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668
- 威望
- 1261
- 金钱
- 12
- 阅读权限
- 90
- 性别
- 男
- 来自
- Beijing
- 在线时间
- 1264 小时
|
13#
发表于 2007-5-14 20:15
| 只看该作者
德国之声的报道出来了
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2144,2514183,00.html
中国能源问题: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莱茵论坛研讨会成员
上个周六(5月1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副所长余建华教授作客波恩莱茵论坛,作了一个题为《世界能源形势与中国能源外交》的热点论题报告。余教授本人也是国家哲社科基金项目“恐怖主义的历史演变研究”和上海市哲社科规划课题“世界能源政治与中国全球油气战略”的主要负责人,深谙大国石油战略博弈以及中国能源外交的现实困境。其报告以事实为依据,呈述主要观点如下:油价飞涨不能归罪于中国
近年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一路飙升,对此,国际舆论界较为主流的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腾飞所带来的旺盛的能源需求是油价上涨的根本原因。
针对这样一种相当片面的论调,余建华教授分析指出,油价迅速上涨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包括世界经济复苏、伊战之后中东等地恐怖主义回潮、部分产油国政局不稳、石油期货市场虚高、OPEC剩余产能不足等等。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还不占世界进口总量的10%,近两年虽然进口的相对增幅较大,但绝对增长仍比不上美国。
余教授说:“我举一个例子,近来国际上把非洲内乱的主要矛头指向中国,指责中国从当地大量进口石油,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但实际上今天非洲出口的石油中,有33%输往美国,36%输往欧盟,中国只占8.7%左右。让中国承担大部分的舆论压力是很不公平的。而且,中国目前的石油进口量还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又怎能把油价上升的主要因素归罪于中国?”
余教授认为,现今油价高涨实际上也跟国际买家关注中国有关,他们看到中国大量买油,在做石油战略储备,就把油价推动上去,这其实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那种认为石油资源是有限的,中国进口增加便减少了别人进口可能性的思维方式是不对的。”余教授说,“今天的世界是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既然中国和美国、欧洲一样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买家,那么如果是要维护能源格局的稳定,中美欧就应该共同努力,而不是简单地指责中国。实际上,高油价对于中国经济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2006年,中国为进口石油多花费40%的外汇,成品油更是增加了一倍。所以,中国也不希望油价无限制地高上去。”
能源问题是制约和平发展的一大瓶颈
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余建华(莱茵论坛)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第三大能源进口国。虽然中国同时也是一个能源储备大国,但人均能源资源少,供需有差距,而且这个矛盾会越来越尖锐。另外,中国能耗强度高、效率低,浪费大。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石油短缺问题将日益成为高悬在中国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剑。
余建华表示,解决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开源节流。目前中国处于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期,制定了要到21世纪中叶成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战略目标。但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是石油需求。根据近来各方面的预测,中国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到2020年很有可能达到50%-60%,与美国目前的58%相当。
中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格局是:中东约占45%;非洲31.5%;俄罗斯10%左右。这些地区政治因素也将影响到中国石油进口的安全性。目前,由于中国缺乏必要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对石油突发性供应中断和油价大幅度波动的应变能力较差。为应对这一风险,国际上通行的方法基本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尽可能扩大购油的渠道,开展油气外交,并设法保证运输线的安全;其二是加大石油储备。如南堡油田所在地将成为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基地。
余建华称,在能源发展道路上,目前的状况对国民经济发展形成越来越多的挑战,产生了一个能源、经济、环保之间的三角关系。这个问题是相互联动的,被称为是3E问题(Energy, Economics, Environment)。中国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3E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另外,从国际层面上来讲,当今世界石油市场的发展趋势使中国石油安全面临一系列严峻的国际环境。为此,必须广泛参与国际石油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实施维护石油安全的对外战略,以确保中国石油供应安全。
中欧能源关系合作大于竞争
中国和欧盟都是世界顶级的能源消费大户,国际上因此而有人认为,中欧之间的能源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将随着中国能源进口增长而愈加激烈。对此,余建华表达了相反的意见。他说:“我认为欧洲现在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国际能源秩序和国际能源格局。这一点不仅由能源资源国影响,也由能源消费国来影响。”
去年,在圣彼得堡八国峰会上,各国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北京也举行了一个中印日韩美五国能源部长会议,向国际社会传达了一个理性的、积极的信号,即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将进一步加强对话与互利合作,共同促进节约石油、提高能效,加强能源技术合作研究与共同开发,注重能源环境保护。这表明,各国固然会有矛盾,但是可以用一种互利共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包括伊朗核危机。余教授称:“事实表明,欧盟在应对能源危机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在节能、增效,开发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这是和中国进行能源合作的一个很好的资源。所以我认为合作前景是很广阔的,合作关系远远超过竞争。”
基本介绍:
余建华,男,1963年生于上海,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和法政学院。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另担任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东学会理事等职。已出版个人专著《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民族主义、国家结构和国际化——南斯拉夫民族问题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和合著《犹太民族复兴之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犹太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犹太人在中国》(五洲传播出版社2001年版)《各国历史寻踪》(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犹太之旅》(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和《从丝绸之路到亚欧会议》(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等多部。1992年以来数次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著作奖和论文奖。
亚思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