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561
- 威望
- 182
- 金钱
- 0
- 阅读权限
- 70
- 在线时间
- 210 小时
|
2#
发表于 2008-4-13 14:04
| 只看该作者
【时事点评】对于这段新闻,请大家注意这么两点:
第一,是时间。国务委员戴秉国与法国总统外事顾问雷维特通电话的时间是北京时间27日晚;
第二,是内容。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外交部公布的消息来看,这个电话有三个要点:
其一,戴秉国之所以要打这个电话,是因为中方有关心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要与法方交流看法;
其二,双方在电话中“深入地”交换了看法;
其三,戴秉国在电话中“坦诚、严肃和全面地”阐明了中方的立场和主张;而法国总统外事顾问雷维特则重申:法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法方支持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
●在这个电话中、中方关心的“重大而紧迫问题”其实就是西藏问题
显然,仅就“时间因素”而言,在这个电话中、中方关心的“重大而紧迫问题”其实就是西藏问题。因为此前有消息称,在本周末欧盟外长会上,法国的外长库什内扬言“可能会在会上提出西藏问题”。
●在这个电话之后,所谓“中方关心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恐怕就不是“中法问题”了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伊朗择机扔出那块石头(正式申请加入上合)之后;在中方以“坦诚、严肃和全面地”的态度,与主推“地中海联盟”、并想与英国一起携手成为“全球性欧盟”之中心的法方、就“中方关心的重大而紧迫问题”“深入地交流看法”之后,法国外长是否还会在欧盟外长会上提出西藏问题,在相当程度上,恐怕就不是“中法问题”、而是“中欧问题”、甚至是伊核问题了。
●伊朗“择机”扔出的那块石头,传来了“咕咚”的一声回响!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双方“坦诚、严肃和全面地”“交流看法”前后,伊朗“择机”扔出的那块石头,也就传来了“咕咚”的一声回响!
上合组织秘书长:伊朗申请加入不会影响对外交往
【综合消息】据哈萨克斯坦通讯社27日报道,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努尔加利耶夫在接受该通讯社采访时说,伊朗申请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不会给该组织与其它国际、地区组织的关系带来消极影响。
努尔加利耶夫说,上海合作组织对于吸收新成员的相关程序有明确规定:首先要由外长理事会进行审议,然后提交各成员国元首作出决定。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已收到了伊朗要求正式加入的申请,这一问题正在审议之中。
努尔加利耶夫说,上海合作组织致力于与其它国际、地区组织开展合作。该组织成员国进行的军事演习具有反恐性质。有关上海合作组织与其它军事政治集团进行对抗的说法毫无根据。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段文字,原文是:努尔加利耶夫说,上海合作组织对于吸收新成员的相关程序有明确规定:首先要由外长理事会进行审议,然后提交各成员国元首作出决定。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已收到了伊朗要求正式加入的申请,这一问题正在审议之中。
●伊核问题就被注入“迄今以来最大的变数”
显然,我们所说的“咕咚”一声,指的就是伊朗提交的“正式申请书”已被正式确认“进入了程序”,既:上合组织正式确认“已接收伊朗政府的申请书、并正在审议之中”。
我们认为:从伊朗“择机”扔出那块石头,到上合组织今天传出一声“回响”,伊核问题也就被注入了“迄今以来最大的变数”;
●“各大国的全球战略”被投下了“自伊核问题以来”的“最大变数”
与此同时,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美国的核心利益,所有围绕伊核这个核心进行全球博弈之“各大国的全球战略”,也就被投下了“自伊核问题以来”的“最大变数”。
然而,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我们之所以将其形容为“自伊核问题以来”的“最大变数”,在于三个实质:
第一,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多次强调,伊核问题是当今世界问题的核心,其“最终解决方案”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一份“有关世界主要大国最终角色”的 “分配方案”,“这种分配”是包括有政治、军事、特别是经济等各个层面的“全面分配”。当然了,在文字上,它是不会明着写的!
●“伊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实质上被赋予了“最后定型”“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角色
第二,具体到经济、特别细化至金融层面上,可以这样讲,在可见的将来,“伊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实质上被赋予了“最后定型”“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角色。
●“伊朗核计划”伊战之后才“突飞猛进”,是“中欧俄”的客观需要
第三,仅从游戏规则的层面上看,“伊朗核计划”之所以会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后才“突飞猛进”,是“中欧俄”决心共同参与、阻止美国独自制定“未来国际游戏规则”的客观需要;
●“伊核计划”之所以直到今天都没能修得“正果”、也是一种客观需要
同样,几年来“突飞猛进”的伊核计划之所以直到今天都没能修得“正果”(象朝鲜那样),又是“中欧俄美”、或者“伊核六方会谈”中的一家、或者几家,在 “未来国际游戏规则”没有成型之前,或者条件没有成熟之前,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愿意维护“现有国际游戏规则”中的“一个、或几个侧面”之稳定的客观需要。
下面,我们不妨对“这种客观需要”进行一个量化:
首先,对“中欧俄”而言,“这种客观需要”就是:只要有可能,那么,既不让美国对伊朗动武,也不让“突飞猛进”的伊核计划修得“正果”,还不让华盛顿 “将伊朗问题伊拉克化(先封锁削弱、再屈服颠覆)”的企图得逞,但要让伊朗在伊拉克继续扮演“消耗美国综合实力”的角色,这就是最好的选择;
●欧盟的算盘
其次,对欧盟而言,只要有可能,就要维持住“伊核问题”这个战略支点,维护好伊核六方会谈这个框架,从而通过“伊核协调者”的身份几方渔利;另外,欧盟还要在反对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基础上,反过手还要利用好“欧美”在价值观上的共性,利用好美国的力量,尽力遏制“中俄”在中东、甚至在全球的影响力。
这一点,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不仅如此,欧盟还要利用好“中俄”、利用“中俄”来对美国施加“全球压力”,从而迫使对“大中东计划”仍不死心的华盛顿“更加看重”来自欧盟的声音、并“更加渴望”得到来自“北约欧盟成员国”的支持。
在这个层面上,在阿富汗问题、巴基斯坦问题就表现得非常集中。
●欧盟似乎已经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已经面对“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并开始着手推进“地中海联盟”的欧盟,似乎已经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在“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在如何防止被美国算计、被“中俄”利用的问题上,只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显然,根据我们的观察,欧盟所谓的“进攻”就是尽快建立“一整套”、分别制衡中、俄、美的全球机制。
非常清楚,就“制衡俄罗斯”而言,冷战留下来的那笔遗产--“北约”,就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平台,从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莫斯科、一句“不支持乌克兰、格鲁吉亚现在加入北约”、就换来普京的“将来可能会承认科索沃独立”的过程来看,尽管俄罗斯拿到了“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这张牌,但在“制衡俄罗斯”的层面上,“北约”这个平台依然高效;
●在“制衡中国”的环节上,欧盟感到力有所缺失!
而在“制衡美国”的问题上,伊战后一度“突飞猛进”的“伊核问题”所产生的“制衡效率”更是有目共睹!独独在“制衡中国”的环节上,欧盟感到有所缺失!
在此之前,在“局部地区”(比如阿富汗、巴基斯坦)沿用“北约”的框架制衡中国的“建议”,在欧盟内部不是没有。
但是,就如我们之前所强调的,由于阿富汗、巴基斯坦与伊核问题关联度太高,而欧盟在伊核问题上的利益与“中俄”又无法切割,因此,从德国总理开始打达赖牌,北京就“迅速同意”与俄罗斯联手“暂停”伊核六方会谈机制的历史来看,该“建议”的最大受益人当然是该建议的“建议者”。
众所周知,在阿富汗问题上,在欧盟内部,在催促北约盟国增兵阿富汗的问题上最卖力、向欧盟兜售“该建议”最积极的就是英国;但要知道,将“该建议”塞给英国人的,就是华盛顿。
●在伊核问题上,我们必须学会从两个层面看问题
值得强调的是:“伊核六方会谈”对“伊朗核计划进程”具有约束作用,但是,我们必须学会从两个层面看问题:
一方面,暂停“伊核六方会谈”对约束伊核进程是不利的,也就是对美国不利,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种不利”也是有局限的;
另一方面,如果“中俄”对“伊核六方会谈”的“暂停”最终演化为“伊核问题”之“中欧俄”战略协调的弱化、甚至解除,那绝对是华盛顿所乐见的。
显然,也正是因为有上述的这种“两面性”,在默克尔率先打出达赖牌,布什也紧接着附合之后,北京宣布退出德国、美国主持的“伊核六方会谈”,也具有“报复与警告”的“双面意图”:报复是冲着美国去的,报复的手段就是暂停“伊核六方会谈”;但警告却是指着德国(欧盟)去的、报复的手段就是不排除彻底折掉 “伊核六方会谈”框架、也就是彻底拆掉“伊核问题”这个平台。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对欧盟而言,由于“硬实力”以及地理上的弱点,再加上经济(特别是金融)与美国已处于“赤身相搏”的紧迫性,“伊核问题”作为欧盟目前唯一可以用来既能维持、强化自己在中东的影响、又能有效制衡华盛顿、还能“掩护”其“地中海计划”进行战略展开的战略平台,其重要性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在搞清楚上面这些之后,也就不难明白,在我们的讨论中,为什么要将“伊核六方会谈”与“伊核问题”、“伊核进程”等名词做严格区分了。
●欧盟在美国身后敲打中国经济的过程中,似乎总结出了一点经验
事实上,在利用“伊核问题”有效制衡华盛顿的同时,在制衡中国的问题上,欧盟用得最多就是经济敲打,且这种敲打还总得“躲在美国身后”才能发挥最大效力。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在美国身后敲打中国经济的过程中,似乎总结出了一点经验,那就是:“躲在美国身后”既可收到最大的实效、还可付出最小的成本,因为即便北京进行愤怒的反击,主要反击目标也将是冲着美国去的。
其实,从德国总理默克尔率先打“达赖牌”、后遭北京强烈报复,不得不有所收敛,后被法国总统主导的“地中海联盟”抢去风头,最后被迫交出欧盟外交政策“旗手”之职位的整个过程来看,欧盟在“躲美国身后”敲打中国经济的过程中总结出的那点儿经验、尤其实用。
●站在欧盟的立场设想,切入台湾问题当然是欧盟制衡北京的“最好选择”
说到这里,大家也就不难明白,如果欧盟想在“经济层面”之外建立一套制衡北京的机制,且“既可收到最大的实效、还要付出最小的成本”,那么,站在欧盟的立场设想,切入台湾问题当然是欧盟制衡北京的“最好选择”。台湾问题不仅有美国在前面挡着,“台独牌”也确能刺痛北京的神经,且北京目前还没有好的办法还应对!
然而,就如我们之前所强调的,由于华盛顿对台湾政局控制极为严密(不论是将陈水扁作为一枚“弃子”、运用邱毅“爆料大王” 之类的手段,迫使陈水扁完成掩护马英九改造国民党之任务的整个过程;还是美国让陈水扁、马英九分别用“入联公投”、“返联公投”进行联动,让马英九的“返联公投”掩护陈水扁的“入联公投”公然冲撞《反分裂国家法》的整个过程,美国人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而台湾问题又是制衡中国的一张王牌,因此,除非万不得已,华盛顿是不可能让欧盟“共享”台湾牌、台独牌的。
●利用北京在“第一时间”内无法做出强烈反应的“事实”、华盛顿再次将欧盟往中亚、南亚方向“引”
事实上,从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来看,把持台湾问题的华盛顿,不仅不打算向欧盟提供打“台湾牌”的空间,反而在利用台湾问题、确切地讲,是利用“台独” 公然举行“入联公投”、而北京也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强烈反应的“事实”、再次将“欧盟的制衡中国”往华盛顿最为需要的中亚、南亚方向“引”。
显然,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在“入联公投”之后,也就发生了一连串的重大新闻。
朝鲜发射导弹 日本反应冷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