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美国没有富士康这样的存在,iPhone只能在国外组装

去年二月,奥巴马在加利福尼亚宴请了一些硅谷杰出人士。席间每位受邀者都有机会向总统提出一个问题。

然而当史蒂夫•乔布斯发言时,奥巴马总统用自己的疑问打断了他:为什么苹果公司不在美国本土生产iPhone呢?

就在不久之前,苹果公司还在自夸其产品全部都是在美国制造。今天,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算是如此。去年,苹果所销售的7000万部iPhone,3000万台iPad,5900万部其他产品都是在国外加工生产的。

奥巴马这样质问,为什么不把这些就业带回美国?

据另一位在场人士回忆,乔布斯豪不含糊地回复道:“这些就业不可能重归美国。”

总统的疑问体现到了大众对苹果公司的这种指责。苹果的一些管理人员回应道,海外加工并不是仅仅因为国外劳动力价格低廉。而是因为相对于美国制造业而言,外国工人更加勤劳,工作技术更加熟练,工作弹性也大。所以,苹果公司不再青睐于本国制造。

对经营全球化的不懈努力下,苹果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为知名、最广受称赞的公司。同时,它也有着最多的模仿者。去年,苹果的人均净利润为40万美元,超过了高盛银行、埃克森美孚和谷歌。

然而,困扰着奥巴马的问题,也同样着困扰着经济学家和其他政策制定者。和许多高科技同行类似,苹果并不像全盛时期的其他知名公司那样,热衷于创造美国就业岗位。

苹果在美国雇佣了43000名员工,在海外雇佣了20000员工。相对于50年代的通用汽车和80年代的通用电器动辄数十万的员工而言,这个数字实在是微乎其微。不过,苹果的合同商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大约70万员工在设计,制造和装配iPads、iPhone和其他苹果产品。但是这些员工都在亚洲,欧洲和其他地方。几乎所有的电子设计师都得依靠他们,才能完成自己的杰作。

前白宫经济学顾问杰瑞德•伯恩斯坦说:“为什么增加中等收入工作如此困难,苹果公司是一个很好的答案。”

“如果这就是资本主义所能攀爬到的峰顶,我们应该为此担忧。”

苹果的高管表示,在现在的处境下,海外制造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一位前高管给我们描述了,苹果如何在iPhone发售前几周依靠一家中国工厂,紧急对产品进行改进。苹果在最后关头对iPhone的屏幕进行了重新设计,这迫使产品装配线必须进行整修。新的手机屏幕在临近午夜时才抵达工厂。

这位高管透露,工厂领班人员马上叫醒了工厂宿舍里的8000工人,并分发给每位工人一些点心和一杯茶,然后在半小时内即奔赴工作点,接着开始12小时轮班工作。他们紧张地往斜框里适配玻璃屏幕。这家工厂每天加工超过1万部iPhone,持续了96小时。

“这种速度和工作弹性让人震惊”,这位管理人员说,“没有任何一家美国工厂可与之相比”。

几乎任何一家电子科技公司都充满着类似富士康的故事。在包括会计、法律服务、银行、汽车相关制造业和制药业的上百种产业中,外包业务都日益得以发展。

虽然苹果这种情况并非个例,但它为了解为什么知名公司的成功没有促进国内就业,提供了一扇窗户。

前劳工部首席经济学家贝齐•史蒂文森说:“美国公司曾经认为支持美国就业率是一种责任,即使这并不是经济上的最佳决策。但是这种责任感早已被利润和效率所驱赶,荡然无存。”

其他的经济学家和公司认为这种追求效率的理念是合理的,史蒂文森的看法太天真了。尽管美国工人受教育程度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然而美国没有训练出足够的中级工人以满足工厂的需要。

公司方面争辩道,为了生存发展,他们必须在可以产生足够利润的地方生产。只有如此,他们才能支付高昂的创新费用。如果不这样做,只会在长期中使美国人失去更多的工作。曾经的一些骄子,如通用汽车公司,就因反其道而行使其市场份额大大缩水。

这篇文章多次提到了苹果,但是苹果以保守秘密著称,拒绝予以置评。

这篇文章是在采访了多位前苹果雇员和承包商的基础上写成的。他们大多要求匿名,以保住自己的饭碗。此外还采访了一些经济学家,制造业专家,国际贸易专家,科技分析师,学术研究者,苹果供应商的雇员,苹果竞争者和合作者,还有一些政府官员。

苹果的管理人员私下里说,尽管苹果比以前雇佣了更多的美国工人,但是世界变化如此之快,简单地以雇佣人数来衡量一个公司的社会价值早已成为错误。

他们说苹果通过授权承包商代生产,和为通信服务企业、运输企业提供大量就业,促进了经济发展。最后,他们说治疗高失业率并不自己的工作。

“我们在超过一百个国家销售iPhone”,一个在职的苹果高管说。“我们没有提高美国就业率的义务。我们唯一的职责是尽可能做出最好的产品。”


“我想用玻璃屏幕”

在2007年,iPhone计划发售的一个月前,乔布斯召集一批助理到他的办公室。他兜里的iPhone样机已经揣了好几个星期。

根据当时在场的某个人回忆,乔布斯怒气冲冲地举起他的iPhone,将其倾斜到一个合适的角度,让每个人都能看到塑料屏幕有许多细小的划痕。然后他从牛仔裤中掏出自己的钥匙。

他说,人们把手机放在衣服口袋里,也会把钥匙放在口袋里。“我不会卖一个容易被划坏的产品”,他严肃地说。唯一的解决方案是换一个不易有划痕的玻璃屏。“我想用玻璃屏,6周内必须让它变完美。”

一个高管离开后会议,马上预订了到中国深圳的航班。如果乔布斯想要完美,那确实没其他地方可去。

过去的整整两年里,苹果都在进行一个项目。该项目代号”紫色2号“(purple 2),在项目的进行中常常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怎样重构人们对手机的想象?怎样设计才能让它拥有有卓越的品质,比如不易被划坏的屏幕?怎样在生产数百万手机时,既保证高速生产又保证低价,从而使利润最大?

这些问题的答案几乎每次都在美国国外得以解答。尽管不同型号的iPhone有着不同元件,但所有的iPhone都包含着数百个组成部分。大约百分之90的部分是在国外生产的。先进的半导体来自台湾,存储器产于韩国和日本,显示板和电路系统源于韩国和台湾,芯片来自欧洲,稀有金属来自非洲和亚洲。最后在中国组装起来。

在苹果发展之初,它并未考虑国外制造方案。就在1983年刚开始生产麦金塔电脑后的不久,乔布斯还在夸耀它是彻彻底底的”美国制造“。1990年,乔布斯开始经营NeXT,这家工厂最终被苹果收购。乔布斯当时告诉记者:“我为我的电脑骄傲,也为这家工厂而自豪。”直至2002年的时候,苹果高层还偶尔驱车2小时,从总部开到东北方向的加州麋鹿林市iMac工厂。

但是,到2004 年的时候,苹果大规模地转向了国外工厂。促成这一决策的是当时苹果的运营专家蒂姆·库克。当时许多美国电子公司已经开始走向国外。在进行反复权衡后,苹果觉得自己必须抓住每个有利条件。就在去年八月,乔布斯逝世的六个月前,蒂姆·库克取代乔布斯成为了首席执行官。

在某种程度上,亚洲因其廉价的半熟练工人而别具吸引力。但这一点却并没有吸引到苹果。因为对于科技公司而言,劳动力价格相对于购买配件支出和管理供应链支出,实在是微不足道。供应链是整合数百家公司服务和配件的关键所在。

一位前苹果的高级管理人员说,库克把亚洲作为战略中心“主要因为两点”。一是亚洲工厂"可以迅速地按比例扩大或缩减生产",二是“亚洲供应链要优于美国供应链"。结果就是“我们美国无法在这些方面胜出”。

2007年,当乔布斯要求紧急更换玻璃屏时,上述优势的巨大力量显露无疑。

多年以来,因为玻璃在切割和打磨时要求极难企及的精确度,手机生产商都避免使用玻璃屏。苹果已经选择一家美国公司——康宁公司,来生产大长方块的强化玻璃。但是要弄清怎么把这种大块的玻璃切成数百万块iPhone屏幕,需要找到一家空的切割工厂,需要数百块玻璃试验,还要一大群中等技术人员。单单是准备工作就得花一大笔钱。

但是一家中国工厂为这份工作发出了投标书。

当苹果的考察团抵达时,这家中国工厂已经开始修建一栋新的配楼。根据当时在场的一位某前苹果高管回忆,工厂经营者如是说:“这样,假使我们拿到这份合同,不会手忙脚乱。”中国政府已经同意负担大量的生产成本,这些补贴金已缓慢地流入这家切割工厂。工厂免费为苹果提供了一个放满玻璃样品的大仓库。而且以近乎免费的低价提供了技术人员。他们还在厂房旁修建了宿舍,从而24小时内都有可便用的工人。

这家中国工厂得到了这份工作。

“现在全部的供应链都在中国”,另一名前苹果高管说。“你需要1000个橡胶垫?隔壁工厂就有。你需要100万个螺丝?一个街区远就有螺丝厂。你需要特制的螺丝?只需花费3小时。”


富士康城

距离那家玻璃工厂8小时车程的就是传说中的富士康城。iPhone便是在这里组装。对于苹果高管来说,富士康城是中国可提供比美国更勤奋更优秀的工人的进一步证据。

那是因为,在美国没有富士康城这样的存在。

这里有着23万工人,大多数工人每周工作6天,一天经常工作12小时。超过四分之一的工人住在工厂宿舍里。许多人一天工资不超过17美元。当一个苹果高管在工厂换班的高峰期开车抵达时,他的车卡在了滚滚人流中。“真是难以想象的规模”,他说。

富士康雇佣了近300个工作人员来引导人流,防止工人挤在门口。工厂的饮食中心平均一天做3吨猪肉,13吨米饭。附近的茶坊里烟雾弥漫,充斥着香烟的恶臭,与一尘不染的厂房形成鲜明的对比。

富士康科技集团在亚洲、东欧、墨西哥、和巴西,有着几十家这样的工厂。它组装约世界总量40%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它的主顾是像亚马逊、戴尔、惠普、摩托罗拉、任天堂公司、诺基亚、三星和索尼这样的行业巨头。

2010年前前曾任任苹果全求供应需求总经理的詹妮弗 瑞格尼说:“他们一夜间能雇3000人。”但她拒绝透露工作细节。“又有那家美国工厂能在一夜间找到3000工人,并提供住宿呢?”

2007年中期,苹果工程师在经过一个月试验后,终于找到了切割钢化玻璃的完美方案,使之能用于iPhone屏幕。据这位前高管描述,第一辆满载切割玻璃的卡车在深夜抵达富士康城。此时,工厂管理员马上叫醒上千工人。男人们套上黑白相间的制服,女人穿上红色的衣服。然后,迅速集合开始手工组装手机。3个月内苹果卖掉了100万部iPhone。富士康从那天算起,组装了200多万部。

在声明中,富士康拒绝透露具体客户,并写道”我们的每一个工人都签了明文条款,根据中国法律这些合同将保护他们的权利。富士康将认真承担起对雇员的责任,并努力为我们的100多万员工创造安全、积极的环境。”

针对苹果前高管的叙述,富士康在一些细节方面有不同意见论,并写道:他所描述的半夜换班是不存在的,“因为基于每位工人的指定班次,我们对员工的工作时间有着严格的管理,每位员工都有电子时间卡,在非指定班次进入工厂是不可能的。”所有的换班,都必须在上午7点或晚上7点开始。任何临时变动都必须在至少12小时前通知到员工。

然而,在对富士康员工的采访中,上述言论遭到了质疑。

对于苹果而言,另一关键优势是中国能提供大量的工程师。美国无法做到这一点。苹果的高官们估计,要监管和引导20万生产iPhone的流水线工人,需要8700名工业工程师。苹果分析员预测,在美国,招募同等数量的工程师至少需9个月。

在中国,只需15天。

麻省理工学院副教务长马丁•斯密特说,像苹果这样的公司总抱怨“在美国设厂的挑战在于缺少技术工人”。企业门说他们的要求不高,高中以上学历即可,并不要求学士学位。高官们认为,美国缺少这种层次的工人。“这些工作都很不错,但是美国没有足够的供给去满足这种需求”,斯密特先生说。

但是,iPhone的一些部分也离不开美国。比如,其软件的开发和创新的营销手段都是美国创造。苹果最近在北卡罗莱纳州建造了一个价值5亿美元的数据中心。iPhone 4和iPhone 4S中,关键的半导体都是在德州奥斯汀的一家三星工厂生产的。

不过,上述部分并未提供大量的职位。以苹果的北卡罗来纳数据中心为例,仅有100名全职员工。三星工厂也只有约2400名员工。

让·路易斯·卡西说:“即便你的手机销售量从100万提高到3000万,也不需要更多的程序员。"让·路易斯·卡西曾负责苹果产品规划和市场定位,在1990年离职。“也就是说生产量增加,但平均成本下降,所有的新型企业都从此受益,如脸谱、谷歌、推特等公司。”

很难估计如果iPhone在美国制造,其成本会如何。然而,许多学者和制造业分析师估计,由于劳动力成本仅占科技制造成本的很小比重,故支付美国工人工资,将使每部iPhone成本上升65美元。因为苹果每部手机利润约为数百美元,所以在理论上,国内生产仍能获得良好的收益率。

但是在很多方面,这样的计算是无意义的。因为在美国制造iPhone,不止需雇佣更多美国人,更要求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转型。苹果高管认为,美国的技术工人根本不够,高速而有弹性的工厂也少得可怜。一些苹果公司的合作者也表示要在海外生产,如康宁公司。

为苹果生产iPhone的玻璃,让康宁在肯塔基州的工厂重获新生。今天,大部分的iPhone玻璃仍在这里生产。在iphone获得巨大成功后,康宁接到了其他企业的海量订单。这些企业都想模仿苹果的设计。它的强化玻璃销售量增长至每年7亿美元。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它雇佣着约1000名美国工人。

但当市场进一步扩张后,康宁却开始在日本和台湾进行大量生产。

康宁公司的副董事长和财务总监詹姆斯·B·弗罗斯说:“我们的客户在台湾、韩国、日本和中国。如果我们在美国生产玻璃,只能用轮船花费35天运到这些地方,或以十倍价格空运过去。所以我们选择在海外生产,紧挨着组装工厂。”

康宁于161年前成立于美国,它的总部仍在纽约北部。理论上讲,它可以在国内生产所有的玻璃。但是弗罗斯说:“这需要对整个产业结构进行总调整。消费性电子产品业务已归亚洲所属。作为一个美国人,我对此深感忧虑,但却无能为力。亚洲已经变成了40年前的美国。”


中产阶级的噩梦

当埃里克·萨拉格扎第一次步入苹果位于加州麋鹿林市的工厂是,他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工程胜地。

那是在1995年, 萨克拉门托附近的这家工厂雇佣了1500多位工人。林立的机械臂和传送带上满是电路板。最后将行行色色有着糖果般诱人彩色的iMac组装起来。

作为一位工程师,萨拉格扎的职位迅速提升。然后,他加入了高级诊测队。他的薪水猛涨至5万美元。他和妻子生了3个孩子。他们买了一栋带泳池的房子。

他说:“感觉终于学以致用了,世界需要能生产创造东西的人。”

然而,此时的电子工业面临着巨变。产品日益被冷落的苹果,在努力重塑自己。重点之一是改善制造。于是,萨拉格扎工没几年,他的老板就向他解释加利福尼亚工厂与海外工厂如何产能竞争:去除原材料成本,在麋鹿林市,生产一台价值1500美元的电脑,成本是22美元。在新加坡是6美元。在台湾是4.85美元。这种差距产生的原因不在于工资,而在于员工的效率。

萨拉格扎说:“我们被要求每天工作12小时,周六也是如此。我有家难顾啊。真想看我的孩子们踢足球。”

现代化引起多种工作改变或消失。正如美国经济由农业转向了制造业,又由制造业转向了其他产业,农民转型为炼钢工人,然后变成销售人员和中层管理者。这些转变带来了许多经济利益。总体上说,每一次转型中,即使是不熟练的工作者也能获得更多的工资,并向上层社会前进。

经济学家们说,在过去的20年里,许多基本性的东西发生了转变。中等薪酬的工作机会开始消失。特别是那些没有大学学位的美国人。他们失望地发现,现在的新工作大多在服务性行业——餐馆,客户服务中心,医院服务人员,或者是临时工。从事这些工作,很少有机会成为中产阶级。

甚至像萨拉格扎这样有大学学历的,也面临着这种趋势的严峻挑战。首先,麋鹿林市的一些日常工作被外包到海外。萨拉格扎没有在意。然后机械化让苹果成为了未来科技的试验场。管理人员用机器取代了许多工人。一些诊测性工程也被外包到新加坡。监管工厂存货的中层管理者也被解雇了,因为好像在突然之间,一些能上网的人便能胜任这些工作。

对于一个非技术型岗位而言,萨拉格扎先生太昂贵了。从事高层管理,他又得不到足够的信任。在2002年一个夜班后,他被召到一个小办公室,然后被解雇了,在别人的陪同下,他离开了工厂。他在高中任教了一段时间,然后尝试重归科技界。但是,曾经让这里被誉为“北方硅谷”的苹果,此时已将麋鹿林市工厂改造成一家苹果客户呼叫中心。在这里,新员工每小时仅赚12美元。

硅谷的就业前景还算乐观,但他求职没成功。如今已年满48岁,有着五口之家的萨拉格扎说:“他们真正想要的是30岁左右,没有孩子的员工。”

又找了几个月工作后,他开始感到绝望了。即使是教书的工作也很难找了。最后,他在一家临时电子代理企业谋到一份工作。这家企业受雇于苹果,负责在返修好的iPhone和iPad在发给客户前,进行检查。萨拉格扎每天都要去那栋他曾担任工程师的楼工作。现在他每小时挣10美元,无其他福利,擦拭上千的玻璃屏幕,插进音频接口检查是否正常。


苹果的发薪日

随着苹果海外业务和销售量的扩张,高层雇员大赚了一笔。上一个财政年度,苹果的利润高达1080亿美元,比密歇根州、新泽西和马萨诸塞州政府预算的总和还高。股票价格从2005年分配股权时的45美元,涨到了427美元。

这笔财富中的一部分,流向了股东。苹果的股权极为分散,猛涨的价格使数百万个人投资者获益,401k退休计划也获利颇丰。苹果员工也发了财。上个财政年,苹果的员工和董事除工资外,收到价值20亿美元的股票,另外又行使和授予了价值14亿美元的期权。

最丰厚的回报往往流向了苹果的高层。苹果的首席执行官库克,去年获得了10年期的持有期权和无偿配股权,现在价值为4亿2700万美元。他的工资涨到了140万美元。在2010年,库克的一揽子薪酬金额为5900万美元。

一位苹果的知情人说,苹果雇员拿到的报酬是公平的,因为苹果本身给国家和世界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价值。苹果的扩张带动了美国的就业。去年,苹果的美国雇员增加了8000人。

当其他公司都在国外设立客服呼叫中心时,苹果仍坚持把呼叫中心设在美国。据某消息预测,苹果产品的畅销使其他公司雇佣了数万美国人。例如,联邦快递和联合包裹服务公司都称,苹果巨大的出货量使他们雇佣了更多员工。尽管在苹果拒绝下,他们未能提供详细数据。

一个现任苹果高管说:“不应该因为使用中国工人,而指责我们,美国早已不再供应我们需要的工人了。”

而且,苹果方面称,苹果在自家零售店和售卖iPhone和iPad应用程序的企业中,提供了大量好的的就业岗位。

萨拉格扎在测试了两个月iPad后,辞职了。他现在境况也好些了,但收入太低了,所以它决定找别的工作。一个十月的晚上,当萨拉格扎坐在他的MacBook前,在线提交了一些简历时,地球彼端,一位女士正走进了她的办公室。林丽娜是中国深圳PCH国际公司的一位项目经理。PCH国际是苹果和一些其他电子公司的合作商,负责加工产品配件,比如保护iPad玻璃屏的套子。她并不是苹果雇员。但她是苹果全球化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林女士的工资仅仅比萨拉格扎在苹果时略低。她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一所中国大学和通过看电视学的英语。她和她的丈夫每月将四分之一的工资存入银行。他们和儿子住在一所1080平方英尺的公寓里,与亲家合用。

林女士说:“中国有很多工作,特别是在深圳。”


创新的牺牲品

去年,在奥巴马与乔布斯和其他硅谷精英的晚宴结束之际,人们起身离开。一群人涌向了总统身旁,求与总统合影。另一群人则争先恐后地围向了乔布斯,人数仅比总统的略少。关于乔布斯病情恶化的传言已经广为流传了。人要一张和乔布斯的合影,也许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最后,两股人流交叠在一起。据当时在场的人回忆,乔布斯这样对奥巴马说:“我并不担心这个国家的未来,这个国家非常伟大,我担忧的是对解决方案的探讨太少了。”

例如,在晚宴中,高官们建议政府改革签证程序,以利于企业能雇佣更多外国工程师。一些人建议总统给企业“税收假期”,以使企业能带回海外利润用于促进本国就业。乔布斯甚至表示,如果政府能支持培训美国工程师,也许有一天,苹果的一些技术型制造业可以重新迁回美国。

经济学家对这样那样的努力是否有用,展开了激烈辩论。他们指出,困境中的经济,往往会因未预期到的科技进步而得以改善。80年代,经济学家们对攀升的失业率无能为力时,互联网几乎不存在。很少有人能预测到平面设计的学位日后会别具价值,学习电话维修是死路一条。

我们现在也很难预料,美国未来的创新能否转化为数百万的工作岗位。

在过去的十年里,太阳能、风能、半导体显像和制造技术突飞猛进,带来了成千上万的工作。但尽管些产业在美国起步,大部分的工作却流失到了国外。企业们纷纷关闭本土的工厂,在中国重新开张。高官们说这是因为,他们在和苹果在为争夺股东拼杀,如果他们赶不上苹果的增长速度和利润,就必死无疑。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劳伦斯·卡茨说:“新的中等收入工作一定会出现,但是到时候,那些年届40的人能否胜任这些工作呢?他们会不会被刚毕业的学生挤走,然后永远无法重回中产阶级?”

许多产业的高管都说,手机设计的创新之路已经走了5年。乔布斯这样的商人大大加快了创新的步伐。苹果在4年内发行了5部iPhone,iPhone的运行速度和内存提高了两倍,但价格却更加低廉。

在奥巴马和乔布斯告别之前,这位苹果首席执行官从兜里掏出iPhone,展示了一款赛车游戏。这款游戏有着难以置信的高清画质,受到了每个人的称赞。iPhone在灯光的映照下散发出柔和的光芒。身价合计690亿美元的高官们,为能瞅到乔布斯的肩膀,毫无风度地推挤起来。

屏幕上连一个微小的划痕都没有。



来源:译言
Share |
Share

TOP

话说前几天看新闻,,,富士康工厂内部人士爆料是,IPHONE5是金属背壳,屏幕比4更大。。。。这就是代工厂的好处

TOP

令人深思~~~

TOP

回复 2# SoloBySoul
你看完了?

TOP

回复 5# 飞熊
当然没

TOP

回复 6# SoloBySoul

我就知道你复习没时间看这个,哈哈,继续努力吧。

TOP

中国人多的优势慢慢在丧失,连郭台铭都想用机器人了。

除了比较低标准的劳动法之外,另外一个大的"优势"是我们的环保水平也很低。电子生产行业也是污染行业了,苹果的中国工厂就出过事。江苏南部这种富裕的地方,因为台湾代工工厂在那里生产笔记本电脑,也出了癌症村。包括很多所谓的新能源行业,其实生产过程都是重污染,现在都在中国做。

高铁看上去环保,因为用电。但中国发电主要是火力发电,所以还是污染。中国电瓶车好像发展也挺快,但没有废电池的合理处理方式,到最后一样是灾难般的重污染。

外地务工人员在本地要交养老医疗保险,但是如果他们离开这个城市,这些保险是带不走的,同时就算他们留在这个城市,因为户口问题他们也享受不了什么福利。为什么?因为地方政府亏空,这些钱早就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当然不能让外地人把钱转到其它城市去。

所以,这些就业机会不但不会回到美国,也不会永远的留在中国。我们做了20年的世界工厂,最后我们还会有什么?只会长出毒药的土地和千百万被各种疾病折磨却看不起病的人民。

我们和美国比到底差在哪里?我们最牛逼的企业是中石油,人家是苹果。看看这两家公司是如何牛的,就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

TOP

回复 8# m2p 污染比较大的应该是有化学反应的那些制造业吧,组装这些能产生什么污染品啊。而且现在国内产生大的污染的制造业,也不是不能消除和净化的,只是碍于成本和地方政府的保护,没有进行处理而已。处理技术也不够廉价,政府只罚款,不处理也是一个原因。至于发电,现在国内不是大批上马核电站呢嘛,估计也不够用的,可以向周边国家买些电。

TOP

回复  m2p 污染比较大的应该是有化学反应的那些制造业吧,组装这些能产生什么污染品啊。而且现在国内产生大 ...
飞熊 发表于 2012-1-26 21:55

苹果自己承认因为污染造成中国100多名员工致残,这个新闻可以google。
可见在中国的代工企业不是像玩lego一样简单的组装。其实电子元件的的生产也是在中国。电子生产的一个污染可能就是重金属,而重金属污染有可能造成癌症村,两个星期前人民日报英文版还在报导相关的事情。
还有就是所有的太阳能产业,单晶硅的生产也会产生重污染。现在这东西的生产几乎都在中国。这个问题很奇怪,德国政府补贴太阳能板的使用,而中国是主要生产者,所以德国舆论觉得这就等于是在补贴中国。而中国国内同类企业太多,互相恶性竞争,拉低价格,也最终都不会管污染问题。
化工就不要说了,看到BASF这样的企业在中国搞什么世界最大的投资项目我就害怕。现在全世界的化工都在往中国跑,根本不是什么骄傲的事情。
还有就是制药企业也在中国大举投资,因为中国"市场"太大了,太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大量的糖尿病和癌症患者。
当然我们本土企业也不高尚。

向周边国家买电不太可能。一是涉及到国家能源安全,二是因为国家垄断,其实就是李前总理家族垄断,中国的事情从来不会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