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的秘密:为何唐僧师徒都说湖南话?zt

《西游记》里的秘密:为何唐僧师徒都说湖南话?[转贴]
说起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在中国应该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但是,《西游记》中的一些学术问题,学界至今仍争论不休,一般读者对此未必知道。如《西游记》的作者问题,虽然有大多数读书人根据鲁迅、胡适等学术权威的推论,认为明代的江苏淮安人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但争论并未能因此而平息。鲁迅、胡适等学术权威根据考证清代一些江浙籍读书人的著述,以《西游记》中“多吾方言(清代吴玉搢的《山阳志遗》)”、“皆淮上之乡音街谈(清代阮葵生的《茶余客话》)”等(即江苏淮安方言),并将此作为吴承恩是《西游记》作者的重要证据。很可惜的是,他们均未能将《西游记》中的“淮上之乡音街谈”一一例举出来供读者们鉴赏。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虽然为此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但在该社出版的《西游记》中,也仅提及了六处,共例举出了“骨冗”、“犯头”、“倒踏门”、“柳柳惊是”、“圈户”、“畜”、“山恶人善”等七个淮安方言用词。人民文学出版社例举出的这七个淮安方言用词后来被读书人章培恒先生否定了其中四个,同时还例举出了《西游记》中的一些山西、内蒙等北方话中的方言用词。然而,笔者在仔细重读与悟解《西游记》中的东方人的精神现象学问题时,却发现在《西游记》的故事描述中,即在人物对白、诗词赋偈的韵律、景物指称的特定用词和地方俗语中,有较多的湘方言用词,而且有些诗词赋偈用湘音诵读则更有韵味。

一、各章回中的湘方言用词1.第二回写“这一夜,悟空即运神炼法,会了筋斗云。”(第三十三回也有,行者道:“我方才运神念咒来。”一句)。用湘方言来描述某人凝神贯注地思考问题的模样时,常用“运神”一词。如湖南人讲:“让我好好想想”,口语通常会成讲:“让我运下神嘬”。

2.第十九回写悟空等喝酒时的对白,悟空道:“老孙虽量窄,吃不上坛把,却也不曾断酒”;第九十三回写唐僧讲给孤园是以黄金为砖铺地的故事后,八戒笑道:“造化!若是就是这个故事,我们也去摸他块把砖儿送人”。湘方言中,常将一整坛子酒称为“坛把酒”,将一整块砖头称为“块把砖”,这种量词的“把”字句至今仍为湘方言中的常用语。

3.第二十回写辞行时的对白,行者道:“老儿,莫说哈话。我们出家人,不走回头路。”写妖怪要吃唐僧时的对白:洞主道:“……那时节,一则图他身子干净,二来不动口舌,却不任我们心意?”湘方言中,“说傻话”口语化时,常讲成“说哈话”;在湘方言的益阳语系中,常将“那时候”说成“那时节(此方言在第二十七、六十九、九十九回中也有,出现频率还较高)”。这些对白中的湘方言用词,至今还能听到。如湘剧《单刀赴会》的唱词中就有“想当初破曹的那时节……”。

4.第二十四回写镇元子大仙交待二仙童的对白,大仙道:“唐三藏虽是故人,须要防备他手下人罗唣(第八十三回用的是'罗噪'一词,与此相同)……”,在湘方言中,讲别人说话锣嗦或办事不干脆时,常用“罗唣(罗噪)”一词。如找某人办事很麻烦时,口语通常会讲成:“找他办事好罗唣”。

5.第三十回写孙大圣戏八戒时的对白,行者道:“我这大圣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样。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在湘方言中,讲“这个样子、这个模样”时,就常用“各样”;形容人长得粗糙肥胖时,也常用“雷堆”。

6.第三十二回写孙行者与妖怪的对白,行者道:“不打紧,不打紧,我们一年常发七八百个昏儿,这三四个混儿,易得发,发发儿就过去了”。湘方言中,“容易”的口语用词就是“易得”,至今还在使用。

7.第三十三回写孙大圣与两个小妖怪的对白,那伶俐虫接在手,看了道:“师父,你这葫芦长大,有样范(第七十二回、第八十九回也用了”样范“一词),好看,却只是不中用。”……小妖道:“要装就装,只管'阿绵花屎'怎的?”湘方言说某物或某人的样子时,常用“样范”一词;说排泄大便常用“阿屎”,戏称说话办事不爽快、不利索的口语则为“阿绵花屎”。

8.第三十四回描写妖怪的诗中有“身披战甲幌镔铁”一句,其中“镔铁”是指精炼过的熟铁,延伸性较好,很容易打造锅、铲物品等,在六七十年代以前的湘方言中,常能听到“镔铁”一词,如“镔铁炉锅”、“镔铁铲子”、“镔铁烟筒”等。

9.第三十六回写孙悟空与猪八戒、沙和尚的对白,行者道:“兄弟,我们还在堂屋里转哩!”沙僧笑道:“师兄,少说大话吓我。那里就有这般大堂屋,却也没处买这般大梁啊”(第九十七回也出现了“堂屋”一词)。湘方言中,称一栋房子的客厅为“堂屋”,农村中至今还有使用“堂屋”一词的;“哩(读'lie'音)”为湘方言中最常用的语气虚词,在《西游记》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富士山上扬汉旗,樱花树下X倭姬

TOP


富士山上扬汉旗,樱花树下X倭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