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hettyw 于 2007-7-2 20:16 发表

她好像只是用科学已经证明的一些东西来证明一些还没成为科学的东西。

你用自己对自己的宗教的看法和虔诚和她去比。
这个是最大的错误

你所谓的她的这个证明在任何有点常识的人看来都是谬论
或者说完全是quatsch

TOP

前不久刚在德国电视上看到解密百幕大的节目. 说是海底有甲烷气间歇式地喷发.海水泛泡沫,降低海水和空气的密度, 使船只和飞机失事.还有小型模拟实验,将小皮筏子弄沉.

转:
科学解说
海事保险公司已确定「百慕达三角」不再比其它海域危险,并不会收取出入该区域的风险费用。海岸防卫队的档案确认了该公司的推论。
怀疑者谈道,若以列车在两站间失踪的事件,说明超自然现象,会更令人信服──但是,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换言之,船只和飞机在毫无预兆的大洋中失踪的事件,是用不着超自然解说的。
Kusche的研究
是一名参考图书馆管理员。事件发生时,不少学生向他查找百慕达三角的数据,令他大惑不解,于是联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着手研究先前的报告。Lawrence Kusche的发现后来在1975年的《百慕达三角之谜:已解开》(The Bermuda Triangle Mystery: Solved)中展示。
Kusche的研究显示,不论是Berlitz的记述,还是目击者、参与者、涉案人等的陈述,都有许多错误、矛盾。他还注意到,案件的相关资料没有记述,例如:驾驶游艇环游世界的的失踪事件,被Berlitz写成谜团。实情是,Crowhurst很可能因伪造航海帐目而自杀。又如矿砂船,Berlitz就叙述为,在驶出大西洋一个港口后的第三日不见踪影。其实,那艘船是在太平洋的港口失踪的。Kusche更认为,大多数事件都归咎于百慕达三角的神秘影响,然而,一些是发在区域以外的。
Kusche得出几个结论:
按比例来说,百慕达三角的船只和飞机的失踪数字,远少于其它海洋地区的。
在热带风暴频密的地区,其失踪事件的数字是不成比例、不可靠、不可思议的。
失踪事件的数字被草率的研究夸大了。小船的失踪报导出来,却没提及事件的结果,可能是误期或折返。
已证实的失踪事件,屡次在Berlitz的记述中误报。例如:船只据称在平静天气失踪的数字,与当时刊载的天气报告不符。
甲烷气水包合物
一些失踪事件的解说集中于大陆礁层上的大片可燃冰。1981年,美国地质调查所出版了一份论文,是关于远离美国东南岸的布雷克海脊(Blake Ridge)地区的水合物现象的。甲烷间歇的喷发可能产生水气层,而这些水气无法提供船只适当的浮力。如果以上是真的, 在船只周围形成这样的区域会造成船只快速且毫无预警的沉没。实验室里的试验已经证明气泡确实会减少水的密度而使模型船下沉。但是这项效应因为物理牵涉,在实际尺寸的船可能不会发生。
另外,甲烷气也假设与飞机的坠毁有关。甲烷气比常态的空气稀薄,因此不会产生保持飞机飞行所需的浮力。此外,甲烷可能会干扰飞机测高仪的功能,而测高仪的功能是藉由量测周围空气的密度来测定高度。因为甲烷密度较小,测高仪会显示飞机正在爬升,如此一来造成飞行员降低飞行高度而坠落。另一个可能是甲烷在引擎中使燃料混合物和空气分解,可能会造成停止燃烧和引擎熄火。这些甲烷的影响已经在实验上已被证明。
潮汐波
研究显示,潮汐波(又称畸形波)可卷至30公尺(100英尺)高,足以在瞬间打沉大船。潮汐波非常罕见,但在一些海流,潮汐波就偶尔发生。现在,潮汐波被假定为近年许多船舶无故失踪的成因。
有研究表示一些潮汐波是因为甲烷的大气泡上升到水面。这种巨大的气泡会产生是因为甲烷在海底排出时堵住,然后气压增加到最后气体突然爆破并快速的升到海面,因此产生潮汐。研究显示这样的气泡可以极轻易和快速的使模型船沉没。

大家都表吃饭只喝汤,自然会有共鸣且润肠

TOP

TOP

看来是我的思路太飘忽了,发科普没人反对,但不要往所谓的宗教上扯,我并不认为科学与宗教冲突,偷偷克隆人的说不定都有忠诚信基督教的。我就对佛教有兴趣,可也不影响我做实验。


但得是正儿八经的科普。
同手性固体简称homo S, 电子密度缩写ED.

TOP

原帖由 卟呤铁 于 2007-7-3 20:17 发表


这句话没错,可是你看看她找的那例子,百慕大,太搞笑了,自然界有解释不了的事情,但不能说是有风就是雨,更不能用不能确定就去肯定未知的世界,这也对吧?


她本来贴这个主题好像不是为了引出那个结论的吧?那句话只是顺着走题的讨论发表评论而已!
Wrong cannot afford defeat but Right can.
别跟我学。姐是个传说,姐用自己的行动写着自己的传说……

TOP

原帖由 <i>Flea</i> 于 2007-7-3 19:44 发表 <a href="http://www.csuchen.de/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10080325&ptid=256068"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csuchen.de/bbs/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www.csuchen.de/bbs/images/common/back.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a><br />

<br />
正是
<br />

这句话没错,可是你看看她找的那例子,百慕大,太搞笑了,自然界有解释不了的事情,但不能说是有风就是雨,更不能用不能确定就去肯定未知的世界,这也对吧?
同手性固体简称homo S, 电子密度缩写ED.

TOP

原帖由 天界的传说 于 2007-7-3 19:05 发表



用有限的已知去否认无限的未知那才叫狭隘.

正是

TOP

原帖由 卟呤铁 于 2007-7-3 19:21 发表



驳斥不了的观点,除了真理,就是诡辩了。


真理驳斥不倒,这是肯定的。
驳斥不倒就只能信服,也不能没道理地硬说它错,不是么?
我认为,如果是诡辩,就一定能找到理由和证据让对方信服。
Wrong cannot afford defeat but Right can.
别跟我学。姐是个传说,姐用自己的行动写着自己的传说……

TOP

原帖由 <i>天界的传说</i> 于 2007-7-3 19:05 发表 <a href="http://www.csuchen.de/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10080226&ptid=256068"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csuchen.de/bbs/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www.csuchen.de/bbs/images/common/back.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a><br />

<br />

<br />

<br />
用有限的已知去否认无限的未知那才叫狭隘.
<br />


这可能就是另外一种认识论了,即可知不可知共存,人类能明白的只是可知的世界,还有一个无限远的未可知世界,人类能做到的是不断地去把不可知的变成可知的。就譬如电子绕着原子核转,是以一定的规律运动,但为什么非要以这个遵守这个规律而不是另外的规律,这又是不可知的了。
俺上学的时候,讲科学哲学的时候,曾经和老师讨论过这个,俺当时是按上面那些说的,弄的老师不知道该说什么,
其实俺心里清楚,这纯粹是诡辩,钻牛角尖的胡说八道。
驳斥不了的观点,除了真理,就是诡辩了。

另外,百慕大的那事,人家住在那里的人都辟谣了,说当地政府为了拉动旅游才这么干的。毕竟也没听说什么物理学的大拿真正地去琢磨,反正我没听说过。
同手性固体简称homo S, 电子密度缩写ED.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天地兩茫茫,世人向何方,迷中不知路,指南有真相。貧富都一樣,大難無處藏,網開有一面,快快找真相。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