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大校长朱经武:内地生是科大最孤立群体(图) 中国网

香港科大校长朱经武:内地生是科大最孤立群体(图) 中国网

  内地生大都是拿着单程票来香港的,家庭背景并不宽裕,来这边搞学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所以他们压力很大,是科大中最孤立的群体。

  ———科大校长朱经武教授

  科大有个恶名:Uni-versityofStressandTension,orUniversityofStrainandTorture(压迫的大学,残酷的大学)。说白了,就是科大没有魂,没有精神,让同学们不懂得生活,失去理想,只能将生计前程当成唯一的incentive(目的)。

  ———一科大内地生网志

  大陆和本地生的互呛,已经到了有人在电梯里写“大陆×”的地步。就算在同一个圈子里,同学见面,话题大多只有midterm,final,CGASGA.

  ———一科大内地生网志

  曾获得奥林匹克单科冠军的深圳高才生阿文,赴香港科大读了还不到一年,竟然出现精神失常现象,多次扬言要杀死自己的同窗好友。在劝阻无效后,校方让其休学回家调养。

  香港科大图书馆附近被称为“民主墙”的公共张贴栏。去年7月,曾有内地生贴出大字报揭露科大内的侮辱性涂鸦。

  内地生接连出事

  眼下,正是临近高考、港校在内地大举招生的时期,阿文事件立刻在内地引起关泛关注。其实,自从去年以来,香港科大的内地生出事已经不止一次了。

  2007年9月,湖南籍香港科大学子尹日强携带6万元,在经深赴港上学路上失踪,深港湘三地联合寻找,15天后在深圳一家网吧找到尹,他因无法忍受求学压力选择逃避。

  2007年10月,一名内地生疑因不适应学校环境,终日隐藏在宿舍内,不肯出去上课,学校只得派出系里的老师劝告他,并给他辅导。

  2007年11月,来自江苏的27岁香港科大在读博士研究生葛炜炜,被人发现在宿舍内上吊身亡。而校方资料证实,葛炜炜患有抑郁症,疑为求职求学受挫诱发自杀。

  2007年12月,来自北京的18岁的汪博,在宿舍内盗取同学钱包,后又盗用同学的信用卡购物,终被告上法庭,承认盗窃等四罪。

  为什么总是香港科大?香港科大怎么了?

  内地生在校压力很大

  在博士生葛炜炜自杀之后,科大校长朱经武教授曾经指出,内地生大都是拿着单程票来香港的,家庭背景并不宽裕,来这边搞学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所以他们压力很大,是科大中最孤立的群体。

  但很多内地生并不认同朱校长的说法,一位内地生在网志中说,校方既没能在招生的时候就把学校的相关政策对他们讲清楚,让他们认识到可能的风险,又没能在他们到来后更好地服务他们,为他们提供温暖;既没能正确评估及认识大陆学生强烈自尊心所带来的自我封闭,抗压能力弱,缺乏在逆境中生存等问题,又天真地寄希望于学生自己“主动”去进行心理辅导。

  这位内地生还说,科大有个恶名:UniversityofStressandTension,or University of Strain and Torture(压迫的大学,严酷的大学)。说白了,就是科大没有魂,没有精神,让同学们不懂得生活,失去理想,只能将生计前程当成唯一的 incentive(目的)。

  内地生抱怨在香港科大受到歧视,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附近有个被称为“民主墙”的公共张贴栏。在2007年7月,民主墙上就出现一个大字报,首次将内地学生感觉被“侮辱”现象公之于众。

  2008年初,阿文在学校电梯看到电梯内壁的侮辱内地生的“涂鸦”,他拿起钥匙“反击”,后来被学校警告。

  前日,香港科大理学院副院长吴大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校方极度关注内地生在港的压力及适应问题,希望尽快找出内地生面对的困难,从而对症下药。科大已计划就内地生压力问题进行全面调查,找出他们不能适应本港校园生活的原因,再由专业人士提供适当辅导。

 ■事件

  科大电梯涂鸦侮辱内地生

  刻有带轻蔑意味的“大陆仔”、“大陆×”、“大陆”字样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附近有个被称为“民主墙”的公共张贴栏。无论是香港生、内地生或者外国生都可以张贴各种言论。2007年7月,当时深圳某中学学生阿文刚毕业,科大民主墙上就出现一个大字报,首次将内地学生感觉被“侮辱”现象公之于众。

  内地生杨帆以《促请校方就近期校园多处电梯遭破坏事件展开调查》为题目,将他所见情况公布出来:自上星期以来,校园内多处电梯,遭身份不明人士以利器破坏,刻有带轻蔑意味的“大陆仔”、“大陆×”以及“大陆”等字样。事后,校产管理处工作人员将有关破坏的痕迹清除,为数不少的同学见证了该事件。然而 2007年7月17日,有学生在经过7号电梯时,发现原本经过修复完好如新的电梯内壁,又被刻上与前述事件字体相似的“大陆×”字样,看起来肇事者并非一时冲动,而是蓄意挑衅。

  杨帆在大字报中认为,该连环事件极易让人联想起较早前涉及三合会和有组织犯罪的新世界旗下物业遭人刑事毁坏案件。科大现有内地本科生500余人,约占本科生总人数的10%,内地研究生2000余人,约占研究生总人数的70%.今年9月秋季开学时,本校还将新增230余名内地本科生(后据公布录取名单,实为300余人)和相当数量的内地研究生。本次事件使内地学生以及其他学生的安全令人担忧。

  杨帆促请校方:1、对事件全面调查,并尽快公布调查结果。若涉及刑事毁坏,须报备香港警方,严惩肇事者。2、在部分电梯内安装闭路电视,加派人手巡视,以防类似事件再度发生。3、加强本地学生和内地学生交流,消除成见。

  之后,校方意识到情况严重,逐步在出现涂鸦的电梯里装闭路电视。2008年年初,阿文在学校乘电梯时,怀疑看到电梯内壁金属被刮过的痕迹,想起学长们所说起的电梯“涂鸦”,他拿起钥匙在内壁上做“反击涂鸦”。然而这些被摄像头录下,学校保安通过录像找到他。学校通过了解,警告他不要再涂鸦了。

  ■原因

  科大内地生难融港生圈子

  有内地生指科大扩招内地生过快,忽略对其的辅导

  为何又是科大?接二连三的内地学生在香港科大出现失常问题,让很多人开始思考。本报记者通过找内地学生了解,发现学校高层并不了解内地学生在内地的成长环境,大量招进内地生后,打散分配到香港学生中生活,想让他们很好适应香港环境,却没有想到内地生“抱团”,根本融入不了港生圈子。意识到有问题后,专门请有内地背景的心理辅导老师做辅导,很多内地学生却“不领情。”

  “在内地时,大家都是各地尖子生,在香港新环境下大家都要重头来过。科大全美式英语教学,开始让很多学生不适应,实话说,刚时来我也曾后悔过。”科大读工程系的内地生张同学说,在学校里总有做不完的功课,为了拿到奖学金,平日都不敢松懈,整个学业充满压力。适应能力强的同学就可以接受这种生活,而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适应,或多或少会出现各种问题,同是做理工科的,要用内地养成多年的习惯来适应香港,确实是一种煎熬。

  从2003年开始,香港科技大学开始招收内地学生,初期内地生只占一年级新生4%,现在已经增至10%.科大扩大了招收内地尖子生,然而能成为内地尖子生,其所付出的努力是香港学生的数倍。“学校在争夺内地尖子生的同时,忽略了对我们内地生的支援和辅导,学校辅导老师似乎不够,又未必了解内地不同地方的情况,直到葛炜炜出事后,才找来有内地背景的心理辅导老师。”理学院的陈同学说,有了内地背景的辅导老师,所说的道理内地生都懂,时间长了一些同学并不领情,更多的时候还是靠自己调节。

  据记者了解,科大把大批的内地学生分开,安排到香港学生中间一起生活,并且第一年不分系,主要是让内地生与同宿舍香港同学一起上课,一起回宿舍。各种不同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的同学虽然住一起,但基本上是不同圈子的。除了谈功课以外,很少玩到一起,远离内地的内地生很“抱团”,与香港本土学生融合是有限的。据陈同学说,“来自同一个城市的同学在浸会大学读书,听说那边会组织内地学生和本地家庭对接,除了学习外,还可以了解香港普通家庭,不过科大学业重,估计大家都难有心思去做这些事情。”

TOP

冬冤家,我有心将你打,却一个心儿怕;要不打,只恨你这冤家羞人煞;罢罢罢,低眉红了脸儿帕,嫁了吧!

TOP

很多都是小地方出来的尖子生,一下子就到了香港,受冲击过大也有情可原。都是些刚高中毕业的小孩,而且香港人又比较排斥内地人,不喜欢讲普通话等等,香港消费又高,这些内地普通家庭的孩子受的压力也太大了。
对小孩子应该多一点宽容,不能以你们今天的心理素质去要求他们。

TOP

现在想想当年我刚到上海读书的头两三个月心理也挺难受的,又想家又孤独。同学大多是当地人,第一不熟悉,第二平时没课就都回家了,宿舍空空荡荡,第三他们平时用上海话交流我们也听不懂。我们这些外地学生大多会有这种不适应感,这些是那些本地学生和我那些留在家乡读书的朋友所了解不了的。这么强烈的不适应感反倒我在德国时没有过,可能因为那时刚离开中学,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差的缘故。
这种感觉大概一个学期之后就慢慢消失了,关键是因为慢慢熟悉的身边的环境和同学。后来我身边的上海同学也越来越多的说普通话,而我们也能听懂一些上海话,适应其实是双方的事情。我想香港人可能缺少接受内地人和文化的心情。

TOP

原帖由 m2p 于 2008-6-6 08:54 发表
很多都是小地方出来的尖子生,一下子就到了香港,受冲击过大也有情可原。都是些刚高中毕业的小孩,而且香港人又比较排斥内地人,不喜欢讲普通话等等,香港消费又高,这些内地普通家庭的孩子受的压力也太大了。
对小 ...

问题不在这些孩子身上
内地的教育,过重的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几乎完全忽视了其他方面

这样的教育畸形,并且造成的社会问题很严重,比没有高科技人才更严重
冬冤家,我有心将你打,却一个心儿怕;要不打,只恨你这冤家羞人煞;罢罢罢,低眉红了脸儿帕,嫁了吧!

TOP

原帖由 m2p 于 2008-6-6 09:05 发表
现在想想当年我刚到上海读书的头两三个月心理也挺难受的,又想家又孤独。同学大多是当地人,第一不熟悉,第二平时没课就都回家了,宿舍空空荡荡,第三他们平时用上海话


确实是这样,我进大学后头2个月,几乎没怎么和自己寝室或者班级的人在一起,天天一有空就去找高中的那一帮子同学吃饭打牌

过了几个月后,才开始熟悉班里和寝室里的人
冬冤家,我有心将你打,却一个心儿怕;要不打,只恨你这冤家羞人煞;罢罢罢,低眉红了脸儿帕,嫁了吧!

TOP

原帖由 驴子 于 2008-6-6 10:05 发表

问题不在这些孩子身上
内地的教育,过重的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几乎完全忽视了其他方面

这样的教育畸形,并且造成的社会问题很严重,比没有高科技人才更严重

内地的教育当然有这样的问题,我们是缺少融入其它文化的能力。但香港本身对内地的强力排斥也是个主要因素。这些内地学生缺少这方面的教育,但并不代表他们缺少这种能力,但应该给他们时间和环境,你不可能指望这些不到20岁的学生,几个星期就适应吧。你用了多少时间适应的德国学习?你有没有为了奖学金而拼命考好每一门课?你有没有在德国的学生宿舍里看到这么多对中国人的侮辱?你适应德国时你已经多大了?
你要知道这些都是内地的尖子生,如果环境合适,他们的大多数人以后会有机会美国的常春藤大学,他们在你我的年龄时会成为世界的顶尖人才,他们在我们现在的年龄很多方面包括心理素质都会在我们的水准之上。

TOP

拿我做比较例子不太合适

我说的问题是,尖子生只是在学习方面,由于从缺乏培养,很多人在心理上面很脆弱,并不是学习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会强,这个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这样的尖子生,最后由于无法及时调整心理而出现种种不幸是很令人惋惜的。

还有,只有中国才会觉得20岁还只是个孩子。。。。。
当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能融入陌生人的社会,那蛮可悲的。

香港社会确实像你说的,并没有为这群内地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像家一样的环境,不过我们不能要求社会为了适应你而改变,只有你去适应社会。

香港科大把内地生打散分到香港学生的宿舍我觉得是个很正常的措施,这给了内地生一个挺好的,融入香港社会的机会,只不过他们没想到这个他们认为很正常的大学生应该有的能力,没有出现在这些内地生身上,为什么一定要抱团?没有同乡自己就不能生活了?

这还依旧在华人区域,你说普通话周围人能懂,吃的东西也都差不多,电视报纸杂志都能看懂的地方。

[ 本帖最后由 驴子 于 2008-6-6 09:28 编辑 ]
冬冤家,我有心将你打,却一个心儿怕;要不打,只恨你这冤家羞人煞;罢罢罢,低眉红了脸儿帕,嫁了吧!

TOP

原帖由 驴子 于 2008-6-6 10:25 发表
拿我做比较例子不太合适

我说的问题是,尖子生只是在学习方面,由于从缺乏培养,很多人在心理上面很脆弱,并不是学习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会强,这个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这样的尖子生,最后由于无法及时调整心 ...

环境是恶劣的,问题是双方的,能挺过去的,以后会牛B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