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听听易中天评的三国,他特地讲到了这一点.
本人觉得还是有点道理的,反正他说服我了!
To have,but not to hold!
Share |
Share

TOP

原帖由 夜未央 于 2006-7-5 08:02 发表
去听听易中天评的三国,他特地讲到了这一点.
本人觉得还是有点道理的,反正他说服我了!

刚听了,首先诸葛亮自认为是要出将入相的,志向非常大,所以选老板非常慎重。
当时他可以选刘表,曹操和孙权,但是刘表太弱,曹操太强,到曹操那里未必冒尖,未必有位置,而孙权已有一文一武,张昭和周俞都和孙权有亲戚关系,诸葛亮到孙权那里也没有可能超过这两个人。
他跟刘备,
首先刘备有帝王之份,是宗室,
其次刘备有帝王之相,古人很看重外表,
第三刘备有帝王之志,刘备两个儿子一个叫封,一个叫禅,可见其志,
第四刘备有帝王之术,有很好的人气,得人心,
第五刘备有帝王之福,刚一出山就得到了关羽和张飞
但是刘备奋斗那么多年还是没成气候,无疑是一个非常健康的潜力股,而最重要的只有跟这种老板诸葛亮才可能受到专门的重用。

TOP

原帖由 zycoc 于 2006-7-3 23:20 发表
哦,分析历史当然不是为了要让谁承担什么责任.我只是说曹操屠城的事实是不能抹杀的.施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是我对曹操的评价.毕竟他的诗里,有"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的句子


关于屠城之事,我倒以为是合理的手法,
文帝记中,程昱曰:“诛降者,谓在扰攘之时,天下云起,故围而后降者不赦,以示威天下,开其利路,使不至於围也。今天下略定,且在邦域之中,此必降之贼,杀之无所威惧,非前日诛降之意。臣以为不可诛也;纵诛之,宜先启闻。”
这里有句话叫,故围而后降者不赦

其实在作战中屠城这种事情,很多都被偶们自己忽略了,
就连偶们老爱说的秦皇汉物,唐宗宋祖,成吉思汉,哪个没屠过城呢?
就说汉武对匈奴作战,那屠的比曹孟德更血腥十倍.

史书记载无非,孟德自屠彭城,曹仁屠宛、夏侯渊屠兴,徐晃屠太原.
严格遵照了一条...故围而后降者不赦,以示威天下。

事实上,诸葛亮帮不帮曹操其实一点关系都没...帮了曹操,曹操也未必能天下统一,帮了刘备,刘备也不能汉室复兴.
其实纵观三国,只有曹操和孙策是想坐定天下的,可惜伯符早死,天下争衡后继无人.
其他人大多是想占山为王,包括刘备的梦想无非是三分天下.

TOP

受教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csuchen于我有何哉?

TOP

原帖由 于 2006-7-12 13:48 发表

其实在作战中屠城这种事情,很多都被偶们自己忽略了,
就连偶们老爱说的秦皇汉物,唐宗宋祖,成吉思汉,哪个没屠过城呢?


株降将,我朝先帝也干过,谓之"三饭五饭"
有的驴生来是为了拉磨的,有的牛生来是为了耕田的,而有的虾,生来是为了扯蛋的。
Ceramic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You never know when it's gonna break.

TOP

咯咯咯咯,权力面前,人人平等。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csuchen于我有何哉?

TOP

原帖由 patton1983 于 2006-7-5 01:28 发表

诸葛亮其实没有演绎里那么强,前期负责军事的世徐员直,入蜀后是法孝直,记的当时诸葛亮在劝刘备不要进攻吴国失败时候说、假使孝直尚在,当不会有猇厅之败,觉的很滑稽,如果他是刘备最倚重的人,为什么要靠法正 ...


其实分析三国的时候,会发现一个很可笑的话题.
诸葛亮其实是很以下犯上,也很会抓权柄的一个人物.
当然说的不是小说部分,而是历史.

说以下犯上,是说他对刘禅的态度.自古臣子对天子,都是君臣之礼,国事任命者,自然是天子的事,好了,咱们基本发现刘禅就是个傀儡.
什么事也论不上他,一篇出师表恐怕是后人膜拜诸葛的原因把,可是就单这出师表,也是充满了老子教育儿子的口气,左一口先帝右一口先帝...
都说先帝了,那意思就明显了,没你刘禅的事情了...
一直猜想刘禅为什么会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话,那就是说,他那蜀国的皇帝过的日子还不如这里一个诸侯王的礼遇.

再说权柄问题.
蜀国立国的根基,是四大派别.
1.原本跟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直系将领,关羽,张飞,赵云,简雍,糜家兄弟等等等等.
2.荆州襄阳派的士大夫势力,诸葛亮,庞统,司马征,马良,马谡,徐庶等等等等.
3.蜀中汉中士大夫势力,孟达,法正,黄权,李严等等等等.
4.散兵游勇,黄忠,马超,魏延等等等等...

其实势力最大的是关羽张飞一派,而在吕蒙渡江陆逊彝陵后,这派基本就GAME OVER了...顺带OVER的还有黄忠...
而赵云一直是近侍将领,不把持军权,这个姑且可以忽略.
在关张黄都OVER了以后,刘备就接着归天了,这个时候,留下的嘱咐是:李严主外,诸葛亮主内.
也就是让李严把持兵权,而诸葛亮管理政治.

其实这是刘备聪明的地方,他很好协调了两派士大夫之间的力量平衡.
ABER,他一断气之后,诸葛亮迅速控制了朝政势力,抓了兵权,而基本抽空李严的权力,而后更废除了李严,这就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出现,在蜀中的底盘上失去了本地士大夫的支持力量.
DANN,诸葛亮又连续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其一,是忽视了魏延,原本魏延足够能力成为蜀国的顶梁柱,并且,魏延一直有着从子午谷出兵袭击长安的计划,但是诸葛亮对魏延说NO.
其二,由于诸葛亮自身的用人失误,把擅长画图纸放间谍耍阴谋的马谡送上了前线,导致了战局失礼,随后斩杀了马谡,这就出现更严重的问题了,这很大程度上激怒了荆州襄阳派的士大夫势力,表忘记马谡是马家五常之一,而在当时,马家五常就是荆州襄阳派士大夫的领军人物.
其三,他没用赵云,虽然没什么历史依据,但是我个人揣度他是担心控制不住赵云,因为赵云是老臣,虽然官职一直不高,但是一直是随着刘碑的近侍将领,而且军中威信极高,控制不住,不如不用...
最大的问题是,他明明没有司马懿的将才,却偏偏要和司马老头在战场上一绝高下,事实上,基本都输了,当然,小说里归结于种种后方的原因,事实上,他就是彻底输了.

输的理由很简单,他手上没有优秀的将领和人才了,而造成这个结果的,却恰恰是诸葛亮本人.
也是诸葛亮亲手毁灭了蜀国,虽然他没有看到那一天...

废话一句,在诸葛亮死后N年,邓艾从子午谷偷渡成功,杀到了成都门口.
若诸葛泉下有知,不知道该如何想,咱不说他别的,对的起魏延么?

TOP

原帖由 于 2006-7-12 13:48 发表


关于屠城之事,我倒以为是合理的手法,
文帝记中,程昱曰:“诛降者,谓在扰攘之时,天下云起,故围而后降者不赦,以示威天下,开其利路,使不至於围也。今天下略定,且在邦域之中,此必降之贼,杀之无所威惧 ...

其实东吴一直是很保守的,孙策号称小项羽,死前大家本来认为他会传位于与他性格极为相似的三弟,但他最后传给了比较稳重的孙权,而孙权手下的鹰派头子周俞死的过早,张昭等固守派势利太大,把孙权早期的鹰派作风(比如赤壁)最后也磨平了,到后期就绝不主动出击了,这当然也使得孙权能够活到71岁,而孙权的后代就非常不争气了。
刘备其实是一个有野心的统一天下的,早期和诸葛亮就说过他的志向是使其大义信于天下,刘备没统一天下是失于他的几次优柔寡断和义气用事。诸葛亮身上寄托了中国古代太多知识分子的理想,三国演义有夸大,但历史上他也是一个无双国士,现在对于三顾有争议,但是他的出师表是没有争议的,三国志作者也非常的崇拜他,陈寿是先编了诸葛亮文集才写的三国志。
曹操也是要统一天下的,但郭嘉死的太早,以及刘备获得了诸葛亮,使他的计划没有实现。郭嘉是和诸葛亮同一地位的人才,这个没有争议,人们一般办事都有许多顾虑,郭嘉善于告诉你,你的许多顾虑是没有必要的,而最后也确实印证他的料事如神,这是因为郭嘉把曹操的几个对手都看得太透了,曹操几次冒险行动获得成功,都来源于郭嘉这个军事天才对对手的彻底洞察,而郭嘉死后,曹操再也没有一个谋士有这种能力了。

TOP

原帖由 老虾 于 2006-7-12 14:01 发表


株降将,我朝先帝也干过,谓之"三饭五饭"


恩...也屠过士大夫,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下的"土地革命"...

TOP

原帖由 天佑中华 于 2006-7-12 14:21 发表

其实东吴一直是很保守的,孙策号称小项羽,死前大家本来认为他会传位于与他性格极为相似的三弟,但他最后传给了比较稳重的孙权,而孙权手下的鹰派头子周俞死的过早,张昭等固守派势利太大,把孙权早期的鹰派作风 ...


关于东吴,我倒有另外看法.
其实孙策和周郎早年结拜之时,两人都是幼年.这个比刘关张的结拜要单纯的多...不是为了政治目的而走在一起的,纯粹是感情因素...
而后孙策起兵时,也是周郎迅速赶来支援...
而后两人横扫江东...
孙策死的时候,其实是刚平定了江东各势力,准备袭击长安的时期.
曹操一直在琢磨是不是该换个地方,从长安撤到许昌去避一下.

而没有传给老三的原因其实是太简单,老三那个人太刚直,只有了伯符的勇,没有伯符的谋略.
这是我一直的观点.

这点上孙权要强的多.
只可惜孙权到了后来...就只喜欢在自己的那个国家里做做萨达姆了...

小说里有点把孙策说成是一个武夫了,事实上,他是个很擅长征战策略的统帅.
而他的死,纯粹意外,就和庞统的死一样的意外.

周郎其实是个无比优秀的人物,只可惜小说污蔑太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