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消息一组

法国小伙勇闯中国娱乐圈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摇滚让人狂



没有哪座城市能像上海一样代表日新月异的中国。摩天大楼、国际会展、殖民时代留下的痕迹,这一切使上海成为全球化时代的样板城市。这里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娱乐工业的大本营。大都市的眩目光环吸引着年轻人的到来。其中也包括外国人。德国之声记者MatthiasBoellinger在上海遇见了一位法国小伙子。他勇敢地闯入了中国的娱乐圈。
戴亮是他的中文名字。丹特是他的法文名字。带着明显的法国口音,他演唱着中国歌曲。八年了,在上海。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中国的摇滚明星。"我十六七岁的时候,听到了让-米歇尔-雅尔的歌。他是第一个去过中国、并且把中国的声音带到歌曲里的法国人。他在北京录下大街上的音响,然后合成进歌曲里。我因此产生了去中国、并在那里做音乐的兴趣。"
让-雅尔离开中国18年后,克里斯托夫-西斯昆带着一把吉他来到中国。这是丹特的真实姓名。他获得了一笔中国政府奖学金,于是来到上海,住进大学宿舍。上午钻研方块字,下午与音乐人见面,为进军中国娱乐圈种下人脉。上海的酒吧里,会出现他表演的身影。与此同时,他也灌制了他的第一张CD。"两年前我第一次上了中国电视。我当时演唱了一首赞美中国的歌曲,讲的是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负责人当然十分满意。但当他们听了歌曲的配乐之后,问题就来了。我想用摇滚的方式演唱这首歌曲。他们跟我说,站在舞台上,你得保存一定的姿态,做一定的动作。形象要优雅。我说,我来中国可不是为了看起来优雅,而是要唱自己的歌。如果你们非要我演唱讨好观众的歌曲,那我宁愿回去。最终他们同意我按照自己的方式演唱。"
在中国,摇滚乐总带有一点反叛的意味。80年代中国第一批摇滚歌手演唱的主题是自由、性以及自己把握生活的梦想。他们的歌词并不带有丝毫的政治色彩,但那是一种时代的表达,敢于接触社会禁忌的题目。中国摇滚先驱崔健的一首著名歌曲是"一无所有"。
他的歌曲伴随着整整一代人。正是那一代人在1989年的天安门广场上直面行进的坦克。在一味追求商业利润的今天,摇滚乐似乎与社会风气不再相称。北京有小的摇滚乐圈子,但那是些穿着整洁的歌手演唱甜得发腻的歌曲。而每张发行销售的CD都必须事先经过国家部门检查。丹特也必须首先找到一家中国唱片公司,为他申请许可。"他们先看了我的歌词,觉得没问题。然后又看了看封面,发现"噢,是个外国人"。于是他们就又检查了一遍。看来以前从来没遇到过外国歌手在中国出CD。"
"我在电视上出境的时候,有人激动得哭了。外国人对中国感兴趣,令许多中国人感动。不过也有人觉得我的歌词太幼稚。"
丹特自己写作中文歌词。虽然他的中文还不够灵光,但这正是他的特色。一个演唱中国歌曲的外国人,不但带着法国口音,还带着外国人的表达方式。而这种"异国风情"恰恰是他的商标。



Mathias Boelinger

《的姐》:讲述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故事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旅德导演方屿



名为"相遇中国"的大型系列活动目前仍在德国举行。活动中放映的一部反映中国计程车司机的影片"的姐"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部电影的导演方屿来自中国,在德国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德国的生活对他、以及他拍摄的影片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的姐"是旅德导演方屿的首部纪实电影,它通过3位西安女计程车司机不同而又相似的生活,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底层民众的困苦与无奈、挣扎与希望。方屿在德国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每隔一两年他都会回中国看看。2003年,在家乡西安与出租车司机的一次偶然谈话,使他萌生了拍电影的念头:"有一天我在西安坐上出租车,就跟司机王女士聊天,她说生意没法做,刚把旧车的钱还清了,政府又让买新车,而且公司还要收6、7万的手续费。她认为这是无理要求,不愿意交,但又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临下车时我说想做一个关于她的报道。当时我并没有想好要做什么,但是说了这句话让她很感动,这样我觉得不做不行,有一种职责和义务,而且我也很早就有做电影的念头,这样就开始了,虽然我一开始很多都不懂。"
不久以后,方屿带着一名德国摄影再次回到西安,开始了拍摄工作。电影中除了王女士、还记录了段女士以及于女士的生活。这三位女性同样都是为了养家糊口而不得不选择开计程车这样一种辛苦的职业,多年来每年工作365天,每天至少工作10小时。段女士的丈夫下岗多年没有工作,而于女士的情况则更遭,丈夫吸毒。
由于题材聚焦下层民众,再加上拍摄并没有申请官方许可,经费全部由自己支付,因此方屿被称为地下导演,而"的姐"这部作品也被称为独立影片。不过方屿对这样的头衔和评价并不是非常在意,他说:"我只想讲这样一个故事,讲一个关于一般老百姓的故事。同时跟我的命运、跟我几乎有联系的这样一个故事。我们这一代人的故事。"
方屿50年代出生,上大学前曾在工厂、农村工作过8年,后来又到德国学习戏剧,并在柏林从事与影视有关的工作。方屿说,"的姐"中的主人公和他差不多是同龄人。如果没有上大学、出国,他的遭遇也可能和这几位出计程车司机类似,或者更遭。
2006年,制作完成的电影"的姐"在欧洲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参加了莱比锡,弗莱堡以及阿姆斯特丹等多个电影节。在中国,这部电影虽然无法公开放映,但放到网上后,同样也获得了热烈的反响,有人将其称为一部"为人民拍摄的电影"。这让导演方屿受到了很大鼓舞。"我觉得有点受宠若惊,但是也给我很大的鼓舞。我还担心,我是不是在德国生活了二十多年,会不会太西方化了。没想到中国观众看了也觉得是他们自己的片子。"
距离不但没让方屿与中国文化产生隔阂,而且还使他有机会对中国进行更好的反思。"我觉得这个距离对我有很大的帮助,甚至我觉得到德国这20多年让我跟中国文化的距离更近了。我对很多问题看得更清楚。看到什么是中国文化很宝贵的地方,我们应该保留,也有很多东西是我们应该改变的。另外通过与德国人的交谈,通过与德国剪接的交谈,也让我对我拍摄过程中经历的这些东西有了一个反思。"
不仅导演自己进行反思,他在"的姐"中提出的问题,也促使影片主人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在现实中,王女士的儿子开始自立生活,不但赚钱而且还贴补妈妈。于女士则与吸毒的丈夫离婚,与另一位出租车司机结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段女士的丈夫也开始找工作,减轻段女士的负担。
方屿说,他还希望继续拍摄一些关于人、社会以及人的命运的影片。目前一部有关中国表演艺术的电影正在筹备之中。



文雨

TOP

名牌服装的天府之国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波士服装



中国民众的欧洲旅游热方兴未艾,途中购买货真价实的名牌产品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星期日世界报报道了中国游客在德国名牌波士服装的产地梅琴根购物情景后写道:
"梅琴根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象。这座小城市在远东的知名度比海德堡和慕尼黑的啤酒屋差不了多少。2000年前后,梅琴根从一个原来只有挣钱多的人私下提示前往的地方变成了西欧的高档服装购买中心。现在,越来越多的亚洲新兴中产阶层来这里购物。北京、东京和首尔流传的说法是,离德国斯图加特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名牌服装的天府之国,那里的产品价格明显低于上海或北京的时装店及购物街。
从购物总额看,梅琴根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德国第六大城市,从退回的增值税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梅琴根在这方面仍然小于慕尼黑、柏林和汉堡,但大于近邻的斯图加特,尽管州首府斯图加特的人口是梅琴根的三十倍。"
本文摘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责任编辑:德国之声中文网

TOP

德国汽车行业无惧逆境继续成长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熙熙攘攘的法兰克福车展



尽管出现了经济冷却迹象,但德国汽车工业今年的销售额估计仍会呈上升趋势。汽车工业联合会主席马蒂亚斯·维斯曼本周三在柏林表示,整体经济的发展给德国国内需求的逐渐回升创造了良好前提。
尽管原材料以及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德国汽车制造商今年卖出的小轿车数量已经超过去年同期。据估计,2008年德国汽车生产量将增加3%,达到1130万辆。汽车工业联合会主席马蒂亚斯·维斯曼表示,德国汽车销售量增长主要原因是国外市场的繁荣。"2008年中,德国汽车工业仍保持稳定。我们的生产、出口、 新登记牌照以及销售额都出现了增长。我们雇用的员工在2008年上半年也增加了15500名。"
德国汽车公司在外国生产的汽车数量首次接近国内。尽管如此,该行业为德国创造的就业岗位仍然居榜首。曾经担任德国科研与交通部长的维斯曼表示,汽车行业的就业者中,主要是高校毕业生的比例正在提高。另外,环保汽车的生产也取得了巨大进步。这样一来,与外国竞争者相比,德国汽车的燃料消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会迅速降低。维斯曼表示,"这一切当然都离不开汽车工业在研发方面超乎寻常的努力。德国汽车工业今年为研发投入了180亿欧元,高于其他任何经济领域投入的科研经费。也是欧洲投入科研经费最高的工业。"
在全球小轿车市场上,德国制造商今年的情况良好。就连在经济不景气的美国卖出的汽车数量也有所增加。而中国则成了仅次于西欧的第二大汽车销售市场。维斯曼还表示,在俄罗斯,百万富翁的数量每星期增加大约40位,德国高级轿车在那里极受欢迎。
由于欧盟制定的有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规则只针对汽车的发动机以及驱动装置,却低估了太阳能车顶、高效空调以及节能电灯照明等设备的作用,因此维斯曼对欧盟环境专员迪马斯提出了批评,"欧洲汽车工业必须将汽车每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限制在120克以下,这一点我们完全接受。但是让我们继续对发动机以及驱动设备进行限制,这一点我们无法接受,因为这完全是对技术解决方案的一种官僚式设想。"
与此相反,德国与法国政府提出的新建议则受到德国工业界的欢迎。根据该建议,在计算二氧化碳排放时,汽车上所有有利于生态的改进都会被计算在内。维斯曼表示,还有一件事,汽车工业则需要欧盟的帮助,也就是对两大矿业巨头毕和毕拓以及力拓公司的合并进行审核。如果这两家公司成功合并,将控制全球三分之二的矿石生产。鉴于目前钢铁价格的急剧升高,矿业巨头的合并会让汽车工业前景堪忧。



Bernd Graessler

TOP

专访前波士集团、现罗敦司德康采恩总裁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罗敦斯德总裁利特曼



德国胡戈·波士(HugoBoss)是中国白领阶层的宠爱之一。而于上一世纪90年代率领该企业走向国际,创下今天这份基业的总裁如今已离开了那里,在德国最知名的罗敦司德康采恩担任总裁。彼得-利特曼是业界有名的市场专家,他尤其长于为不振的品牌企业重振雄风。罗敦司德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老牌、耐用、拥有保守的中产阶层消费群体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已无法称雄,罗敦司德亟待革新,新总裁利特曼制订了打造时尚新造型的战略,同时瞄准了中国市场。
由于偏爱时尚,经常拜读利特曼(PeterLittmann)有关时尚品牌与市场的文章。也知道他曾将在科隆艺术展上获得的促进艺术奖的奖金全部捐献给科隆大学西方艺术史系的故事,因为那位接受捐赠的教授恰恰是自己当年攻读艺术史时的指导教师。联络专访日期时,利特曼的秘书说,总裁要求面谈,地点是在慕尼黑的罗敦司德(Rodenstock)总部。您乘哪班飞机?我说我坐火车来。秘书顿了一下,问就为半小时的采访要乘一天的火车吗?我说是的。一个星期后,利特曼的秘书打来电话,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利特曼将在科隆的凯悦酒店接受我的专访。后来还是利特曼本人解释了这其中的原委:听说我为了这次专访要在路上走10多个小时,他改变了主意。因为在科隆大学求学时,他也曾在德国之声干过见习记者,理解记者工作的不易。我与利特曼先生素昧平生,这段小小的插曲令我颇多感慨……

制胜法宝-技术优质时尚外型Bildunterschrift: 罗敦斯德产品

德国之声:罗敦司德公司不久前召开了年度新闻发布会,您表示,贵公司亟待一位具有前瞻性的领导人,引导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并在国际市场称雄。请问,您就此制订了怎样的新战略?

利特曼:罗敦司德是一家拥有120年历史的企业,拥有制作镜片的传统工艺和技术革新能力,我们将继续这一传统。从质量上来说,我们的镜片质量是最好的,或许也是价位最高的。我们除了生产镜片之外,也自制镜框,这在全世界业内是非常少见的。这是我们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地方,另外,我们的眼镜师负责为客户提供咨询,从而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

德国之声:罗敦司德是德国最大、最知名的眼镜康采恩,但给人的印象却比较保守,是典型的德国保守中产阶层消费群体偏爱的产品。您曾为HugoBoss品牌打响全世界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曾与德国著名服装设计师Joop合作过。您将哪些宝贵的经验带给罗敦司德呢?

利特曼:在技术、质量和技术革新领域,罗敦司德是一流的。正如您所说,罗敦司德企业的产品比较保守,也因此拥有自己保守的顾客群体。以我个人在时尚业界的经验,除了保守的消费群体之外,我们还应开辟更具时尚意识、更为年轻的消费群体。在购买汽车、时装或化妆品时,后者更注重时尚外型,将罗敦司德独一无二的优质与更具活力的时尚外型相结合是我们获得更大成功的关键因素。

走名牌多档次经营之路Bildunterschrift: 罗敦斯德太阳镜

德国之声:您刚才提到了更为年轻的时尚族群,这一群体具备购买高档产品的经济能力吗?您的营销方案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吗?

利特曼: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们绝不能使产品价位过高。就我在HugoBoss的经验,hugo这个牌子就是专为年轻人创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时尚外型并不意味着高价位。只要经营有方,可以生产出技术一流,具备时尚外型,价位适中的产品。

德国之声:也就是说,罗敦司德不走高价位路线?

利特曼:我认为,象罗敦司德这样的大型企业应该同时两条腿走路,在为市场提供高价位精品的同时,也为大众消费群体提供价位适中的产品。您不妨看一看世界时装界的成功企业,比如阿妈妮(Armani)就是一例,在高端精品品牌下另有其他档次的产品。

德国之声:既然谈到了品牌与设计,您认为,在当今社会,外观设计与品牌拥有怎样的地位?

利特曼:我认为,它们的意义越来越大。眼镜就是最好的例子。眼镜架在鼻梁上,没有哪个产品比眼镜的位置更突出了。视力出了问题,需要戴眼镜,这是买眼镜的原因之一,但我认为,眼镜也起到某种修饰美化作用,它能使戴眼镜的人看上去更精神,更漂亮。这也是我的营销计划考量之一。

德国之声:您在接受采访时曾明确表示,企业应更加认真对待产品的情感和社会因素。前者不难理解,后者指的是什么呢?

利特曼:社会因素所指的是不同的消费群体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同样的消费群体在不同情况下也有不同的需求。比如,您下午在办公室里的心态和需求与晚上参加宴会时是不一样的。这是生产商必须考虑的因素。

德国之声:在光学领域,德国在全世界执牛耳,眼镜片自然也不例外了?

利特曼:当然了,可以说,德国是一个孕育工程师的国家,技术,质量和革新是德国的长项。罗敦司德企业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但如果将优质与设计和品牌进行完美结合,我们将无敌于天下,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德国之声:但也有人说,生产眼镜不需要很高的技术?

利特曼:这要看生产什么样的眼镜了。某些眼镜片的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镜片看上去简单,但生产它却非常复杂,需要很多工序。比如近视和远视镜片的工艺就完全不同。

看好中国30岁以上消费群体Bildunterschrift: 罗敦斯德牌产品

德国之声:德国在此领域领先世界吗?

利特曼:绝对。对于镜片的好坏,需要眼镜师的讲解。镜框也是一样。一副好眼镜的使用期绝不仅限于一两年。

德国之声:也就是说,罗敦司德企业立足全球化当今社会的战略是优质高科技加时尚外型。

利特曼:是的。这是我的工作重点,这也是我在亚洲,甚至在中国的战略。那里的消费群体渴望品牌产品,甚至偏爱最优质产品,也愿意为此消费,所以正如我一再强调的,我们要在确保产品优质的前提条件下,为产品打造新的时尚外型。

德国之声:您刚才表示看好中国市场,但中国的大城市是世界品牌产品的云集之地。罗敦司德如何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地盘开辟自己的新天地呢?

利特曼:到目前为止,罗敦司德在中国的业务量很小,我们向中国市场销售我们的产品。但有趣的是,我们的合作伙伴都是眼镜师,他们是专业人员,既负责产品的销售,也负责为客户提供咨询。去中国时,中国的眼镜师都知道罗敦司德这个牌子,罗敦司德在中国口卑极佳,也就是说,中国的眼镜师们了解罗敦司德产品的技术能力。中国市场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市场。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中国居民也越来越有钱,所以我们看好那里的发展潜力。我们的销售群体是30岁以上的男男女女。

多功能眼镜Bildunterschrift: 罗敦斯德牌产品

德国之声:您如何让普通百姓也懂得欣赏贵公司产品的优势呢?

利特曼:我给您举一个例子。有人在近视的同时,阅读时却需要戴一副远视眼镜。过去这样的人往往需要两副不同的眼镜,非常麻烦。罗敦司德可以为客户提供一副眼镜,但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这样的眼镜需要高精技术。这样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并不鲜见,但据我所知,我们的解决方案或许是最好的。另外我们还为客户提供随光线变化颜色的镜片。罗敦司德的镜片颜色调整速度高于其他企业的同类产品,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德国之声:您刚才列举的这些例子是贵公司的未来畅想曲呢,还是已经上市的产品?

利特曼: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不应对他国指指点点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罗敦斯德总裁利特曼


德国之声:有一个问题想借此机会与您探讨一下,您是经济界的权威人士,在德国外长施太因迈尔访问中国之后,德中关系走出低谷恢复正常。您认为,两国政治关系的好坏不会对两国经济关系造成影响的论点成立吗?

利特曼:我们首先应该将政治与经济区分开来。以德美关系为例,尽管曾几度出现紧张,但经济关系却没有受到影响,因为两国的经济界人士一致认为,这与我们无关。对于德国与中国经贸关系来说,我也持同样的观点。至于中国的诸多其他问题,我坚持自己的观点,我们没有必要给别人提意见,因为我们对中国的很多事情都不了解。周围很多人的观点都是报纸上的观点,它们没有触及到问题的实质,都是些比较表面化的东西。总之,我们对中国缺乏必要的了解。

德国之声:继HugoBoss企业之后,您曾与德国最著名的时装设计师之一Joop合作过,担任Wuensche集团的总裁。Joop已在中国举办时装展,是引人关注的超级时尚人物。您所经历的Joop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利特曼:哈?Joop是一位艺术家和设计师。对待艺术家,人们有另外的衡量标准。艺术家一向我行我素,自由自在,与商人不同。所以与这样的人打交道要有更大的宽容心和承受能力。

中国年轻人比欧洲人更目标明确更勤奋Bildunterschrift: 罗敦斯德牌产品

德国之声:作为HugoBoss前总裁的您,知道为什么Boss在中国如此深受白领阶层的偏爱吗?您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

利特曼:在我接任HugoBoss企业总裁的时候,这个牌子在中国没有任何业务。我那时曾去中国,为该公司建立了最早的联系。为什么波士这个牌子在中国取得了如此成就,当然与产品的优质和品牌效应的有机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德国之声:从92年首次去中国之后,您没有间断与中国的联系,目睹和经历了中国的发展变化。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利特曼:今天的中国已今非昔比,就好象是另一个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大城市的变化真是太大了,这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的发展令人着迷。

德国之声:最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呢?

利特曼:中国的年轻人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有幸的是,去中国时,我能接触到很有意思的中国人,为他们的变化感到高兴。他们信息多,语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现在去中国与年轻人用英语进行交谈根本不成问题。92年时还不是这样。这些年轻人踌躇满志,他们渴望在事业上有更大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中国年轻人的肢体语言也与从前完全不同,他们都非常自信,他们的穿着打扮与欧洲人没有任何区别,跳舞时听的音乐也几乎是同样的。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更有目标,更勤奋,他们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要求。西方的年轻人则更重视业余生活。我在中国的谈话内容更多聚焦工作和事业上的发展,这点很吸引我。



祝红

TOP

奥巴马开始玩弄危险的政治平衡术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难搞的撤军问题



巴拉克·奥巴马给自己定了很高的起点,他承诺将坦诚廉洁从政。然而,随着竞选的持续,对许多棘手的问题,诸如竞选经费,武器法,伊拉克政策问题,奥巴马的态度早已不像以前那样明朗和坚决。预选结束后,奥巴马试图争取每个阶层的选票。这可能会对他产生信任危机。
去年秋季,巴拉克·奥巴马还拒绝佩戴美国国旗类的胸针。他认为热爱祖国无需走这种空洞的形式。但是如今的奥巴马却改变了态度。在回答了一系列的记者问,受到媒体褒贬之后,奥巴马一改初衷,胸前的外衣上佩戴上了美国国旗胸针。
这只不过是奥巴马转变态度的一个微小的例子。积极致力于变革和廉洁从政的奥巴马在谈到伊拉克问题时表示,"保障我们安全的最好途径是,向伊拉克政府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停止内战。我们必须立即,而不是等到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再从伊拉克撤离我们的战斗部队。必须现在就撤军。"
奥巴马的计划是16个月内从伊拉克撤军。这位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坚决反对加强美国驻伊军队。但是现在伊拉克的袭击事件和死亡人数有所下降,在政治方面甚至出现了小小的进步。所以奥巴马面临压力。其政治对手迈凯恩极力主张向伊拉克大规模增兵并吹嘘他所推崇的战略是正确的。美国现在不能从伊拉克撤军,否则过去几个月所取得的成就将付诸东流。奥巴马阵营现在不再开展16个月内从伊拉克撤军的攻势。为此奥巴马表示:"我们已经草率地进军伊拉克,因此我们现在需要谨慎行事。但是我们必须开始撤军。"
然而,奥巴马只是谈到要开始从伊拉克撤军,但是只字未提何时结束撤军。
谈到竞选经费问题时,奥巴马曾多次表示他将从9月份开始动用公共资金继续竞选。理由是,虽然国家财政对竞选的资助是有限的,但是私人捐款人可能会对竞选人产生影响。然而,奥巴马现在却强调,国家财政对竞选的资助运转的并不是很好。因此,他将继续希望选民对他进行资助。"不应该依赖说客和协会的捐款,而捐款应该来自选民,每个选民可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捐5个,10个或20个美金都可以。"
奥巴马说的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去年,奥巴马也收到过大笔捐款。这样给人的印象是,在十分敏感的竞选经费问题上,这位迄今廉洁的候选人偏离了他光荣的历史。
在其它问题上,奥巴马的态度也在转变。布什政府以反恐为由,强迫美国电话公司同意美国情报机构对美国公民电话或电子邮件进行监视,激怒了美国公众。许多人为此对电话公司进行起诉。而布什总统却试图通过一项法律来保护电话公司免于遭受起诉。奥巴马表示反对制定这样的法律。但是上周,奥巴马暗示他同意制定该法律。奥巴马的这种政治上走钢丝式的平衡,最终将会使其饱尝苦果。


Jens Borchers

TOP

安乐死在德政界再掀波澜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汉堡前司法部长挑战伦理底线



安乐死再次成为德国政治讨论的热点话题。起因源于汉堡前司法部长罗格-库什本周公布的一段录像。
他希望炒作自己,他也做到了。汉堡前司法部长罗格-库什帮助一位来自沃尔茨堡的79岁的老妇人实行安乐死。此事立即引发强烈反响。德国发行量最大的通俗小报将库什等同于"杀人犯"。因为他不但没有去拯救生命,反而送去了毒药。医生协会出离愤怒。政界肃然警戒,总理默克尔在接受电视新闻频道N24采访时强调:"我坚决反对以任何形式主动为安乐死提供帮助,无论出于怎样的借口。鉴于这起事件,我们有必要再次检视在司法上是否应当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我认为,我们应当坚持强硬的立场,绝不允许为安乐死主动提供帮助。这也是联盟党的立场。"
在德国,法律禁止主动为安乐死提供帮助。在他人要求之下杀死此人要被判处最长五年的有期徒刑。所谓的被动安乐死指的是,停止延长重病患者生命的医疗手段。通晓法律的库什的这一行为却不能算作主动为安乐死提供帮助。因为,他仅仅为这位老妇人提供了致命的药品。当这位老妇人服药时,库什即离开了她所在的房间。国家检察院认为,无法判定库什的行为涉嫌犯罪。因为,在德国,在病人的要求之下为安乐死间接提供帮助并不违法。这位退休的老妇人害怕进养老院过不自主的生活。库什说,这就是她要求帮助实现安乐死的原因。"我认真对待并尊重每个人的意愿。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坚守这样一则信条,即每个人都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实现幸福。这也是我们的宪法、以及欧盟人权公约中明确规定的。"
由于在德国的法律环境之下,为安乐死提供帮助必须冒很大的风险,那些厌倦人生的德国人主要会向受争议的瑞士安乐死机构Dignitas寻求帮助。在邻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安乐死也并不违法。库什认为,德国人更欢迎邻国的这些规定。"多年来的问卷调查显示,75%的德国人支持主动为安乐死提供帮助。这样高的支持率在问卷调查中很不寻常。因此,那些自认为代表德国民意的政治家对瑞士、卢森堡和荷兰的情况完全闭目塞听的做法,令我极为惊讶。"
在这起事件中,引发争议的一点还在于自命为先锋斗士的库什本人。53岁的他是一个右翼民粹主义者,喜欢做秀。政治生涯失败后,他成立了"库什博士安乐死协会"。很快他就推出了一台由他自己设计的自杀自动机器,以避开法律上的障碍。
在德国,多个由基民盟和基社盟执政的联邦州还希望将被动安乐死也列入禁止之列。与此同时,呼吁放松限制、尤其是针对重症、痛楚病患者的呼声也越发强烈。但政治家似乎忘记了一点,那就是,应当首先尝试说服有自杀意愿的人改变想法。人们之所以指责库什,也正是因为他并没有劝说那位79岁的老妇人。


Bernd Graessl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