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9531
- 威望
- 24343
- 金钱
- 31
- 阅读权限
- 120
- 性别
- 男
- 来自
- 菩提树下 髑髅地头
- 在线时间
- 7412 小时
|
2#
发表于 2008-5-1 13:03
| 只看该作者
(联合早报网讯)香港大公报报道,北京舆情专家预测,从现在起至8月8日京奥开幕100天内,西方媒体针对北京奥运会的负面报道仍会增加,但相信不会出现大的焦点性事件,“杀伤力”有限。
过去100天,西方媒体藉西藏拉萨3·14事件掀起杯葛北京奥运会的舆论高潮,其中夹杂的部分明显不公报道引发中国政府的不满及民众的愤怒。外交部三次要求CNN就其主持人辱华言论道歉,“做人不能CNN”、“说话不能BBC”成为内地民众声讨西方偏见报道的流行语。舆论战在各种媒体上连番上演,不断冲击北京奥运和全球华人的心理防线。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预测,未来百天内,随着更多外国记者来到中国,针对北京奥运会的负面报道将会更多,但不会再出现非常尖锐与突出的焦点性事件;他以舆论学“波峰波谷”理论解释称,3月14日后,西方媒体形成了批评北京奥运会的舆情波峰,依据常理,这股波峰持续一段时间后将转入波谷,因此未来虽然批评京奥报导的数量会增加,但由于没有突出重点,这些报道的“杀伤力”有限。
对于内地部分民众对西方报道的强烈反弹,喻国明表示,民众爱国之情可以理解,但不应全以“冷战思维”、“阴谋心态”来看待。因为,国外媒体多以“揭弊”为己任,负面报道是常态,有意与政府宣传形成对称,不能一概用“阴谋论”解释。“在某种意义上,西方媒体针对京奥的负面报道并非坏事。”喻国明认为,一方面这些报道可提醒中国政府有些问题确实需要解决,另一方面这也增加了中国在西方媒体的曝光率,让更多西方民众开始了解中国,增进中国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从而扭转中国在很多西方人心中“异类”、“不按牌理出牌”等“神秘、刻板”形象。
喻国明建议,未来一百天内,政府在应对京奥舆情时可秉持“内紧外松”原则,以宽容、宽松心态对负面报道予以“冷处理”;倘若一再兴师动众地高调回应某些批评,只会为负面舆情推波助澜,非但不能“大事化小”,反而会让事件进一步发酵,再成为西方媒体攻击的口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