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9531
- 威望
- 24343
- 金钱
- 31
- 阅读权限
- 120
- 性别
- 男
- 来自
- 菩提树下 髑髅地头
- 在线时间
- 7412 小时
|
中国国际形象的根基是什么
[郑永年] (2008-07-01)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中国的国门越开越大。开放的目标是接轨,接轨的目标是转型。中国曾经因开放而强大辉煌,但后来闭关守国,传统国家不断衰落,等到西方列强用强权打开国门的时候,中国人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任何力量来抵御西方的入侵了。
经过世纪之久的革命和运动,中国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而改革开放表明中国再次准备好通过改变自身,通过和外在世界整合而崛起。开放后,中国一直在各个层面改变着自己,不仅改变已有的制度,而且也改变个人行为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仅努力向外在世界学习,而且对外在世界对中国的反应非常敏感和在意。从高层领导到普通百姓,一直在关注外在世界尤其是先进的西方世界如何评介中国。
对外在世界的这种积极态度不仅反映了中国人的好学精神,更重要的是表明中国的改革和建设不再是闭门造车。也正是因为内部的发展一开始就具有了国际内容,中国在很短的历史时期里就成为了世界共同体的一员,并且在这个体系内开始扮演重要角色。
情绪化反应有损国家形象
今年的奥运会更是给予中国人一个机会来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呈现给世界。奥运会对于中国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狭义的体育。在这里,中国既是参与者,也是表演者,更是组织者。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奥运会,中国的运动员也一直是奥运舞台上的表现者。现在随着这个世界舞台来到中国,除了中国的运动员,中国民众也变成了这个舞台上的表现者。
更重要的是中国也是这个舞台的组织者。如何为世界各国运动员提供一个好舞台变成了中国的责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或许是中国人的积极心态。
但是一些西方人并不理解中国,他们经常把中国的行为理解成为中国“太想表现自己了”。于是乎,一些人竭尽想象力,把从前所发生的一些负面形象(例如希特勒时期德国所举办的奥运会)和中国的奥运会联系起来。
国家形象遭到破坏,中国人自然要表达愤怒。因此,中国和外在世界的一部分反华力量在过去的数月内似乎形成了互相抗议的局面。一方面是西方的反华和对华不友好力量抗议和试图抵制中国的奥运会,另一方面是中国人民对这些损害中国形象的行为的抵制和抗议。
在中国的反制过程中,愤青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愤青的优点是对事物的敏感。愤青的抗议的好处就是把问题提出来,让各方面注意。但也不可否认,愤青也容易导致情绪化。
有人把愤青比喻成一头易动怒的雄狮,对周边的环境具有过分的敏感,每每感觉到有不友好的举动,都要大吼一声。
中国愤青的行为并不难理解。尽管中国的开放已经三十载,但很大程度上,人们对外界的认识还停留在乌托邦的阶段。中国人好读书,无论是学者还是普通百姓,大都从书本或者媒体了解外在世界,很少人去理解书本上的西方和现实的西方之间的巨大差异。
平常把西方想象成太好了,一旦一些西方人诋毁中国,就很难接受。愤青的目标是为了维护国家形象,但一旦过于情绪化,反而有损于国家形象。
呈现自我才会被人接受
政府对西方势力的反应更为重要。尽管政府没有像愤青那样情绪化,但每逢西方的不友好行为和小动作,也是必有回应的。当然,对事关国家利益的事情,政府必须要做出反应。但如果对西方的每一种观点都要回应,不仅显得中国没有包容性,在客观上也会导致负面的效果。
要意识到,如果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每每对西方少数人的诋毁做出反应,会在西方造成什么效果?一是成就了“敌人”,二是为西方媒体进一步诋毁中国提供新的素材。
前段时间,针对西方的批评和攻击,中国有关方面试图邀请西方的公关公司,来为中国做形象设计。
政治公关在西方一直很重要。中国有关部门想到这一点,也无可非议。在媒体全球化时代,国家的形象包装非常重要。但也必须意识到,形象的包装只是个技术问题,对一个国家没有本质性的意义。
正如在经济领域,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产品的包装,而在于产品本身的质量。
塑造中国国际形象不是要再次呈现给外在世界一个乌托邦式的中国,而是一个真实的中国。在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问题上,这次四川大地震的经验不可忽视。
为什么西方媒体一改前段时间对中国大力诋毁的立场,而正面评介中国甚至羡慕中国呢?问题再也简单不过了,是因为中国呈现给外在世界的是一个真实的“自我”。
在这次救灾过程中,从政府到普通百姓,“以人为本”成为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当中国人把“人”字放大到足够大时,西方大多数人就开始理解中国,接受中国。
应该思考形象根基问题
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也涉及到中国人心态的调整。要意识到外在世界是多元的。无论是西方还是整个外在世界,在中国问题上存在着多元的利益。
西方世界作为整体,既不会成为中国人所想象的朋友,也不会成为中国人所想象的敌人。对华友好的和不友好的、朋友和敌人都会长期共存。
不管喜欢与否,这是现实。今天是这样,明天、后天也会这样。这就要求人们调整心态,用多元的心态来看问题。很多问题的存在是常态,没有任何人和任何方法可以加以改变,那么就要改变看待这些问题的态度。
毫无疑问,塑造国际形象的核心是改善自身,是自身的进步。再者,改善自身并非为了应付外在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善自身更不是要放弃自己的一切,把自己变成他人。
中国国际形象的根基是自己的文明,塑造国际形象也就是在各种场合(包括奥运会)把中国文明的底蕴发挥出来。
中国是世俗文明,具有其他文明所不可比拟的开放性。在历史上,中国文明很少有排斥其他文明的时候,善于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是中国文明的特性。现在也一样。
为了外在世界的积极评介而放弃自己,这不是中国文明的主轴。一旦当中国转型成为其他文明的时候,那么中国人的生存就会失去了意义,中国对世界也不再具有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中国也正在加速转型,全方位地融入世界。国家的国际形象自然变得重要起来。在这个时候,人们更应当思考国家形象的根基问题。
·作者为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