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9531
- 威望
- 24343
- 金钱
- 31
- 阅读权限
- 120
- 性别
- 男
- 来自
- 菩提树下 髑髅地头
- 在线时间
- 7412 小时
|
7#
发表于 2008-12-6 00:40
| 只看该作者
接着看吧,不过那位发贴的先生应该会有一阵子再也见不到了。
曾经在德国10来年的留学生,对留美生活感慨良多。从一个堂堂的科学院的工程师到地道“德国客”,当中经历十分艰辛,为求生计,最先是从打黑工开始。
当时90年代初,自己带的盘缠在德国不足支持3天
德国的秋季学期一般是10月底开学,而我是7月中旬到的法兰克福,然后乘火车去大学,这就留下了3个月去先熟悉一下环境。熟悉一个城市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观光一下游览点、名胜古迹,或去博物馆等。但对于我来说,首要的事情是“抓经济”。
“拿着全奖的同学留美生活是浪漫的,但对于我这样的自费生来说,在学费、生活费的重担下,生活得并不潇洒。在德国每个学期的学费是0马克,书本费大概30马克;朋友告诉我生活费大概包括住房,医疗保险300马克,吃饭100马克,交通50马克,其它50马克。
“也就是说,我带来的钱,在交完第一天的房租费后连3天吃饭都支持不了,所以当务之急是赚钱!”作为留学生,赚钱的方法也基本只有一种,就是打半白工 + 黑工。别说我是德国的法盲啊,生活所迫,是不得已呀,不去讨饭(外国人在德国也不容许),没有救济金,总要给人自食其力的生活,给一点人在社会中生活的人权,给一口饭吃吧?呵呵,。。。。。
拿着报纸找工
作为外国留学生,法律规定每周最多只能打20个小时的工。但校内的工作机会很少,语言差,一般排不上,即使碰巧轮到,图书整理,复印员等工作,工资非常低,顶多每小时7马克,还要上税。所以,只要有精力,不少留学生们都会选择打“黑工”。
德国报纸里面最出名的是当地报,每天的报纸大概有几十版,厚厚的一大摞。每每想到一马克就是6元人民币,就觉得贵。但工作还是要找的,报纸上专门有找工作的广告版面,通常有三、四版之多。
刚到德国,什么经验都没有,语言差,也只能从建筑,流水线,餐馆入手。我当年的运气相当不错的,第一次买了报纸,打了几个电话,就有一个建筑老板让过去看看。我精心准备,特意穿了一身干净朴实的衣服,让人家觉得自己是个干活的。但是,穿得干干净净、体体面面,却招来朋友的挖苦,“你穿那么整齐谁敢用你啊,又不是让你当老板!”后来才明白,在该地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会入乡随俗,大裤衩子加T恤凉鞋就可以了。
打黑工每天提心吊胆
假期打工还可以,可以不黑工,科在学期里面打工时,我提心吊胆,怕被移民局抓去,一旦被抓,惩罚极为严厉,留学生活也可能要就此结束。第一份工作,工作时间是每周一、到周五从上午7点到下午18点左右,主要是干搬运工,干那些从来没有干过的工作,就比现在在上海北京的农民工还不如,德国人身材高大,体壮如牛,中国南方人身材瘦小,在德国夏天的热烈太阳下,要搬运30,50公斤的大件在肩膀上在房顶上来回奔波,往下看都汗毛邻淋的,那种沉重的工作简直是受不了啊,这种苦,这种累是在社会主义,乃至旧社会都不会忍受的。不过工钱是14马克,当时是比较高的了,怎么办呢,那是在德国生活所需的银子呀,都说资本主义满地是金子,德国人没有钞票也可以得到社会救济金,可外国人在德国行吗,没有钞票,移民局的德国人会在签证时马上要赶走你这个中国东亚病夫呢。我的留德生活就从建筑的黑工做起,每天工作,上午读书学习,下午,晚上,半夜都工作,年夏一年,常年如此,这也是90年代初不少中国留学生到德国血汗生活的真实写照。不过,我并不觉得特别苦,因为这种留学生活是自己找来的,既然上了贼船,就要走下去,没有回头路好走,为了前程,为了名声,再苦也必须坚持下去,以苦为乐,其乐无穷。现在回忆起来,没有当时的苦,就没有现在的甜,没有当时的难,现在就不会无往不胜。苦难对人生来说是一生中上帝赋予的福份,是人生后世克服困难,战无不胜的经验和勇气。
当然,21世纪的中国留学生就完全不一样了,感谢你们的祖国和父母吧,可惜先前我没有这个福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