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unbird10 于 2013-2-18 23:09 编辑
再来说说超市这方,很多超市都出了限购令,为什么会这样?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厂商的决定,要保证他们产品在某一地区的覆盖率,在和超市签订销售合同时,是
有这种可能,直接由厂商来干预的。第二种可能就得谈谈德国这边超市的自我定位了。这里同一个牌子的小型超市散落在城市的各个地方,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城市。
它们的定位就是--便民。日常人们需要的大多都能在小超市里找到。Dm和rossmann尤其以生活日化用品专卖深入人心。洗发水,牙膏等等没有了,有些德国民众第一感觉就是去dm或者rossmann,外加以前的schlecker.而不是去一些以食品为主的超市,比方说aldi,虽然那里也有洗发水,牙膏卖,但是总感觉不放心似的,虽然可能是同一个牌子。这就是超市的品牌效应。 这种品牌效应就像人的性格一样,被顾客所认知,从而使各个不同的超市打上了自己的性格烙印,鲜活起来,也有了各自不同的顾客群体。Aldi拥有廉价的性格,netto是marken-discount也就是便宜的名牌产品,mediamarkt的那个geiz ist geil的广告自打出来后深入人心,这些都是超市的自我定位。当然了,要让这些性格深入人心除了广告宣传之外,还得靠长久以来持之以恒的服务,包括进货来源,货品质量把关,售后服务等等。总之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打造出来让顾客记住的性格来的。 咱就假设media markt那的rossmann有一种货品长期缺货,出于品牌效应住在那附近的认为只有在rossmann买这种货品才放心的人可能会去markt上的或者bushof那的rossmann看看,再没有了很可能这些人就不会再跑远了,就近就去dm或者kaufhof凑合一下买点就先用着了。等到用完后很可能还会回去rossmann买,但发现还是买不到。更糟糕的是,不光是某一个人,身边的亲戚朋友邻居聊起来都是一个样子,大部分人都买不到,一帮人被迫转到别家去买。在别的地方你来我往几次之后渐渐觉得在这个地方买的这件东西用起来也不错,而且每次去都能买的到,离家也很近。即使之后rossmann上了这批货,这些人就很可能会转投其他地方了,因为很可能顾客会把rossmann和买不到这种商品划等号。更何况很多情况我们又不是在超市只买一种东西,其他的所需品只要有的都会在一家超市一起买了,如果这两家超市是定位在相同的顾客群体的话,比方说dm和rossmann.有人会说rossmann没了,那dm里也买不到怎么办,那还有kaufhof,mueller,甚至网上啊。总之肯定会有其他超市来填补缺货带来的空白。 有人会说,那你超市上货不要只上那么一点,多上一点啊。首先不提生产厂商有没有货可进,就算有货,你敢进那么多吗。还是那句话,中国人买东西一窝蜂,今天十盒二十盒的买,明天国家质监局一个批文,这个超标那个超标等等一些不利的消息,大家又都歇菜转投其他牌子了。德国仓储不比国内,货物滞销的代价要大多了。否则有时候也不会打折的商品低于原价那么多了。更何况奶粉是有保质期的。在看不清销售量激增是实打实的增长,还是昙花一现的时候,没有一家超市敢于大量进货的。不知他们知不知道这些奶粉被中国人买去之后不是在德国使用,而是寄回国内,也就是说他们家出售的产品没有覆盖在本地区比方说Theater附近的时候,他们会做何感想。又不可能不让亚洲面孔的人买奶粉(涉及到rassis…),出台限购的政策也在情理之中了。这是不是触动了超市的利益?
未完待续,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