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菲尔普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德蒙德·菲尔普斯。资料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9日电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10月9日当地时间下午1点(北京时间下午7点),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埃德蒙-菲尔普斯(EdmundS.Phelps),以表彰他对宏观经济政策中跨时贸易所作的研究。菲尔普斯将获得137万美元的奖金。(章田/雅龙)
  简历:1955年获得美国阿姆赫斯特学院文学士学位,1959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诺奖得主詹姆斯·托宾教授。 菲尔普斯曾经执教于耶鲁大学和宾西法尼亚大学,1971年起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协会副会长、布鲁金斯经济事务委员会资深顾问、美联储学术会议专家、美国财政部和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顾问、《美国经济评论》编委等。
  菲尔普斯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宏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就业、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储蓄、公债、税收、代际公平、价格、工资、微观主体行为、资本形成、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领域——经济增长问题,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菲尔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他继罗伯特·索洛之后,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

[ 本帖最后由 wamway 于 2006-10-9 20:41 编辑 ]
Share |
Share

1980年至今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一揽表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9日电 据美联社报道,自1980年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仪式共举办了27届,历届获奖人员名单如下:

  200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埃德蒙-菲尔普斯因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杰出贡献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通货膨胀及其对失业影响之间的关系而获此殊荣。

  


  2005年,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数学研究院教授罗伯特-奥曼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托马斯-谢林因在博弈论方面的贡献而共同分享这一殊荣。

  2004年,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因在动态宏观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获此殊荣。

  200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因在经济时间数列中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而获此殊荣。

  2002年,美国学者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因提倡在决策过程中使用心理和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而获此殊荣。

  2001年,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三名美国经济学者因在“信息的控制如何影响市场”这一课题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而获此殊荣。

  200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詹姆斯-赫克曼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丹尼尔-麦克法登因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作出重大贡献以帮助人们分析劳动数据以及研究如何工作和作出旅游决策而获此殊荣。

  1999年,加拿大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教授因对不同汇率体制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区域的分析做出杰出贡献而获此殊荣。

  1998年,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因对福利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做出了突出贡献,有助于解释经济体制影响贫穷这一问题,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7年,美国经济学家迈伦-斯科尔斯和罗伯特-默顿因发明了期权定价公式而获此殊荣。

  1996年,英国人和美国人威廉-维克瑞因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共同获此殊荣。

  1995年,美国人罗伯特-卢卡斯因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而获此殊荣。

  1994年,美国人约翰-海萨尼和美国人约翰-纳什以及德国人莱因哈德-泽尔腾因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而共同获此殊荣。。

  1993年,美国人罗伯特-福格尔和道格拉斯-诺斯因使用经济理论和定量方法解释了经济和制度变化而获此殊荣。

  1992年,美国人? 永?贝克因将微观经济理论扩展到大量人类行为的分析而获此殊荣。

  1991年,英国人罗纳德-考斯因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而获此殊荣。

  1990年, 美国人哈里-马科维茨、威廉-夏普和默顿-米勒因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而获此殊荣。

  1989年,挪威的特里夫-哈维默因建立了现代经济计量学的基础性指导原则而获此殊荣。

  1988年,法国人莫里斯-阿莱斯因对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而获此殊荣。

  1987年,美国人罗伯特-索洛因对增长理论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获此殊荣。

  1986年,美国人詹姆斯-布坎南因将经济理论与政治决策结合研究而获此殊荣。

  1985年,美国人弗兰科-莫迪利安尼因在储蓄与金融市场的分析方面作出杰出贡献而获此殊荣。

  1984年,英国人理查德-约翰-斯通因开创了国民经济统计系统而获此殊荣。

  1983年,美国人罗拉尔-德布鲁因概括了帕累托最优理论并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存在定理而获此殊荣。

  1982年, 美国人乔治-斯蒂格勒因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获此殊荣。

  1981年,美国人詹姆士-托宾因分析了金融市场及其对开支、生产、职业和价格等方面的影响并由此作出杰出贡献而获此殊荣。

  1980年,美国人劳伦斯-罗-克莱因因建立起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而获此殊荣。(章田)

TOP

非常有趣的题目。但是给中新网报道得太简陋,并且有错漏。
一点浩然气

快哉万里风

TOP

原帖由 paradoxfishbear 于 2006-10-11 10:16 发表
非常有趣的题目。但是给中新网报道得太简陋,并且有错漏。


哦,有的还真没仔细看,他们工作也还真该仔细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