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中国,座座冻城:上亿的中国人奔波在回乡路上

记者何忠洲、杨龙/14省7786.2万人受灾,上亿的中国人奔波在回乡路上,暴雪把他们挡住了。一个又一个城市成为冻城,郴州,已经停水停电7天,贵州,全省大面积停电。2008年第一场白色的雪,拉响的却是红色警报。“这是中国有气象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场雪灾。”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说。在受灾各省,交通受阻,电力不足,供应吃紧……1月28日温家宝总理赴湖南考察抗冰救灾工作。1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政治局专项会议部署救灾。来自民政部的消息,截至1月28日14时,雨雪天气已造成14个省(区、市)的7786.2万人受灾,死亡2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219.8千公顷;倒塌房屋10.7万间,损坏房屋39.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20.9亿元。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中国政府是否具有足够的应对能力?面对灾害中国人民是否能够再次展现其不屈的韧性?风雪中的中国面临考验。2008年的春节前夕,上亿的中国人奔波在回乡路上,因为这场暴雪的缘故,许多人“在路上”的故事都显得格外艰难。

才刚刚飘雪的时候,孙国治就心焦起来。那时刚刚下午一点。从南街村到郑州的末班车是下午5点,“不行,我们得走”,他对同伴说,“再不走恐怕走不了了。”车继续不紧不慢地行进,又是一片白茫茫。这是1月27日的下午,在1月11日下了2008年的第一场雪之后,古老的中原大地就一直被雪包围着。到下午两点的时候,雪开始大起来了,由开始的几片变得如鹅毛般密集,瞬时间就覆盖了整个平原。
他们赶紧卷起行李,直奔临颍县客车站。毕竟,尽快赶到郑州这样的大城市,总会让人心安一些。当他们在下午3点的时候坐上开往郑州的大巴时,心底里一下子就放松了。除了车厢里的暖和之外,一看到下雪就不再等客人的司机说,车能走,希望便在。一路上,所有的人都不说话。有关暴雪的种种传言是通过手机短信不停地来回的。
之前,闻知孙国治要回湖北老家过年的表弟,给他发来了短信:家里又在下雪,昨天下午从随州开往洪山的一辆客车翻了,上面41个高三的学生死了38个,里面还有我的同学,惨,你们回家一定要小心,不能回家就不回。在后来,这一事实并未见诸媒体报道。发信去问,表弟说,他们在医院碰到被送来的另外活着的3个学生。
不过,正坐在大巴中的孙国治并没有担心翻车这样的事故,毕竟在平原地带,京珠高速让他有足够的安心。但是,车行到一个小时左右,在高速入口,远远地就看到一条长龙的车队停在那里。孙国治顿时倒吸一口气。在前一天,一个网上广为流传的帖子讲述的是1月25日发生在江西高速上的连环相撞事故。在被称为残酷而无奈的16小时里,记录者拍下了因为冰冻车辆相撞的场景,在两张大货车中间被挤压得破碎不堪的一辆警车让人触目惊心。
好在,司机掉转车头,绕了一个圈,顺着几十米开外的辅路走了。窗外,雪花漫卷,扑打车窗。刚刚4点,窗外就已经一片黑暗了,车灯在大雪中若隐若现。没有人说话。不知在黑暗里颠簸了多久,很多人在氤氲中睡了过去。一觉醒来,车仍然在不紧不慢地行进着。眼看车身边有些高楼和灯光,于是惊喜起来,该到了吧?车继续不紧不慢的行进,又是一片白茫茫。
这样轮回几次。到晚上8点,就在又一轮的昏睡中,司机突然叫起来,快到郑州了!所有的人一下子全坐直了身子,车厢里顿时活跃了起来。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路程,用了整整5个多小时。但是突然车厢边哗啦一声响,路边一条电缆在车身的带动下,一下子从旁边跌了下来。司机没有停车,继续往前。大家也都不说话。
郑州的雪夜在明亮的灯光下显得很美。但是所有的人都急匆匆地行走着。在公交站台,站满了等车的人,也都焦躁不安地来回走着。车一到,人群便嗡地一下全围了过去,司机大声地叫着,等下一辆,等下一辆。第二天一早起来,雪仍在漫天飞舞。朋友传来的消息说:京珠高速被封。这意味着今年回家的路断掉了。沮丧的心情让人一时百无聊赖。他找来一床棉被,将自己和未婚妻紧紧裹住,互相依偎着在车上等待天亮。
25日上午10点,温州。杨正义和未婚妻向英坐上了返乡的大巴,两人要赶回湖南张家界的老家完婚。大巴刚过南昌,车内的人开始感到温度骤降,沿途的树上到处是悬挂的冰凌,路面像镜子一样光滑。高速路上,不断有车祸发生,一辆货车侧倒在路边,车头与车尾断裂,相隔十余米。大巴司机秦师傅格外小心,把车速降到了时速30公里。凌晨3点,车行至长沙。如果天气正常,此时,他们应该到家了,但现在,还有四分之一的路程要走。
大雪,长沙的夜晚很冷。司机得到消息,前方高速路封闭,不能通行。他只好把车停在了一家旅馆的门口。“愿意住宿的就进去,有便宜的床位,30块钱。今天晚上走不了了。”司机交代完就进了旅馆。车厢内漆黑一片,没有人进去开房。“都是打工的,有人甚至连饭都舍不得买来吃,没有人会愿意进去住宿的。”杨正义说。他找来一床棉被,将自己和未婚妻紧紧裹住,互相依偎着在车上等待天亮。
早上7点,人们开始陆续醒来,不断有人开门进出,冷风一阵阵从门外灌进来,车内37个旅客聚集了一晚的热气被冷风迅速吹散,人们开始不断地跺脚。上午10点,在大家的催促和抱怨声中,司机从旅馆里出来,大巴重新开动。高速路已经开放,但车速依旧慢得让人心焦。后面的一辆小车,开始超过大巴车。刚开出不到100米,大家便听到一阵急切的刹车声。那辆小车在原地打了两个圈,然后奇迹般地稳住,打横了拦在路中。
大巴车内的人开始往前凑,透过车窗观望前方的动静。外面还下着米粒大的雪,地下的积雪被过往的车轮越压越紧,形成如铁的冰层。惊魂未定的小车司机无论怎么发动,小车始终转不过弯来。“大家别等了,走!下去帮这小子转弯吧!”有人提议。杨正义跟着车内七八个青年下了车,立刻被挟着雪粒的寒风刮得一激凌,他这时才发现地上已经是两三寸的厚冰,穿着休闲鞋在路上都走不稳,“这车轮要是转得过来弯才怪了。”杨正义心想。
8个年青人,花了近半个小时的力气,才帮助司机把车转过头来,小车司机脸色惨白,似乎还没有从刚才的惊险旋转中缓过神来。回到车内,杨正义的手、脚都已冻僵,耳朵也失去了知觉。大巴继续缓慢地朝前挪动,这次再没有人抱怨车速太慢。第二天晚10点,大巴以平均每小时40公里的时速从温州开到了张家界,小两口终于安全到家。原本12小时的路程,走了近36个小时。他们中途只吃了一顿饭。
“很多买到票的人都没能挤上这趟车,我挤了上来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成波登上27日15点N586次列车,从深圳西到怀化,全程应17个小时。因为大雪,26日列车停运,前一天积压下来的人群,都推迟到这趟列车上。车厢内几乎没有转身余地,厕所里也站了3个人,实在憋不住了想上厕所,就让厕所里的人扭过头去,外面的人挤进去方便。
27日22时,列车将要到达韶关的时候停了下来。列车广播员告诉大家前方因天气缘故堵车,启程时间不定。窗外是荒山野岭,车内没有灯,一片漆黑。一个小时过去了,列车停在原地,没有移动;3个小时过去了,车还是没有动。已经凌晨一点,车上的人坚持不住,开始东倒西歪地打盹。成波也靠着椅背上睡去。等他睁开眼睛,天竟然开始亮了,车还是在原地。
整个28日的白天,列车一动不动。车厢内的人们开始寻找各种消磨时光的办法,打牌、发短信、用手机打游戏。28日17点,列车在韶关境内已经停留了近20个小时。成波往窗外望去,一片茫茫白雪。带上车的食物已经吃完,行程却才到四分之一。大家就开始焦躁起来,有人不停地在问:停了这么久还不开,不会让我们就在火车上过年吧。成波的对面坐了一对情侣,女孩突然哭了起来,男孩不停地安慰她。
19点,列车终于再次开动,成波第一次觉得,行驶在路上的感觉真好,哪怕饿着肚子,哪怕挤到无法上厕所。没开出20分钟,车又停了下来,人们不安地躁动。列车员开始给车上的女人和小孩分发食物,半盒饭加半包榨菜。车上的食物也所剩不多,男人们只能饿着,他们要等车进站才有的吃。一个多小时之后,列车再次启动。此后,几乎每行进20分钟,就会停下来一个小时,等待遥遥无期。
车内的空气很浑浊,成波觉得呼吸困难。有小孩子开始大哭,哭得几乎缓不过气来。列车员挤了过去,将带小孩的妇女领向了卧铺车厢。不断有老人、小孩被带进卧铺车厢。车内已经断水,为了省电,车厢的灯也关闭,人们疲惫不堪,已经无力焦躁。在一个县城的小站,列车停了下来,大家纷纷下车,像准备冬眠的动物一样,开始储备食物。
29日15点,列车走走停停,行至衡阳与株洲交界处。48小时过去了,这趟列车行进不到800公里。截止记者发稿时,列车还在铁路上缓慢爬行……
滞留旅客等待在异乡
与那些在路上辛苦奔波的人们相比,他们是被滞留在了车站或者机场。尽管很多人在脏乱和喧嚣的环境里,已经驻留了好几天,但他们仍然抱持着回家的期望,“中国人过春节真是想回家啊”,一位叫张猛的旅客感叹
★ 本刊记者/周丽娜 房煜 孙冉(发自广州、深圳、上海)
1月28日,广州市民陈晓初来到广州火车站,被这里的人山人海给震住了:怎么像战争片里的难民逃难一样。
为了赶下午4点多开往广西的火车,她带着小侄女3点多就来到火车站,在离车站还有两站地的地方就下了车----前面已经都是人,车再也过不去了。
后来陈晓初才知道,由于大雪,广州火车站滞留的旅客已经逾10万人。
一个襄樊农民工等他12岁的孩子从老家坐火车来过春节,已经等了4天
陈晓初一手拉行李箱,一手牵着孩子,在一堵堵人墙中穿行,从缝隙间她看不到有什么对车次放行与否的批示牌,也听不到车站广播的车辆发车与到达的消息,只听得周围都是人拉着行李箱行走,箱子轱辘发出的隆隆声音,真的有点像战争。
她问现场的一名警察,手里拿着今天的火车票,难道就上不了车吗?警察说,你要是能走到“广州火车站”那几个大字下面,你就能走。陈晓初倒吸一口冷气:那里早被人群围成铁桶,遥不可及。
实际上,广州火车站已经从27日起停售车票了。28日,一趟列车都不发。
警察告诉陈晓初说,在火车站里的人,已经塞在这里好几天了,先要把他们都运走才能再开启车站。陈晓初不由心头火起:既然走不了,为什么不能明确通知大家呢?
在广州火车站,已经等候了几天几夜的人比比皆是。
陈清泉拿着广州----汉口26日L47次列车的车票,在车站已经三天三夜了,下雨了就到桥底下,或者找个地方打打牌,没有睡觉。他说,问什么时候能走,警察个个都说不知道了,工作人员态度太差劲。
18岁的贺杰龙盖着一床绿色卡通图案的被子坐在行李箱上,他手里有广州-长沙 L502次列车的票,本来28日中午12:46就该发车,但他一直等到29日中午也没有能走成。昨天晚上他和很多人一起走到一个很宽敞的地方,坐在地上过夜。那里有免费的水可以喝。
但是,更加忧心忡忡的,是来接孩子的家长们。
一个襄樊农民工在这里等他12岁的孩子从老家坐火车来过春节,已经等了4天。他顿顿都吃4块钱一盒的方便面。本来孩子26日上车,27日上午7点就该到,但现在还没到。车站没有广播,也不知道哪趟车到了,没有地方咨询,只能有车到了就去看。
1月29日,广州新闻台播出一条消息,28日晚,在广州火车站由于民众得不到有效的信息指南,发生了两起民众冲击隔离带事件。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Share |
Share

TOP

“中国人过春节是真想回家啊”

“中国人过春节是真想回家啊”
1月28日晚7时,记者目击上海站,东南、西南出口的列车到达信息显示屏上,几乎全是列车晚点的信息,其中很多还是“晚点未定”。车站的大喇叭里循环放出“请旅客不要滞留”的广播,但仍近2万旅客堵在进站口不走。
虽有武警守在进站口,依然有大量旅客不遵守通行规则,逆行通过。两个方向的旅客挤在一起,情形混乱,并有出现踩踏的危险。
这一天的凌晨3时,上海铁路局紧急启动了列车大面积晚点红色应急预案,除全面停止售票之外,还调拨了400万元现金用于旅客退票。同时,紧急添置了三处临时候车区域。
这些等候区迅速就挤满了人,露天广场上依旧挤满等待旅客。他们大部分是拿着大件行李等待回家的外地务工人员。
1月28日,深圳火车站的党委书记出现在了地铁内的移动电视里。这位党委书记对着镜头说,深圳火车站因受天气影响,很多火车晚点,停开。“我希望大家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其他出行方式出行,或者留在深圳过年。”他还表示,如果愿意退票,将全额退票。
但是,深圳火车站依然挤满旅客。民警和穿绿军大衣的人把住入口。他们的任务是,只有他们头上的显示屏显示了一趟列车的车次,才放持有这趟车票的人入内。
但显示屏过小,多数人不明原因,不断向入口涌去,民警不断声嘶力竭地喊着。后面的人根本听不见。一位穿黑色西服的男子顾不得打伞,使劲向前挤。突然他把自己手中的票高高举过头,隔着别人的脑袋伸到民警眼前,问:“这车有吗?”旁人效仿,无数双手举着粉红色的小纸片在民警眼前摇晃,维持秩序的民警早看花了眼,一只手对着人群摇摆,表示自己不是千里眼,另一只手指天,说:“请看屏幕!”实际屏幕在他身后。
在深圳从事零售业的张猛站在窗前,一直死盯着窗口下那辆始终不肯走的老式绿皮火车。张猛和同伴在这里已滞留了两天。他对记者说,27日白天,他的单位说有车送大家去火车站,他想,省的自己再打车,就跟车来了,结果来了就再没出去过。第一晚,他是在火车站地下广场睡的,因为环境太脏,人太多,第二晚,就搬到了紧邻火车站的宾馆,平时单人房80元现在收160元,他也住了。因为不知要等多久。
他来的时候,有当天的票就可以进入火车站,但后来,只有持有火车站宣布5小时内可能发车的票的乘客才能进入。所有的车次都已打乱,哪趟车走,什么时候走,要注意听广播通知。因为,只要是同一方向,哪怕车票与车次不符也可上车。张猛根本不敢离开。
下午3点半,随着一条广播的结束,候车室内突然响起了一阵掌声和欢呼声,好似足球比赛中进了球。原来是去北京的108次终于可以走了。本来,京广线已瘫痪,但列车改走京九线,还可以走。
“现在是能走多少就先运走多少。”一位工作人员说。欢呼声过后,所有要上车的人都拎着行李跑起来,旁边的民警追着带小孩的乘客不断大喊,“不要跑不要跑,这是始发站!”没有人理他。
“中国人过春节是真想回家啊。”张猛看着那些回北京的人感叹。

“常德的,要走大家一起走!”
陈晓初后来退了火车票,改乘飞机。
但是,如果认为只要肯出钱买一张机票就能买到安心舒服,在非常时刻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这似乎是个笑话。
1月29日,记者在这里看到,M5、M1柜台是南航退票处。灯箱标着“柜台关闭”,柜台前排起了长队,很多人手拿着登机牌、机票、身份证在此排队,有的排了48个小时。
早有人爬进柜台,站在柜子上,和工作人员交涉,三四个人拿起专业照相机不断拍照,后来发现这些人都不是记者。队伍中不时有人对同伴说:“你来替我排一会儿,我休息一下。”
突然,M9、M10柜台响起了口号、鼓掌和嘘声。一位戴眼镜、穿着银灰色秋衣的广东籍梁先生拿着喇叭,站在柜台上,带领现场的人高喊:“不走,要走一起走。”他指着M5、M1柜台告诉柜台外的人:“我们不要像那边排队的那样互相打架,要走大家一起走!”他一边带领大家喊口号,一边和南航地面服务保障部副总经理高纪安交涉。
旅客们已经分为两帮。一边是“常德帮”,一边是“武汉帮”,高纪安被夹在中间。从早上5点到下午5点,只吃了“武汉帮”的领头人蔡敏塞给他的一块蛋糕。
梁先生不时在问:“常德的举一下手。”近百人举起手。梁先生喊:“常德的朋友要不要回去过年?大家要不要一起走啊?什么时候走?”台下积极回应。也还有其他人喊:“张家界的在哪里?”应者欢呼。
广州兴邦产业信息传播有限公司报刊编辑部设计经理彭安军告诉记者:之所以大家喊口号,是早上有人举着牌子“海航不要逃跑,我们要回家”,有去武汉的旅客闹,就上了飞机。常德一看,就开始组织起来,喊口号了。
正说着,一个男子风风火火地冲进人群,高喊:“我要登机,我是有登机牌的。”众人大笑,说:“我们都有登机牌。”那男子一脸尴尬,拿着到无锡的机票离开人群。
无锡机场这一天已经关闭。
在深圳,已经有人向这些走不了的人们伸出援手。深圳广银酒店总经理通过当地媒体宣布,该酒店将腾出60间客房免费接待因天气受阻的旅客,相关旅客可持客票到车站或机场接待处登记,由他们和酒店联系。消息发布出去仅半天,已有十几人入住。
酒店总经理邱毅自己是上海人。他说深圳很多年没有碰到过这种天气了,这种事光靠政府是不行的,在上海的时候,当地酒店服务业就曾在突发事件中给政府援过手,所以,他也希望能帮点忙,并希望更多的同行加入进来。
http://cimg2.163.com/catchpic/5/5E/5E0BDD03AF8F8887DDB7CE5C7EB5CC3F.jpg
冻城:天灾改变生活节奏
当一场持续低温创百年纪录的大雪袭击到武汉、长沙这样的大城市时,似乎是要把城市给“冻”住了。天灾改变了城市的生活节奏,也是对政府应急能力的极大考验
★ 本刊记者/陈晓 秦轩
2008年1月12日晚上,武汉开始下雪。雪呈颗粒状,硬邦邦的,打在窗户上噼啪作响。从小生长在武汉的王绪东知道,这是武汉常下的雪的形态,俗称雪籽,颗粒重,打在身上有点疼,但通常落雪时间不长,顶多三两天,雪籽落到地上大多成水,不会沉积。
武汉已经好几年没下雪了,对全城人来说,“都是一件挺高兴的事”。中国新闻社记者徐金波看到,人们纷纷早起,居民小区、公园等地方处处活跃着大人、小孩滚雪球、打雪仗的身影。
第一场雪似乎造成交通有些不便,13日上午,武汉机场无一架飞机起降,所有进港航班都到周边的郑州、长沙等机场备降。但似乎也不是什么大碍,经过机场紧急清除跑道及停机坪上的积雪,直至中午12点半机场的航班起降恢复正常。
没有人太注意第一场雪对交通带来的一点麻烦。武汉郊区的木兰山迎来了今年的首场雾淞奇观,树枝垂下形成的树挂、枯草直立形成的剑挂、树叶伸展形成的叶挂等随处可见。与此同时,武汉东湖磨山一百余种、五百多棵的珍稀蜡梅绽放在雪地中,暗香浮动、沁人心脾,市民纷纷前往赏花、留影。
没有人会想到,这是一场50年不遇的雪灾的前奏。甚至气象预报也无法判断出:一股强劲的西南暖湿气流将和北方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领域相遇并滞留,由此引发长达大半个月的暴雪天气。

混乱
雪断断续续下到15日,地面开始出现明显积雪。“约四五公分”,武汉市民郭乔穿着球鞋踩上去,积雪盖住了球鞋的鞋帮。气温开始下降,最低达到零下4度。
王绪东一向冬天只穿羊毛衫、西服、一件短大衣,但现在不得不找出了多年未穿的羽绒服。但还是感觉冷,“在外面站一会,寒气刺骨,寒气透过鞋底一直往上凉。”
整个城市的节奏开始混乱。
随着气温的下降,供水部门已经接到了几千个求助电话报告着用水难题:水表、水管被冻裂,一些地方遭到水淹,10万余人遭遇用水困难----武汉一些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楼房,都是靠楼顶的水箱为高层住户供水,水箱在低温下通常会破裂。
王绪东是武汉市如家快捷酒店归远寺店的经理,该店位于武汉的一个老城区,附近的中国银行以及一些小区都停水,只好到酒店取生活用水。但这并没引起王绪东太大的在意。按从小在武汉生活的经验,“武汉的雪从来都是两三天就结束”。
15日凌晨4点,王绪东所在的酒店接到了机场安排入住的80多位客人,因为天气原因,他们的航班都无法起飞。
如家快捷酒店的武汉城区总经理邰国峰也在15日这一天乘飞机去上海,去机场的路上已经感受到交通的拥挤。“我从汉阳出发,去机场,平时只要40分钟的路程,结果走了两个半小时。”邰国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大雪把城市所有的节奏都冻住了。机场的显示屏上打出一连串延误通告,80%~90%的航班都不能准点起飞。随行的一位客人是早上10:05分的飞机,一直到12点35分才起飞。
从14日开始,武汉市民的手机上都出现了这样一条短信:武汉市政府提醒您:因道路积雪与结冰,公交32、33、202、203、213、218、234、501、517、570、718、732、735、769路停驶,轮渡、汽渡停航,除武黄高速外,其他高速全线封闭。
为了疏通交通,政府在城区主干道上撒了900多吨盐,并发动城区居民“各扫门前雪”。
1月15日这天,湖南的长沙也变成了一座冻城。城外运菜的大货车想进进不来,城里打工的外地人想出出不去。
这天,设计师刘彦明在办公桌旁放了个电暖器。电暖器是心疼她的婆婆给买的。她是公司里第一个这么干的。1个星期后,公司所有办公桌旁都摆着电暖器。
刘彦明的单位在湖南长沙韶山南路。这条路是长沙的主干道之一,平时上下班时候,都会堵车。但从电暖器摆在刘彦明的办公桌旁以后,韶山南路再也不堵了----许多人改走路了。
1月16日,刘彦明用比平时多一倍的时间走到办公室,倒也不长,不过半个小时。地面冻得像“北方的滑冰场”。天气预报说,随后几天都是这样的天气。一个星期下来,公司里绝大多数人都有过摔跤的经历。她上司的手都摔肿了。刘和他们公司的人算幸运的,毕竟还没有人摔伤。这几天,摔伤和骨折的人挤满了长沙市里大小医院。根据市卫生局的统计,仅1月21日到1月28日,7天内市属医疗机构接待的外伤病人总共有1863人。

混乱升级
当邰国峰18日从外地返回武汉时,看到的是城市似乎又恢复了秩序----没有下雪,街道还算干净,仅在一些绿化带存有积雪。城市从大雪中抬起头,短暂地喘了口气。很快气象台又发布了暴雪预报:在此后12小时内,降雪将达到6毫米。
1月19日,武汉上空下起了暴雪。“下得很密,天上都是白茫茫的。”徐金波说。雪的形态也从雪籽变成了雪花,落下来就积起厚厚的一层
大雪令武汉市内各客运站大部分班线停运。来自武汉市运管处的数据显示,汉十、汉宜、荆宜等湖北省内五条高速公路再次关闭,武汉发往全国各地的8800余班次长途客运班车停运。
在随后的几天里,在长沙的五一大道、芙蓉路和韶山路这几条主干道上的汽车也都像得了重感冒,小心翼翼地挪着,能挂上2挡,开到20公里/小时,已经算“快车”。
刘彦明在街上走过一个大坡时,看到汽车在坡中间悬着,轮子打转,车死活上不去。行人上坡时还好,能一点点蹭上去,但下坡的时候却往往下不来。婆婆从当地电视台的节目里看到一个法子,有聪明人把袜子剪成一条一条的套在鞋上防滑。刘彦明也如法炮制。
出租车全乱了。不打表、拒载、拼车、乱涨价。忽然间长沙全市的近6300部出租车不够用了。
傅先生打车等了50分钟也没有,一辆辆出租驶过,明明看着空车的灯亮着,里面4个乘客座都是满的。1月28日,政府定下政策,开始给出租车司机发补贴。每天补200元。不过,违规不打表的,要罚500元。
交通衍生出的难题开始向武汉市民的生活蔓延。由于交通的管制,电煤存量得不到及时补充。这两天武汉市最高用电负荷被控制在260万千瓦左右----如果放开用电,需要近300万千瓦才能满足城区需要。
武汉整个城区进入轮流供电。洪山、青山、江岸和江汉4个中心城区共27处变电站拉闸限电。22日,如家快捷酒店两家店铺被停电8个小时。王绪东开始感觉“这次的雪和往年不一样。”
武汉市场九成蔬菜来自南方地区。因大雪封路,约有800多辆从福建、海南、广西等地进汉的蔬菜运销货车滞留在京珠高速株洲段,车上蔬菜约有1000多万公斤。宛如孤城的武汉市内,菜价飞涨。平时2块一斤的菠菜,现在卖到8块,猪肉居然卖到30块/斤。
长沙的菜价也涨。白菜的价格比平时翻了两倍多。市民傅先生去超市买两捆白菜要近28块多,气得放弃了。平时1块多的蒜苗这时要花10块。倒是猪肉还好,只涨了两三块,是15元/斤左右,不像武汉,涨到30块一斤那么离谱。可是大蒜,也已经要15元一斤了。
大雪依然没有停,并且从夜间转到白天,通常是从早上八九点就开始下,铺天盖地。仅半天的时间,武汉市民郭乔发现自己的车“被埋在雪里”,车顶和车床像盖着一床白色的厚毛毯,约有两三厘米厚。道路的积雪也在车轮下,被成为了冰泥的混合物。
少有公交车碾过的道路,积雪成冰,“汽车像开在透水的沙滩上,速度只能放在20迈左右。”郭乔说。
1月22日,湖南省电力公司启动预警和应急机制,23日长沙市政府宣布要“有序用电”,也就是说,有些地方要停电。
没有暖气,没有电,房子里气温甚至会低到零下5度,留不住人。于是人们纷纷涌向酒店,酒店爆满,房价上涨,还是很难订到。
但是赶上这天要停电的地方,酒店就只好停业,除非好一点的星级宾馆有自己的发电装置。那也只是保证基本用电,不一定保证供暖。
刘彦明是幸运的,家里没赶上停电。她把家里的空调开足马力,保证室温达到15度。市民吴通清就惨了。昨天一停电,一家人全感冒了。
1月26日早上,家住8楼的武汉市民王绪东家中停水了。看看窗外的鹅毛大雪。他意识到是楼顶的水箱冻住了。全家人用矿泉水草草洗漱后,他把妻子女儿送到外婆家,自己搬到了自己工作的酒店居住。
截至27日14时,武汉的东西湖区气象台观测站的积雪深度达23厘米。这也是全湖北省积雪最深地区,甚至超过了神农架等鄂西北山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互助

互助
大雪还在漫无边际地下。据一位武汉的市民介绍,1月28日,雪的形态变成了“雪米”。“比雪子要大一点,比雪花含水量要小一点,下到地上,抓一把捏起来不会成一团,不容易化,很快很结成冰。”据气象专家称,未来的暴雪将让积雪比现在增加10厘米左右,极可能刷新近60年来的最高值----32厘米。今明两天,鄂东南还可能会下雨凇(即冻雨)。空中的雨落地为冰,落在电线上,还会增加电线重量,拉垮电力设施。
1月25日,长沙市政府给全市人民发出了一封短信:“因持续冰冻,供电设备受损,造成多处停、限电,给您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敬请谅解。现呼吁大家同舟共济,有序用电,节约用电,共渡难关!”
城市似乎已经从暴雪的袭击中清醒过来,人们已经展开了互助行动。
家住汉口香江花园3楼的冯女士在楼房的每层楼道里贴出了一张告示:楼上楼下的邻居们,我家有水,请到我家来提水、洗菜、洗衣,我家24小时有人,随时等着大家。希望这次停水能把我们的邻里情连在一起。
《武汉晚报》还专门推出了“欢迎来我家取水”活动,据该报负责此活动的群工会主任杨明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活动得到了115个社区居委会的热烈配合,一位太婆在自己门上贴出了“欢迎到我家来取水”的横幅,有的低层住户甚至把自己家的水龙头接到楼道里,方便高层住户下来取水。
类似这样的新闻被王绪东在和酒店城区总经理邰国峰看到。1月26日晚,他们决定发起“寒冬送温馨”的善举:从1月28日~2月6日,武汉三镇的低保户,持低保证书,可以来酒店免费洗澡。
武汉市区5家如家快捷酒店,各拿出 5~10间客房参加了这个活动。
暴雪成因
持续的暴雪的发生,是因为冷暖两股气流在长江中下游上空,形成了一种势均力敌的“持久战”。
至于用人工力量来“改造气象”,人工降雨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办到,但人工消除降雪,从技术上看现在还根本不可能
★ 本刊记者/方玄昌 陈晓
从1月10日到本刊截稿时(29日下午),中央气象台一共发出11次暴雪警报,其中9次橙色警报,2次红色警报。
第一次发布预警(橙色警报)是11日晨,也就是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开始出现小到中雪之后的第二天,事实上,当天就发生了大范围的雨雪天气。
从2007年6月11日起,中国气象局开始施行新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11日晨发布的“暴雪橙色警报”,恰好是新办法实行后第一次正式发布的暴雪警报。
稳定的大气环流培育出极端天气
“从现在看来,出现这种极端天气的原因是,欧亚大陆及周围上空的大气环流演变,长时间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具体的解释是:前一段时间,从欧亚大陆到南印度洋,大气环流比较稳定,这种稳定的形势有利于南方的暖湿气流北上,同时也有利于北方的冷气流南下,两股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相遇而形成“锋面”,暖湿气流被抬升,水汽冷却凝结而产生降雪。由于控制两股气流的大气环流都很稳定,在这里形成了一种势均力敌的“持久战”态势。

从气象分析可以看出,西南暖湿气流在这段时间有三次增强,导致了三次强降雪。
如果追究更深远和间接的原因,持续暴雪、暴雨的形成,则可能与入冬以来出现的“拉尼娜”现象有关。
“拉尼娜”是一种气候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海水温度比常年平均值偏低,从而影响大气温度和运动。
“这种影响是一种长期效应,现象发生之后,一些地方降水可能增多,同时另一些地方降水则减少,我们可以根据长时间的气候统计,总结出一种规律。”孙军说,“然而也只是一种气候的统计规律,‘拉尼娜’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稳定和必然。”
也就是说,“拉尼娜”与这次暴雪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一种“可能”,不存在必然的关系。
今年“拉尼娜”出现了,长江中下游发生了强烈的暴雪天气;明年如果“拉尼娜”再次出现,是否还会产生同样的情形呢?未必。
这次暴雪的范围,非常之广,对此孙军的解释是:长江中下游本来就是冷暖气流交汇比较多的一个区域----由于青藏高原大地形的阻挡作用,气流在高原南北两侧分支,其汇合处经常在长江中下地区。
在这次暴雨和暴雪之前,南方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干旱状态。前一段时间的干旱和现在的持续降水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相关性?
孙军认为,两者都属于一种极端天气,但相互之间不太可能存在大的关联。
而这种大起大落的变化,让公众和专家都注目于一个大的气候背景----全球变暖。“目前看来,极端天气或多或少都跟全球变暖有点关系。之间究竟是怎样关联的,还没有人能给出明晰的答案。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全球变暖导致了极端天气的增多。但针对具体的某一个案例,比如这次的大范围暴雪,这种关系往往是不明确的。”
寻找全球变暖与极端天气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是做足球比赛的结果预测:从大量的比赛看,作为足球王者的巴西国家队,夺取世界杯的次数是最多的;但具体到某一场比赛,其胜负没有必然,而仅仅只存在一个概率关系。
精准的气象预报可望不可及
新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将情势划分为蓝、黄、橙、红四级,作为各地方天气预报发布单位发布气象灾害预警的参考依据。
中央气象台认为,这次较早成功地预警了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强、影响重、历史罕见的“系列”强降雪天气过程----25日,中央气象台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3级应急响应”;27日上午改为更高级别的“2级应急响应”。
“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任职于美国国家气象局的查尔斯・麦吉尔说。美国国家气象局拥有世界上监测天空最先进的电子眼。在这里,气象学家所做的72小时天气预报,可以和 25年前的36小时天气预报一样可靠。
比如,预报5天后的当日最高气温,误差可能在摄氏3度左右,比30年前减少了 1度。
在中国,气象预报人员还只能看清这些自由散漫的大气运动因子在10天内想干什么。“中短期天气的可预报时效,理论上是半个月,目前实际上是7~10天。我们正在做30~90天的气候预测。”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研究员王永光告诉本刊。
美国国家地理的专栏作家,曾经这样形容我们的天气:就像一朵夏日的积云,缓缓横越天际,其行进路线好像全在预料之中,但云身的每一丝每一缕又好像都有自己的生命,变换不定且似乎毫无章法。
判断天气变化的根据,是一组初始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观测仪器捕捉的历史上和最近某个时间点上的大气状况。美国的MODIS气象卫星分辨率最高,它能每隔250米就形成一个监测点。中国的风云2号气象卫星要1250米才能形成一个监测点。
因此,这些初始数据不是大气运动的全貌,且难免有误。如果把它们输入电脑模式,就会得到一个略失精确的短期天气预报。

“而误差有个累计的过程。”重庆气象台台长刘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此基础上,会得出一个误差更大的中期天气预报。
实际上,就算是最精密的电脑模式,也大幅简化了真正的大气状况。
目前,大多数气象模式所追踪的地点相隔数十公里以上,实际的天气在几公里以内就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天气运动的复杂性,盛传的“蝴蝶效应”是一个很贴切的解释:1972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气象学家艾德・劳伦兹利用大气层来说明混沌理论----一只蝴蝶在地球一侧拍翅而产生的微风,可能在地球的另一侧引起一场风暴。
这个听上去有些夸张的言辞,蕴涵着一个天气预报的真理:监测仪器必然会遗失某些微小因素----或者它们发生在测量间隔处,或者是电脑模式所采用的捷径忽视了它们,但这些因素对最后形成的天气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由于极其微小的大气变化也能导致天气的巨变,精准的气象预报是可望不可及的。一旦遇到大气环流出现极度异常,天气预报有时就成为一个笑话。
因此,人们通常看到一个像美联储主席的话那样似是而非的预报。“可能、很可能、或者用百分比。”王永光说。
孙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相对来说,夏天的天气更复杂----高温下气团的活动更不稳定,也就是说暴雨比暴雪更难预测。
至于用人工力量来“改造气象”,人工降雨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办到,但人工消除降雪,从技术上看现在还根本不可能。
在第一次橙色警报发出之后,中国南方整个交通、电力等系统,在暴雪到来之际依然表现出措手不及的态势,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表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南方从来没有经历过强度如此之大、范围如此之广、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的暴雪天气”,根本没有时间做任何可能的准备。
当然,就这次暴雪天气的预报而言,也只能从中期时段上给予预报,中期只能看到一种趋势,不会特别明确。“随着时间的临近,后面的预报会越来越可靠。”孙军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雪灾引爆煤电危机

雪灾引爆煤电危机
尽管这场罕见的雪灾,让公路、铁路、海运线路被阻断,导致电煤运输不畅,许多地区和城市电力紧张,但事实上,在雪灾到来之前,煤电的全国性紧缺早已显露端倪
★ 本刊记者孙春艳 文/ 本刊特约撰稿 魏晋风(发自贵阳)
南方持续了近20天的暴风雪,使本就存在的煤电危机大规模且集中地爆发了。
“全国电煤库存不足6天的情况,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国家电网一位工作人员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国家电力调度中心统计数据显示:现有电煤库存1773万吨,按照目前的每天消耗量计算,电煤仅够维持7天左右。
勉强够煮饭和饮水,晚上照明则全靠点蜡烛
“我们县停水、停电,到今天已经是第5天了。”黔东南州雷山县居民王文接受电话采访时告诉记者。黔东南境内,是贵州省受雪凝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有8县1市先后停水停电。
“现在,我们日常用水都要排队到地势低的地方去接,勉强够煮饭和饮水。晚上照明则全靠点蜡烛。听说停水停电,可能一直要到月底。”王文平说。
即使蜡烛,平时只卖1角5分,这时在雷山县也涨到了1元多一根----由于公路被封,物资紧缺,包括方便面等生活用品都涨价了。


付松,是桐梓县一中的学生,从县城到他的家乡官仓镇,有20多公里,平时坐车不到半小时就能到达。凝冻发生后,官仓镇和县城间已数日不通班车,再高的价,也没有司机愿意来往。
25日,付松带着行李从县城步行回到官仓镇,走了4个多小时。
黄连乡离桐梓县城110余公里,自1月15日起封路停运----冰雪导致数十根水泥电杆被坠断,抢修队伍由于凝冻封路,也无法赶到现场,乡政府所在地和9个村庄因此断电了,同时,自来水也中断,当地村民靠肩挑手提取水维持。
25日上午,黔南州首府都匀市全市停电,直到27日晚,城中依旧一片黑暗,路边人家窗前散出幽暗的烛光,只有街头值勤警车闪烁的警灯十分醒目。这座城市目前调集了4辆消防车,每天到城郊抽取地下泉水不间断供给市民。每到送水时,每辆消防车前都会有百余名市民,提桶、端锅,排队接水。
都匀市政府还在繁华路段定点供应水和煤油。但蔬菜和肉价还是涨了,特别是木炭价格,已经涨到每斤7元,平常每斤4元。
在黔南州中医院急诊室,一名护士在两根蜡烛的照明下,为一位病人注入针头输液。院综合科科长陈高义说,医院的自备发电机只能供急诊科照明,目前手术无法开展,但日常接诊没有大问题。
贵州电网都匀供电局局长肖永说,冰凌凝结使供电路网的塔杆大面积倒塌,全州已调集了3000人的抢险队伍进行维修。
据成都铁路局贵阳办事处主任兰开锋介绍,因贵州凯里停电,湘黔线中断,结果,贵阳站始发至湘黔线等其他方向的列车不能正点开出,影响到沪昆线20个站、19个区间接触网及车站控制台停电。由于电力中断,滞留在车站的车厢越来越冷,一些旅客选择从车窗里跳出来寻找取暖的方式。
记者从贵州省通信管理局了解到的情况则是,截至26日下午5时,全省共有6045个移动基站由于停电原因处于通信中断状态,受影响用户累计300万。
此前的1月19日12时,贵州电网公司启动了《贵州电网公司处置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宣布全省进入处置大面积停电应急事件的红色预警状态。
江苏上海的电力用煤,只够维持4天
四川,正面临大面积停电的严重威胁。截至1月28日,泸州市生活着70多万人的古蔺县已经停电4天,县内企业除郎酒厂,全部停电限水停产,电视信号中断,部分移动电话通讯基站信号中断。积雪压断了泸州市古蔺与叙永两县的上千根电杆,长达200多公里的电力线路中断。
四川电网已经启动紧急预案,所谓“压工业保民用”----一切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被禁止供应生产用电;城市的光彩工程、广告和店铺用电,商业场所、办公楼、写字楼的照明用电,都被严格控制。
江苏全省的电煤库存,只剩4天半的量。当地89家高耗能企业“放假”,大部分施工建设工地停工,200多个亮化工程失去了光明,而一个包括2000多家企业、300个写字楼、112家商场的用电负荷控制名录已经出台。
上海的电力用煤,也只够维持4天。
这些南方省份电厂的煤炭运输,一般要经历从煤矿到公路、铁路再到港口,经航运到电厂等环节。然而,这场有记载以来影响最广的雪灾,直接导致“北煤南运”的各种交通途径都几近瘫痪。
尽管1月24日,铁道部下令要求各地优先运输供应华东、华中等地区的发电用煤,然而,即使是山西、陕西、贵州等这些产煤大省,在严重的雪灾面前,也吃了苦头。
贵州,西南第一煤炭大省。因为大面积的雪凝天气,当地多条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贵州开往华南、华东、华北的唯一通道湘黔线中断,因此贵州的整个铁路外运煤炭目前需绕道贵昆线,先向南向西到昆明,然后才能北上。

陕西的煤炭产量去年居全国前五。当地大部分高速公路一度封闭,省内的运煤车辆都无法运行,结果当地的电厂也面临断电的危险。因为缺煤,热力公司无法正常供热,居民饱受寒冷。
山西是中国第一产煤大省,去年12月小煤矿关停整顿本已使当地的产量锐减,暴风雪又使交通受阻,担负供热的阳泉河坡电厂,已经传出面临停机的告急消息。
除公路、铁路,港口也令人担忧。
秦皇岛港,是“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交通枢纽,主要担负向东南沿海运输电煤的任务。一月份以来,恶劣的天气已经使这座港口5天断航,大部分运煤船甚至根本无法停靠在装煤的码头。
煤炭的运输价格也开始暴涨。目前运输一吨煤,已经从50元上涨到150元,即使如此,秦皇岛港口的煤炭库存,仍然降至改建后的历史最低位。
作为江苏、浙江、上海煤炭供应重要集散地的徐州港口,连续几天大雾锁江,一些大型运煤船无法进港。
来自电监会的数据表明,全国共有17个省级电网电力供应紧张。全国存煤低于3天的电厂有89座,超过全国总装机容量的十分之一。截至记者发稿时止,电煤短缺情况尚未明显好转。
这样的高价,导致了发电企业不愿意多增加库存
“此次缺煤,是恶劣天气、冬季用煤高峰、煤炭产量不足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发改委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尽管1月10日以来的雪灾,导致运输不畅是电力紧张的直接原因,但事实上,雪灾未发生前,电煤的全国性紧缺早已显露端倪。
1月25日,山西临汾云海煤炭集团的大门紧锁,这里已停产一个多月。云海煤炭集团长期向河南、山东、湖北等多家电厂供应电煤。
2007年12月5日,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发生特大煤矿事故,105人死亡。山西省随即通知,对5类煤矿实施关闭、10类煤矿停产整顿。临汾市的煤矿,则被要求全部停产整顿----这一年,临汾地区发生了三起重特大煤矿事故,每次矿难后,临汾境内的所有煤矿都进行了停产整顿。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临汾市的煤产量去年因此减少了3000万吨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由“12・5”特大事故引发的整治措施,扩展到了山西北部地区。自去年12月26日起,山西大同80%的煤炭生产企业开始停产整顿,所剩不多的矿井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些重点部门、重点企业的需要。
李朝林,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信息中心信息部经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山西一些地方在乡镇煤矿管理方面,甚至采取“株连政策”,有一个地方煤矿出现生产事故,就要求周边所有煤矿都停产整顿“赔罪”。
大面积的停产整顿,导致大同的有效产能急剧下降,煤炭价格大涨。大同一家煤炭公司的经理王海萍说,2007年12月底,一个星期之内,大同地区的优质煤炭价格每吨上涨了30元,而她所在的公司签订的近10万吨煤炭供应合同无法兑现----现在就是花高价钱也买不到煤炭。
大同煤炭在当地价格上扬,还直接拉动了以大同煤为主要煤炭资源的秦皇岛的煤炭价格上扬,秦皇岛的大同优质煤炭的价格每吨上涨了40元,同时,也拉动了全国煤价的上扬。
据李朝林介绍,去年12月中旬结束的2008煤炭合同汇总会后,全国煤价在原有高价的基础上,又平均上蹿40元以上。

除停产整顿外,一些囤积居奇者的身影,也是导致煤炭供应短缺的推波助澜的因素。“我们已经停产停销了,因为觉得价格还不够高,春节前后价格还能蹿一蹿。”山西省三利煤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苏彦伟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一些煤炭企业的确为了保护本行业本地区的利益,有意降低有效产能,推动煤炭价格上涨。去年9月起到今年1月,焦煤价格涨了4倍还多。
去年12月底,全国煤炭重点合同签订期间,中间商更是受“买涨不买落”心理的影响,继续囤积煤炭,以期高价卖出。
“这样的高价,导致了发电企业不愿意多增加库存,又遇到这段时间罕见的冰雪天气,使煤炭运输受阻,因而直接发生了煤荒。”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凤起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恶劣的天气,等于在此前99度的基础上,加了1度
煤荒早就显现了苗头。去年10月,在河南的一些大型重点煤矿,李朝林就看到的多是“场干地净”的情景----没有库存。
从河南永城、平顶山、郑州、鹤壁、一路到焦作等矿区,李朝林的调研都显示,煤炭产品的库存量大幅度减少,或者根本没有库存,有些煤炭企业连正常的销售周转库存需要也满足不了。目前各个矿区都出现了煤炭供不应求的情况,到煤矿催发煤炭的客户络绎不绝。
就在1月2日----大雪发生前不久,河南省政府就开始协调电厂的煤炭供应问题,以满足本省的需要。而河南的资源紧张,立刻就影响到了此次暴风雪中,受灾最严重的湖南、湖北的电煤供应。
1月17日,湖北电网启动了限电的橙色预警,并向华中电网公司寻求支援。
“政府强制关闭煤矿,或者强制协调生产,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长期协议将利益长期化,才是疏导问题的关键。”韩小平说。
中国能源网CEO韩小平表示,煤电市场缺乏一份长期稳定的供煤协议,因此矿主没有长远预期,必然行为短期化。而煤炭的市场化,无疑又取决于电力的市场化----如果用电者和发电者无法进行长线交易,煤炭市场也不可能形成长期协议,超产、不生产、盲目建设、矿难等问题,不可能彻底解决。
事实上,电力企业与煤炭生产企业,一直存在长期顶牛的问题,“现在的缺煤,正是煤电两方博弈的恶性结果。拖延煤电联动,是导致煤炭库存下降和不足的根本原因。”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缺煤,是能源体制改革长期停滞的后果。恶劣的天气,是在此前99度的基础上加了1度,结果沸腾了,炸锅了。”韩小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即使没有天气的原因,还会出现别的导火索。
就在山西临汾进行停产整顿期间,1月20日21时左右,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蔚家岭煤矿井下又发生瓦斯爆炸,造成20人死亡。这个矿井2004年开挖,先后两次被当地有关部门炸毁并封堵。然而,非法采矿者趁着大雪封山,在1月20日约19时,临时拼凑了外地及本地的一些务工人员开采,结果还未出煤,仅过了3个小时悲剧就发生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八仙过海——西方国家如何抗击自然灾害?

袁原/洪水、飓风、地震、暴风雪……这似乎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代。在自然灾害面前,生命是如此脆弱。如何应对、减少灾害损失成为各国面临的挑战。美国:飓风留下的痛楚
2005年夏天,“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近万名灾民滞留当地体育馆数天、企图撤离灾区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排成长队,美国政府组织救灾不力遭到批评。
有了“卡特里娜”飓风救灾不当的惨痛教训,美国在日后飓风来袭时充分准备、全面应对,体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苦楚心态。
“卡特里娜”飓风发生后不到一个月,又有“丽塔”飓风袭击美国南部墨西哥湾地区。这一次,美国政府提前准备,从疏散居民到调动军队救援,成功顶住“丽塔”飓风。
“卡特里娜”飓风来袭时,美国政府调派“哈里·杜鲁门”号航空母舰到墨西哥湾地区,作为临时救灾指挥中心。这一动作,比飓风登陆晚了4天。
“丽塔”来袭时,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的北方司令部(负责美国本土安全事务)设立地面指挥中心。这一动作,比飓风登陆早了2天。
在“丽塔”登陆前,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萨斯两州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未雨绸缪,根据本地区情况各自发布撤离命令,并调动汽车及其他可用资源协助居民撤离。
与“卡特里娜”飓风相比,这两个州政府在“丽塔”登陆前开始寻求联邦政府援助。路易斯安那州请求派遣1.5万名军队士兵参与救援;而得克萨斯州则请求联邦政府提供更多燃油,确保飓风来袭时的能源供应。
为保证避难居民食品的正常供给,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在两个州共储备约165车冰块、185车水及98车食品。
面对即将登陆的“丽塔”飓风,美国政府不仅动手快,也投入更大人力、物力抗灾。
“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中,美国军队总共派出了2.8万名士兵参与救援,但军队到达灾区时,距“卡特里娜”登陆已过去几天时间。
“丽塔”威力远不如“卡特里娜”,但美国在飓风登陆前已经派出陆军、海军共5万人准备救援。为应对“丽塔”飓风,美军特意预留26架搜救直升机,并派出6艘军舰前往墨西哥湾地区,以备不时之需。
飓风登陆前两天,美军直升机共执行39次飞行任务,撤离未来灾区多家医院的几千名病人。美国海岸警卫队也出动大量警力,协助居民撤离,并为撤离过程中燃油耗尽的居民提供汽油。
谈到应对“丽塔”的各项准备工作,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发言人戴比·温说:“我们已经吸取教训,不去作假设,而是切切实实的准备。”美联社评论认为,飓风“卡特里娜”带给美国人教训,但让美国人准备充分地挺过“丽塔”来袭。
瑞士:风雪之前讲技术
从加强预报到采用新装置,瑞士寻求技术帮助减少雪崩、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
瑞士是世界著名滑雪胜地,也是雪崩频发的地方,预测和防范雪崩是每年入冬的要务之一。
为预防雪崩,瑞士境内不少滑雪场都设立防护网,进行雪道监控,开通警报系统。位于达沃斯的瑞士联邦冰雪和雪崩研究所是世界上仅有的两家专门研究所之一。为降低雪崩带来的危害,这个研究所在阿尔卑斯山地区设立多个远程自动观测站,站内配备测量风速、积雪厚度和温度的仪器。观测站收集到的数字传送到达沃斯之后,研究所进行分析,每天两次向公众发布雪崩预警报告。

瑞士一家体育公司向滑雪爱好者推出名为“生命包”的气囊滑雪服,据说能帮助他们在遇上雪崩时保住性命。“生命包”的使用方法类似救生衣。遇到紧急情况时,使用者拉下自动充气装置拉绳,气囊开始充气,为使用者提供头部保护,保证使用者在随崩塌的积雪下落时不发生翻滚,头部始终向上。这样可以避免使用者头部受猛烈撞击而昏迷。据统计,雪崩遇难者中约20%死于昏迷。
这整套气囊重3公斤,充气状态形似飞机上供乘客使用的气枕,但体积更大。此外,气囊颜色鲜艳,便于救援队伍搜寻。一旦被埋在雪下,气囊中储存的约150升空气可作氧气补给,延长使用者存活时间。
美国:暴雪前夕做准备
在美国,各地方政府应对暴风雪采用最普通的“技术”----提前准备。
2005年1月暴风雪来临前,纽约市政府建议当地居民在周末将车辆停放在远离主干道的场所,以方便扫雪人员迅速清理长1万多公里的主要路面。
纽约政府还取消了环卫工人的假期,要求他们坚守岗位应对大雪。肯尼迪国际机场早早准备好扫雪设备,每小时清除500吨积雪不成问题。
华盛顿市政府也警告说,如果把车辆停靠在主要街道阻碍政府、卫生和商业部门交通,司机可面临250美元罚款,同时还得自掏腰包支付拖车费用。当地出动了180多辆扫雪车,沿路铺洒融雪剂和盐水。
波士顿等东部主要城市着手为需要者提供栖身之地。费城市政府敦促当地居民帮忙查看近邻亲朋中的老年人,确保其温饱不受暴风雪影响。
日本:地震之后的镇静
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日本堪称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每逢震后国民总能镇静救灾,成功将震后伤亡、损失降到最低。
由于地震频发,不少日本人都经历过地震,在震后能够保持镇静。日本长期投入巨资用于测震、防震、救灾等工作,是国民在地震发生时临危不乱的主要原因。
日本全国各地设有不少地震博物馆和地震知识学习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在这些地震博物馆内,市民们能够亲身体验地震时的感觉。借助博物馆内模拟火灾现场的烟雾走廊和模拟地震的震动平台,参观者可以体验到6级地震发生时的状态。每年法定“防灾日”来临时,日本各地都会举办地震防灾演练,向市民介绍面对突发灾难的应急对策,也提醒市民加强危机意识。
常年宣传普及之下,防震救灾意识在日本深入人心。从熟悉所住楼房的紧急通道到室内布置、起居生活,日本人格外注意消除安全隐患、保持逃生通道畅通。
日本政府在1978年制定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这个文件规定,如果测得大地震即将发生,首相将在预测地震日期前两到三天发表《警戒宣言》,政府随即启动全面避难救援措施。
日本科学家在部分海域水下2000米安装了监测系统,通过海上监测船将有关信息发射到人造卫星上,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密切监视大陆架板块的移动。此外,日本政府还开发了“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这个系统储存了大量4级以上地震的灾难资料,一旦发生大地震,该系统可以在30分钟内自动计算出受灾规模,指导当局有针对性地迅速展开救援措施。
城市建设规划之时,日本重视防灾避难的设计。抗震性和安全性是日本建设公路、铁路和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重点。行走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政府指定的避难“缓冲地带”,不少城中绿地和街心公园的入口处都插着“地震避难所”的牌子。
德国:突发灾害联动防范
德国的灾害预防机制由多个担负不同任务的机构有机组成。在发生疫情以及水灾、火灾、雪崩等自然灾害时,他们各司其职、协力合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所造所的损失和对社会的冲击。
德国重视普及、加强公众防灾意识,在中小学开展灾害预防教育。以预防洪水为例,德国在各州设立洪水预报中心,将洪水预警分为四级,并广泛宣传,向民众解释各级不同的风险程度和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样,居民能够根据洪水情况,自行判断危险程度,合理、有序地安排工作与生活。
德国还重视环境管理与生态保护工作。虽然没有单独的“防洪法”,但就防洪工程规划建设和管理、洪水预警、抗洪抢险和灾后救济等不同方面设立具体法规,并指定有关执行部门。抢险救灾工作由德国各州的内政部负责。一旦发生洪灾,首先由消防队员和警察参加抢险。各州抢险力量不足时,可向国家内政部提出申请,经德国总统批准后调联邦国防军参加抢险救灾。
整个救灾工作由该州内政部长统一指挥。如果洪灾涉及到多个州,则由这几个州的内政部长相互协调。救灾所需的经费,主要由保险公司、红十字会、教会和慈善机构承担,联邦政府承担的部分相当有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世界同情中国遭雪灾 进入CNN网站浏览量前十名

“我见过比这大上百倍的雪,但没见过这么奇特的雪灾。”生活在俄罗斯、加拿大等多雪国家的人通过媒体,看到连日来中国南方地区雪后马路上冰层坚硬如铁、覆盖冰层的高压电线有成人大腿般粗的情形时,都表示惊讶,他们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对北方国家来说,“万里雪飘”是家常便饭,但“千里冰封”的景象的确不太常见。的确,世界这些天下雪的地方很多,但雪的新闻全集中到了中国。5年前非典爆发时,世界对中国采取“隔离政策”,但眼下对中国雪灾的报道后面,跟的却大多是充满善意的留言。“中国领导层紧急行动,限制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中国在节日前与天灾斗争”、“中国承诺确保能源供应”,29日各国媒体此类标题代表了外界的基本态度。路透社29日写道,“这就像是当年SARS爆发,虽然阻止了全国经济血脉的流动,但只会造成短期困难”。很显然,世界并没有对中国产生悲观。



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广州火车站看望旅客。这是温家宝总理登上一列即将开往武昌的列车与旅客交谈。这列火车是从南昌紧急调来支援广州车站的。    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中国政府紧急行动”

中国这场冰雪成为2008年全球第一场大灾害。它已迅速取代政治议题成为世界报道中国的新热点。“中国遭雪灾袭击”的新闻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已经进入浏览量前十名,比“肯尼迪家族支持奥巴马竞选总统”的排名还靠前。

对中国持批评态度的西方媒体,这两天以同情的笔调描述这个东方大国发生的罕见雪灾。西方媒体一向“报忧不报喜”,对于灾难报道,关注灾难本身往往大于关注政府的救灾行动,就是对本国政府也很少例外。但中国政府的抗灾能力当前备受关注。路透社以“中国与恶劣天气带来的混乱作战”为题报道称,中国政府已经要求采取紧急措施,治理因恶劣天气带来的混乱交通状况,以及能源和食品供应紧张问题。中国总理星期二说,恶劣天气已经危及人民生命,而且破坏了新鲜食品、煤炭、石油和电力的供给,能源紧张状况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但最困难的阶段还没有过去,中国已经有一多半省市自治区遭遇限电。报道称,现在,中国正在渴望向外界展示其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能够应对举办奥运会的需求。不过,对于数百万中国工人来说,目前最为紧迫的难题就是如何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过春节。
法新社29日以“中国领导人紧急行动,限制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为题报道称,中国领导层周二紧急行动,希望限制半个世纪以来的最恶劣的天气影响国民经济,中国总理温家宝视察湖南长沙表明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从北京出发,但是必须首先降落到湖北,因为湖南气候不适宜于飞机降落。温总理向民众承诺一定会让他们回家过年。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上每隔几个小时就有一条有关中国雪灾的消息。与前几天的几乎全是受灾的情况相比,29日《联合早报》的即时消息中关于中国采取的各种抗灾措施的消息达到了8条,灾情消息仅3条。《联合早报》网引述中国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的话称,当前影响南方多省的雪灾是五十多年来中国救灾工作遇到的非常特殊的自然灾害,其复杂程度已经超过了1998年的抗洪,并称有关方面正计划动用军用直升机参与救援。当天上午,《联合早报》还刊登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称“中国共产党中组部日前还发出通知,党员领导干部抗御雨雪表现将影响升迁”。据报道,该通知要求受灾地区各级领导干部深入抗灾救灾第一线,并明确表示要把领导干部在这次抗灾救灾中的表现,作为今后干部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中国人仍然很平静

在西方媒体的中国新闻后面,往往会留下许多批评的留言。不过,在英国《泰晤士报》、英国广播公司等主要媒体报道数百万中国人回家过年由于雪灾被困的消息后面,很多英国网友都在该网站消息后发表评论表示同情。在《泰晤士报》网站上刊登“雪灾导致20万人被困车站”的消息后,有网友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非要在同一时间回家,因而造成交通混乱时,另一些自称曾在中国生活过的网友就解释称,中国春节就像西方的圣诞节一样,是一定要和家人团聚的日子。


《环球时报》驻日本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名日本人。对于中国的雪灾,一位日本工程师说:“在日本,雪是吉利的兆头,所以即便成灾,想来不会和人为难太久吧。”另一位比较熟悉地理的人惊讶地说,广州与日本最南端的冲绳纬度相差不多,冲绳是日本人冬季避寒的旅游胜地,没想到在中国温暖的南方竟然会发生这么大的雪灾,确实让人“措手不及”。去年底刚回到日本的前驻中国大使馆公使井出敬二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东京也是一个不经常下雪的地方,一旦下雪后交通堵塞,也给人们带来各种不便,因此他非常理解中国受灾地区人们现在的心情。井出说,他在中国工作的时候,曾多次到大雪受灾地区出差或者访问,还和当地的很多人交了朋友,他现在首先为这些朋友祈祷平安,希望灾害不要继续扩大。井出敬二还称,他对这次中国南方罕见大雪灾的气候等原因表示关注,因为他回国之后还想继续对日中的环境交流而尽力。一位日本中年妇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她通过电视媒体知道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严重雪灾,她在表示对遭雪灾人们的同情后也说:“这是不是环境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的一个表现呢?值得我们深思。”



1月28日,武警战士在上海站站前广场维持秩序。当日,罕见的暴雪和冻害给上海铁路春运造成了极大影响。由于列车晚点,上海铁路局进入紧急状态,宣布“全面停止售票”(除上海-南京、上海-杭州动车组外),并应急安置约3万滞留旅客。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印度斯坦时报》编辑帕拉维一见到《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就立即提到中国的大雪灾。他说:“我从电视画面中看到,此次雪灾给中国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大麻烦。那么多中国人由于大雪滞留在机场和火车站,还有很多地方因大雪停电、停水、道路中断。我看到铺天盖地的雪片,浑身就打哆嗦。不过,车站上的中国人似乎很平静,一个挨着一个,很有秩序。”

德国洪堡大学的菲德勒博士对中国火车站人头攒动,高速公路上的长龙深有感触,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透过这个现象可以看出相关政府部门的预警机制是缺失的,按道理中国那么多人出门,知道要下这么大的雪,肯定会出现问题,但是一些信息没有及时传达。

中国政府学习能力强

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教授认为,中国属于世界上灾难比较多的国家,平均每年有大约2700多起。但是又不是灾难最多的国家,像日本几乎天天都有灾难。不过,中国国家规模比较大,一旦发生灾难处理起来的难度就会比较大。规模小,人口少的国家如果发生灾难相对比较好控制。所以,大家应该以平常心来看这次雪灾引发的各种问题。

金灿荣说,人类总是从自己的错误中不断学习,获得进步的。美国的每一条法律背后几乎都是有人命的。总是在死了人、出了事后,人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和重大,思考解决的办法。出了问题,积极解决,事后总结吸取教训,这是人类进步的一种途径。当然,从政策质量上有些国家在同一个问题上犯多次错误,那就是政策上有毛病。金灿荣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学习能力也比较强,碰到问题积极解决,之后总结提高方面总的来看是较有效果的。比如说,在经济调控方面,以前中国经济总是大起大落,而现在政府调控的手段是越来越多;在社会管理方面,因为“孙志刚事件”,取消了三证,改革了流动人员的管理办法。2003年非典过后,中国的公共卫生应急体制变得更加完善;1998年抗洪抢险后,防洪设施的建设比以前更好。一个国家不可能不面临困难,处理问题的时候也不可能不犯错。关键是遇到困难不要慌,有了错误积极改正,认真解决问题,事后认真总结。这次雪灾中国一定能克服,今后南方地区应对异常气候,如雪灾方面的机制会更好。

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中心的卢宜宜博士对《环球时报》驻英国记者称,现代国家更应做到政策的前瞻性。前一段时间英国曾受禽流感威胁,但最终没有大规模爆发。英国政府之前做了非常详细的应急预案,据称这一预案细致到如果发生大规模人口死亡,是否有足够墓地都被考虑在内。另外,英国的应急预案中所有职责都落实到人头,并特别详细规定在最开始一切情况还不明确的情况下由谁负责,情况明确后再由哪个部门接管,以更加有效地处理事情,将危害降低到最低。卢宜宜说,中国政府有强大的可调动力量,在一些大灾害中没出大事,抗灾做得好,但防备工作做得不足,还有改进的余地。

[ 本帖最后由 二楞子 于 2008-2-2 15:52 编辑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相当全面的一个帖子,赞楼主!


“For a sailor, home again, prison again.”





TOP

希望我们的人民和政府一起共同度过这次灾难!!!!
德国华人汽车信息网 www.vauto.de

TOP

广州、南昌铁路当前的情况

广州站停售除夕前始发车票 三五日内难按点发车
京广线仍未正常,三五日内难按班次发车
昨日(1日)凌晨1时许,广州市春运办发出紧急公告,称因铁路运力尚未完全恢复,无法在三五天内按所售车票日期发送旅客,请旅客选择在当地过年。
公告称,近日天气仍然恶劣,京广线仍未正常,列车延误。目前,广州火车站周边地区已有大量旅客滞留,请旅客在10天内前往各退票点全额退票。
南昌铁路局10趟列车停运 具体恢复运行日期未定
2月2日,南昌铁路局又有南昌至杭州东D96次、南昌至上海南D92次、南昌至长沙D205次三趟动车组,以及南昌至武昌T292次、南昌至武昌T278次、南昌至合肥K196次、井冈山至北京西K134次、南昌至醴陵N527次、南昌至玉山N522次、南昌至萍乡5201次等部分旅客列车停运。具体恢复运行日期,大江网将及时发布消息。 (记者吴跃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中国电煤告急 十天抢运争分夺秒

中国罕见雪灾让公路、铁路、海运线路阻断,导致煤电运输不畅,许多地区与城市电力紧张。中国铁道部决定从一日起,用十天时间集中力量抢运电煤。在二月一日的国新办记者会上,铁道部调度部副主任赵春雷表示,为迅速缓解当前部分地区电煤供应紧张问题,铁道部决定从一日起,用十天时间集中力量抢运电煤,必保电煤日均装车达到四万车以上,大秦线日均运量达到一百万吨以上。
车站列车滞留580万人
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称,造成此次煤炭和电力紧张有四方面原因:一是经济较快增长,对煤炭和电力的需求比较旺盛;二是去年冬季南方部分地区特别是华中和西南以水电为主的地区来水偏枯,致使水电出力不足;三是因多种原因,一些产煤省的煤炭产量有所下降;四是此次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对整个煤炭的运输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朱宏任又表示,由于中国很大,区域性矛盾非常突出,可能在一些运输比较困难的地方,电煤库存恢复到正常水平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赵春雷表示,受南方雨雪天气灾害影响,铁路运输严重受阻,目前车站和列车上累计滞留旅客五百八十多万人。赵春雷称,目前京广南段,沪昆线、贵阳至怀化区段运输能力基本恢复,并在逐步增强。
朱宏任表示,华北、东北、西北电网运行稳定;华东电网运行基本正常,浙江、安徽、福建电网部分电力设施受损;华中电网除湖南、江西外运行基本正常;南方电网除贵州外运行基本稳定。山西、陕西、内蒙、河南等煤炭主产区加大对南方受灾地区电煤供应力度。
最新一期的《中国新闻周刊》以“风雪中国”为题揭露这场长达二十多天的大雪造成的灾情,报道指降临在南方的暴风雪,使原本就存在的煤电危机大规模且集中地爆发了。
全国电煤仅够维持七天
报道引述中国国家电网一位工作人员说,“全国煤电不足六天的情况,历史上还没有过。”
中国国家电力调度中心统计数据显示,现有电煤库存一千七百七十三万吨,依照目前每天消耗量计算,电煤仅够维持七天左右。
中国新闻周刊以联线方式揭露灾区的现况。因为缺电,贵州东南部有八县一市先后停水停电,在酷寒的天气,居民日常用水都要排队到地势低的地方去接,勉强够煮饭与饮水;晚间照明全靠点蜡烛。
由于公路被封闭、物资紧缺,灾区平时只卖人民币一角五分的蜡烛涨到一元多,泡面等生活用品也涨价。
此外,四川省正面临大面积停电的严重威胁,四川电网已启动“压工业、保民用”的紧急预案;江苏电煤库存也只剩四天半的量,当地八十九家高耗能企业因此“放假”,大部分建设工地停工。即使是上海的电力用煤也只够维持四天。据表示,中国南方省份电厂的煤炭运输一般要历经从煤厂到公路、铁路再到港口、经航运到电厂等过程,但是这场有记载以来影响最广的雪灾,直接导致“北煤南运”的各种交通途径都几近瘫痪。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