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太阳给予我们希望,给予我们能量,也给予我们能源。

TOP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TOP

睡前一顶

TOP

好久没来,顶一个先!!!

TOP

@!@

小样让你飞

TOP

C  C again!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TOP

先苦后甜

        想起我妈经常教导我的话,说‘做人要先苦后甜,所以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为将来打算。我一向用实际行动来表示反对。当时是这么想的,假设一个人从成年到死亡有六十年好活,其中三十年吃苦三十年享乐,那么是在精力旺盛的三十年吃苦呢还是享乐?也许多半人实际的选择是趁精力旺盛,先吃三十年苦再说。但是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没有人会保证现在吃苦将来就一定能享乐,也没人敢说现在享乐将来就一定吃苦, 况且把先苦后甜,变成先甜后苦,只要时间上相差不大,实在没什么区别。“给点蜜尝尝味道,我就可以死了。”这是旧约撒母尔记里的句子,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不过现下细细一想,也许这句古话指的是:先吃苦的人是抱有满腔的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所以实际上是一直在‘甜’的状态中,可见希望比现实的快乐更容易令人倾倒。不过我好像却更容易被眼前的享乐所诱惑。关于看书,我想只是个享受的过程,重要的是会思想,能思想,我想这才是最大的意外收获。只要是任何书,无论是名著还是一般人写的小说,只要是看的舒服,偶尔还能从中发掘出某些意外的收获的都是好书,其中当然也包括看武侠侦探时的惊心动魄。不过本来这类书的看点就是剧情,如果这方面都让人不舒服的话,就连休闲的目的也达不到了!人越长大,乐趣越少呀!

        不知在哪本书里看过一句话,原文记不清了,印象中应该是这样的意思:在生命本身是荒谬,幻灭的前提下,那么在如此的短暂中因为再没有什么别的东西是值得的,而使虚幻的快乐便成为唯一对我们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们必须加倍珍惜。当时看到这句话时,下意识的觉得这个是不是就是所谓的“信仰真空下的享乐主义”。不过仔细一想觉得至少在我这方面不完全是,我要“享受”的是真正美好的事物,比如健康,各种生活的历练,心灵的纯洁,长久的快乐等,而不是反过来被功名利禄牵这鼻子走。

        最近又看了一些佛教的书,突然想起“虽然理性上无法理解,但是感情上完全可以接受”的那句话。现在一想,无非是传教士经常提及的‘信心’一说。(“信心”就是不可以用实验和方法证明的基本假设和前提,也就是有些东西必须先试着相信它,然后再去理解)!我们不过是体会到了世上万物都需要“信心”二字而已,特别是宗教和科学,宗教不必说,科学上,其基本研究方法就是凭信心,千百年来不断推倒原来的理论,建立新的理论的过程,不过是对一个理论有“信心”到无“信心”,同时对另一个新理论建立“信心”(两者同时进行)的过程。每个理论都有各自的假设,比如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光速不变和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不同坐标系的自然规律是等同的,这都需要人们凭信心去相信。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完全的描述出世界现象,每个理论也必定有不可解释的现象(比如牛顿时的光电效应及光的波动性),而当没有更好的解释时,人们总是用《辅助性假设》来维护它,这也完全是靠“信心”,不然就无法搞研究了,当然,“宇宙是真实存在,是有秩序的,有时空的连续性和均匀性,相信因果规律,相信我们可以认识宇宙”这个“信心”是一切研究的前提更不必说。不过我本人倒是愿意相信事实常比任何人所能想像的更离奇,只不过人只拣选他能明白的去相信,而忽视了神秘的本质。所以对於本原问题,我觉得越是符合我们逻辑的,越是不可信。不过知识的局限是一个方面,我们的努力是另一个方面,所以我们在读书!

        最后提一下刚在德国报纸上看到的一句话,上面在评论德国现在的改革时说:不是每个人都有义务在想从国家得到什么之前先想想该为国家先做出什么。以此来抨击现在的改革对民众利益伤害太大。国内肯定不敢有这种说法。

TOP

看到了,谢谢楼主
用影子恋爱,用右手写字,用左眼流泪
过着不用吸食牛奶的生活
努力享受生活,不要问我过的好不好
我只有一种回答,能活着就是幸福

TOP

谢谢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