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最爱到中国出差

作者: “联合国白领

老外都把中国列为最喜爱的出差之地,因为中方好吃好喝的盛情款待是举世无双。而国际机构和发达国家政府部门一概不管出差者的食住行,因为人家预算里没招待费,也没公车;何况来访者自有出差费。

以国际机构为例,出差政策和标准大同小异:保证四星级或类似的舒适住宿之外,有足够钱覆盖在当地的饮食、交通、通讯等,节余归个人。比如在我国一般城市出差标准100多美元/天,大城市翻倍(接近西欧)。中国大城市即使住宿贵,饮食交通仍很便宜,出差费一般用不完。

发展中国家更传统、也更爱讲排场,无奈政府往往捉襟见肘,有心无力。唯独来中国这个政府有钱的穷国:从机场落地起就有人接、办事开会门到门迎送、一日三餐都招待……除了旅馆之外可谓一分钱不用花,省下出差费全归自己,不要说老外,国人也爱出差中国。

在国内出差几乎顿顿山珍海味,中午的还没消化,晚宴又到了。吃多了消化不良,有时严重到半团人闹肚子。看来我们这些国际机构的人肠胃太素,不像一些地方官员久经锻炼,一晚上赶场子吃几桌筵席(席间经常遇到领导抱歉告退“要去另一个应酬”)不仅一点儿事没有,第二天一早又赶来陪我们共进早餐。因地方官要来,惟一轻松的宾馆早餐也成了负担。有的领导在早餐桌上还要致辞,加上翻译,我们要赶时间,心里着急却不便动筷,不吃又顶不住整个上午-大清早的可没有上一顿垫底。后来有的老外学乖了,干脆不来吃早餐,踏实睡个觉,事先买好饼干充饥。

就餐时间对国人是雷打不动的,有时工作没谈完,主人便开始催了,这最让老外心烦,因为知道中国官场一吃饭起码耽误两小时。午餐时我们坚持下午得干活而不喝酒,对方也不好意思喝(劝酒比10年前文明多了,那时在国内工作最怕到地方上出差)。晚餐就没借口了,所以我们尽量推掉。忙了一天已经很累,谁也不愿再去应酬2-3小时,宁可在宾馆休息看电视,何况还得准备第二天的工作。

连老外同事都注意到,越是内地越是穷的地方,宴请的气派越豪华,园桌也越大。而越是发达的沿海地区,招待上越非正式,吃饭常是自助餐,宾主都觉得放松自在。贫困地区政府还很敢给自己建楼堂馆所,和周边的反差之大,令人触目惊心。同行的印度同事感慨地摇头:“在印度各个地方,政府的楼往往属于当地差的一类,既没钱也不敢给自己盖好的。”

一到市县乡镇的辖区边界,百分之百有当地官员早就等在那里。既是对外宾礼貌,更主要是因为省里相应部门的人陪同一起来,对地方官来说是直属上级驾到,不来出迎唯恐上司不快,觉得下边人不够恭敬。后来读到一些老干部回忆文革前的文章说:地方上的干部很纯朴,总到辖地的边界来迎送云云。看来此习惯由来已久,乃封建王朝迎候钦差大臣之遗风。不过,当年是纯朴迎送,现在都开着小车,结果我们车队越来越长,到后来多达10几辆,甚至警车开道,浩浩荡荡的。有的机关司机还带着警笛和喇叭,在公路上鸣笛用喇叭反复喊:“前面的车让开!”弄得我们这些习惯平等、倡导扶弱的国际机构人士很不自在。

现在手机这么发达,地方官完全没必要驱车十几、几十公里从城里赶至边界,完全可联系好时间直接到宾馆去迎,既尽了礼数,也节省大量时间和汽油。既然下级来接,上级也得下车握手寒暄,地市县乡镇界,一路得上下好几趟,领导折腾得也挺辛苦。体谅国际友人长途劳顿,经常叫我们不必下车打招呼……这种双方都累的作法却长盛不衰。某副省长宴请我们,席间说起以前在某地区做专员,区内有座国家级的名山,省里、部里、中央领导来上山,他作为当地一把手总得作陪,一年要上山20多次,平均一月两次,加上其它应酬,他还能有多少时间干事?

......唉~~在中国人眼里 估计除了北朝鲜和越南等几个少数国家 其他的“外国”都是天堂
嘘~~~低调~~~低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