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用毛泽东思想看“春晚”

现在网上流行一种对“春晚”的政治观察,引致负面评价多的第一个原因。中国人天生爱政治,官方的政治是“灌输”(这在本网胡朋先生的相关系列文章中有分析,一妨一阅),形成了一只“看不见的手”,对“春晚”干预、调控,违背了艺术规律。政治是什么?是把自己的人变得多多的,要说“春晚”政治,我想只要一条就够了,就是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你敢不敢将这些的“春晚”主要地面向中国最广大的人群---农民,与其把春晚办得豪华不如办得俭朴,与其办得盛世欢歌不如办得普天民乐。“春晚”要想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就得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反映农民、工人(包括下岗的)、大学生解放军战士、个体户、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家、普通的公务员等各类人群的情感,也就是说,除夕之夜,国家机器要为邦本的人民群众唱戏。4 ?6 I, Y: q, B: f9 J
1 ^9 |! N: E3 P0 L' _; C9 @+ J
再则就是“春晚”边际效用的递减。二十年前,中国人才从“八个样板戏”的文化专制时代、“卖花姑娘”哭倒八亿人的时代走出来,一台“春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现在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丰富了,“春晚”已基本完成了“解放”使命。另一方面,传统的形式、内容也使导演才尽,无材可导;演员才尽,无戏可演,这就导致了“春晚”乏善可陈,陈陈相因,没有新意。这就是要创新!网友有人建议,春晚要改成狂欢节,这实质上是要求春晚创新。
4 H; l) ^9 d8 `6 n: s
, Y" y8 X" I; B- X- o; |人民群众对“春晚”的要求并不高,就是要有那么几首能唱响至少一、二年好歌曲,有那么几个赏心悦目的舞蹈,有那么几段让人会心发笑的相声、小品,可这真办起来怎么就这么难呢?一个字,就是 “春晚”办假了,不是春晚有假唱、有假笑声、假掌声,这有时也是必要的,主要是“春晚”假情太多。导演、演员、甚至现场观众对广大最基层人民群众的感情体会甚少,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了解甚少!“公鸡下蛋”与其说是批判了当下的恶意炒作,不如说是大腕排场、忽悠观众;多少年前的《三百六十五路》、《你从那里来,我的朋友》这些首唱于“春晚”风靡大江南北的好歌为《老婆老公我爱你》、阿牛的《桃花朵朵》等口水歌替代,这究竞是一个大国通俗流行文化的幸还是不幸?如果说《心里话》的推出是对打工子弟的关注,那么舞蹈《进城》就是拿农民开涮。夸张的肢体语言,刻意的所谓农民形象的装扮,让人看得很不舒服。远不如《小城雨巷》让观者惬意。相声《咱村里的事》中,冯巩同样拿农民开涮,不仅说“农村的饭不好吃”,“我不是农村的”,而且还说“我有海淀区的暂住证”。难道人天生下来就被分为三六九等吗?人在德国 社区- E0 ]* z- ^  A5 f4 `% k9 b0 U
1 z/ F  @% O! q# w! ]
“春晚”政治、春晚的形式、内容创新,最根本的是,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为人民服务,认清人民大众的社会活动是文艺创作的源泉,也是春晚办得成功的指导思想。毛主席指出:“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了解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春晚的导演和演员、主持人经常地生活在人民中间,设身处地想工农所想,急工农所急,写出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希望,他们的奋斗,他们喜欢什么?反对什么?他们中间的是是非非都应通过各种文艺作品反映出来。这是办春晚、办文艺的不二法门。% S) d! ]/ L; r$ x0 l
" g5 q0 K& `8 `& u
在我国走向市场经济的时代,各种矛盾更加复杂,更加尖锐起来。但是,***的宗旨没有变,毛主席所指出的方向没有变。近些年来,我们的春晚人民不满意,再看看我们的电视节目,什么鸳鸯蝴蝶、剑客侠女、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热闹一时,但没有多大生命力的。这些想来,春晚昨如此、今如此,也就不奇怪了。
  o7 x- n9 `5 j2 ~- E人在德国 社区
, f$ `, x+ h: g. I( u人在德国 社区寒冰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