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废除“三好学生”

  日前,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师大教授顾明远发出倡议:废除在学生还没有成熟时就将他们分为三六九等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材,任何学生的进步都应该受到鼓励。

  顾明远说,经过20多年的评选工作,这种评选制度暴露了很多弊端。首先,评选“三好学生”和教育方针是相违背的,教育方针是要每个学生都变为三好学生,而不是少数人。 同时,少数人评上“三好学生”使大多数人的心理受到了伤害;许多学校在实际操作中,“三好学生”标准却变成了“一好”即学习成绩好;一些学生评上了“三好”,就有择校的权利,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是不公平的。因此,顾明远教授倡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三好学生”评选制度需要废除。

    背景资料:1982年,我国教育部、团中央曾发布通知,在学校里评选“三好学生”,“三好”是指身体好、思想好、学习好,评选学生的比例占学生总数的5%至10%。

  顾明远的呼吁,立即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大讨论。  

TOP

一石激起千层浪

  正方观点:“三好学生”存在合理

  理由之一:三好评选能激励先进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心理系主任郭瞻予副教授认为,“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评选“三好学生”是在学生中选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目的在于鼓励先进,在学生中间树立榜样,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就制度本身而言,评“三好”是进步的。然而,学校在具体评选过程中却存在弊端。最突出的是“三好学生”的评价标准问题,“三好”包括身体好、思想好、学习好,而很多学校在操作时却把“三好”简化成了“一好”,学习成绩取代了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成了惟一的评价标准。郭主任认为,评选“三好学生”时应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成绩相比,评选标准应该更加突出学生的道德素质。

  理由之二:三好评选使孩子进步

  沈阳市二经二校五年级学生小涛是“三好生”制度的受益者,他对取消评选三好学生的说法十分不解。据小涛母亲介绍,小涛以前是个调皮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强,但是学习却不认真,成绩在班里只能算是中上等。三年级时,他因为手工作品获奖而被提名为“三好学生”候选人,却因成绩不好落选了。当时孩子很沮丧,意识到成绩不好是落选的原因后,发奋学习,如今成绩上来了,连续两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一位多年从事德育工作的老师表示,与学习成绩、体育锻炼相比,德育更加重要。现在小孩的荣誉感越来越淡薄,觉得评不评“三好学生”无所谓,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不利于小孩的成长。而评选“三好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小孩的荣誉感和上进心,告诉他们明辨好坏、强调是非,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现在如果连这个都取消了,真不知道拿什么来规范和引导学生。

  理由之三:“三好”本身没有错

  老师们表示,“三好”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他们的力量大过老师家长的说教。一个班里如果能有几个优秀的学生带头,班风学风就会明显好起来。陈业彬打了个比方: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运动会,而冠军永远只有一个,但运动会的确激发了孩子们积极争先的精神。他认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优秀分子永远都是少数,且都是大家追求的目标,这些目标并没有错,应该考虑是否操作的过程环节出了问题。 

TOP

反方观点:

  理由之一:评“三好”有四大误区

  广州市教育实验研究会会长、广州现代教科中心的冯国文老师认为评“三好”走入了四大误区:一、从内容上讲,它带有求全的味道。所谓“三好”,就是要求学生德、智、体三方面都好,有一方面不好都与“三好”无缘。二、评价重点以学习成绩为主。现在很多学校有硬性规定每科必须达到多少分(分数由学校自行确定)才能有资格评“三好”。三、把评比对象集中在了少数人身上。评上“三好”的毕竟是少数人,这就抹杀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不到激励学生发展的初衷,反而很可能产生副作用。四、评选方式重结果轻过程。因此冯老师认为“三好”原本是对学生的一个要求,但现已走向形式,失去了生命力,应该改革。

  理由之二:激励功能已经丧失

    “学校评出的‘三好学生’,实际上每年都是那么几个人。对他们来讲,获奖已经是无所谓的事了,好像本该如此;而在其他人看来,‘三好学生’的评选则根本与自己无关。这样一来,评选‘三好’应有的激励、示范作用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北陵大街小学的程校长说,他们学校今年已经不评“三好学生”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标兵称号的评选。学生们只要有特长,十大项的校园明星评选都可参加,这比单纯的“三好学生”评选更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理由之三:评选有不公正现象

  在一家媒体任职的何女士的儿子上三年级,六个学期中有四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但她还是认为现行的“三好学生”评选应该有所改变。“‘三好学生’评比本身从出发点来讲没有错,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因为涉及到各种利益,特别是与升学挂钩后,评选结果就已经不能很好代表其先进性了,不规范,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很普遍。”她建议应多进行一些单项素质先进评定,而且评比制度要更科学,更健全,同时也要取消评先进与升学挂钩的做法。

   理由之四:评选重结果不重过程

  学生小A年年拿“三好”,这次却意外落选,家长不明就里向老师质问。老师摆出成绩单:“你看,10个名额,你儿子成绩排第11。谁让他就低了0.5分?”家长立刻羞愧难当,回家教训儿子“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广东省教育学会学校德育专业委员会会长陈业彬点明,“三好学生”的变质正是从重结果甚于重过程开始。他认为,“评三好”原该是“创三好”,应该在学期初初评,在每个阶段进行复评,在期末进行总评,同时要有学生的自评、互评和全体教师的综合评定,这个过程重在让学生随时看清自己,随时调整自己,查缺补漏不断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达到“三好”标准才真正体现了教育的本意,而非老师拿着成绩单简单地挑选了事。

TOP

“三好学生”是我国授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小学学生的一种荣誉称号,即“学习好、思想品德好、身体好”。中小学评选“三好学生”活动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这项评比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内基本上一成不变,其中原因令人深思。

  没有理论依据

  “三好学生”评选从理论上讲没有根据。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评选“三好学生”虽然起了一些榜样和激励作用,但无形中拉大了其他同学跟“三好学生”的差距,人为地给学生分等级,既伤害那些非“三好学生”,也有损对学生的民主、平等教育。

  “三好学生”评选本来是鼓励孩子,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但现在很多学校的“三好学生”评选已经变了味,“三好学生”实际上成了“特权”学生,无论家长还是学校都将其作为升学或是选学校的筹码。

  功利色彩浓厚

  所有家长都把评选“三好学生”看得很重,尤其到了毕业班升学的关键阶段,因为“三好学生”在升学中可以加分,有时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机会评上“三好学生”,想方设法给学校和老师送礼拉关系,你抢我夺。

  “三好学生”的评选原来是本着“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可惜的是,由于长期在应试教育的高压影响下,很多学校的“三好学生”评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由“三好”变为“一好”,也就是只按成绩好坏为标准来决定学生是否能当选上,这严重地违背了“三好学生”评选的初衷,而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TOP

罪在应试教育

  “三好学生”变味的原因在于我国一直以来实行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它使学校将评定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都放在学习成绩上,造成了学生和学校对学习成绩的盲目追求。

  如取消“三好学生”及过多过滥的学生评比,学校、老师、家长和孩子都会轻松一点,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净化校园乃至社会风气。难道没有了评比,我们的学生就不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背离评选初衷

  当初教育部和团中央决定在全国推行“三好学生”评选的时候,“三好”(身体好、思想好、学习好)主要是一个理想的培养目标,“三好学生”也主要是一个荣誉称号。

  随着该项评选的影响越来越大,“三好学生”称号具有了越来越高的“含金量”,一个学生如果评上了“三好学生”,他在升学、择校、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就能得到一些实际的好处,“三好学生”的级别越高,这种好处也会越大。

  有的地方规定,省市级“三好学生”在中考、高考时可以享受加分待遇,“三好”在关键时刻迅速兑现为考场上的“特权”,可见“三好学生”荣誉称号的利益化趋势,已经背离了这项评选的初衷。

  金钱因素介入

  与之紧密相关的是,一些地方评选“三好学生”的程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围绕有限的“三好学生”名额,学生、家长、教师、学校领导、教育管理部门等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权力和金钱因素越来越多地介入其中,各种暗箱操作的手法层出不穷,有的甚至构成名副其实的腐败案件,在学校和社会上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评选程序不够科学和规范,管理和监督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三好学生”的高“含金量”对竞争者产生了强大的利益驱动。

TOP

荣誉已经淡化

  那些为了拼抢“三好”头衔而明争暗斗无所不用其极的人,他们已经没有兴趣关心“三好学生”原本应该具有的荣誉含量了,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获取现实的利益。

  据介绍,上海市从今年开始淡化“三好学生”的称呼,一般称为“优秀队员”或“优秀团员”。武汉市一所中学也取消了“三好学生”的评选,取而代之的是“阳光少年”评价制度,每个学生不论学习成绩好坏,不论是否全面发展,只要觉得自己身上有优点,就可以申报参评“阳光少年”。

  这些新的学生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荣誉上的激励,不再与升学、择校等环节直接挂钩,不像“三好学生”那样具有显著的利益附加值,也就不会产生像“三好学生”评选那样多的弊端。这些尝试证明,即便取消了“三好学生”评选制度,也应该有别的什么激励体系取而代之。

  改革好于废除

  “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大可不必一声令下将其一废了之,与其另起炉灶搞什么“阳光少年”评选,不如对传统的“三好学生”评选进行改革,强化“三好学生”称号的荣誉,降低其“含金量”,剥离其利益附加值,规范其评选程序,以达到推陈出新、兴利除弊的目的。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正面激励机制,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为此,既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坚强的人格,也要对学生进行荣誉教育,激发他们高远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看,改革“三好学生”评选标准和方式、程序,要比单纯废除“三好学生”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