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为何中国如此重要?

BBC英国广播公司从3月7日开始举办“中国周”报导活动,全面分析报导中国的崛起以及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BBC新闻网的国际事务记者保罗•雷诺兹在本文中说明,为什么中国值得这样的注意力。 摘要如下:

  中国曾被称作“沉睡的巨人”,现在,伴随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常被称为苏醒的巨人;更有用的做法可能应该是把中国看作一个希望再次得到它在世界上适当的位置的巨人,它认为,这个适当的位置就是:世界的中心。

  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的曾锐生博士说,中国曾经是一个势力庞大的帝国。但随着1840年英军的入侵,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历经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屈辱。但中国基本观点是,中国一直是个世界强国。

  25年前,中国实行经济改革并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在这期间,中国由一个贫穷保守的共产国家逐渐转变成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如今,西方普通人的居家生活中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中国则不得不转向南美和非洲,以寻求原材料供应。

  此外,中国公司也开始进军全球市场,在海外收购跨过公司,打造中国名牌。

  简而言之,在现代历史上,中国的发展第一次对全世界的人民产生了影响。

  但我们所面对的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中国究竟能否像有些分析家所预言的那样,将很快成为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强国?

  我们看到,中国是有耐心的,它耐心地等到了收复香港。中国人也是有决心的,他们将不允许台湾独立。

  然而,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的曾锐生博士说,在未来很多年内,中国尚不能占据产生世界性影响的地位。 他说:“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同时,中国希望树立和平崛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现行的外交政策也非常有效地体现了这一点。”

  “但很多人对于中国的地位认识上很糊涂。中国目前还不是世界强国,20年内中国还不会具备世界超级大国的能力。”

  这样的看法并不能阻止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小布希总统语)。

  由于中国已经对世界所具有的影响,欧盟是否解除对华武器禁运问题甚至牵扯到欧盟与美国的关系。

  另外,中国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也是引人关注的问题之一。比如,中国已从伊朗进口原油,而这是有其含义的。中国有可能会否决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朗核问题的制裁。

  总有一天,中国会受到压力接受《京都议定书》之后出现的什么全球环境保护协议。而目前,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可以不执行京都条约的。

  如此看来,中国的影响已经超出了某一地区的范围。问题在于,中国想成为什么样的强国? 到目前为止,中国一向满足于谨慎的外交影响,也很少会在联合国安理会引发口舌之争。

  对此,曾锐生博士认为,中国愿意象以往一样,和其他不太强的国家和平共处。 问题就在这个“不太强”上。以日本为例,中国的崛起势必会使日本为自己亚洲盟主的地位担心,而日本是曾经试图通过武力来寻求自己的区域霸权的。

  但中国的做法有所不同。

  伦敦皇家三军国防研究所亚洲研究计画负责人安德鲁•甘乃迪说:“中国希望成为亚洲地区的强国,并削弱美国的影响力。” 他还说:“中国需要取得邻国的支援,和来自国际社会的广泛友谊。为此,中国领导人不断出访世界各地。欧洲各国,尤其是英、法、德三国无疑也是中国外交中的重要环节。”

  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台湾问题。中国的对台政策是明确的。中国在2004年12月发表的一份防御白皮书中说:“我们不会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搞台独。如果台湾当局一意孤行、制造分裂,中国人民及其武装力量将不惜任何代价坚决彻底地予以粉碎。” 而这也解释了中国增加军费的原因。安德鲁•甘乃迪说,中国公布的军费开支为250亿美元,但实际的军费开支可能是该数字的7至8倍。

  他还说,中国目前尚不能进行类似诺曼地登陆那样的行动拿下台湾,但它可以避免直接入侵,而通过提升驱逐舰和潜水艇等海上作战能力来进行封锁。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对此问题的态度却一直含糊不清。可见,美国既不想无条件地帮助台湾独立,又不愿中国大陆轻而易举地收复台湾。但是否出兵保卫台湾的决定是迟早都要做的。

  曾锐生博士说,中国期望能通过武力威胁,迫使台湾放弃台独立场。 他说,“中国的军事指导思想今天和2000年前一样,即不战而胜。”

  中国远期将面临的问题是,中国目前共产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共存的体制究竟还能走多远?如果出现一个全新的、民主的中国,中国可能丢掉那种旧的惟我独尊心态。 用曾博士的话说,“一个温和无害的中国可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