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07660
- 威望
- 41024
- 金钱
- 6
- 阅读权限
- 130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3126 小时
|

蒙古总统那木巴尔·恩赫巴亚尔不后悔它的国家向伊拉克派兵。外表平静的他用流利的英语说,“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合乎道德的举动”。在很少被提到、但出现在美国在伊拉克建立的“国际联盟”中的各个小国中,蒙古派兵大约130人。与该国250万居民这个人口数相比,这使蒙古成为人均出兵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 ^) x) [" O, N( H
( d, T* F' o% h: {; V8 I0 n/ t人在德国 社区 恩赫巴亚尔在接受《世界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说,“我们感觉有义务。我们认为有必要为重建伊拉克做出贡献。因为当我国在90年代发生变革时,当我们朝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方向发展时,我们并不是孤立的。在这一转变中,美国和日本帮助了我们。我们想要表明,蒙古能够成为一个对国际社会负责的伙伴”。蒙古总统之所以有意减少其驻伊拉克军队的人数,这是因为“伊拉克人民将逐步承担起发展国家的职责”。8 s8 s8 M! u8 i3 Q: Z. ~. n4 y
. M) ?5 W8 V9 G$ L$ Z8 a
因此,在蒙古国家元首所说的话中,没有任何令美国总统布什不快的言语。恩赫巴亚尔特别强调,2005年11月,布什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受到了隆重欢迎,这是美国总统首次访问蒙古,是一个“历史性”事件。) ?7 A$ K$ [6 C
- h0 z+ s" s$ X8 B# U& }' { 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当恩赫巴亚尔2月22日在爱丽舍宫与希拉克共进午餐时,肯定能就在蒙古大草原或戈壁沙漠勘察考古学遗址问题与法国总统找到协商的基本条件。% H# s& Y" h: h7 R; T+ e
- l. J4 Y7 |3 a1 R* G
然而,作为一个地处俄罗斯和中国这两大邻国之间的一个小国,的确需要使其外来援助多样化。蒙古领导人通过一种方式将这种做法概念化,即“第三邻国”方式。尽管存在着贫困和腐败问题,但蒙古可以吹嘘自己与中亚各共和国不同,与俄罗斯和中国邻国不同,是一个民主国家。
) @" [ p* K; L
; B3 f' D9 s' A7 I- z0 e$ e, A6 M 苏联共产党政权在1990年垮台,此前的蒙古经历了70年苏联的监护。从那时以来,蒙古与日本、韩国、美国建立特惠关系,后者提供这个小国生存所需的大部分发展援助资金。蒙古总统强调指出,“日本是我们最大的捐赠国,财政援助达20亿美元”。他还补充说,“此外,大约有3万蒙古人在韩国生活和工作,他们把薪水寄往依然留在国内的家人”。蒙古从印度那里吸纳佛教传统,因此印度是它的另外一个“第三邻国”,但属于“精神上的”。( `6 G9 h# I" Y- ~) \6 J- i! U
' L& S9 Z+ }9 T0 z) x 恩赫巴亚尔是蒙古前单一政党的改革派人物之一,曾在莫斯科学文学,后来在90年代去英国利兹进修。他说,他的国家大约有3500个非政府组织,它们得到西方一些基金会的支持。他笑着说,“按我们人口比例来计算,这也是一项世界记录”。他表示,他的国家要把希望寄托在矿业资源上以便确保自身的发展,并且阻止年轻人移居国外。蒙古的失业率高,但土地下面很可能蕴含着煤炭、铜和铀,一些外国矿业公司对此非常感兴趣。
; H0 t: D$ D$ pcsuchen.de
V5 [0 J' |, acsuchen.de 此外,这正是蒙古总统想要向希拉克提到的一个方面。恩赫巴亚尔说,“我们将愿意看到阿海珐集团签署开采铀的协议,而且我们考虑今后要建一个核电站”。他还补充说,俄罗斯人也加入了竞争行列。+ X9 s ^6 ~$ y3 B
" ^/ ~' Z9 h. p3 o6 |5 ?
法国《世界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