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668
- 威望
- 1261
- 金钱
- 12
- 阅读权限
- 90
- 性别
- 男
- 来自
- Beijing
- 在线时间
- 1264 小时
|
2#
发表于 2006-8-11 13:25
| 只看该作者
发表或灭亡(二之二)
2006-08-11 | 发表或灭亡(二之二)
上文提及,搞学术研究要执着,要有好奇心。然而,七十年代起自美国大学的「发表或灭亡」(publish or perish)的行规,跟执着与好奇混不起来,水火不兼容也。这是悲剧。当时我刚好在那里出道,亲历其境,知道发生了些什么事,给读者说说吧。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大学的市场好,尤其是经济学。当时一个博士毕业生要在一家不错的大学获得一个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职位,不困难。合约一律三年,三年后续约三年,表现差强人意可以过关。问题出现于作助理教授六年后,校方要决定给不给终身雇用合约(tenure contract),得此约者会晋升为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不获此约要离职——炒鱿是也。
看官须知,博士毕业约二十七岁,六年后是三十三,多半成家立室,得不到副教授去找工作,没有谁不知是被炒,名望较高的大学一般不考虑,较差的也不容易,是可怜情况。是的,成家立室,有了孩子,得不到那纸终身雇用合约惨过败家。重点是争取副教授的终身雇用合约,会否再升为正教授不大重要:做得好的通常再等六年,有些大学要等一世,有些则认为正教授不重要(例如芝加哥大学),「副」之后一两年就升到「正」。
灾难的出现,是越战(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三)。该战对美国的广泛而又深远的祸害,罄竹难书。经济不论,本来发展得非常好的学术气氛一下子烟消云散。首先是美国当时还有强逼征兵制,无端端要青年弃学从军,去打他们不知为何要打的仗,校园动乱,镇压死人。当时美国的「愤青」不少。效果是越战之后,根据某调查,大学老师迫着「放水」,学生的平均成绩上升了不止一个整点(成绩及格是二点零,最高是四点零,平均被逼上升了一点以上,可谓惨情)。博士论文呢?我是洛杉矶加州大学的第三十八个经济学博士,几年出一个(我是五年来第一个),后来一年出五、六个。
助理教授呢?越战后期起要获取终身雇用合约,很困难。当时通胀急剧,大学一般经费不足,不容易通过。是灾难!那些平庸正教授否决某子终身雇用,给骂得狗血淋头不用说,就是真大师也遭侮辱:「你浪得虚名,算是什么?你凭什么认为思想比我高明?敢跟我公开辩论吗?」这些往事我记得清楚,因为当时在系内判断思想受到尊重,有苦自知。在这形势下,大学迫着要找出不可能作出客观衡量学术贡献的客观衡量准则,于是,数学报文章、排列学报高下的蠢方法就出现了。这是今天「发表或灭亡」的成因。不是说在这之前没有「发表或灭亡」这回事。有的,不重视,而重点大学是嗤之以鼻的。
我自己搭上不需要数文章而升到正教授的尾班车,所以能够发表七八篇足以传世的文章。以我的脾性,强逼我发表是作白日梦。不会杀了你,但会认为你是「盲毛」,看你不起。一九六八在芝大,前辈基尔?庄逊对我说得清楚:「要升级,不用发表文章,但要把思想写下来,好叫大教授们可以读;如果懒得写,你要多参与研讨,好让人家知道你的思想是在哪个层面。」六九年到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任教职,算是首份正规工作,起笔就是副教授,有终身合约,几个月后同事给个面子,没有要求也一致建议升我为正教授。系主任诺斯要我提供发表了的文章作支持,我交出六八年发表了的十多页。诺斯问:「还有其它的吗?」我回应:「有的,但那十多页应该足够了。」这是尊重芝大的传统了。
少读他家之作,但去年几位老了的旧同事说,三十年来有启发性的经济文章凤毛麟角。在发表或灭亡的约束下,效果是灭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