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忧郁的大盗
  黑夜。
  暴雨。
  小巷。
  小巷边的一堵墙塌了。
  没有压着人,也没有压着小朋友,花花草草也没有压倒。
  因为这样的暴雨天气,没有什么人出入。
  我例外。
  因为这时候是我工作的时间。
  我的职业与众不同。别人休息的时候,我工作;别人没有保管好的东西,我帮他保管,我就是这么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对于和我一样职业的人,大家都称为“小偷”。
  我很不喜欢这样的名字,我既不小,也不偷小的东西。所以,我叫自己“温柔大盗”。
  一堵墙倒的院子,很好进去。
  进屋之前,我脱了沾了很多泥的鞋子,甩了甩手中的伞,不让雨水带入屋。
  虽然我去过很多人的家,但我从不弄脏弄乱人家的屋子。
  有一次,一户人家屋子实在太乱了,我实在不能下手,只好留下银子,请他找个钟点工打扫一下,忙也不能成为屋子乱的理由啊!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老毛病又犯了,我又啰嗦了。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我要的东西。
  值钱的东西,都放在主人的屋里。
  在主人的房间,我拿走我需要的东西。
  我也从来不翻箱倒柜,到处找东西。
  因为那是没有筹划的表现,“工预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要未雨绸缪。
  原谅我不时用些名言,因为我的师傅多次告诫我,不管是与人交往,还是参加考试,要多用些名言,这样显得比较有水平,会给人家留下好影响。
  我很听师傅的话。很多人都说,我很像师傅,和他一样骄傲,和他一样忧郁。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都是一个学校毕业的缘故。
  这种近亲繁殖无论如何要改了,我暗暗地叹息。回去后,无论如何要向师傅建议,不能只招魏国人了,也要招一些齐国、赵国的学生。
  我来到了主人儿子的房间。
  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昨天,他说过,墙倒了,不修好,就会有人来偷窃。
  我笑了。他还小。
  墙是防不住的。
  心中的墙没有修起来,砖石的墙修得再高再厚有什么用?
  我的国家魏国尽管修了很高很厚的城墙,还是挡不住虎狼一样的秦兵。
  屋里的油灯没有吹,孩子在睡梦中露出甜甜的微笑。
  帮孩子拽了拽被角,我轻轻地吹灭了油灯。
  在这么一个有风的夜晚,灯没灭就睡觉是很危险的。
  我不知道这是我的第几次做好事了。
  要是哪一天,我失手被官府抓住的时候,不知道是否有人会因为我的这些好事,而上书官府请求减免我的罪行。
  想想,笑笑。
  雨已经停了。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挥一挥衣袖,我带走很多东西。
淡了,散了,不多,一点就够了。
Share |
Share

TOP

2003年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淡了,散了,不多,一点就够了。

TOP

51 孔子小时候,他与哥哥分梨子,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他妈妈让他选择,他只拿了一个小的,这就是有名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并非孔子吃不完那个大梨子,而是他自小就有着这种正确的选择,以至后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我明白了,孔融原来就是孔子!”
淡了,散了,不多,一点就够了。

TOP

50 那些选择了金钱美色的人们,你们扪心自问一下,你们快乐吗!你们高兴吗!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你一定不是人……“如此斩钉截铁,令我非常惭愧!不瞒您说,面对金钱美女,我也动心啊!”
淡了,散了,不多,一点就够了。

TOP

49 我和大伯分手时大伯对我说了一句:您真是个好孩子……“这个大伯还真有礼貌!”
淡了,散了,不多,一点就够了。

TOP

48 在某戒毒所,一位戒了毒的年青人对长官说……“这是国民党的戒毒所吧?”
淡了,散了,不多,一点就够了。

TOP

47 起初,我的心降到了珠穆朗玛峰最底峰……“珠穆朗玛峰最底峰在哪里?东经?北纬?”
淡了,散了,不多,一点就够了。

TOP

46 突然,乘客中走出一位军人,他向机长走去,并从腰中掏出一把手机,对准机长的胸口……“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乘飞机不能开手机,原来是怕乘客用它来劫机啊!”
淡了,散了,不多,一点就够了。

TOP

45(9·11事件中)眼睁睁地看着白宫倒闭,是多么的神秘。“白宫倒闭,多么伟大的预言!”
淡了,散了,不多,一点就够了。

TOP

44 在秦朝时,秦孝公运用管仲的“商鞅变化(注:原文如此)”使国富兵强。“到底谁在变法?”
淡了,散了,不多,一点就够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