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0月生于北京

  1972-1978 北京曙光小学

  1978-1981 北京五十五中学

  1984-1988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

  1989-1997 北京财会学校任教

  1995-至今 中央电视台《半边天》主持人

  小档案

  姓名:张越

  昵称:老张

  属相:蛇

  出生地:北京

  籍贯:北京

  家庭成员:父、母、姐

  星座:天秤

  血型:A

  民族:汉

  最喜欢的颜色:蓝

  最喜欢的水果: 西瓜

  最喜欢的食品:很多

  最喜欢的服饰:舒服的

  最喜欢的书:很多

  最欣赏的人:很多

  最难忘的事:成长的烦恼

  最渴望的生活状态:诚实地工作,踏实地生活,富于激情与想象力的心灵,饱满的生命力。

TOP

柴静
生于1976年。19岁在电台主持《夜色温柔》节目;22岁到北广学习电视编辑,并在湖南电视台主持《新青年》节目。现为《东方时空·时空连线》主持人。

TOP

 倪萍,1959年出生,山东青岛市人,著名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

  1980年,倪萍参加了故事片《女兵》的拍摄,在影片中饰演女主角周忆严,她的表演准确流畅,受到电影界的注意,从此,倪萍开始走上了影视之路。

  倪萍简介

  1990年,倪萍调入中央电视台做节目主持人,她在《综艺大观》及连续十多届的春节联欢晚会中的潇洒表演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倪萍还连续十年主持收视率在十亿观众左右的大型晚会"春节联欢晚会",并在晚会中担任最重要的节目主持人。

  2000年12月,倪萍开始担任《聊天》栏目的制片人和主持人。《聊天》是周末的一档晚间谈话类节目,在每期节目中倪萍会邀请一至两位来自各界的嘉宾走进演播室,选择能引起共鸣的话题,结合嘉宾的自身体验和经历,以聊天的方式,以轻松的姿态,以轻松的节奏进行自然、平等、真诚的沟通。在完成主持人与嘉宾的心理互动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让观众得到多元的话语内容。

  1978.9 - 1982.7 山东省艺术学院艺术系

  1982.7 - 1990.5 山东省话剧团 演员

  1990.5 - 至今 中国中央电视台 主持人

  专业工作经历

  1980年至1990年间共拍摄《女兵》、《山菊花》、《流泪的红蜡烛》等七部电影和《中国姑娘》、《雪城》等五部电视连续剧。

  1990年至今,主持中央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的直播娱乐节目《综艺大观》。

  1990年至今,连续十年主持收视率在十亿观众左右的大型晚会"春节联欢晚会",并在晚会中担任最重要的节目主持人。

  专业获奖情况

  《雪城》中饰演女主角,获"大众电视金鹰奖"(国家级大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0年至今的十年主持人生涯中,获得过授予主持人的 国家级大奖的全部奖项:

  曾连续三次获得"金话筒十佳主持人";

  曾两次获得"星光奖"最佳主持人,即第六届和第十届,是国内惟一两次获得此项殊荣的主持人;

  另外获得数十项全国及地方各类团体群众颁发的奖杯、奖状,多次被评为最受欢迎的主持人。

  专业文章及书籍

  曾在全国数十份报纸、刊物和杂志上发表文章。

  1997年出版《日子》,发行量达一百多万册,成为近几年来中国最畅销书之一。

TOP

敬一丹,1955年4月生于哈尔滨市。1972年-1976年,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知识青年,1976年入北京广播学院学习,1979年起任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1983年考取北京广播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入中央电视台任记者、节目主持人。

TOP

 沈冰生日:7月23日

  民族:汉

  血型:A

  身高:173cm

  学历:大学

  最崇敬的人:周恩来

  最喜欢的地方:家

  最喜爱的运动:篮球、滑旱冰、羽毛球、游泳、瑜珈等

  爱好:中国古典文学、音乐剧、经典电影等

  简历:

  1995年7月至1995年11月 保送浙江大学对外经济贸易系国际金融专业,后选送到新加坡学习。

  1996年6月至1999年6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业与财务系

  1999年6月至2000年9月 新加坡<<联合早报>>任财经记者

  2001年3月获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大赛获银奖(亚军)

  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 中央电视台任<<对话>>节目主持人

  2002年6月 任<<你好,世界杯>>节目主持人

  2002年7月 任<<经济半小时>>节目主持人

TOP

无可争议,杨澜是当今中国最出色的女性之一,她美丽、聪慧、优雅、知性,才不过33岁,就已经实现了许多人一生都无法实现的人生梦想:考上了好大学,找到了好工作,嫁给了好丈夫,生了好儿女,开创了好事业,而且她的精彩人生才只是刚刚拉开了序幕而已。

  为什么杨澜如此光彩夺目?是她天赋异禀,生来就与我们不同吗?

  杨澜之正大综艺时期 起跑线上

  上中学时的杨澜并不是那种聪慧过人的女孩,当然也就不是那种巧解难题的高手,她颇为自诩的是:考试时基本分上她从来一分不丢,地理历史这种需要死记硬背的科目,随便问哪道题,她马上就能说出是在哪一页上。凡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她没一样不是完成得仔仔细细。

  上了大学之后的杨澜骨子里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你能相信杨澜曾经因为听力课听不懂而特别沮丧吗?那时好多同学听力能得A,杨澜老是得A-,B+什么的,这让她非常苦闷,每天晚上都在日记里写上:明天开始我要有一个全新的开始,一定要充满信心地把自己的听力提高上去。但是第二天一上听力课,还是听不懂。妈妈一度害怕杨澜因为挫折感太强得了自闭症。半年多之后,杨澜的听力慢慢上来了,她才恢复了信心。她说:“我很羡慕周围生活中一些棱角更分明,更有创见和个性的人。”“我经常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有才华和极端聪明的人。”

  一战成名

  决定杨澜命运的一个契机,是《正大综艺》全国招聘主持人。当时的杨澜并未意识到这次机遇对她今后人生道路的巨大影响,正是《正大综艺》,把她送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让她获得了全国性的知名度和注意力。

  许多人还记得1990年,一个清纯自然的长发女孩出现在《正大综艺》中,她清脆悦耳的声音和纯真的学生气息使她备受瞩目,迅速走红,像是坐着高速电梯,一下子升到了很多人营营役役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机会来了就开门

  1993年底,正大集团总裁谢国民给了杨澜一个惊喜。“1993年的时候,谢国民先生到大陆来,我们一起吃饭,他对我说,杨澜我觉得你应该到国外去学习,我觉得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主持人。我当时没有认真,我开玩笑说,谢先生我去留学的话,《正大综艺》岂不是没有主持人了?他很认真地回答我说:‘我觉得一个节目没有一个人重要。’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说谢先生您需要我们怎么回报您呢?是不是回来为您工作?他说没有,你也不是我第一个赞助去留学的年轻人,我希望你有好的前途,这就是你对我的回报。

  我非常感谢他,他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这是杨澜遇到的第二次机遇。

  杨澜之负笈美国时期

  男人不是女人的目标而是伙伴

  与吴征的相爱和结婚,是杨澜继主持《正大综艺》,得到谢国民先生资助之后的第三个人生机遇。这一次机遇直接造就了她今日的成功。可以说,没有吴征,就没有今日的杨澜和阳光卫视。

  杨澜身上具有成功者的素质,这毋庸置疑。她聪明、刻苦、敬业。但是一个素质优秀的人未必能成功,因为他可能没机会。

  杨澜遇到了机会。

  杨澜曾经说过,最难的选择是选择一个老公。出国之前的杨澜已经结婚,但是她的第一次婚姻只维持了一年多。“你需要什么样的男人,什么样的生活,初恋是想不清楚的。”直到她遇到了吴征,这一回,杨澜确定了:吴征正是她需要的人。

  自欧美完成学业后,吴征先在美国开设博纳投资公司,商务涉及高科技、媒体、资讯及投资。后与美国华纳唱片公司合资中国电视企业。吴征与杨澜的第一次成功的合作应该算是《二千年那一班》的制作。这部片子是以独立制作人的名义与哥伦比亚电视台合作的,反映美国华人社会的变化。此片的大受好评使杨澜具有了国际知名度,其中吴征功不可没。

  杨澜视线——实现了向复合型传媒人才的过渡

  在这个时期,杨澜的视野开阔了许多,亲身接触到了许多成功的传媒人和先进的传媒理念。

  上学期间,杨澜用业余时间与上海东方电视台联合制作了《杨澜视线》,一个关于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专题节目。《杨澜视线》是杨澜头一回以独立的眼光看待并介绍周遭世界。杨澜同时担当策划、制片、撰稿和主持,并赢得好几个“第一”:内地的记者中,她第一个进入美国凤凰屋戒毒所深入采访,第一个亲身采访资深外交家、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总共40集的《杨澜视线》发行到国内52个省市电视台,虽然不免粗糙,但是杨澜借此实现了从一个娱乐节目主持人向复合型传媒人才的过渡。

  杨澜之凤凰时期

  预留管线

  策划人王志纲在《策划旋风》一书中提出过一个理论:在策划中不能只满足于成果出来了,市场上出现回报就以为策划成功了。策划的关键在于整个操作过程中要预留管线,留出日后更大发展的战略空间。

  杨澜未必看过这本曾经风靡一时的书,然而她的人生规划却正如书中所说,每一步都为下一步预留了管线,预留了发展空间。

  首先,栏目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使栏目不再是只属于电视台的品牌资源,杨澜与《杨澜工作室》之间形成了共生共荣的关系,其他栏目可以换主持人,《杨澜工作室》不可以,否则,就不成其为《杨澜工作室》了。

  同时,吴征作为杨澜的事业和生活上的伙伴,为杨澜拓展人际关系网络和事业空间居功至伟。

  第三,杨澜在凤凰卫视不只是主持人而已,她还是《杨澜工作室》的当家人。她笑称自己是个小管家婆,组里所有的柴米油盐都必须精打细算,如果到外地做一个人物采访节目,那事先就得算好路费、住宿费,都要想办法从制作费里挤出来。这种经济上的拮据,对杨澜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使她知道如何在最低的经费条件下,把节目尽量完成到什么程度。

  第四,1998年1月正式开播的《杨澜工作室》在两年时间里一共采访了120多位名人,其中包括澳门特首何厚铧、金融巨头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著名学者季羡林、著名华语作家李敖、查良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崔琦等等。这些都是时代顶尖人物,与之同行,杨澜受益良多。

  与精英同行

  经常作人物访谈节目,杨澜接触到了大量的社会精英和名流,这些重量级的人物也构成了杨澜人生管道的一部分。不少人在节目之后和杨澜仍保持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除了会给杨澜带来一些具体的帮助之外,精神上的获益也不可忽视。

  同时,与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嘉宾交流,也让她的信息量获得极大的丰富。节目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大量的被动阅读,节目进行中一问一答之间需要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储备进行智慧的呼吸,使她有机会吸收了解了许多信息和知识。

  凤凰卫视的两年对杨澜意义非凡。这时期的杨澜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她拥有了世界级的知名度,多年的传媒工作经验,重量级的名人关系资源,进军商业只欠“资本”二字了。而吴征,正是深谙资本运作的高手。不像很多“海龟派”(海外归来)回国创业还要做“扒路军”现挖管道现铺管线,她已经留好了战略发展的管线,振翅欲飞了。

  杨澜之阳光文化时期

  2000年是杨澜大放异彩的一年。

  从凤凰卫视主持人的位置上退出之后,杨澜一度沉寂,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的都是她相夫教子的花边新闻。2000年3月,她突然之间收购了良记集团,更名为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地借壳上市,雄心勃勃地要打造阳光文化的传媒帝国。资本市场上,传媒概念正如日中天,阳光卫视的出现适逢其时,是时势造英雄的绝佳样本。

  高调出场

  与大多数商人的低调不同,杨澜选择了始终站在阳光卫视的前面。在报刊杂志网站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杨澜的报道,杨澜谈家庭,杨澜谈女人,杨澜谈时尚,杨澜谈电视……杨澜还与陈冲、瞿颖、张天爱等人一起,被选为亚洲70位美女之一。

  杨澜说过,她在上海生活,在北京交朋友,在香港做生意。北京是全国的传媒中心,在这里交朋友的直接效果就是她的曝光度一时无俩。这一回,杨澜的角色有了很大的转变,她从一个传媒做出来的名人变成了一个做传媒的名人。

  申奥成功之后的杨澜更加光芒万丈,她在陈述中的表现为她提供了更高的事业台阶和更广阔的舞台,人们已经在纷纷议论她从政的潜力了。

  幸运之源

  年轻女人的成功在人们心目中的评价容易走极端,要么是被神话,要么是被轻视,特别是当她有一个博学又富有的丈夫时。

  培根说:“一方面,幸运与偶然性有关——例如长相漂亮、机缘凑巧等;但另一方面,人之能否幸运又决定于自身……幸运的机会好像银河,他们作为个体是不显眼的。但作为整体却光辉灿烂。同样,一个人若具备许多细小的优良素质,最终都可能成为带来幸运的机会。”

  个人的优良素质是杨澜的幸运之源。从《正大综艺》到《杨澜视线》、《杨澜工作室》,她一直用心,努力,从不对现状满足。

  杨澜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充满灵感的人,所以她非常重视采访前的准备工作。1999年在上海采访《财富》杂志主编时,开始那位主编态度并不十分认真,但聊着聊着,他就不得不认真对待了,因为杨澜当时的提问已经具体到:“在你就任主编之后这十几年当中,世界财富前10名的排列有过什么样的变换?这些又集中反映出国际产业结构什么样的调整?而那些被换下去和换上来的大企业领导,又是怎么面对这种变换的?”在随后30分钟的采访中,洋主编很吃惊地说:真没想到你的“家庭作业”准备得这么好,在你之前的采访,别的记者一直都在不断重复着同样的问题:“你对中国是什么感觉”,“你对上海有何感想”。

  接受过杨澜采访的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Andrew Grove)曾总结说他来中国有两件事出乎意料,一件就是看到联想第一百万台电脑下了生产线,第二就是没有想到中国有这么出色的记者。

  杨澜在《凭海临风》中写到了乘热气球的经历。热气球的操作员能做的只是调整气球的高度以捕捉不同的风向,而气球的具体航线和落点,就只能听天由命了。这正是乘坐热气球的魅力所在——既有控制的可能性,又保留了不确定性,所以比任何精确设定的飞行都来得刺激。

  “其实人生的乐趣也是如此,全在这定与不定之间。”杨澜如是说。

  杨澜简历

  1968年生于北京,1990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同年从千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女主持人,为中国观众家喻户晓,并于1994年荣获中国首届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

  1994年至1996年杨澜赴美国留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传媒专业就读并获硕士学位。在此期间,她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片人莫利斯莫米德共同制作导演了纪录片《2000年那一班》,在哥伦比亚电视网黄金档向全美播出,创下了亚洲主持人进入美国主流媒体之先河,并获评论界好评。

  1996年被选入英国《大英百科全书世界名人录》。同年,她与上海东方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杨澜视线》节目成功发行于全国52个省市电视台。

  1997年4月,应联合国副秘书长之邀,作为东亚唯一代表,出席了联合国世界媒体圆桌会议,11月又应邀出席联合国“97世界电视论坛”。

  1997年7月加盟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并于1998年1月推出访谈节目《杨澜工作室》,担任制片和主持双重任务,采访了多名著名时事人物。

  1999年2月被《亚洲周刊》(Asia week)评为泛亚地区20位社会与文化领袖之一。

  1999年10月,离开凤凰卫视。

  2000年1月,出资4000多万元入股香港上市公司良记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担任集团主席。

  2000年3月,良记集团更名为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有限公司,杨澜仍任主席。

  业务方向定为建立一个以历史和人物传记为主题节目的巨大资料库。

  由于在国际传媒领域的重要影响力,2001年1月杨澜被北京2008年奥申委聘为申奥形象大使。

  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112次全会上代表中国奥申委作文化方面的申办陈述,并亲眼见证了北京申奥成功。

TOP

姓名:陈鲁豫  

  性别:女  

  籍贯:北京  

  文化程度: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毕业,留学美国

  工作类型:主持人 主持栏目:《今日头条》《凤凰早班车》《一点两岸三地谈》

  工作地点:香港

  栏目所属电(视)台:凤凰卫视

  首播时间:《凤凰早班车》(周一-周五) 07:00-07:45

  首播频道:中文台

  Email:luyu@phoenixtv.com

  个人简历及取得的成绩:

  陈鲁豫来自北京,199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国际新闻专业,曾赴美留学。尚未从学校毕业,即被中央电视台选中担当《艺苑风景线》的主持人,1994年底获"中央电视台最受欢迎的十大节目主持人"称号。

  1996年加盟凤凰卫视后,主持《音乐无限》、《音乐发烧友》和《神州博览》节目,其中《音乐无限》节目在亚洲地区极受欢迎。

  1997年,陈鲁豫参与了多项大型节目的主持工作,其中包括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世纪报道--60小时播不停》和《戴安娜王妃葬礼》现场直播等。

  从1998年4月起,陈鲁豫担任新创资讯节目《凤凰早班车》主持人,以"说新闻"而不是"读新闻"的主持风格,在温和与轻松的气氛中,娓娓到来当日世界最新消息和财经资讯。

  工作经历:

  1.加盟凤凰卫视以前是北京电视台旅游节目主持人

  2.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曾任主持的节目:《音乐无限》

  《香港回归世纪报道——60小时播不停》

  《凤凰早班车》

  《戴安娜王妃葬礼直播》即时旁述

TOP

伊拉克战争举世瞩目,
而作为战地记者的闾丘露薇更是吸引了全球电视观众的目光。一位美国著名传媒的总裁表示,闾丘露薇不仅是实时战地报道全球华人第一位记者,也是开战之后返回战火巴格达的全球媒体第一人。

  上海青年报发表文章称,闾丘露薇的同学说:“她是个很典型的上海女孩。”

  同学谈闾丘露薇

  “她是个非常典型的上海女孩,如果不是后来去了南方,去了香港,也许现在的她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上海女白领。”闾丘露薇的大学同学,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88级的吴志超先生这样描述他印象中的闾丘露薇。

  吴志超回忆说:“那时我们班上海女生并不多,她从小在上海长大,是很典型的上海女孩子,所以显得很突出。像许多上海女生一样,她那时很爱时髦,也很活跃,和其他系的同学交往很多。”吴志超笑着说:“闾丘露薇当时还是我们班的(共青团)团干部,曾经来动员我入团。”

  敢于在炮火硝烟中进入巴格达,闾丘是不是一直就这么大胆?闾丘露薇的同学都对此没有什么特殊感觉。同学徐沪生回忆说:“也许是因为职业的原因吧,当时并没有看出她有特别的勇敢和胆量。”吴志超则回答道:“不过从她非常活跃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她是个很有能量的人,充满活力,非常爱和人打交道。这些能量在毕业后随着环境的变化得到了释放。”

  吴志超介绍说,闾丘露薇毕业后曾经在上海一家有名的会计公司工作,后来父母离异,她随母亲到了香港。

  吴志超说:“我和她已经有几年没有联系过了。昨天我收拾房间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张贺卡,是闾丘露薇1996年春节时寄给我的,她那时还在香港无线电视台。因为当时不知道把贺卡丢到什么地方去了,我找不到回信地址,就没有回信。现在想回信,她的地址也已经变了,更不用提她现在身在伊拉克战场了……”

  此前,上海一家媒体曾经提及,闾丘露薇本人也已经与丈夫离异,用她自己的话说,“可能是因为我长得太快了吧……”

  同学们希望,下次她回上海时,能碰到她。

  “战地玫瑰”

  进入巴格达,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享有“战地记者”的荣光了。2001年11月,闾丘受命赶赴阿富汗战地采访,成为第一位进入阿富汗的华人女记者。

  在一次对阿富汗临时政府总统卡尔扎伊的报道中,她与同事们完成了一个漂亮的全垒打。卡尔扎伊去拜祭前北方联盟领袖马苏德墓地,凤凰是第一个到达的电视传媒。在现场做报道的,还有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女记者,但半岛电视台依靠的是自己的内线,闾丘露薇他们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新闻直觉。卡尔扎伊在墓地停留了20分钟。CNN的摄影队赶到时,卡尔扎伊的车队已经扬尘而去。

  回忆在阿富汗的经历,闾丘露薇说:“我像怪物一样被当地人围观,与男同事同住一个房间。”

  闾丘露薇曾三次进入阿富汗,此次又成为进入伊拉克战地的中国记者第一人。有人说,这位英文名字为“Rose”(玫瑰)的女记者是一位真正的“战地玫瑰”。

  有许多人在网上写道:美丽的闾丘露薇——你的突然出现是在战火硝烟的前线,风中你的头发稍显凌乱,由于奔波你的脸色有些疲倦,由于杀戮与死亡你的眼神有些沉重,可是你真的很美,一种让我热泪盈眶的美,一种让我震撼的美,我忍不住要流下热泪,为你的精神,为你的美!希望你保重!我们永远支持你!我们美丽的闾丘露薇!我们爱你!

  闾丘露薇自述:我从来不喜欢很漂亮的男孩子

  我喜欢我的工作,不但可以接触不同的人事,更重要的是,可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保持客观的态度来对人和对事。

  我出生在上海,并且在上海读完小学、中学、和大学。从小时候开始,我一直感到自傲的是,中学和大学读的都是别人心目中的名牌,回想起来,我要感谢这两所学校,华东师大二附中和复旦大学,因为当我投入社会工作的时候,发现读什么学校十分有用,不过移民到了香港之后,虽然内地这所大学的学历也被承认,但是自己觉得还是不够有power,所以又花了两年时间在浸会大学读完了硕士课程,获得传播学硕士学位。不过现在读书,不再是为了理想,而是为自己将来的饭碗做打算。

  工作方面还算顺利,小时候的理想是当记者,结果从初中开始,就做起了青年报的学生记者,十分有趣。大学毕业后,因为当时外资企业吃香,加上想提高英文水平,还有就是工资高,于是去了一家国际性的会计公司当起了会计员。后来因为一则广告,我进入传媒这行。

  移民香港,原本打算在会计公司继续做下去,但是一天看到报纸上传讯电视的招聘广告,于是寄了一封应聘信,结果不到两天就让我去面试,不到一个小时,就告诉我录取了,于是我成为电视台的编辑。不过国际台的工作并不能满足自己,之后我转工,在无线行星电视台任记者。由于电视台的观众以台湾为主,常常会觉得在采访题材方面受到制约,直至到了凤凰卫视中文台。

  我在香港的话,我记得我每天都是8点半到公司,晚上大概10点钟离开公司,如果是出差的话,每一次出差我们都是差不多每天7点钟起床,或者6点多起床,晚上如果有时差的话可能要做通宵,如果时差不太大的话,一般在12点钟才休息。我已经积了60多天的假了,还没有机会休。

  我一直觉得对我来说记者只是我的一份职业,我不管做什么职业,做什么工作,我觉得你得到这一份薪水你就要把这份工作做好。

  很幸运的是我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个记者,但是成不成功我觉得见仁见智,就像主持人有人喜欢这种类型,有人喜欢那种类型,总的来说我算幸运的,有很多机会,在我身边也有非常出色的记者,但是相对来说他们机会比较少,但不能说他们不成功。这个很难讲。因为记者每天面对的事情都不一样的,你这次报道做好了,并不能说另外一个题材的报道做得就好。

  有一个目标我这个人比较实际,就像前两年我给自己的目标是完成我的硕士课程,去年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静下心来再把英文提高一些,但是我发现去年好像也没有静心读书,所以这个目标我还要继续努力。因为我做财经比较多,所以我一直希望自己在经济方面有时间去读一个课程或者说能够真的钻一钻,这样对于采访会带来好处。

  我大学的时候学哲学的,哲学是我的第一志愿,我觉得读大学并不是说你以后就做什么职业,你自己到底毕业之后做什么职业,而是为你提供了一种选择的机会。你可以自己锻炼自己的英文,自己锻炼自己的文笔,自己再学一些东西。使你毕业以后完全可以转行,所以后来选半天选了哲学,因为哲学可以练脑子。其实我在中学的时候就做过小记者,也在电视台做过一些短的工作,都是比较业余的,在上海我没有机会进入电视台工作,因为竞争非常激烈,那时候对我们来说比较有吸引力的是做外资企业。当时正好有六大会计行来招人,我就转行,进了会计师事务所去学审计,因为有很系统的训练,结果使我在财经方面就有了一些知识。现在来说,对于我做财经方面的访问就非常的有帮助,就是因为那时候积累了一些知识。后来在95年的时候到香港,我记得到香港的第二天我本来是想继续在这家会计师行做下去,但是那天看到一份报纸,一家当地的电台招记者,我想这是挺好的。所以我就去面试,结果到香港没有一个星期就找到一份工作上班了。凤凰我记得是在97年的5月份决定要推出新闻节目,当时推出时事节目,这个栏目就是时事直通车,负责的是香港一家电视台的老板,他跳槽到凤凰去负责这个节目,就把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就是我们另外一个主持人曾s漪一块拉去了。

  当时中文台刚刚开始《时事直通车》这个新闻节目,现在再回头看,当时真的很不容易。因为是新台,所以在刚刚外出采访时,经常会受到同行奇怪的眼光,并不把我们归为新闻一类,不过现在,可以感受到来自同行的认同。

  在凤凰卫视中文台,除了负责每天的新闻采访工作,我还和严力耕一起主持财经节目《经贸周刊》。

  在这段时间内,我参与了多项大型的采访工作,包括克林顿访华,江泽民访日,而朱F基访美是最难忘的,因为在十多天内,走遍美加十多个城市。而在江西九江采访抗洪前线,虽然辛苦,但是值得。

  另外,我参与制作了6集的《亚洲金融风暴》专辑,很高兴自己的财经知识可以大派用场,开香港廉政公署的专辑,更是希望能够给内地的反贪污工作提供借鉴。

  我有一个女儿,她快5岁了,我基本上没有什么时时间和她在一起,还好,她的奶奶把她照顾得非常好,而且她也能在家里看凤凰。所以每次我出差她都会看电视。我不是一个很会照顾孩子的人,我照顾她大概两三天她就会病的,我也知道她希望更多的时间能够和我在一起,我就尽量抽时间和她玩。

  我是典型的上海人,上海出生,上海长大,在上海读完大学,但是我碰到很多很多的人都和我说,说我不像上海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上海的女性可能比较计较小地方。我觉得小事无所谓,但是大事我还是很精明的,骨子里还是上海人。

  我觉得男的长得五官怎么样其实不太重要,男的是靠气质的,尤其是过了30岁以后,男的是靠自己的修养和气质,把自己的个性带出来,有的人可能长得不高,五官不是特别突出,你觉得他有“形”,我从来不喜欢很漂亮的男孩子,就是他要有形,有他的风格。

  我比较喜欢男士是要走得比较多的地方,看比较多的东西,思维能够接受不同的观点,不是说只是执着在一个观点上,最好能够接受大家不同的看法,当然他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男的最主要的是要心胸比较宽,要有容忍度,绅士风度也很重要,细节方面要注意,打扮的时候要有点品位。

  我觉得把一个事实真相告诉大家,但是没有任何你自己的评论这样有新闻比较真实,虽然说要做到完全的客观不可能,因为一个镜头的角度的不同,或者说前后次序的不同,给大家的感觉就会不同。但是至少你要做到不要把自己的感觉和评论加进去,所以我一直提醒自己在采访的时候,不管是很悲惨的事情,还是很快乐的事情,尽量不把自己融进去。如果有一个很惨的事,就像被地雷炸伤的孩子,我也不会哭;如果是很高兴的事情,就像申奥成功,我也正好在采访,我真的没有和他们一块欢呼,因为我记着我是在工作,我是在记录别人的欢呼,所以我每时都在提醒自己做到这一点。

  我喜欢我的工作,不但可以接触不同的人事;更重要的是,可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保持客观的态度来对人和对事。

  闾丘露薇简历

  闾丘露薇(英文名:LUQIU LUWEI, ROSE)

  上海出生,中学期间为上海《青年报》学生记者团成员,1992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之后取得香港浸会大学传播硕士学位,加入凤凰卫视后,从此和凤凰卫视的新闻财经节目一起成长。

  曾采访过多项大型活动,例如长江水灾、香港和澳门回归等,也多次跟踪报导中国领导人外访活动,足迹遍布欧洲、美洲和亚洲。2001年采访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加入世贸及上海举行的APEC会议三件大事;同年,在美国华盛顿现场报道了美国总统的就职仪式。2001年11月,赴阿富汗战地采访,成为第一位进入阿富汗的华人女记者。此外,她还采访了大量政经界的领袖人物。

  目前,除了负责安排香港编采中心的采访工作,她还编辑、主持以及参与制作一系列的财经专辑以及评论节目。

TOP

都很厉害

TOP

shishi姐姐辛苦啦~
顶顶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