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4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王子复仇记(原名《哈姆雷特》)(HAMLET)  

根据威廉.莎士比亚同名戏剧改编

英国兰克--双城(J.ArthurRank-TwoCities)公司一九四八年摄制出品  

编剧:劳伦斯.奥立佛、阿兰.坦特

导演、制片:劳伦斯.奥立佛  

主要演员:劳伦斯.奥立佛(饰哈姆雷特)、简.西蒙丝(饰奥菲莉娅)、巴西尔.西德尼(饰克劳迪亚斯)

《王子复仇记》夺得  

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美工(黑白)及最佳服装设计四项大奖

梗概  

故事发生在十三世纪丹麦的京城艾尔西诺。丹麦国王在花园打盹时突然死去。他的弟弟克劳迪亚斯接替王位,又娶原王妃为妻,前国王的儿子哈姆 雷特对父亲的死因有所怀疑,忧郁过度,终日愁容满面。他听从好友的劝告,半夜跟出现在城堡上的父亲幽灵相会,终于得知父王是克劳迪亚斯与母亲合谋害死的。 为了取得证据,他特地请来了一批戏子,在王宫里演出一出十分相似的杀人剧,将父王当时被杀的经过表现出来。哈姆雷特一看母亲与叔叔的反应,便明白了真相。

大臣波洛尼亚斯有个女儿叫奥非莉娅,她仪表出众,清丽纯洁,痴心地爱着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由于父仇未报,故意对奥菲莉娅十分冷淡。狡 猾的克劳迪亚斯也了解到哈姆雷特的真心实意,于是施展计谋。哈姆雷特由于失算,误将躲在幕后听他与奥菲莉娅谈话的波洛尼亚斯刺死,奥菲莉娅承受不了失去恋 人和父亲的打击精神崩溃,失足落水而死。波洛尼亚斯的儿子闻讯从国外赶来,誓死要为父妹报仇。克劳迪亚斯叫他跟哈姆雷特决斗,并且在剑头敷以毒药。那天, 皇宫大厅里刀光剑影,杀气腾腾。间歇时,克劳迪亚斯叫哈姆雷特喝一杯已下了毒的酒,母亲深受良心谴责,一把夺过喝下,当着儿子的面死去。哈姆雷特义愤填 膺,挥剑击中对手,冷不防也被对手暗剑刺伤。顿时毒性发作。哈姆雷特拼足最后的力气将十恶不赦的克劳迪亚斯刺死,为父报了仇,自己也倒下了。

21.JPG (84.46 KB)

21.JPG

TOP

第二十二届(4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当代奸雄(原名《霸头班底》)(ALLTHEKING'SMEN)  

根据罗伯特.潘.沃伦的同名小说改编

哥伦比亚(Columbia)公司一九四九年摄制出品

编剧、导演:罗伯特.罗森  

主要演员:布罗德里克.克劳福特(饰威利)、梅瑟尔德丝.麦坎布里奇(饰莎迪)、约翰.埃尔兰(饰杰克)

《当代奸雄》夺得  

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三项大奖

梗概  

在美国西南部一个州的某镇上,有个道貌岸然的家伙叫威利.史塔克,他专门攻击别人,伺机谋利。他手下豢养着一帮喽罗,其中以女秘书莎迪及 小记者杰克最为得力。莎迪精明能干,善于交际;杰克则会玩弄笔墨,造谣生非。这伙人狼狈为奸,在镇上兴风作浪。借口小学校舍建造不好,攻击市政当局,接着 到处行贿,拉拢选民,逐渐扩大自已的势力。威利起先是以清廉自居,但自从在政治上发迹以后,就摇身一变,拼命追求金钱与权利,受贿、渎职之事不断发生。有 人揭发了威利做的坏事,他竞不择手段加以迫害。最终,恶有恶报,威利的罪状被一件件地揭露出来,法院传讯了他。但还没等到审判,他便被仇恨他的人枪杀了。

22.JPG (103.53 KB)

22.JPG

TOP

第二十三届(50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慧星美人(又译《众口一声》)(ALLABOUTEVE)  

二十世纪福克斯(TwentiethCentury-Fox)公司一九五O年摄制出品

编剧、导演:约瑟夫·L·曼凯维兹  

主要演员:苔蒂·台维丝(饰玛戈)、安娜·巴克斯特(饰艾娃)、乔治·桑德斯(饰艾德逊)、加莱·梅里尔(饰比尔)、曼丽琳·梦露(饰卡丝维尔小姐)、  

《慧星美人》夺得

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音响等六项大奖

梗概  

《慧星美人》展示了舞台生活的内幕和一位无名姑娘如何登上明星宝座的经历。  

在以名媛赛拉·西顿丝命名的戏剧奖的颁奖仪式上,新秀艾娃力克众女星,获得戏后桂冠。大家向她热烈祝贺。在一片赞美声中,跟艾娃关系甚密切的一些朋友回忆起过去的情景……  

八个月以前,立志当演员的艾娃经常光顾剧场后台,一次恰巧被剧作家理查兹的妻子卡伦发现,她见艾娃面目清秀,聪明怜俐,倒也是一个演戏人材,于是介绍给红得发紫的大明星玛戈。艾娃成了玛戈的跟班,终日伺候这位任性恣情的名角。  

与此同时,艾娃潜心学艺,进步很快。这被玛戈发现,不免起了戒心。尽管这样,艾娃锲而不舍,一方面极力巴结大名鼎鼎的剧评家艾德逊,以取 得他的支持,另方面设法接近码戈的情人--导演比尔,请他多加指点,艾娃崭露头角,招致码戈的妒忌,后者大闹了一常卡伦对玛戈的任性颇为反感,决定教训她 一下。有次乘汽车去赏雪旅行时,卡伦故意将玛戈坐车的汽油全部放掉,结果玛戈不能按时赶到剧场演出,只好请人代演。艾娃趁此机会登台,使出浑身的解数,一 举成功。她不以美貌招徕,而是以真挚自然的演技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对照之下,浮华自负的玛戈和卖弄色相的卡丝维尔就相形见绌了……,终于,在以名媛赛拉 ·西顿丝命名的戏剧奖比赛中,艾娃荣获桂冠。颁奖仪式结束后,艾娃回到住处,发现了一个美丽的少女正用憧憬羡慕的目光等着她,一如八个月前的她自己。

23.JPG (58.6 KB)

23.JPG

TOP

第二十四届(5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又译《花都舞影》)(ANAMERICANINPARIS)  

根据乔治.盖什温的同名歌舞剧改编

米高梅(MGM)公司一九五一年摄制出品

编剧:艾伦.杰伊.勒纳  

导演:文森特.明尼里

主要演员:金.凯利(饰吉里)、李丝丽.卡侬(饰李丝)、乔治.盖塔里(饰亨利)、尼娜.福契(饰迈萝)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夺得

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摄影(彩色),最佳音乐、最佳美工及最佳服装设计五项大奖

梗概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战后的巴黎,吉里是美军一士兵,退伍后仍留在巴黎学习绘画。由于用功,造诣颇高,作品不少,但一幅也卖不出去。他跟另一 个美国人、钢琴家亚当和法国人歌手亨利等人十分要好。他们年轻好动,无忧无虑地打发着日子。一天,有位名叫迈罗的美国女富翁来吉里住处买画。她是个寡妇, 看中了吉里。买好画,迈罗邀请吉里去酒吧间用餐。在那里,吉里遇到见一位年轻活泼的法国女郎,她叫李丝,在家化妆品商店里当售货员。两人谈得很投机,吉里 暗自喜欢上她了,但她因有约会,匆匆离去,以后每次碰头都如此这使吉里十分气恼。后来他从朋友那里知道,李丝的双亲在战争中死去。亨利对她十分关心,两人 早已许下心愿,而且订了婚,事虽如此,吉里却越加爱李丝。亨利胸襟大度,看出吉里是真心爱李丝的,而且两人的兴趣爱好十分默契,因此决定牺牲自己。为了好 友,亨利离开故乡去美国。李丝去跟亨利惜别,吉里误以为李丝一定会随亨利远走高飞,便闷自陷入遐思……他梦见自己跟李丝在巴黎街头载歌载舞……哪料李丝回 到他的身边,两人终成眷属。

24.jpg (94.01 KB)

24.jpg

TOP

第二十五届(5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戏中之王(THEGREATESTSHOWONEARTH)  

派拉蒙(Paramount)公司一九五二年摄制出品

编剧:弗雷德克,M.弗兰克等

导演:西席.B.地密尔  

主要演员:查尔顿.赫斯登(饰布赖特)、詹姆士.史都华(饰伯顿斯)、蓓蒂.赫顿(饰波莉)

梗概  

杂技场的圆穹顶下,五光十色的聚光灯照出一位体态经盈的女郎她在空中荡秋千,一边做着惊险的动作,一边唱起"戏中之王"(影片主题歌), 那么舒展、优美,全场响起喝采的掌声。这位女郎名叫波莉,是林格兄弟马戏团的台拄,原系歌手,后来成为特技明星。剧团经理布赖特暗中爱上了她。布赖特对待 工作十分严格,为了招徕观众,他设计编排了许多精彩的杂技表演节目,融惊险与歌舞于一体,例如弹跳表演就伴以"跳吧,杰克"一歌。他还让男演员瑟巴斯蒂安 跟波莉一起表演空中飞人,哪料两人日久产生了感情。这在一些演员们中间引起了不和,扮演丑角的伯顿斯从此不再卸妆;一位名叫安姬尔的女演员更是争风吃醋, 原来她曾是瑟巴斯蒂安的倩人,现在波莉跟他形影不离,满肚子不高兴。后来又有一位女伶加入了这场多角恋爱。影片在妙趣横生地描写马戏团成员的错综复杂关系 的同时,穿插了大量壮观的马戏杂技节目,而规模最大的一欢"演出"却是马戏团全班人马乘坐的专车跟一列火车相撞而覆没。

25.jpg (65.31 KB)

25.jpg

TOP

26 楼: 第二十六届(5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永垂不朽(又译《乱世忠魂》)(FORNHERETOETERNITY)  

根据詹姆士.琼斯的同名小说改编

哥伦比亚(Columbia)公司一九五三年摄制出品

编剧,达尼艾尔.搭拉达什  

导演:弗雷德.齐纳曼  

主要演员:蒙哥马利.克里夫特(饰布尔〕、弗兰克.西纳屈拉(饰马吉奥)、伯特.兰卡斯特(饰沃登)、德博拉.寇尔(饰卡伦)  

《永垂不朽》夺得

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黑白)、最佳音响、最佳剪辑等八项奖。  

梗概  

一九四一年夏天,珍珠港事件前夕的夏威夷,在斯科菲尔德兵营,从其他部队转来一个号兵,名叫布尔。他曾当过拳击手,在一次比赛中不慎失 手,将自己朋友的眼睛打瞎,从此他的性格变得内向,寡欢恬淡,中队长是个拳击迷,几次劝他加入拳击队,可他就是不答应。那时驻太平洋地区的美军内部一派歌 舞升平的景象,从军官到土兵、家属都寻欢作乐,苟且偷安,军曹沃登百般无聊,竟跟中队长美丽的妻子卡伦偷情私会。中队长经常寻端捉弄士兵,布尔只好忍气吞 声。他唯一的好友二等兵马吉奥也经常受到禁闭室主任的欺侮。马吉奥忍无可忍,伺机逃跑,不料被抓回处死。布尔很伤心,在送葬时喇叭吹得如哭泣般抽抽搭搭。 十二月七日早晨,珍珠港突然遭到日本兵舰与飞机的袭击,兵营内一片慌乱。布尔急忙赶回营地,不料途中误中同胞的枪弹,跌落洼地丧命。他白白送死,只从沃登 那里得到"堂堂男子汉"这样一句空话

26.JPG (88.16 KB)

26.JPG

TOP

第二十七届(5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在江边》OntheWaterfront  

根据马尔科姆.约翰逊的采访记改编

哥伦比亚(Columbia)公司一九五四年摄制出品

编剧:伯特.舒尔伯格  

导演:艾里亚.卡善  

主要演员:马龙.白兰度(饰特里.马洛依)、艾娃.玛丽.圣(饰伊迪.道尔)、卡尔.马尔登(饰巴里神甫)、罗德.斯泰格(饰查理.马洛依)、李丁.柯布(饰约翰尼.弗兰德里)  

《在江边》夺得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故事与剧本、最佳黑白片摄影、最佳黑白片美工、最佳剪辑八项大奖  

梗概  

昔日曾经是职业拳击家的特里.马洛伊,血气方刚,现在纽约港当码头装卸工,并为工会头目约翰尼.佛兰特跑腿。特里的哥哥查利奉约翰尼.佛兰特之命杀死了特里的朋友乔伊。  

不久,特里结识了乔伊的妹妹-大学生伊蒂。伊蒂亲眼目睹码头工人的悲惨生活,尤其看到自己的亲兄弟为工人说了几句话就惨遭杀害,决心和教 区牧师巴里神父一起,为码头工人伸张正义。特里十分同情伊蒂,在和伊蒂的接触中,他告诉伊蒂他的人生哲学是“在别人能动手之前,自己该先动手”,伊蒂指责 他缺乏理想和感情的火花,甚至没有丝毫人类的仁爱。特里深深地被触动了。他感到了伊蒂是那么纯净和富有感情。

相处过程中,两人渐渐产生了爱情。可是因为对黑帮的忠诚和黑帮的帮规,特里还在犹疑不定。“犯罪调查委员会”开始调查乔伊之死,码头 工人诺兰因愿意作证而被害。同时,查利又奉约翰尼.佛兰特之命要杀死特里,查里出于手足之情向特里吐露了实情,使特里逃脱了追杀,自己却被黑帮杀害。这一 幕幕迫使特里走上了法庭的证人座,去揭发查利和约翰尼的罪行,结果在码头上被约翰尼的打手打得死去活来,倒地不起。正在这时,神父和伊蒂赶来了,码头工人 们围上来了,在血的事实前,工人们完全觉醒了。

特里最后终于获得了码头工人的支持。这部影片真实的反映了码头工人的生活、觉醒和斗争,是对美国工会组织内部的腐败堕落和暴虐现象的激情控诉,从中可以窥见美国社会风貌的一角。

27.JPG (79.87 KB)

27.JPG

TOP

第二十八届(5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马蒂》Marty

根据同名电视剧改编  

联美(UnitedArtists)公司一九五五年摄制出品

编剧:佩迪·查耶夫斯基

导演:德尔伯特·曼  

主要演员:欧内斯特·博格宁(饰马蒂)、贝特区·布莱尔(饰克拉拉)

《马蒂》夺得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剧本四项大奖

梗概  

是好莱坞第一部根据电视剧改编的影片。该片以朴实无华的手法描写了普通市民的生活、爱情和婚姻,充满了人情味和幽默感,颇有新现实主义的特色。  

该片描述的是美国下层社会聚居的纽约布隆克斯区。有个叫马蒂的男子,是意大利移民的后裔,在街上开了一个肉铺。由于他长得又胖又丑,对自己的婚事感到失望。在一次周末舞会上,他邂逅一位姿色平平的中年女子。她叫克拉拉,在一所学校里任教,过着单身独居的生活。  

两人在见面交谈时发现对方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从此开始接近。两人抽空时便去咖啡馆,或看电影。但马蒂自惭形秽,不敢贸然求婚。而克拉拉性 格内向,不善于和男人打交道。在这微妙的关系中不时出现猜疑的阴影,但双方又都渴望家庭的幸福。在众人的牵线搭桥下,特别是马蒂母亲很喜欢克拉拉,这位似 乎“和女人没缘分”的丑男子终于娶到一位温柔、贤慧的妻子。

28.JPG (85.86 KB)

28.JPG

TOP

第二十九届(5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环球旅行八十天》AroundtheWorldin80Days  

根据儒勒.凡尔纳的同名小说改编

联美(UnitedArtists)公司一九五六年摄制出品  

编剧:S.J.佩雷尔曼等

导演:迈克尔.安德逊  

主要演员:大卫.尼文(饰福格)、康汀弗拉斯(饰巴斯帕图)、雪莉.麦克莱恩(饰奥达公主)

《环球旅行八十天》夺得  

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彩色片摄影、最佳剪辑、最佳戏剧片或喜剧片音乐五项大奖

梗概  

这是一部耗资巨大,但内容平庸的影片。  

它叙述1872年的伦敦,一名叫福格的绅士和朋友们在俱乐部里闲聊时,扬言自己“能够在八十天内周游世界”,并以两万镑打赌。  

福格匆匆带着随从巴斯帕图,乘坐一艘气球船来到法国南方,原想搭上火车,后来看到火车挤得无法开出,又乘气球船赶到西班牙。凑巧碰上斗牛表演,两人宁可耽误,也要大饱眼福。  

正当他们去瑞士时,不料被苏格兰场(即伦敦警察局)的密探盯上。原来福格离开伦敦不久,那里发生了一宗抢劫银行案,两人被涉嫌,密探们一 路跟踪过来。福格他们只好逃到印度,搭救了准备殉情而死的奥达公主,三人成了旅伴。他们横渡大西洋,千里迢迢来到旧金山,穿过北美大陆,终于抵达纽约。哪 料去英国的定期班次的轮船刚刚驶出港口,三人晚了一步。离开期限只有几天了,福格倾囊买了一艘飞艇,越过波涛汹涌的大西洋,降落在英国本土上。然而迎接他 们的却是一场空欢喜:等候已九的警察将三人锒铛入狱。

打赌的80天快要到了,福格花了很大劲,费了许多口舌,向警方证明自己无罪,才获准回家。奥达公主倾心于他的勇敢和机智,两人准备结 婚。就在举行婚礼前一天,也就在80天的最后一天,福格来到了俱乐部,众友大吃一惊,福格打赌赢了,又娶了个漂亮老婆。但他的旅费正好是两万镑,赢的钱等 于没拿。

29.JPG (55.04 KB)

29.JPG

TOP

第三十届(5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桂河大桥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根据彼埃尔·布尔的同名小说改编

哥伦比亚(Columbia)公司一九五七年摄制出品

编  剧:彼埃尔·布尔

导 演:大卫·里恩

主要演员:亚历克·金纳司(饰尼科森) 杰克·霍金斯(饰法顿)  
早川雪州(饰斋藤)威廉·霍登〔饰希尔兹)

梗概  

一九四三年,战争乌云笼罩太平洋,在日本占领下的缅甸边境有一个盟军战俘营。日军出于战略需要,在缅甸与泰国交界的桂河上为泰、缅铁路建造大桥,战俘营营长斋藤大佐下令全体战浮参加建桥工程,英军战俘代表尼科森上校认为这违反日内瓦公约拒不执行。  
双方对峙,后来又为战俘的待遇问题发生纠纷,尼科森被关入禁闭室。已参加建桥的战俘们开始怠工,加上日方设计上的不足,整个工程陷于停顿。斋藤迫 于无奈,只得让步,尼柯尔逊等人获释。这时美军战俘希尔兹少校成功地逃出战俘营,在边境农村中的英军突击部队里,希尔兹从队长沃顿少校那儿接受炸毁桂河大 桥的任务,两人由几个泰国人带领,潜入大桥工地附近。 尼科森在获释后想:在破坏一切的战争中何不做点事情。于是率领战俘日日夜夜地干,架桥工程顺利进行着,三个月后,大桥建成了。希尔兹巧妙地把炸药安放在桥 墩上。在通车那天,尼科森将桥的上下作最后检查,突然发现埋设在沙床里的引爆电线,他跟希尔兹发生了一场争斗。守卫的日军慌忙之中开火打中了炸药,几声巨 响后,桂河大桥被炸毁,驶来的火车也坠入河里,尼科森等人壮烈牺牲。

30.JPG (76.52 KB)

30.JP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