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653
- 威望
- 3619
- 金钱
- 2
- 阅读权限
- 100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510 小时
|
3#
发表于 2009-2-12 21:38
| 只看该作者
中央电视台火灾现场二连击
火灾后的两天,路过现场总身不由己停下来,站一站、看一看。既然不让主流媒体们“深度报道”,那咱就来个“深度报料”。于是打算煞有介事地了解一下大火对附近居民的影响,毕竟这事闹挺大。后来发现,这个想法纯属装孙子,因为除了新苑3号楼,火灾对当地住户基本没有影响。下半身情绪都很稳定。这说明了一个问题,甭管是真记者假记者,都不能先入为主拟好中心思想再去采访,你哪儿知道人家会说出什么?那种内容为主题服务的做法是最二逼的。
说一点影响没有也不客观,着大火为老百姓凭添了无数谈资,北京市民雪藏已久的政治热情和政局敏感性被重新激发,纷纷走出家门凑到一起,闲扯各类有谱没谱的传闻逸事。这种“人人都是政治局常委”的盛况已经很久不见了。
新苑3号楼和旁边的1、2楼居民是为数不多的受影响人群。第一天,楼门口拉着警戒线,不少城管把门守着居民财物(帮助百姓才是城管队应该做而且做得对的)。暂住在附近旅馆的楼内住户回去取东西只能一个一个进,并有专人跟随。当天晚上,警戒解除,居民可以回家睡觉。有居民四处打听有没有赔偿,说自个儿家老人昨晚折腾得不轻,没送旅馆先送医院,差点儿跟人民烈士先后脚儿。众人纷纷出主意让他好好讹央视一笔,平日里央视收黑钱说黑话,如今老百姓能黑他们一道可真不易。
有人问:“警察都去你们家里调查起火原因了吗?”。旁边几个人立刻嗤之以鼻,说这还用调查啊,明摆着是电视台跟院儿里放花着的火,我们都跟底下看着呢。当时那大礼花弹放得,震的地皮咚咚响!过会儿圣火就起来了。嘿,看完放花看着火,都不用回家了。
一天以后,官方发布了起火原因,与此如出一辙。
“ 这得是隆福大厦以后北京最大的火了吧。”一个老头说,在场经历过那场灾难的不少人都点头。其实,如果按人命关天的说法来看,这两次大火都不算什么,当年隆福大厦甚至没有死人,而单是一个小小的蓝极速网吧就干掉十来个。不过考虑到我们国家更重视政治影响的惯例,这两次火灾倒真是声名煊赫。甚至,除了舆论关注度,无论从危险程度还是经济损失来看,这次央视都还比不上隆福。
那时我住在米市大街,夜里被救火车撕心裂肺的嚎叫惊醒,只听见一辆接一辆地过了半天,空气中布满焦糊味。那天,市消防局共派出17个消防中队的86辆消防车,环卫局也支援近40辆洒水车。除了京城一些要害部门的常驻中队,北京市区的消防力量倾巢出动(没有“几乎”),当时如果别处再发生大的火情,基本只能听天由命。与这回50多辆消防车大多时间在待命不同,那一次的100多辆车都是全力投入,一直奋战8个钟头;水带用坏了300多条;动用了全市所有的呼吸器,到最后储气瓶全部用光,弹尽粮绝……这有当时设备落后的原因,但也足见那场火的邪乎。
这回大家普遍抱着看热闹的心理,93年那次可没人笑得出来,因为周围是成片的民房,距火场最近不过6米。火场却有1500度,金饰品几乎烧化。如今的混凝土居民楼不太好烧,当时平房上的油毡可是一点就着……
都说这次央视赔大了,酒店本来4月就要开业,临了把几十亿搭进去了。可隆福大厦在90年代初就是年营收4、5亿的大店,那时老百姓是什么消费力啊?隆福还是全市第一个引进中央空调和自动扶梯的商场,简直独霸一方。结果火灾之后关了七年,2000年重张,已然物是人非。01年再次关张至今。以前只能看见人脑袋的隆福寺步行街也由此一蹶不振。
虽然央视不太热心老百姓的真实生活,但老百姓却十分惦记央视的死活。有居民说,隆福寺当年烧走了佛爷,中央台以后也悬了。财运一说显然是无稽之谈,隆福寺的兴衰更与神佛无关,它的衰落很大程度是因为内城居民外迁和周边购物圈的大量兴起。最重要的那里凭空丧失了商业卖场的黄金十年——90年代。新世纪开始,什么也不好干了,房地产除外。
牛逼烘烘的央视显然不一样,垄断地位毫不动摇,何况大裤衩屌事没有,恣当破财免灾。在需要大幅拉动内需的今天,央视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榜样:由于楼板钢筋已退火,据称全楼宣布报废。用最阴暗的心理揣测,酒店大概只能重建或烂尾,否则修好了也没人敢住,毕竟谁乐意花“七星级”的钱住危楼呢。但是拆掉这破玩意儿又是一笔投入。里外里央视拉动了双份内需,数百名农民工在随后两年间不必担心失业……隆福大厦当年却砸掉了一千名职工的饭碗,许多人被迫提前退休。
现场有个感觉,毕竟受党教育多年,这些上点年纪的市民还是比较和谐的,他们大多只痛心于烧掉的巨额损失,很少有人讽刺央视的一贯做法,顶多八卦一下政治人物过过嘴瘾:“也就是没死什么人,要不然市长都悬了。”“关市长什么事,都是电视台的责任!”“这里边儿肯定有问题,那么大楼怎么呐么容易着啊?好几十亿都花哪儿去了?放个炮仗就这样儿了,以后让雷劈了还了得哇”“这回估计得牵出不少人来”……
这些居民没想到,就算真有什么内幕,如果不让媒体“深度报道”,他们的猜测还是难以证实。不由悲哀地发现,新闻自由简直太他妈重要了。
87年有首歌叫《冬天里的一把火》,当年就一语成谶。费翔后来还很有幽默感地搞了个《呼风唤雨》演唱会。严格地说,大兴安岭有点远,关键不是冬天。22年后在北京,终于应验……再往前捯,一千年前就有人写东西影射过这事儿,时间和场景分毫不差。不过他写得十分隐晦,朋友们还以为他又被哪个妞儿绊住了。苦于旁人不能明白,他都“心起急”了。那篇东西的题目叫做《庆元·正月十五的晚上》:
东方(酒店)夜放花千树,更吹落、屑如雨。奔驰吊车响满路。讽笑声动,裤衩光转,一夜火龙舞。
总之,“这楼盖得方人。”他转头看了看依旧僵直的高大裤衩,意味深长地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