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颠覆者 叶利钦同志逝世

2007年4月23日,叶利钦逝世,終年76歲。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厅·叶利钦,1931年2月1日出生在俄罗斯联邦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基区布特卡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他是这个家庭的长子。为纪念儿子在出生后受洗时所经历的生死考验,父亲给他取名鲍里斯(意为斗志)。叶利钦贫寒的家境,艰苦的童年生活,培养了他倔强好斗的性格。中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建筑专业,考入了乌拉尔基洛夫工学院建筑系。1955年毕业后,开始在建筑行业工作。他从基层工作干起,一年内竟掌握了12门专业技术。他的实干精神和工作魄力使他步步荣升,从工长到工段长,又任总工程师,建筑局局长。1961年,他加入了苏联共产党。1968年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建设部部长,后升为州委第一书记、苏共中央建设部部长。1981年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后,推行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改革,给具有激进思想的叶利钦以扶摇直上的机会,戈氏对叶利钦的青睐,使他很快担任了苏共中央书记,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6年2月成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87年10月,叶利钦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即席发言,向戈尔巴乔夫和苏联的改革政策公开的发难,对改革的进程、对党的组织、尤其是党的最高领导层的工作作风。其中包括对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批评。他说:"目前改革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们当中的每-,个人都负有极大的责任,"他的发言破坏了几十年来在权力堡垒中形成的行事规则,引起了轩然大波,27名与会者纷纷起来反驳。认为叶利钦的发言本身和发言中所作的种种评价。其动机并非是对现状的担忧,而是与他个人品格中的某些缺点有关,傲慢、自负、好斗、左倾如此等等。他们还谴责叶利钦所批评的一切是在社会革新的重要时刻分担党,企图破坏最高领导层的团结。1987年11月11日戈尔巴乔夫代表苏共中央解除了叶利钦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职务,改任建委第一副主席。戈氏把这个决定通知叶利钦时,特意强调:"叶利钦你要记住:我决不会再让你搞政治。"

就这样,叶利钦政治上一度失宠,跌了下去,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阵营中消失。然而,叶利钦所坚持的激进的改革思路和不同于戈尔巴乔夫的价值观念,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苏联人的政治要求。叶利钦敢于向苏联党内的权势人物发难,敢于用最激烈的言语在最高领导层的会议上及其他场合抨击苏联的改革,直至丢官。这也引起了许许多多苏联人的同情。他被戈尔巴乔夫的黜贬,反而成为其难得的政治资本,他成为戈氏改革路线对立面的头面人物。这些不仅为其以后的东山再起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以后俄罗斯政坛的诸多事变埋下了种子。

叶利钦的性格决定了他决不甘心作一个政治弃儿,决不甘心在苏一俄政坛上销声匿迹。他心里清楚,戈氏制造和启动的民主化进程的机制迟早会给他重返政坛的良机,他需要等待。

1988年12月,苏联人民代表的选举给了叶利钦重返政坛的良机。他决定参加竞选人民代表。可是,根据当时的选举制度,部长没有权利当选人民代表,为此,他毅然辞去了部长职务,全力以赴投入竞选。在竞选期间,他几乎每天都要与选民见面,并多次参加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出席电视辩论会,他要抓住一切机会来宣传自己的施政纲领,抨击时政,揭露政府官员们的官僚主义作风和腐败行为,充分展示自己廉洁奉公、从政为民的形象和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1989年3月,他终于如愿以偿,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在谈及这次胜利时,叶利钦说,"被选为人民代表。获得胜利的这一天。是我第三个阶段生活(我的第三次诞生)的开始"。

1990年1月,在他的积极活动下,苏联共产党内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民主纲领派"、这年7月,在苏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民主纲领派"公开提出苏共放弃马列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放弃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放弃民主集中制,要把苏共建设成社会党的思想主张。他们还极力主张,取消军队、政治部门和国家机关中的基层党组织。叶利钦及其"民主纲领派"的这些主张没有被大会全部接受,于是,叶利钦在大会结束时当众宣布退出苏联共产党。

与此同时,叶利钦决定竞选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职务。在竞选演说中。他提出必须真正放弃苏共对权力的垄断,将权力转交给苏维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在农村实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经过三轮角逐,1990年5月29日,叶利钦以微弱多数险胜俄共推荐的候选人,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

这次竞选的胜利,使戈尔巴乔夫改革道路上多了一个强有力的反对:他有着自身显明的特点:与苏联共产党格格不入,反对戈尔巴乔夫以"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拯治苏联的道路,他脱掉共产党人的外衣,强烈地向苏联向世界表明自身"激进反对派"的形象,利用一切手段在群众中寻求支持,集聚着另一股政治力量。

走出政治低谷的叶利钦,终于登上了推行其决意为苏联动大手术的政治舞台,他要在苏联政坛上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不再需要苏联、苏共和苏联原有的国家机器、思想文化;,甚至原有的版图。他要达到权力的顶峰,树立起一面新的国旗。

1991年的苏联政坛波涛翻滚、风云变幻。经济危机、政治危机、苏共危机、民族危机、大国地位危机混杂交织在一起,这一切为叶利钦在政坛上大显:身手、攀上顶峰创造了极好的机会。

当叶利钦在政坛上刚站住脚,便向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联盟中央发起了咄咄逼人的攻势。1991年1月,叶利钦搞了个另立中央的计划。1月14日。叶利钦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四个共和国的总统或主席,决定签订一个涉及政冶、经济、民族、文化各个领域的"四方条约"。这一计划如果得以实现,苏联总统将被架空,中央政府形同虚设,戈尔巴夫加紧拟定中的联盟条约也将失去意义。可是。这个"四方条约"还未出笼便遭到了哈萨克总统和哈萨克苏维埃的严正谴责。俄罗斯议会的共产党议员坚决抵制这个条约。白俄罗斯议会的多数议员不仅反对对搞"四方条约",而且反对其他加盟共和国签订"双边条约"。结果,叶利钦等人另立中央的计划便胎死腹中。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1991年2月19日,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指责戈尔巴乔夫"使这个国家成为独裁国家",号召不要同中央合作,并要戈氏立即辞职,公开宣布与戈氏决裂。此举遭到"传统派"和"主流派"的反击。2月13日,莫斯科数十万人举行群众性集会,表示支持改革,支持国家统一和军队统一,支持戈尔巴乔夫,反对叶利钦。与此同时,在"民主俄罗斯"的号召下,数万莫斯科人参加了"保卫叶利钦"的群众集会。叶利钦还在随后的莫斯科民主力量代表会议上公开号召人们支持矿工罢工,向国家领导人宣战。

就在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在维护联盟还是分裂联盟较量中,3月17日,苏联就是否赞成保留联盟问题举行历史上首次全民公决。在全苏登记的1,85亿选民中,80%的人参加了投票,其中76.4%的公民赞成保留联盟。这无疑;已对叶利钦为首的势力的一个沉重打击。然而,叶利钦也另有所得,他在俄罗斯联邦的全民投票中附带着该共和国是否设立总统职位进行了投票:在参加投票的75。31%的选民中,69。85%的人赞成设总统职位。这一结果为叶利钦登上总统宝座铺平了道路。

在随后召开的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大会非常会议上,两派力量进行了更加激烈的较量。俄共议员们向叶利钦发起攻势,意在逼迫叶利钦下台。同时,"激进派"则在会内外加紧活动,转守为攻。会内,他们要求戈氏下台,要联盟政府辞职,要解散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会外,他们不顾政府的禁令,组织了10万人的游行示威,支持叶利钦。最后,鲁茨科伊发起成立"民主共产党人"议员团,宣布与俄共议员团决裂,支持叶利钦。此举使会议发生有利于叶利钦急剧变化,

最终,俄罗斯人代会授予叶利钦类似总统的权力,并决定于1991年6月12日举行俄罗斯总统选举。叶利钦获得了重大胜利。

借此东风,叶利钦组织"激进派"向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主流派"发起强大的攻势,迫使戈氏妥协,接受了叶利钦一直主张召开的"圆桌会议"一"9+1会议"。这个会议,撇开了合法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发表了"9十1的声明,决定通过新宪法,重新选举苏联人民代表、最高苏维埃和总统,建立新的中央政府,并将国名改为"主权共和国联盟"。

6月12日,叶利钦以57。3%的得票率荣登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宝座。这时的总统尽管还不是真正国家的意义上的总统,但是这件事本身表明了维系着苏联和俄罗斯的国家纽带,已经变得越来越脆弱。乘此胜机,叶利钦对苏共和俄共进行了坚决的打击,签署了"非党化"总统令,禁止共产党在俄罗斯联邦的政府机关和企业中进行活动。他要清除权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正当叶利钦准备大刀阔斧地施展总统威力时,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突然宣布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对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在此期间,国家全部权力交给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的《告苏联人民书》中指出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改革已经走入"死胡同","苏联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处在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这就是"传统派"为挽救国家命运,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共产党地位、维护社会主义制度而采取的轰动一时的行动,即"8。19事件"。

事发之时,刚从哈萨克回到莫斯科的叶利钦毫无思想准备。闻讯后,一时不知所措。但他很快便明白过来,这次事变,在很大意义上是针对他而来的,他的政治生涯已经到了最关键最险峻的时刻,他要面对挑战。他先是和前去他别墅的哈斯布托夫等准备了致俄罗斯公民的呼吁书。随后,驱车前往议会大厦一白宫,开始组织反击。据叶利钦事后回忆说,当时,他深知在白宫坚持得越久,取胜的可能性越大。他还意识到必须到民众中去,得到群众的支持。于是,他走出白宫。冒着危险爬上了—辆包围白宫的坦克,挺直身子,掏出事先已准备好的呼吁书,大声宣读起来。随后,他还发表了演讲。此时,叶利钦看到了人们期待的目光,听到了群众支持的呼声,他感到自己正走向胜利。当他完成这一壮举跳下坦克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时,觉得精力充沛,格外轻松。紧接着,他举行;厂记者招待会小乎吁举行总罢工;派代表前往克里米亚半岛,与被困在那翠的戈氏弃嫌联手;用电话与西方大国领导人联系,寻求他们的支持;组织支持者去劝说包围白宫的军人倒戈;……如此等等,从而使"8·l 9事件"以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失败而告终。叶利钦也因此成为平息"8·19事件"的英雄。

叶利钦在"8·19事件"中的胜利成为苏联丙史的一个转折点,它,Y;仅使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彻底战胜了以亚纳耶夫为首的"传统派",而且也根本上削弱了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主流派",为其搞垮联盟。将前苏联的一切实:叹转移到俄罗斯联邦手中奠定了基础。

"8。19事件"后,叶利钦利用自己作为前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总统的地位,发布了一系列命令将前苏联的权力、财产和机构划归俄罗期联邦所有,使俄罗斯联邦的权力迅速膨胀。1991年11月16日。叶利钦发布了10项总统令,接管了联盟中央一系列财政金融部门,剥夺了中央的重要财源。控制了能源的生产和出口,限令约80个联盟中央的部委解散,并停止向它们提供资金。一周后,池又宣布由俄罗斯中央银行接管苏联的国家银行对外经济事务银行。同日,/。他下令停止苏共的活动,撤消在俄罗斯境内的克格勃、内务部以及军事机构中的政治机构。他还下令暂停《真理报》、《苏维埃俄罗斯报等共产党报刊的出版,将苏联中央电视台收归俄罗斯所有,并解除了全苏国家广播电视公司、塔斯社和苏联新闻社领导人的职务。尔后查封了苏共中央办公大楼,扯下了挂在大楼顶上的苏共党旗,拆除了十月革命50周年纪念碑。这样,叶利钦的地位又有了进一步巩固。

凭借着这种地位和节节胜利,叶利钦进一步加紧了搞垮联盟的活动。12月7日,叶利钦与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领导人舒什克维奇在布列斯特城秘密会谈后,宣布建立由斯拉夫三国组成的"独立国家联合体"。三国发表的协议声称:"制定新联盟条约的谈判陷入死胡同,共和国脱离苏联和建立独立国家的进程已成为现实","苏联作为国际法的一个主体和一种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复存在",苏联的法律和其它一切准则在这三个共和国境内已不再适用。并表示,新的大家庭对苏联其他共和国及一切赞成它的国家开放。这个被西方称为"三人帮政变"的协议宣告了苏联的实际解体。在随后的几天里,叶利钦利用掌握右:手中的财政金融大权,以满足苏联军队提出的一些要求和保证向军队提供物资,财政方面的支持的许诺,取得了军队的支持。至此,戈尔巴乔夫已丧失了党政军大权,不得不在与叶利钦举行会谈后宣布苏联将于1991年年底停止存在,苏联全联盟机构在这年年底前停止一切活动,12月21日,前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首脑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入。宣告-厂苏联的彻底瓦解。圣诞节之夜,叶利钦从戈方:巴乔夫手中接过了前苏联的最后一项权力一-核按钮控制权,叶利钦终于登上俄罗斯政坛之巅。



2007年4月23日,叶利钦逝世,終年76歲。

[ 本帖最后由 蹲在茅坑等雷锋 于 2007-4-23 16:24 编辑 ]
Share |
Share

普京目前遇到各种问题,和叶利钦时代产生的金融寡头们不无关系,当然西方国际也脱不了干系
“For a sailor, home again, prison again.”





TOP

根据摩尔定律,10年以后,你手中的IPOD可以存下45年的视频,一辈子都看不完。

TOP

哈哈,戈尔巴乔夫活的更长

TOP

早死早投胎,阿弥陀佛~~

散在散在
吾表兄,年四十余。始从文,连考三年而不中。遂习武,练武场上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改学医,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http://obstking.spaces.live.com
Q群:16205009

TOP

我说今天在大街上怎么放叶利钦的电视,原来如此啊.
悼念一下
生活与学习同等重要

TOP

不怎么喜欢这个酒鬼:naughty:

不过和戈同学一起把苏联搞垮了,还是有功劳的。

不然始终是个威胁。

TOP

原帖由 Hornbach 于 2007-4-23 21:00 发表
感觉上西方媒体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要高于叶利钦



戈氏和谢瓦尔德纳泽在东西德合并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的,而且戈氏在削减核武上也有功劳。

叶利钦绝对的枭雄
“For a sailor, home again, prison agai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