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2

下周就要带林林启程回国,看望林林一直想念的姥姥,姥爷并且和他们一起渡过盼望已久的春节。虽然今天的课堂笔记是近期来的最后一次了,但是同道者永不言别。回首读经班成立时的情形到今天的发展,往事历历在目。志同道合,彼此温暖,相互鼓励。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孩子们在成长,家长们也在成长。从基本教学模式的形成,到教案以及组织形式的历次改革,无不渗透着家长们的辛勤汗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我们的读经班有着很强的向心力,这种力量也足以使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日子里学好中文,为日后的发展多一个空间。
今天《老子》八十一章的内容也全部学完了。大班的孩子们都可以指读,诵读了;小班的孩子虽然不要求指读,但都能或多或少背诵其中的章节,还处于酝酿储备阶段,我相信两三年后这些孩子们会达到他们的爆发期,能够或者接近突破识字关。 无论他们现在理解与否,我想《老子》洋洋五千言已经深深的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也许某一天他们会有所感悟,会为他们脑海中的某句话而感动,或许某句话会成为他们终生的座右铭,这就是经典的力量,这就是经典的不朽之处。
总结半年来的二十几次笔记,对于我们这些家长来说无外乎两条最重要:一是坚持,二是耐心。中文学习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生活在海外的孩子,家长的参与配合便显得更为重要。对于每个个体而言,恐怕都经历过脆弱的时候,所幸的是我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集体可以做为支撑。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想养好一个孩子,不知父母要付出多少心血,给予多大的耐心。不要因为大人的期盼过多而对孩子要求苛刻,也不要因为孩子的幼稚思维让我们失去耐心。做到此两条,那么成功在望。
每年都是春天的时候带林林回国,不冷不热还可以躲避花粉。春节在林林的脑海中还没有任何概念。明年他就要上学了,因为放假时间不一样,以后再难赶上一个中国年。春节在中国人的节日中是那么的重要,我希望林林不仅喜欢温馨浪漫的圣诞节,喜欢每年都送他礼物的圣诞老人,也希望林林能够喜欢我们中国人热闹的春节,让他知道什么叫“爆竹声中一岁除”,明白什么是“总把新桃换旧符”;让他体会春节走亲访友的温暖亲情,感受庙会的热闹场面。。。
暂时的告别了,告别我们相处已久的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告别所有关心我们读经班的朋友,让我们相聚在明年的春天,相聚在那生机盎然的时刻。冬天来了,春天一定不会远。
Share |
Share

TOP

2010-12-5

“几天来的一场雪,使德国进入了寒冬。漫天雪花无边的飘落着,覆盖了世间万物,一切变得单一,一切变得洁白,正是这种平凡让世界美得如此简单。如风的往事,如雪的心境,为简单而感动,为平凡而感动。” 这是前两天写的一段小小文字,然而今早出门才发现,虽然还是雪花飞舞,但是落到地上有些已经化成了水,半尺深的雪加上雪水,给今日的出行造成了极其的不便。原本欣赏的雪景,却因为它的冷酷无情,变得让人痛苦,不能接受了。
因为雪大,今天Wuppertal所有的BUS交通都中断了,幸好还有Wuppertal独特的公交工具Schwebebahn(空中吊车)不停运,才使我们没有迟到得太久。路上,林林很感慨:“别的小朋友都在家吧,只有我们因为有重要的事情,要去上课才出门吧?”
赶到上课地点,大部分人都迟到了,高速公路上汽车也只能开到三四十唛。今天总共来了八户家庭,实属不易。因为人较往日少了一些,所以诵读部分由每对家长带读两遍改为三遍。王财贵教授在他的读经理论里讲得很清楚:“读经要老老实实。” 文科不同于理科,没有这种老老实实的态度,就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没有量变,就不能达到质变。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可以看出,一遍一遍的诵读,看似枯燥,但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讲完全没有问题; 对于小班孩子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表现在缺乏耐久,往往第一节课都很安静,第二节课有些骚动,有的孩子甚至完全不管,独自跑到边上去玩,只要不影响到别人,我们一直是允许的。最近读了王财贵教授的一篇新博文,是关于幼儿读经时间问答的,从我的实践经验看,完全赞同。因为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而且学习方式和成人的想象也不同,所以不管孩子跟读也好,有意听也好,无意听也好,只要给他灌输到了,就算学习。
课间和从ESSEN过来观摩的妈妈闲聊了一会儿,其实几年前在一个家庭聚会中就见过。那时林林和她的女儿都是差不多两岁,谈及孩子们现在的中文差距,她很感慨。不过对于两个孩子又做全职的妈妈来讲,确实不易。但也不尽然,我认为就像如幻说的,只要家长做到从心底里重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总能挤出来。不在于学习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家长是不是在坚持做这件事。借用《老子》的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三节课大小班分班,大班的乐乐妈继续教孩子们写字,认字。小班的叮叮妈用卡片图画的方式教孩子们认字,大人孩子们都很认真,看上去效果应该不错。
雨雪无情人有情,今天是乐乐妈的生日,大家吃到了乐乐妈自制的椰香糯米糍,第二节课教唱唐诗前,大家一起为乐乐妈唱了《生日歌》。因为明天是Nicolaus节,每个小朋友还得到了一个巧克力做的圣诞小人,暖暖的气氛,暖暖的教室,丝毫感受不到室外的寒冷。
课后,风廷爸继续教大家打健身拳和太极拳,能够在这种无聊的天气里多一些肢体活动,确实是身心舒展啊。

TOP

课堂笔记(二十四)
2010-11-28

一场零零散散的小雪,提醒着人们冬天真的来临了。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乃冬季养生之道。
今天是基督降临节(Advent)的第一个周日,圣诞前的第一根蜡烛也开始点燃。下午参加了林林幼儿园的活动。摇曳的烛光伴着松枝,弥漫着浓浓的圣诞气氛。吃喝完毕,大家围坐在一起唱了很多圣诞歌曲,虽然林林有些五音不全,但是很喜欢,一直跟着唱。
上午读经班的课照例,气场比上次强了许多。大小班分班以后,大班的乐乐妈让几个孩子轮流诵读了一遍今天课上学过的内容,教写了几个新字,布置并检查了作业。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所以每次乐乐妈都会安排一些文字游戏让孩子们做,比如猜字谜,拆字,换偏旁组字,反义词,对仗句,每次都令孩子们非常兴奋。
小班孩子的课程安排一直令家长们绞尽脑汁。幼儿的思维发育不够完善,兴趣转移快,因此不适合也不易接受系统的文化学习。读经对这些幼童来讲还处于酝酿过程中,到真正的指读,到一千个汤圆都能浮起来尚需一段时间。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能力和识字兴趣,小班一直在变换着各种的游戏方式,都认为不是很理想。 前一段固定下来的闪字卡也终因它的弊端宣告失败,因为没有教材,很多家长回家又不想费力再去制作,仅靠上课闪几次卡片,对孩子来讲就失去意义了。于是小班家长们决定试用现在流行的《四五快读》,一是有教材,二是字句贴近生活。虽然不指望学完了《四五快读》就能让孩子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阅读,因为整个学完也不过小学一年级的水平,但是以灵活新颖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为日后突破识字关,突破阅读关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也不失为一个可试的方法。
学好中文,绝非一日之功,立竿见影是不可能的,大家为孩子们一起努力吧。

TOP

69# 家庭主妇

我的国文也忘得差不多了,到时候倒是能够再温故知新一把。

TOP

70# kgvon
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的兴起,再加上文化大革命,中国人的语文水平一代不如一代。真的挺可悲的。

TOP

昨天看了雅虎新闻的专题,凤凰网也有,原文是南都的。就说现在又重版了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已经脱销,深受欢迎。应该是当年从事教育工作者做事之认真程度非现在人可比。

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重印本卖断市了,连出版社都没货。同期重印的老课本系列在网上收获好评一片。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 ... /22/3187091_0.shtml

TOP

68# modelica
先从胎教开始吧,生出来接着听,等能说话的时候就能背不少了,不信你就试一试。

TOP

不错,等我儿子出生了我也来。

TOP

2010-11-21

今天上课的气氛显得格外轻松,也许是因为几个大孩子生病没来,感觉气场没有往日的强大。圣诞节活动的紧锣密鼓,以及叮叮和林林课后的生日聚餐已令大家开始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整整五个月,《老子》的学习也进入了尾声,为了加强学习效果,大家决定再延长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复习。对于如何复习,如何增强孩子的兴趣,大家也一直在讨论。
读了一位台湾从事了四年读经教育老师的文章,觉得很不错,简而言之一下希望能对我们的读经班有帮助。
以这位老师几年的教学经验看,认为两种层次的学生比较难以纳入常态教学,一种十三岁以上的中学生,太有主见;另一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不能耐久。
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如何学经,她认为『录音机教学』不费吹灰之力,与一般小学生比起来,幼儿可以记得更深刻,更牢固。所谓录音机教学就是把上课现场录下来,每天回家放四遍,不需要家长“我念一句,你读一句”,不怕他背不下来,纵使背不下来,也能够熟悉古文的音调节奏,等日后开窍的时候,背书的速度会超越常人。这个方法听起来不错,倒也不妨试试。
还有一条经验,其实也是我最近一段一直在反思的问题:凡是不在意幼儿背多背少的家长,幼儿持续读经的几率有八成。 对于这点我深有感触,因为在意过林林的读书速度,曾经导致过林林不愿读书;也因为我放弃了这种想法,林林也因此有兴趣继续了下去。心态的改变导致结果的不同,还是让我们记住《论语》里的一句话吧,“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老师还讲:“幼儿参加读经班,应当有一个缓冲期,这个阶段主要是陶冶他,让他渐渐熟悉古文的音调,每周一次上课是个熏习,回家听录音带更是必要的熏习。这个时期可能仅需半年,也可能长达三年,请家长务必要有耐心。”
孩子成才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坚持下来不容易,我们还得继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啊。

TOP

课堂笔记
2010-11-14
应该是林林过生日,这几天吃了太多的甜食,肠胃有些不适,今天只上了一节课就领他回家了。不过三十分钟的时间,上课秩序井然。这几天群里一直在讨论关于上课孩子吃东西的问题。原本小小孩儿上课吃东西一是感觉需要,二是可以让孩子保持安静。可是时间长了,花样越来越多,孩子们开始互相交换,感觉孩子们上课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吃得太多对身体健康也不好,所以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决定上课的时候桌上只放水,吃的东西暂时不要拿出来,确实需要再拿。令人欣喜的是,第一节课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孩子要吃的,孩子们远没有大人想象的那么娇嫩啊!
离开教室的时候,听到嘉嘉妈在教大家唱唐诗,声音好美啊,音调那么准,真可惜这回没能跟着大家一起唱,等下回我们复习旧歌,多唱几首吧。
阳阳妈上周三生了老二。很佩服,怀着老二一直坚持到最后一节课。阳阳妈是刨腹产,阳阳爸又不会做饭,这两天大家也一直在商讨如何给阳阳妈送饭的问题。立安妈心急,今天就带来了排骨萝卜汤,用砂锅煲了一天一夜。前面的笔记关于我们这个集体描写没少出现温暖,幸运的字眼,今天忍不住还是要罗嗦一句,尽管我们这个集体的家长们脾气秉性各不相同,但是大家都有一颗仁爱的心,在我们这个集体里没有过不去的桥,没有说不通的事,大家彼此关照,相互温暖,难得,真的难得!
因为陆续有新的家庭来班上观摩,我们也为此制定了比较严密的班规,在这里还是公布一下的好:
1、        新人来观摩请自带椅子。
2、        请新人来管好自己的孩子,不要随意走动,孩子坐不住可以玩,但若吵闹请家长把孩子暂时带离教室。
3、        考虑到场地以及上课效果的问题,每个家庭只有一次观摩的机会。
很可惜我们后面的课没有上,剩下的总结大家跟贴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