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222
- 威望
- 1079
- 金钱
- 9
- 阅读权限
- 90
- 性别
- 女
- 在线时间
- 643 小时
|
ZT, 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
我从Dolc 上看来的, 从中受教深刻 。所以拿来和这里有孩子,特便是学龄前孩子的父母分享 !个人观点,第二,三讲比较好啦,
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一)
一、前言
情绪行为是可以分化的,也就是可以分开表现,例如「强颜欢笑」,大人可以这样,因为大人是已经可以分化了,但学龄前,年纪越小越无法分化,孩子是不清楚的,他愈小他愈不清楚,当他不舒服,他的情绪、他的反应就像蒸气的火锅一样,所以他其实是很困惑的,他根本不晓得如何去处理他的情绪,所以他可能会表现在很多他的行为上,比如说有些孩子他不瞭解如何去处理自已的压力,便开始咬他自已的指头,或者是他的内在很不安,他的手便会握住某件东西,或者是会开始便秘、讲话口吃,结结巴巴,其实这是孩子他是在他对他的压力的一种反应,如果说这时候,我们用老祖母的方式,比如说咬手指头不雅观,所以我给他涂辣椒让他不咬,你想想看你现在给他涂辣椒他当然不会咬呀!
可是他的压力还在不在?压力还在对不对?那他会不会用其他的方式去处理?去表现它、去处理他的压力?会!对不对?好!如果你这个时候用老祖母的方式可能对他来讲就不见得有效,可是,好,你就说没关係他现在有压力他现在有情绪在,我们就等一等好了,等到过了一、二个月之后,他开始喜欢上学了,他已经习惯这个环境了,他可以喜欢这个老师,喜欢他的同学,那个压力还在不在?压力不在了,可是呢?
他这个已经变成习惯了,那他还是继续咬,那这时候你来涂辣椒有没有用?有用。所以我们在看孩子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区辨他背后有没有情绪的问题,情绪是一个能量,你有情绪的时候你很生气的时候,你有没有办法安静的坐在这里,你很沮丧的时候你有没有办法很专心地在这边上课,你很担心你很著急的时候,你有没有办法安心的在这边上课?
没办法!因为情绪是一个能量,他会驱动你好像一直要去做某些事,所以很多孩子他会表现在行为上,可是我们就不知道他这个到底是一个情绪的问题还是一个行为的问题。我举一个例子来讲,我有处理过一个孩子,5岁6个月那他IQ126,他的问题就是他会大便大在裤子上,那他的妈妈就说,他每次都太爱玩了,玩到来不及上厕所,所以就每次都大在裤子上。
我就问那个孩子:「你喜欢大便大在裤子上吗?」他说不喜欢,那我再问:「那你每次大便大在裤子上会怎样?」他说会被处罚,会被打,那我再问:「你被处罚心里有何感觉?」他想了一想后他说他的外面在哭,内在在笑,什么意思?他想不想被打?想!不可思议!为什么?或许他觉得我表现好的时候都不注意我!藉由这时时候你才会注意我!这是一种可能性另外一种可能性是什么?
我再举另外一个例子,有一个有问题的孩子,是一个有闭症的孩子,他会憋大便,可是他当然不可能憋太久!总是有大出来的候,再把大便塞回去,他这个问题不是个行为问题,而是情绪问题,他憋大便谁会不高兴?父母亲会不高兴!他便是有意要让父母担心,所以他在抗议什么?可能是亲子关係太紧张了,那种紧张让他觉得受不了,他只有藉这种方法来处理,而你每次只有加以处罚是没有效的,因为这就是他要的嘛!
我们在处理孩子的时候,要先区分他是情绪的问题,还是行为的问题,你才有办法对症下药,这是非常重要的!要不然你会觉得你已经每天处罚他了,为什么还是没用,所以你会觉得为什么我的管教方式有问题,我也是尽责的父母啊!我也很用心呀!可是同样的行为问题却一直出现,我们可以停下来想一下,问题出在哪里?第一他的行为背后有没有情绪的因素,他摔东西,就是要告诉你要你注意他!所以你打他有用吗?都没用,因为你打他骂他,刚好便达到他的目的,注意!这是很重要的!每个父母亲都有能力去瞭解自已孩子的问题只要你别让著孩子耍的团团转,冷静思考一下,我相信每个父母都能力处理孩子的问题,那个大便大在裤子的妈妈就会说他好像故意的,父母亲都知道,但父母情绪一上来,就打了下去,那样便跟孩子搅和在一块儿,问题便会一直出现,等到下一次他再犯时,你不妨冷静的思考一下,为什么孩子会有那么多的行为问题?
二、行为问题
孩子从出生的一无所知到能思考的过程里其实这是很不容易的,他便会有很多的行为问题跑出来。
孩子出生以来经历的歷程
我们来看孩子大概的一个心理过程的发展,比如说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面并没有任何欠缺的感觉,营养也不缺,他很舒服,可是当孩子出生之后,对他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震撼!他开始便会有欠缺的感觉,他会感觉溼、热、饿,他会有许多不舒服的感觉,他会哭!哭了之后父母一定会喂饱他(饿→哭→被满足→饿→哭→被满足…..),他会认为他和外在的世界是一体的,他会认为他感受、他看到的是他自已!所以他会认为是他自已喂饱自已的,如果,自已能满足自已的任何慾望任何需求,那他便会认为世界只有自已,而以自已为中心!
觉得自已是万能的,那便是一种万能感,他只要有任何不满或需求,他懂得只要自已哭,便能满足一切,所以哭会成为他日后的一种习惯,他会认为只要他哭便会出现满足他的那个人,是他身体的一部分,等到孩子慢慢长大了,他会发现有许多事情他无法影响,他便会开始知道自已和外面是分开的,当他照镜子发现,原来他在照镜子的时候是这样子的,他慢慢的有自我概念的形成,他慢慢的可以区分了,但是有一个人他一直分不清楚,那个人是谁,七八个月的时候,他CALL你会不会出现,不理他吗?你还是会出现啊!所以他有没有办法跟你区分?没办法嘛!
在他心理面你还是他的一部份,就是那个负责来满足他的、爱他的、保护他的那个部份,这对他来讲是重要的,因为这个是让孩子有安全感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其实他骨子里,他知道自已很无能很脆弱,所以他有这种想法,他会保持这种关係,他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可以预测的,是安全的,是可以掌控的,所以为什么心理学家说,一岁之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这是重要的阶段,我们不能因为今天听了演讲,发现他那么以自我为中心,我以后都不要理他,这是不行的,这样以后长大困扰会更多,因为这个是树的根,树的根总是要长好,没有长好他没有安全感,他没有根的话,以后这棵树可能很容易就倒下去了,所以这个阶段是很重要的,可是呢?孩子的自我中心你会不会很棘手,很棘手对不对?是真的很棘手,为什么?因为孩子认为妈妈是他的一部份,孩子在一岁之前,这种关係是大家都还可以接受的,他一哭我们会愿意去扮演这种角色,他有任何需要你会愿意去满足他,一岁多之后开始了,他爬到椅子上你会说什么?不行!他要拿杯子你会说什么?不可以!这对我们来讲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对孩子来讲,这个跟他原来的世界是180度的,是不一样的,他心里想说应该是你听我的,可是你会说你不应该这样做,就是不应该这样做!我们的想法没错,可是他的想法也很自然。
他当然会有这种想法啊!他想说你应该听我的,我只要一哭,你就应该要来听我的,你要满足我啊!当他发现那策略失效的时候,他会觉得很挫败,他会发现妈妈不是他的一部份,妈妈并不是他可以掌控的,当他发现他有太多事情没有办法去掌握的时候,他会不安,每个孩子这种程度不一,跟孩子的气质有关係,这个孩子如果自我意识比较低的话就还好,他不会表现这么明显,他可能比较温和,你觉得他可能比较能够听你的话,这个阶段就可能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如果他自我意识比较高的话就很明显了,因为他不甘愿,一下子本来是皇帝,一下子变成民,他不甘心,那它就很想回到以前的那个样子,你知道控制别人比控制自己容易,已经习惯控制别人的人,当然不习惯被控制,所以他很想再回到以前的那个状态,可是问题是他的策略又很不聪明,因为他不知道他可以怎么做,但是人有一些本能,你想想看你孩子怎么做的时候你会投降?
孩子还很小,才一二岁,都是用很原始的方式,不管他EQ多高,他早期都是这个样子,孩子有非常多的策略,有哪些呢?会打人,他可以打自己,他可以自伤,对不对,这是本能,他知道你吃那一套,他就会一直用这一套或者是呕吐他自己控制自己,他不高兴就会呕吐,他知道你会投降,所以他这招有没有效,有效就继续用,他真的就是这个样子。那或者是他会憋大便,憋大便也是一种方式,你说他无能吗?他比我们想像中还厉害!这是一种本能。或是他会随便大小便、他会生病、他会打人,各式各样的方法,孩子有很多策略,每个孩子想到的策略不太一样,但是他会试这个策略有没有用,有用的话他会继续用,这就是我们棘手的地方,所以我们要睁亮眼睛看看孩子在经验里头他学到什么,孩子很精,我看到两岁半的孩子,大人教他要跟人家说再见,他看到陌生人就会一个一个说再见,如果说我跟你再见,你也跟我再见,就OK;我跟你再见可是你没有跟我再见,他就拚命跟你再见,一直到你有反应为止,可是过一、二个星期的时候,就看到他策略已经改变了,他改变成:我跟你再见,你没有反应,算了;我跟他再见他也没有反应,算了;我跟你再见,你跟我再见,我就拚命跟你再见,因为他一直在尝试,那一招对他有效,有效的他就继续用,所以有时候我们要聪明一点,你才不会被孩子控制住,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
行为问题的处理方法
孩子操弄你,他想要引起你的注意,当然你就不要理,最好的方式是不要理他,你惩罚他没有用,如果他得逞了,他就知道下次我继续摔,你就会看我,他的目的就达到了。对孩子来讲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当然没那么单纯,不可能说孩子每个负向行为你都不理他,那他就会OK,那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孩子他什么都不知道!
比如说他要引起你的注意,可是就是因为他想不到招数了,他才会用这种招数,可是你不理他,那惨了,下次他可能会学到,他可能会觉得当他要去讨好一个人,用尽各种方法都没有办法讨好这个人的时候,最后他会放弃,那更惨啊,怎么办?要用什么方法?你要教他该怎么做,一开始你可能不理他,有时候有效,有时候会没有用。
孩子的策略是没有好方法的,都要一步一步学,所以我们要一步一步教,他才会学会。我们不能一味的不理他,看他到底学到了没有,因为不理他,他会想不到策略,最后就放弃了,放弃的话就很麻烦,孩子在意你的时候,你一定有办法对他有一定的影响力,你一定有办法处理,孩子一旦放弃你,你要处理就很很困难了,但孩子不太会不在意自已的父母亲,除非是一些特殊的孩子,我们每次在限制一个孩子的行为时,我们一定要教他,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效果会失败,比如说今天有个孩子进来这里,他第一次进到这里面来,他心里面会有什么感觉,像无知的一、二岁小孩他可能搞不清楚状况,他也不会紧张,他还是做他想做的事,另外一种是他比较大,开始会去注意到别人的时候,他开始在意别人的时候,他就会开始有情绪,有些孩子可能更害羞,有些孩子可能很紧张,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可能会乱跑,如果我们只告诉他:「你不可以乱跑!」那他可以做什么?他知道他可以做什么吗?他不知道!他可能会更慌乱。
比如你今天要惩罚一个孩子,你惩罚他说不可以这样做,但是没有告诉他能怎么做,那他下次还是一样会慌乱,他还是会乱跑,之后又被你处罚了,这事会一直重覆出现,因为他不知道他可以怎么做?所以处罚他的时候也要教他可以怎么做,孩子是很聪明的,他知道他可以做的底线在那里,所以他会不断的去测试他的底线,他非常非常的聪明,所以为什么心理学家一直说,教孩子的规范要非常的清楚,每次都很一致,都很清楚,孩子是会学会的。
主讲人:吕俐安心理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