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STOCKHOLM, Sweden – American Edmund S. Phelps won the 2006 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today for expla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work that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macroeconomic policy.

The 73-year-old Columbia University professor challenged prevailing views in the 1960s by developing a new economic model that has helped corporate and government leaders balance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in decision-making.

Phelps is the sixth American to win a Nobel this year, meaning that every prize except for the literature and peace awards, which are yet to be announced, have gone to Americans.

Phelps told reporters in his New York apartment that he learned of the prize in a phone call from Sweden shortly after 6 a.m. He said he had waited for the award for a long time, but wasn't expecting it this year.

http://seattletimes.nwsource.com ... 950_webnobel09.html


Share |
Share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北京时间10月9日19时(瑞典时间13时)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最终,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这一经济学最高荣誉颁给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埃德蒙·菲尔普斯(Edmund S.Phelps),理由是其在宏观经济跨期决策权衡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为此,他将单独获得大约137万美元的奖金。

  埃德蒙·菲尔普斯1955年获得美国阿姆赫斯特学院文学士学位,1959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诺奖得主詹姆斯·托宾教授。菲尔普斯曾经执教于耶鲁大学和宾西法尼亚大学,1971年起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协会副会长、布鲁金斯经济事务委员会资深顾问、美联储学术会议专家、美国财政部和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顾问、《美国经济评论》编委等。

  菲尔普斯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宏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就业、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储蓄、公债、税收、代际公平、价格、工资、微观主体行为、资本形成、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领域——经济增长问题,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菲尔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他继罗伯特·索洛之后,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

    他也是“欧元之父”蒙代尔(1999年)、斯蒂格里茨(2001年)之后,又一位获此殊荣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在此之前,芝加哥大学共出了9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紧随其后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分别有4位和3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为纪念该行建立300周年,提议设立一项诺贝尔的经济学奖。然而,中央银行正式向诺贝尔基金会和瑞典皇家科学院讨论这建议时曾发生分歧:一些自然科学家不愿把诺贝尔奖扩大到新的学科,不愿让经济学与物理学等“硬学科”处于平等地位,担心经济学奖的“科学性”。一些皇家科学院的经济学院士,尤其是缪尔达尔力陈设立经济学奖的重要意义和经济学的科学性,最终使皇家科学院接受了这个建议。1969年1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到瑞典政府批准,同年12月颁发了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TOP

TOP

物理学奖也出来了,关于宇宙物理的。
而且5名美国人囊括了今年诺贝尔奖所有科学奖项:noway:
                               ~嘎~

TOP

据说老美推销自己有一套, 不像那些老是躲在实验室里的人, 或者偶尔灌灌水, 那样不行, 得走出去.

副叔, 偶们看好你, 哦

TOP

原帖由 往事已如烟 于 2006-10-10 00:37 发表
据说老美推销自己有一套, 不像那些老是躲在实验室里的人, 或者偶尔灌灌水, 那样不行, 得走出去.

副叔, 偶们看好你, 哦


日本人也很善于推销自己,前几年日本人不也得了诺贝尔奖。不过,还是要有真材实料先~

呵呵,护叔,偶们要授予他诺诺尔灌水奖~
                               ~嘎~

TOP

嘎机嘎机

TOP

原帖由 往事已如烟 于 2006-10-10 01:37 发表
据说老美推销自己有一套, 不像那些老是躲在实验室里的人, 或者偶尔灌灌水, 那样不行, 得走出去.

副叔, 偶们看好你, 哦

对,美国的评论也是这样的。。。

文化的不同吧,他们从小就讲究个性张扬,而我们把这个看成不可救药。。。


TOP

今天收到老板的一封群发email:

大意是说:这届诺贝尔获奖都是美国人,有些政治家就趾高气昂了,其实不然,计算一下每1000000人口的得奖人数就会发现英国是1.32,德国是0.81,美国是0.76。所以差距只是隔着海峡而不是隔着大西洋的。

哈哈,看来老板是气到了

[ 本帖最后由 先薇之风 于 2006-10-18 10:54 编辑 ]
                               ~嘎~

TOP

原帖由 先薇之风 于 2006-10-18 11:51 发表
今天收到老板的一封群发email:

大意是说:这届诺贝尔获奖都是美国人,有些政治家就趾高气昂了,其实不然,计算一下每1000000人口的得奖人数就会发现英国是1.32,德国是0.81,美国是0.76。所以差距只是隔着海 ...

那中国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