通过与梁群的这次聊天,我得到的另外一条重要的信息是,攀登珠峰仅仅靠精神是不够的,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是很困难的。像这次珠峰登山队,尽管有公司赞助了上百万的财物,但每个人仍需交纳5万元。这还算少的,外国队平均每人需花费3—10万美金。所以,有想征服8848者,除了积攒点精神外,钱袋子也得好好积攒。

TOP

 SOHO中国公司联合创办人兼CEO。1965年出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剑桥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在“现代城”项目之后,
2002年9月7日第八届国际建筑展上,作为红石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张欣获得了“建筑艺术推动大奖”,由其推动并于1999年动工,投资1亿多人民币的“长城脚下的公社”由此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公众知道的张欣是SOHO中国有限公司SOHO现代城、建外SOHO、亚洲建筑师走廊、海南博鳌蓝色海岸的主人、规划者,潘石屹的妻子,潘让、潘少的母亲,而我所知道的,是那个做足了一个女人最美姿态的张欣,在我,以及很多知识女性的眼中,她是职业女性的成功典范。

  “聪明而没被聪明误”的女人

  《I LOOK》杂志2001年年终大盘点时,张欣被评为最聪明的女人。这个结果似乎有点意外,论美貌和机遇,谁都没法和杨澜比;论在商界里女人的地位,吴世宏是响当当的人物,但是读者偏偏认定张欣是最聪明的女人。也许是“聪明”这个词,使张欣的位置排在了其他人的前面。

  对于女人来讲,聪不聪明有时候倒是次要的,没人去拿“聪明”作为一个重要标准来衡量女人,相反倒常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说法,不论是误了家庭事业,还是误了享受生活。如此一来,“聪明而又没被聪明误”的女人就太了不起了,称得上是真正的聪明了。张欣就是其中一个。张欣博得这个称谓是有缘由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总能从一个别人看起来不怎么明朗的境况中,带出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张欣从小父母离异,14岁她就一个人跨过罗湖桥在香港做了女工,后来又成为英国剑桥大学发展经济学的研究生;放弃了在美国华尔街的收入丰厚的工作,回国嫁给潘石屹开小公司,换来了经营SOHO现代城、 建外SOHO的成功;在事业如火如荼之际,暂时放弃工作,去香港生孩子;在完成女人向母亲的角色过渡后,又重新踏入职场,提出亚洲建筑师走廊、海南博熬蓝色海岸的项目规划,有了现在人人羡慕的事业和家庭。

  张欣还是两个幼儿的妈妈,繁忙的工作,层出不穷的思想火花的操持者……她却仍然使生活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没有顾此失彼,这可能是每个职业女性最难做到的事,谁做到了,谁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女人,当然也是最聪明的女人。

  张欣解释自己的决定时给出了几个理由:比如反差越大越有吸引力。“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种选择,他没有选择就是他自己的选择。像我这样所谓名校毕业的女人多的是,她们要是选择嫁给一个土老冒儿,回到中国来,可能也会像我这样——‘因祸得福’”,性格爽朗的张欣开心地幽了自己一默。

  好奇心是最耐久的美容大师

  张欣是个好奇心极强的人,凡事一旦痴迷,不弄清楚誓不罢休。好奇心让她对事物总是抱有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令她对未知的东西充满向往和追求,“人一旦迷上某个东西,就会痴狂,就会激情澎湃,充满挑战性,自然就会神清气爽,看上去要比同龄人年轻……”。

  好奇心让她获得的最大益处就是接触了建筑。“可能很多质素都是与生俱来的。有人天生就不具有好奇心,一种安逸型的人。有的人越不明白就越想知道,我的两个儿子就特不一样,老二是越上不去就越想上,老大是稍微超乎他的舒适度就不想去做了,就觉得这事有风险,害怕,这可能也是人天生的状态不一样,质素不一样的缘故吧!”

  张欣不是工程师、建筑师,可她对一个事情好奇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这个房子里面老是热,她就要搞清楚到底哪热,怎么热的。是天棚上面,那肯定上面有什么东西在控制。SOHO现代城的员工已经习惯她的这种工作作风了,很较真,在他们看来,是张欣认真工作的态度使然,其实这是表象,后面还是她的好奇心在驱使。

  做了几年建筑后,无论工程啊,还是一些很枯燥的东西,张欣都非常感兴趣。艺术就更不用说了,她一好奇,就先看看这个东西是怎么回事。看一大堆书,好奇心要是被调动起来的话,就再也压抑不下去了。比如对杜尚这个人感兴趣,张欣就会找到一大堆关于时尚的书,然后就会对他有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她也形成了自己的观念和想法。

  具有“敞开”意识的人,是现代的丰富的快乐的人

  无疑,张欣是极有才华的新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女性,用SOHO现代城设计师安东尼奥的话说:张欣是一个具有‘敞开’意识的人,非常善于接纳、吸收国外先进的东西,而且这成了她成功的前提。他所说的“敞开”,即是指接纳、吸收,不封闭自己。

  一个人进步的前提就是不断吸收,否则就只有倒退。年轻人与老年人的区别可能就在于大部分老年人吸收的力量越来越弱,而小孩子吸收得就很多很快,像她的两个小儿子,每天都在不断地吸收,比起他们来,她觉得吸收能力就差多了,而她妈妈的吸收能力比她又差多了,所以她经常要求自己有一种好奇心,尤其是对自己不甚懂的东西,想知道的东西。往往人家给她的东西,不一定是她所接受的,但她也还是试着去接受它。

  “其实,有时你会遇到不见得你会接受的东西。你还应该有这种敞开的心态,去接受这样一种东西,否则,你就无法超越自己。1995年前,她是在华尔街做金融的,这之后从事房地产开发,这种跨度不小吧!这跟她对身边的很多事情都保有好奇心,保持一种敞开的心态都有很强的关系。”正因为这种敞开的胸怀,才令张欣有了人气旺盛的今天。

  游泳池和健身房是最集中的健身地

  对张欣而言,拥有香车、豪宅、金钱、家私、地位,已非镜中花,水中月,但她觉得生活中对自己最重要的并非这些身外之物,那是些什么呢?

  “我的家庭。对我来说,现在我已经是个很幸福的人了。我有一个相处愉快的家庭,两个可爱的孩子,而且有机会做我喜欢做的事情,这些都是我生活快乐的源泉。如果有一天没有我的家庭,没有了这些工作,我会觉得很悲伤,因为这些快乐不是因为你有钱就可以换来的。而香车、豪宅、家私这些纯物质的东西只要你有钱你就可以换来的。”

  在张欣的概念里,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是可以自己控制的。既工作了又生活了,完全是自己的选择。事业的成功对张欣的婚姻帮助很大,而她和潘石屹的结合,更是他们事业蒸蒸日上的根本原因,两者相得益彰。

  很多有才华的中年人因为拼命工作而过早谢世,健康对现代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当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时,张欣非常有同感。“现代人重视健康的心态很重要。我每天都去运动,去健身房。SOHO现代城每个楼里都有一个免费的健身房,这主意也是我出的,还有俱乐部,游泳池,每天都去。一般是上跑步机40分钟,然后举重十几分钟。我最喜欢游泳池和健身房,这些地方锻炼身体比较集中,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你需要的运动量,而且离办公区近,方便、快捷。其它项目,比如出外跑步,会受天气状况的影响,而健身房里就没这些问题。而且我戴上耳机,听点新闻,也就完成了,很轻松,还可以兼顾其它。”怪不得,生育了两个宝贝儿子的张欣,看上去非但不拙,反而越来越潇洒矫捷,轻盈如蝶了。

  服饰是一个人精神状态的反映

  在我的记忆中,张欣的夏装里多坎袖、多低胸、多中式风格,于是想认定这是不是她的装扮风格。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那么,推动这种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呢?

  对于服饰,她也没什么考虑。以前在高盛投资银行时,大家都穿着西装套裙,再有什么变化也就那样子了,最多围一条不一样的围巾,张欣一看,这也太没有想像力了。她现在的穿着跟以前不太一样,主要是因为老跟那些艺术家呀、建筑师呀在一起工作。这些人爱怎么来就怎么来。像现代城的南美设计师安东尼奥爱扎一小辫子,建筑师艾未未留一大胡子,剃个秃瓢什么的。“我突然觉得:人的自由是体现在多方面的——思想的自由,语言、创作、行为的自由,很多方面。所以,穿着上我现在也不自己给自己约束了,所以,也就什么可能性都有了。”整体来讲,张欣喜欢女性化强一点的风格,稍微外来主义点的,其实服装所谓外来主义对中国人来讲就是非中式的,也没有什么一套的想法。

  但我想,张欣也就是在这不经意间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风格。我总结张欣的服饰特点时,她说她就在想我的话是不是那么回事。结果,还真让我给说着了。我感觉她穿裤装的时候多些,而且是宽松、直筒的,人行走起来时,会在不羁中显露出一份尊贵的优雅,“主要还是舒适,出入方便,你这个记者的敏感度还是蛮强的。”但在随后的一系列活动中,我发现她的服饰风格变化挺大,很多重要场合她都是精致搭配的,织锦缎粉色吊带小衫,黑裙,臂腕上披着宽大的披肩,典雅而新潮,本就洋派十足的她,随着社会影响力的攀升,格调是越来越时尚。

  从理论上讲,服装体现出一个人的追求,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的反映。张欣说她还真没研究过。“但是我老看到一些女企业家一有什么场合就只穿中式衣服,我就想这也太没想像力了,自己干吗给自己固定在一个方位。本来我们选择衣服就没那么多选择,我也不能围一条大被就出来吧!社会对你的服装规范要求本身就有一定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再固定形象,不是自己给自己加锁链吗?人在各个阶段的喜好不一样,像我现在跟艺术家、建筑师在一起,如果我天天跟金融界的朋友在一起的话,我的感觉就又会不一样。有的女企业家声明,‘我只穿中式服装’,我就想她真够傻的……”

  总经理、妻子、母亲,三个角色张欣都演得很开心,她对未来的希望是:如果再生一个孩子,希望是个女孩;还希望能盖更多的好房子,让每一处房子都能成为一处风景。她对今天生活中能够拥有的一切都非常满意,也倍加珍惜。面对从容不迫的张欣,相信上帝也不会忘记赐给她以幸福的。

TOP

 著名文人章士钊的外孙女、著名外交家乔冠华的继女、著名作家章含之的女儿、著名导演陈凯歌的前妻。1961年生于北京。12岁时被外交部送往纽约学英文。1984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瓦瑟大学。曾经做过咨询、有色金属贸易、投资等业务。
  现为出版人。出版《I LOOK 世界都市》、《乐·名牌世界》与《SEVENTEEN 青春一族》。曾为《三联生活周刊》杂志撰写专栏。出版自传《我的非正常生活》。

  洪晃的现实身份是三种时尚杂志的出版人,
整天风风火火东跑西颠与客户一本正经地谈广告,可一回编辑部就会朝编辑们张口闭口“他大爷的”,那语气简直像北京一胡同串子。实际上,洪晃12岁就被公派到美国学习英文,英文自然好得不得了,谁料想她的汉语竟然也好生了得。

  洪晃怎么说也该属于很另类的那种女人,很有些女权主义者的影子。她刚过40岁就结了三次婚,先是与美国律师安德鲁,后是与著名导演陈凯歌,再后来又嫁给了法国人琼。目前,她的男友是北京一装修匠杨小平。但你从她的婚姻轨迹中又实在找不出半点“杯水主义”的味道,她只是不愿意委屈自己的感情而已。有人说,陈凯歌当年跟她在纽约结婚完全是为了谋得一张美国绿卡,她大不以为然,不愿让前夫背这个黑锅。相反,倒是对与陈凯歌结婚时国外一家华文报纸刊登的一则消息耿耿于怀。那消息说:“著名文人章士钊的外孙女、著名外交家章含之的女儿嫁给了著名导演陈凯歌。”竟然连她洪晃的名字都没提,能不让人窝火?

  于是洪晃就想着法子让自己成为名人。办杂志的经历虽然坎坷,然而非常成功,出版人的身份也让她感受到了做老板的得意滋味。

  洪晃闲暇之余也写文章,而且一出手就令专业写手们屏住呼吸进而刮目相看。《男人分两截》这篇文章就充分显示出了她大大咧咧外表下隐藏着的敏锐。“男人分两截,上半截和下半截。上半截是修养,下半截是本质。”瞧瞧,与众不同吧。还不仅如此,洪晃对男人做出的最终评价是:“如果下半截没戏,上半截也肯定好不到哪儿去。”注意,洪晃这篇文章只是谈男女情感,谈男人的素质,绝没有事涉不雅。

  实际上,一个人的成功首先缘于自信,而自信心则得益于自知之明,自己对自己得有个恰当的评价,既不高,亦不低,如此扬长避短,生活的亮点就会频频出现,自信心也就油然而生。洪晃对此深有体会,她说:“我的性格和聪明是我最大的长处,而我的长相是我最大的短处。从我懂事以来,无数的人带着遗憾的口气对比我们母女的长相,以致使我相信,我的长相是没救的。”

  当然,洪晃的长相还没有沦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这一点对她的生活乃至工作仍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以至于她在办《世界都市》杂志时,竟然打出了这样一则广告:“给有头脑的女人办的杂志。”这一来可想而知效果如何,读者一下子吓跑了一大半。要知道,时尚杂志是办给爱美的女人看的,从发行的角度考虑,爱美的女人远远多于有头脑的女人。

TOP

 出生于北京,
曾获1977年全国武术比赛青少年组冠军,出演影片《神秘的大佛》和《火烧圆明园》。毕业于北京外交学院国际法专业,于1985的赴美深造,获得贝勒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学位。1987年至1990年,李亦非于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公共信息部任职。

  1990年至1993年,李亦非在美国纽约市专业律师事务所担任中国业务顾问。1994年至1999年3月,李亦非在美国博雅公关公司担任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现任MTV全球音乐电视台中国区总经理,负责MTV全球音乐电视台中国地区的业务。成为美国《财富》杂志及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选的“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商界女性”之一。

TOP

梁艳小学就读于山东省烟台市南通路小学、烟台二中

  初中、高中就读于山东省济南市的山东师大附中

  1991年—1995年就读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本科)

  1995年至今 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新闻30>>栏目播音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