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寻找失落的历史--2004奥运第一轮林丹vs苏西洛 视频+全解读

(http://bbs.badmintoncn.com/thread-389973-1-1.html)

前言

提起苏西洛其人,也许对大多数球迷而言根本无足轻重,对于新生代球迷,这更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名字。但对于老一代球迷来说,这个人却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干了一件虽然在当时说不上惊天动地但在十年后的今天回顾起来却耐人询味甚至可以说是影响历史的事,那就是在男单比赛第一轮以2:0淘汰当时横扫若干个公开赛冠军风头一时无两、与后来的男单冠军陶菲克并称为双子星、被视为夺冠大热门的超级丹。
无论你是古墓派还是唯新派,对于“2004年超级丹能否阻拦当时巅峰期的陶菲克夺取奥运金牌”这个话题一定是津津乐道且有自己的那一份见解的,由于苏西洛的突然杀出,这个问题已经变成了无解的千古谜团,由此也给两边的球迷们留下了无数的想象空间和口水仗谈资。但无论你持何见解,陶菲克的巅峰期与蛋蛋的巅峰期存在错峰已是不可逆的定论。作为球迷,我们现如今能够做的,也只是尝试通过对散落在当年比赛中的一丝丝线索碎片解读来拼凑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推论而已。惜乎苏西洛vs蛋蛋这场第一轮比赛视频一直是稀缺资源,蛋蛋当时的状态如何,为什么会输给名不见经传牌未见多拿的新加坡选手苏西洛,则成为了我们这一代老球迷心中一个大大的问号。有幸于qq群“天天羽毛球群”中热心网友的帮助,笔者终于在十年后的今天得到了这场比赛的视频,虽然只是第二局,但笔者依然希望通过对这局比赛的研究、解读,为当年遗留下的历史谜团填补一些失落的线索环节。

TOP

环节之一:弧度的对决

何谓弧度?弧度,就是高远球的高度。弧度对决,往往是单打比赛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主旋律的一个环节,因为弧度的高下,往往显示了一场比赛中如下四个决定胜负的因素:一是手法的优劣,同样是高远球,手法优劣决定了出球的深度、高度、速度质量的差异;二是速度的快慢,想要打得快,必须要破解对方压制底线的弧度,当对方击打出抛物线高落点深的来球时,往往难以直接通过进攻手段达到加速的效果;三是落点的精准,高质量的高远球,实际上起到拉扯对方跑位撕破对方防线的作用,从这一点来说,高远球其实也是进攻环节之一;四是心态的平和,一般而言,心态较为平和的选手能够主动通过高弧度的高远球来控制比赛节奏,而比较喜欢进攻并且急于进攻的选手则往往希望通过低弧度的出球达到加速的目的(请和平高球区分开来)。高远球的弧度,是基础中的基础,我们经常所说的“被死压在后场”一般就是指双方弧度对决中一方处于劣势导致局面失控。
年轻时的蛋蛋,无疑是具备了强大的攻击能力的,其最为典型的得分手段就是变速突击杀,利用先天的身体优势,抓住对方质量不高的后场回球起跳突击并连接快速上网来取得胜势。这是一种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打法,遇上速度上处于劣势的对手威力巨大,而遇上在控制上有所心得的对手威力则大打折扣。在2004年的这一局比赛中,苏西洛在双方的弧度对决中无疑是占据了一定的优势的。从场面上来看,新加坡人要么就是赛前对蛋蛋做了充分的研究要么就是临场调节能力异常的强,通过反复的高远球底线压制,迫使蛋蛋想要杀球进攻的时候必须要回到两条线之间等球下落,而此时己方有充分的时间调整站位和拍型,这种率先拖慢比赛节奏的战术成功的将青葱蛋蛋得分的的杀手锏威力降到了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

TOP

环节之二:失控的9

9,就是9号位置。也许有网友不理解9号位置,那么这里简单解释下,请不理解的网友看一下自己电脑键盘右手边的数字键1-9排列,将5想象成运动员面对我们站立时的场中位置,那么1-3是网前位,4-6是腰位,7-9则是后场位。9这个位置,右手运动员是头顶区,蛋蛋这样的左手运动员则是正手区。
如前所述,苏西洛在这场比赛中对于蛋蛋的研究和控制无疑是非常成功的。9号位的上手球,是蛋蛋年轻时的一个弱项(很久前我也在其他坛子里写过帖子论证过这个问题),蛋蛋枉自拥有一手非常犀利的两线突击技术,但其他技术却比较粗糙,以至于其在这个位置的突击杀几乎属于无掩护的裸杀,苏西洛只要将球又高又深又快的顶到这个位置,接下来就可以比较放心的将防守精力放在蛋蛋的重杀上面了。从技术组合层面细化一点儿说,重杀需要的掩护技术一般包含什么?如果追求球往下走的效果(插一句,球往上走的进攻手段也很多,如平高球、如重复高远球等,但本文不讨论这个),主要包括9-1线劈杀和9-3线滑板(杀),劈杀起到的作用是令对手对于杀球的线路和长短落点的判断错误,滑板(杀)除了上述作用外往往还起到欺骗对手第一启动的作用,我们通常所说的出球技术一致性,核心就在于此,一个挥拍技术出去就要达到能够令到对手无从判断你到底要出什么球路的效果,如果杀是杀,吊是吊,那么只能说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琢磨。
由于苏西洛在弧度的对决上占优,总是可以主动将球顶到9号这个位置,而蛋蛋在9号位置底线高远球互控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其劈杀技术不突出、滑板技术不细腻的缺点就被放大了,由于出球拍型一致性不大好,起不到掩护突击重杀的作用,以至于总是无法摆脱苏西洛对于这个点的反复控制,因此比赛很多时候看起来甚至像是半场的攻防演练。当这个弱点被被苏西洛越来越得心应手的抓住利用后,我们还可以看到其肆无忌惮的从接发球开始起就把球往这个9号位置送的场面。比较可怕的是,由于年轻蛋蛋属于一个进攻型的选手,一旦后场失控打不顺手,其应对的手段就比较单一了,那就是想当然的希望通过主动降低对控高远弧度来提升对抗速度,于是苏西洛一项比较拿手的得分技术在这个阶段成为了蛋蛋的致命死穴:3-7线正手劈杀大对角。


耐人寻味的是,对于对手正手区上手球技术弱点反复控制这一战术,在十年后的今天又被蛋蛋几乎是原封不动的拿来对付他的主要敌人--宗伟身上了。宗伟的正手区上手球拥有当前第一的大对角劈杀,惜乎这个特长技术就和当年年轻的蛋蛋招牌式突击重杀一样属于裸杀,这种裸杀裸到什么程度,我想很多熟悉宗伟的球迷一见到他在这个位置的加速起跳都能八九不离十的猜出来他要劈杀对角线了吧。在08至今所有重要的大赛之中,我们都无一例外的见证蛋蛋利用反复控制宗伟正手区上手球的战术诱导宗伟在对决中首先丧失耐心并最终失败。可见技术的磨练应该没有止境的,存在缺陷的技术环节必将成为被对手反复利用的短板,这就是所谓的木桶理论。专业运动员如此,业余爱好者一样如此,笔者与大家共勉。

TOP

上头说的数字键盘, 俺这边是反的, 从左下往右上是1-9

TOP

环节之三:蛋蛋节奏


这两年,网上对于蛋蛋节奏的讨论不多,因为蛋蛋这两年的比赛变速并不强烈。但在男单赛场还是以陶、林作为主旋律的04-06这段时间,蛋蛋节奏一直就是球迷们乐于讨论的话题之一。所谓的蛋蛋节奏,就是林陶在比赛前两局快节奏对轰,蛋蛋往往在第二局尾段能够接管比赛,然后第三局比赛陶菲克体能崩溃,进入蛋蛋各种变速突击虐菜的节奏。因此,可以提炼如下,蛋蛋节奏就是前半段拼高攻高防,后半段拼消耗拼储备的一种打法,对于陶菲克而言,是抢一抢二没三,对于蛋蛋而言,则是抢一拼二胜三。
而这场比赛有没有出现蛋蛋节奏?实际上是有的,第二个视频中前大半段,就完全是蛋蛋节奏的体现,当苏西洛拿到10-4领先后,由于其自身体能和精力的下降,对蛋蛋的各种突击应付能力明显减弱。在这个阶段,苏西洛就试图通过加速来结束比赛,出球弧度变低、出球线路也不再有明确的针对性而是希望通过四方球加速拉掉来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但从实际效果看,苏西洛既不具备一流高手拉吊到位的控制技术,也不具备陶菲克那种有体能时可以一往无前和蛋蛋对轰的强攻能力,他试图主动加速正好进入了蛋蛋希望的打法和节奏之中。于是蛋蛋凭借一波顺手的强攻一口气曾经追到了10—11,而此时苏西洛已经明显出现体能节点,每一球打完都要大口喘气,如果蛋蛋能将比赛拖入第三局,胜负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但遗憾的是,蛋蛋并没有凭借蛋蛋节奏一鼓作气拿下这场比赛。这中间到底有哪些环节出现了脱节?笔者尝试在这里做一个粗略的描述。
一是,赛制。笔者做了一个简要的统计,自苏西洛10-4领先起,到比赛结束,双方共交换了13次发球权,其中蛋蛋从对手手中夺取发球权有7次,而苏西洛只有6次,但两者间有一个决定性的差异,蛋蛋利用这7次发球权,总共获得了6分,而苏西洛的前5次夺取发球权,只拿到一分,第六次夺回发球权,也就是11-10开始,利用蛋蛋的失误等因素,一口气连得四分拿下了比赛。也就是说,刨除最后苏西洛最后一次发球权不算,蛋蛋在这个期间,获得7+6总共13次球有效落地,而苏西洛仅获得了5+1总共6次球有效落地。如果当时已经是21分直接得分赛制的话,蛋蛋凭借这一波攻势,将获得17分,而苏西洛此时只有16分,蛋蛋已经实现反超而非仍然落后一分半(半分为发球)。可见,21分赛制确实对于蛋蛋节奏的延续更为有利,而球两次有效落地才能换取一分的15分发球得分赛制,则容易将蛋蛋节奏打乱。
二是,变化。作为年轻运动员,技术体系不成熟、战术选择不对路,缺乏临场应变的能力,这是正常现象,我想我们不用去苛求什么,要求当时的蛋蛋拥有如今天一般的控制技术和控制心态是不现实的,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这场比赛值得检讨的是坐在场边的教练组,用国家队某教练的话说,波波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在电视转播时抛头露面坐在场边的机会,而他坐在场边时其他教练往往又不能说些什么。从这场比赛进程看,蛋蛋的变化之败,教练组应该付上一定的责任。首先,硬件能力不够,坐在场边的不是汤老爷子,李波波在这种逆境下的本事我看和今天宗伟面对林丹时他场下那个只会傻笑的教练差不多。其次,关键时刻连提醒一句的能力都没有。当苏西洛体能不济急于加速时(在苏西洛最后一次夺取发球权至比赛结束这段时间尤为明显),这个时候只要有一个人提醒蛋蛋采取先求稳定后求速度的稳定性打法的话,很可能结果会完全不一样,在15分发球得分世代,10-11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暂时性落后局面,这时候根据对手的状态适时调整战术完全是可能反败为胜的。但是急躁的蛋蛋没有看出这一点,而场下的两个教练却连喊一嗓子提醒一下的基本战术素养都不具备。可以说,苏西洛虽然取得了战术上的先手,但是其本身不具备将先手一直延续到盘末的能力和技术,苏西洛没有打死蛋蛋,是蛋蛋和教练组将最后的胜利拱手送给了苏西洛。
三是,心态。我们无法体会作为一个年轻运动员,初次出战奥运到底会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但从这场比赛看,这种压力足能够大到能压垮一个优秀但是不够沉稳的运动员的地步。年轻的蛋蛋在心态上的较量无疑也在这种不属于自己的节奏控制比赛中落在了下乘,急躁而耐不住拉掉的对控、急于在不合理的时候强行进攻、急于胡乱变线、急于上网一拍打死对手,种种的失误是弧度对决失败的必然结果,蛋蛋之败,是技术体系之败、是战术变化之败,更是心态之败。

TOP

结语
对于苏西洛,我几乎毫无认识。但从这场比赛看,苏西洛没有成为哪怕是当时的年轻蛋蛋主要对手的资格。充其量,苏西洛的技术水准应该是缩水版的黄综翰一级的,其身体能力也未见得突出。在当时的一流高手行列中,有陈宏、有鲍春来、有盖得、有陶菲克,但没有苏西洛一席之地。苏西洛的胜利,是战术选择的胜利,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胜利,如果这场对决不是奥运,如果蛋蛋不是因为第一次出战奥运心态显得失衡而导致莫名失误增多,我相信即使战术运用非常得当,他也不具备从蛋蛋手上偷走这场比赛的硬实力。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历史只有事实。蛋蛋的失利,一方面,是年轻急躁心态不稳的失利,所谓成长的代价;另一方面,也是其技术体系缺陷被他人无限放大所必须承受的恶果。奥运赛场是最残酷的赛场,必须要求参赛运动员各方面状态都要调节到最好,反观当时的陶菲克,经过2000年失败的洗礼,2004年这一届奥运,软件方面,其目标明确、心态平和,在决赛中开局不利0-7落后时也根本没有慌乱急于进攻,而是有条不紊的贯彻战术;硬件方面,技术和身体都是无可挑剔,起跳一拍死是当时所有对手难以招架的噩梦。
综上,从陶、林两位选手在2004各自不同的表现看,一位是历经沧海的成熟选手,一位是涉世未深的意气少年,在奥运这个一子错满盘皆落索的特殊赛场,2004年的青葱蛋蛋还没有准备好成为阻碍陶菲克夺冠的“The on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