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白鸽浅水 于 2010-2-8 14:29 编辑
说得好,不过按照年龄计分似乎有些复杂,干脆一刀切,年龄50以上的队员不计入替补名额,毕竟满足这个条件的选手非常有限,估计多塞也找不出几个吧(还是降到45?应该让多塞领队提供建议)。
另外我觉得a+选手一个 ...
jiejiedog 发表于 2010-2-8 09:33


你你。。。居然直接说多塞,小心多塞的“叔叔阿姨们”揍你,我可不帮你挡着~
馒头,老陈他们说好像都不怎么上来这里混了。天灵灵,地灵灵,他们看不到~~
sephora
Share |
Share

TOP

本帖最后由 kennex 于 2010-2-8 14:31 编辑

81# 阿凡达

楼上的是在论打球还是赚钱啊?
我打球和赚钱都难以登天。

apropos,你和白鸽浅水的发言都有道理。

赞一个。

TOP

80# Miaaudina

原因1, 如果去年跟着队伍一起打过比赛, 今年由于限制人数不准某人参加比赛, 这种话作为领队其实很难说出口.
所以啊,由组委会出台规则限定,可以减轻领队负担

原因2, 其实各队数来数去就是那么几个高手, 所谓限制人数的话, 不过就是限制那些想参加比赛而又不是高手的人, 因为想得到好成绩的话,那几个高手是一定要比参加比赛的. 这样的话, 限制人数其实并没有为所谓的限制贫富差距作出多大贡献, 而是限制了想要以某队参加比赛的爱好者队伍.

上面的话看似和谐统一,实际上暗含矛盾。那几个高手是一定要比参加比赛的。为什么呢?  要赢!如果这样,那些想要以某队参加比赛的爱好者队伍,估计也很难上场吧?一样可以“参加比赛”,估计只不过就是专职啦啦队和兼职啦啦队的区别了。
但是那些球员比较多的队伍,大可以向多塞汉堡学习,分成两三支队伍参赛。想赢,那就集中精英组成1队。想玩的开心,那就平均实力分成两三队。大家依然在一起,统一行动,统一领队,其乐融融,不是挺好。

原因3, 只有2人做替补的话, 那么多场比赛其实整个队伍还是特别累的, 比赛精彩程度会打折扣. 另外, 其实本来这是各个领队队内的事情, a队内的人如果并没有抱怨少打一场比赛的话的话, b队的人其实并没有必要操心.

当然,具体允许多少人报名名,有多少替补,还需要继续讨论的。这只是我个人一个想法,如果可以执行,必然要经过大家以及组委会的完善。
球员上不了场打球,在原因3里面其实本来这是各个领队队内的事情,在原因1里面这种话作为领队其实很难说出口. 这到底是替领队着想啊,还是。。。。

原因4, 一个队里人人都是高手的情况是没有的, 所以"某个队伍里人数多所以不公平的这句话" 个人认为是不对的, 毕竟水平才是关键因素,而不是人数, 人数再多的话, 水平一般也娶不到好成绩. 再者,个人认为,缩小业余水平里的贫富差距的关键不是要限富, 而是要脱贫.

以上观点我就非常同意了。毕竟水平才是关键因素,而不是人数, 人数再多的话, 水平一般也娶不到好成绩. 所以限制人数,并没有限制一个队的实力,不是吗。既没有“限富”,影响一个队的实力水平。也可以堵上“某个队伍里人数多所以不公平”的悠悠众口。
sephora

TOP

”缩小业余水平里的贫富差距的关键不是要限富, 而是要脱贫.“
Miaaudina 发表于 2010-2-8 13:04


脱贫很难,难于上青天;限富很容易,易如反掌。
君子好胜赢之有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TOP

关于限制人数的问题, 只要人不是太多, 觉得应该由各队领队自己决定. 男队只有两个替补的话个人觉得真的是太少了, 女队员本来就比较少, 限不限制倒影响不大. 至于年龄50以上的球友是否算限制人数范围之内, 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原因1, 如果去年跟着队伍一起打过比赛, 今年由于限制人数不准某人参加比赛, 这种话作为领队其实很难说出口.

原因2, 其实各队数来数去就是那么几个高手, 所谓限制人数的话, 不过就是限制那些想参加比赛而又不是高手的人, 因为想得到好成绩的话, 那几个高手是一定要比参加比赛的. 这样的话, 限制人数其实并没有为所谓的限制贫富差距作出多大贡献, 而是限制了想要以某队参加比赛的爱好者队伍.

原因3, 只有2人做替补的话, 那么多场比赛其实整个队伍还是特别累的, 比赛精彩程度会打折扣. 另外, 其实本来这是各个领队队内的事情, a队内的人如果并没有抱怨少打一场比赛的话的话, b队的人其实并没有必要操心.

原因4, 一个队里人人都是高手的情况是没有的, 所以"某个队伍里人数多所以不公平的这句话" 个人认为是不对的, 毕竟水平才是关键因素, 而不是人数, 人数再多的话, 水平一般也娶不到好成绩. 再者,个人认为,缩小业余水平里的贫富差距的关键不是要限富, 而是要脱贫.

TOP

其实限制报名人数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几乎所有正规团体比赛,没有不限制报名人数的,虽然个人本来觉得没什么必要。但是既然很多人将矛头指向这个问题,那我们何尝不借鉴一些正规比赛的方案呢?
白鸽浅水 发表于 2010-2-8 01:24

这个我也同意!
限制报名人数的话,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贫富差距。

TOP

我只是觉得引用了,却还好像没看过一样进行发言,有点招人生气。
基本上对dashan以及某些人所说的不公平很难理解,基本上他们阐述的不公平论点都基于各队实力不想当,队伍有强有弱。其实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
白鸽浅水 发表于 2010-2-8 01:24

说得好,不过按照年龄计分似乎有些复杂,干脆一刀切,年龄50以上的队员不计入替补名额,毕竟满足这个条件的选手非常有限,估计多塞也找不出几个吧(还是降到45?应该让多塞领队提供建议)。
另外我觉得a+选手一个队伍只能有一个,不然jasmin和jena组成女双,那还用打么?

刚才跟一个朋友通了电话,他认为说a+选手的认定要明确,公平,让各个队伍服气。

以上发言仅代表个人立场,与亚琛队以及组委会无关。

TOP

76# 白鸽浅水

“其实对于我们这些也羽毛球爱好者,提出过多的框框似乎没什么必要。主要都是相聚娱乐,切磋交流。大可不必在公平不公平的问题上搞得那么深入。因为我们并不是在真正以竞争为主要目的。几年下来,有多少当年的强队已经“魂飞魄散”了!?有的回国了,有的去其他地方深造了。留在德国的工作的人,可能加入了新城市的羽毛球群体,也可能依然喜欢和原来的球友打球,这不都是人之常情吗?同样的情况很有可能也会发生在今天这些所谓的强队身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吗!与其努力花心思去限制强队的能力,何不用点心思在提升自己身上啊。如果一味的去限制强者,来达到平衡,这不是等同于拖着前进的脚步吗。

规矩是要有,但是要适度。过犹不及啊!”

说的好!同意!
君子好胜赢之有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TOP

71# 白鸽浅水  

Hi,

i do hope that you are just teasing the others. Lets try to give give good and constructive ideas.

At the end of the day, all the players want to have nice and challengin ...
Divinechua 发表于 2010-2-7 21:46


我只是觉得引用了,却还好像没看过一样进行发言,有点招人生气。
基本上对dashan以及某些人所说的不公平很难理解,基本上他们阐述的不公平论点都基于各队实力不想当,队伍有强有弱。其实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几乎没有哪个团体赛所有参赛队伍都是实力相当的。
我说把所有人排名,按实力平均分队的确是气话。但是这好像看来正是某些人的方向,只不过这是那个方向的终点而已,显得有些遥远也不现实。
其实限制报名人数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几乎所有正规团体比赛,没有不限制报名人数的,虽然个人本来觉得没什么必要。但是既然很多人将矛头指向这个问题,那我们何尝不借鉴一些正规比赛的方案呢?

对于栾大姐的建议,我觉得可以和人数限制相结合。
每队男队员6+2=8分(最多8.5),
女队员3+1=4分(最多4.5),
总分不超过12,5(也就是说有一个A+队员不影响分数)
无限制球员,人均一分。坚持不可以兼项原则。一个A+级别的算1,5分,再设一个年龄上线(比如说50?),在这个年龄线以上的球友算0,5分。因为的确在我们业余羽毛球爱好者中,是有些上了年纪的球友。如果让他们两天打满十场比赛,的确很辛苦。如果一个队有两个A+级别的队员,很难说不让其中一个打吧,那么他们就要少一个替补,多花些体力。在整体技术仍然保持在高水平的同时,起到一定的制衡。如果一个队要是有4个A+级别队员来参赛,那么全队只能多处一名队员做替补,要是这么厉害的队伍,估计也没那么大兴致来抢冠军玩吧。


其实对于我们这些也羽毛球爱好者,提出过多的框框似乎没什么必要。主要都是相聚娱乐,切磋交流。大可不必在公平不公平的问题上搞得那么深入。因为我们并不是在真正以竞争为主要目的。几年下来,有多少当年的强队已经“魂飞魄散”了!?有的回国了,有的去其他地方深造了。留在德国的工作的人,可能加入了新城市的羽毛球群体,也可能依然喜欢和原来的球友打球,这不都是人之常情吗?同样的情况很有可能也会发生在今天这些所谓的强队身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吗!与其努力花心思去限制强队的能力,何不用点心思在提升自己身上啊。如果一味的去限制强者,来达到平衡,这不是等同于拖着前进的脚步吗。

规矩是要有,但是要适度。过犹不及啊!
sephora

TOP

今天和幾位球友討論了華人杯規程,覺得不無道理,特提出個人意見,供各位討論,不過只代表個人意見,非組委會立場。

1.關於華人参賽資格鑑定問題:會說華語,應只有在不確定参賽者是否為華人時,才使用作為辨別是否為華人的條件,而不是作為一項准否参賽的條件,我個人覺得挺有道理,如果連別隊球友都認識其父或其母為中國人,實在無法因為其久住德國不會說中文而拒絕其参賽啊。

2.由於我們新一代小球手們球技日漸精進,甚至進入全德Meisterschaft前8名,其程度應已超過Oberliga 的水準,我們當然非常欣喜我們華人下一代新人輩出,不希望因此而將他們拒於門外,但是又不能全面放寬参賽程度,畢竟我們是業餘愛好者的比賽而非專業比賽。

我個人意見是也許可以將這些實力超過Oberliga 的新血輪列入A+級,而每一個参賽隊伍最多只准一位A+級球員参賽。
以上問題是我個人看法,還想多聽聽大家的意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