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南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集团军主战越南记实(ZT)

1984年夏,中越边境的老山争夺战到了白热化阶段,这时一支驻防在江南水乡的军队也悄悄进入了临战状态,这意味着在我军战史上有着深远意义的老山轮战启动了。这支部队就是陆军第一集团军,其属下将士个个士气高昂,人人怀揣光荣弹,在老山战区作战一年,无一人被越军所俘!属下有“硬骨头六连”之称的步兵第1师第1团第6连两次被最高军事统帅部授于荣誉称号,在全军也是唯一的!

亘古不灭——军人的雄风!

  激励来者——战士的猛志!

  掀开人民军队红色的史册,多少男儿,多少士兵,一柄冷剑在敌阵与夷寇中挥动;多少英雄,多少豪杰,一腔热血在朔风与寒光中流淌。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英雄的名字惊天地,泣鬼神,青史永载,万代传颂。

  今天雄风在新一代军人身上再现,猛志在新一代军人胸中喷发。为了民族的尊严,为了家园的幸福,为了山更青,水更碧,花更艳,旗更红,好儿女热血洒南疆!

  军人的品质,追踪于昆仑、太行;军人的气魄,朔源于长江、黄河。那所向披靡的一往无前精神,那英勇顽强的硬骨头作风,是中国军人的风度!因此,军人的胸膛,就是攻不下的祖国屏障;军人的枪刺,就是折不弯的民族脊梁。每一个士兵,站起来是一座摩天接云的山峰,躺下来是一座不可逾越的界碑。攻必克,守必固,战必胜!这就是八十年代军人的写照!这就是八十年代中国军队的风采!

  啊,猛士!风骨长存,精神永在!
Share |
Share



胜利可以被搬上银幕一百次、一千次……
而属于我的生命之光,
也许只能给祖国一次强烈的照耀!
因此,在我的刺刀没有被扭弯以前,
我自豪地宣告:
塑造英雄不朽的形象,
决不乞怜于罗丹式的雕刀!




请记住这张照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集团军步兵第1师第1团第6连——硬骨头六连其中16勇士的的留影。而这张照片却成为其中10人的绝唱;成为活着的人心中永远难以磨灭的痛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集团军步兵第1师第1团第6连战斗照片





战士黄仲虎。在收复某高地的战斗中带领4名战士插入越军阵地侧后,用手榴弹将越军阵地上一挺高射机枪炸毁,越军射手炸死。黄仲虎在阵地上反复冲杀,打退越军的增援和反扑。在战斗中,一人炸毁越军暗火力点一个,掩蔽部三个,缴获轻机和高机各一挺。中央军委授予黄仲虎“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老山战区位于炎热潮湿的南亚丛林地带,在这里除了每天面对越军的进攻以外,还要面对蚊虫没完没了的“进攻”,照片中的防蚊帽是不是很少见?



血火一一六高地。

  战斗之激烈是动人心魄的。仅一月十五日这一天,我坚守一一六高地的战士就经受了越军八千余发炮弹的轰击。约三百平方米的山头上,平均每平方米落弹26.7发。整个山头的标高下降了5米。原先,山顶上有两柱17、20米高的石笋,现在,变成了不到一米高的石墩。山顶一片枯焦,没有一叶翠绿。抓起一把沙硕,也可以从里面拣出五、六块弹片。我们的战士令人难以想象地抗住了越军的炮弹,守住了这块“钢铁阵地”。

看!“钢铁阵地”一一六高地在战火中巍然屹立!昔日郁郁苍苍的青山在炮火的肆虐下满目苍夷,再也见不到青绿青绿的树木了,只留下焦黑焦黑的土地……



部队领导向一一六阵地的守卫者赠送感旗!感旗本身并无多大的经济价值,但却是对付出的认可,对生命价值的认可。



请记住他们的名字吧:在一一六阵地防御中牺牲的李桂友烈士!



一一六的钢铁守卫者——张文彬



一一六防御中阵亡的许和平烈士,方寸之间留下了永恒的一刻!



让热血互相感受着,
让生命互相感受着,
让祝福和光荣互相感受着,
让大地和天空互相感受着……

TOP

“一.一五”中,越军以数倍于我的兵力向我前沿两个阵地发起轮番的进攻。我后续部队实施增援,冲击路上,越军的炮弹筑其道道“火墙”。一批批的战士倒下了,一批批战士又冲了上去,一个波次受阻了,又一个波次涌上前……

年轻的战士,面对死亡,他们无所畏惧;为了祖国,他们浴血奋战;为了胜利,他们前赴后继。




世上本没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也自然成了路;有路也好,没路也好,为了及时增援前面浴血的兄弟,无论如何也要往前冲。





“一.一五”战斗中前去增援的士兵。



一颗铆在阵地上的“钢钉”

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坚守英雄连”的步兵第1师第2团第3连战士杨启良

当越军逼近无名高地时,只身坚守在阵地的战士杨启良,面对蜂拥而来的越军,毫无惧色地一边连续投弹,一边对着对话机呼唤:“向我开炮!向我开炮!”凭借有利地形,他带伤孤身作战四个多小时,打退越军从班到排的四次进攻,毙敌十八名,被战友称为“老山王成”。



“坚守英雄连”步兵第1师第2团第3连在一次防御战中,激战六十九个小时,打退越军发动的十七次排至营规模的进攻。歼敌二百六十余人,缴获大量的武器弹药。



在指挥所内,紧张的气氛并不亚于前沿阵地。一个环节出问题,整个战斗态势将变得不可想象。



战斗的间隙,战士们抓紧时间修筑战壕工事。



尽管从这个角度上看不到进攻的越军,但战斗的紧张与残酷依旧依旧撼人心弦!

TOP



李建国,是号称“尖刀七连”的步兵第1师第3团第7连尖刀班长。在一次战斗中,他率领尖刀班,迎着飞蝗般的枪弹,第一个冲进越军的阵地,只身毙敌五名,和战友们一道全歼了守敌,新创了以少胜多的战例。




李建国所在的连队收复了被越军侵占的某高地,摧毁越军各种工事、火力点八十八个,打退越军四次反扑;并在五个阵地上坚守六十六个昼夜,粉碎越军十三次偷袭。共歼敌一百一拾五名,被中央军委授予“尖刀七连”的称号。



英勇顽强,敢打敢拼。
巧如猛虎,守如泰山。



“老山五勇士”,是一个由五名共产党员组成的英雄团体。在收复越军自认为“固若金汤”的两个毗邻高地时,自告奋勇地担负起第一个突击组的艰巨任务。他们采用“中间突破,分割围歼”的办法,强行通过越军炮火封锁区,一路勇猛冲击,一路摧毁越军火力点,使两个高地的越军陷入孤立无援坐以待毙的境地,这是一场非常漂亮的攻坚战!请记住他们的名字:黄仲虎、张继康、朱学猛、吴建林、徐雪雄



“五勇士”的连队在兄弟单位的支援下,激战九个多小时,收复了被越军侵占的两个高地,摧毁越军指挥所一个,屯兵洞十三个,歼敌二百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被军区授予“攻坚英雄连”荣誉称号。(步兵第1师第1团第9连



用钢盔标出制高点,用热血浇注新长城!




虽然死亡无时无刻地存在,但胜利的喜悦总是令人愉快的,适当的放纵一下发泄一下又何妨?

TOP



炮火映红漆黑的夜空,死神无时无刻相伴左右,但灵魂在这里却得到提炼,人生从这里却得以升华……生命之歌也许将成绝响,但我却从不后悔……



逐点逐洞进行清剿,生命在这里是如此的一文不值,但战争毕竟就是战争,丝毫没有任何的怜悯。



从上海市入伍的六连战士王健,双腿动脉血管被炸断,血如泉涌,他硬是用双肘撑起身体,爬上主峰,身后留下了一道生命的彩虹……



我以我血写青春!



虽然我看不见了,但我还能用我的手为战友压子弹!也许我会倒下去,但只要我还在,阵地绝不会丢!

TOP





徐小丹,中央军委命名的“炮兵侦查英雄”。

战士们喜欢他,称他是“火炮的眼睛”。

越军害怕他,叫他是“眼镜王蛇”。

多少个白昼和夜晚,他出没在茫茫丛林,潜伏在前沿阵地。他的眼镜是那么锐利,能从蛛丝马迹中,识破越军一个个伪装,精确地标出越军炮阵地的坐标和方位。他及时地呼唤“雷霆”,给越军以沉重的打击。他先后捕捉了70个重要目标,引导炮火摧毁越军火炮60门,汽车25辆,歼敌300余名。

他和知识交上了朋友。平时刻苦钻研本职业务,能熟记一万过个炮兵数据。他对步兵、装甲、防化、工兵业务也很熟悉。还会照相、开车,懂英语、世界语以及计算机语言。

是的,他在用知识打仗,他在丰富的知识中品尝到胜利的喜悦。




从南京陆军学院毕业的章晓虎,当越军以重兵进攻我前沿的高地时,沉着果断地指挥战士们扼守在结合部,连续激战十六小时,打退越军十余次进攻,又三次冒险接应增援部队,荣立一等功。




王洪,在收复某无名高地时,通过多次勘查地形,分析敌情,研究出十种方案。战斗发起,仅用二十五分钟就拿下主峰,打了一个干净漂亮的歼灭战。



杨慧军,一个聪慧的军人。他率领主攻排,巧妙穿过六百米雷场,象钢刀一样插入越军阵地,一举收复某高地。荣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我是一柄剑,让我闪耀吧,祖国。”
           ——朱勇烈士


“智勇双全的炮排长”朱勇烈士。这位南昌陆军学校的高材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创造了“曲直结合,炮炮协同”。“以静制动,守株待兔”等多种战法。

TOP

看看那些军人们写下的诗篇把




“世界怎么这么安静?仿佛空中传来母亲的声音。”
                 ——鲁璨新




“恨与爱,都在我心中燃烧。”

                 ——徐高虎

徐高虎,杯破英雄、一等功臣。江苏省溧水县人,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攻打敌某高地战斗中,他英勇顽强,一人排雷353个,炸毁敌洞4个,毙敌11人,。被军区授予“爆破英雄”的荣誉称号,受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我在为死神演算函数,再让大炮把它写出来。”

                  ——王维



“嘘——轻轻地,我又收下了一个上帝的糖盒。”

                  ——范中华

TOP



战士们根据实际情况,在运送伤员的卡车上安装上弹簧床,虽然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但却能大大减少伤员的痛苦。




战士们自己设计的“火箭抛射器”




在前沿阵地的草丛中,改革试制的音响触发器、电子报警器,是战士警惕的神经,有力地挫败了越军特工的渗透。



由于越军也使用我军的制式电台,因此两军的通讯极其透明,于是前沿的战士使用自己的方言甚至土话、约定俗成的词语等进行联络,使得越军的监听大为头痛。




猫耳洞地方狭窄,生活在里面几乎没有多少活动的空间,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人的活动能力、反应能力都大幅度的下降,对健康非常的不利,“猫耳洞操”也就应运而生。




陡峭的山梁上,爬行的是革新成功的“山地轨道输送车”,既省时又省力,提高工效近二十倍。

TOP



索道的惊心...




保障通讯安全的老黄牛——工程通讯兵。




默默伏下身子,胜利就这样被扛起来。




一步步,多么漫长的距离。机关人员组成的特殊军工队伍,在胜利的路上留下了足迹。
机关的人们并不只是在后方等候.




面对越军凶猛的炮火,为了背一个伤员下来,往往要再增添伤员,甚至是生命。




昼夜的激战,阵地急需补充弹药,他们坚持每天往返前沿阵地四、五趟。由于体力消耗巨大,有的人走不动了,就一步步爬着前进,双膝双肘皮肉都磨烂了;有的晕倒吐血了,仍咬紧牙关坚持着,把弹药及时送往前沿阵地。



泥泞的小路,印记着他们的足迹;陡峭的崖壁,洒满了他们的汗水。他们头上是呼啸的子弹,他们脚下是一片雷区。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穿越“百米生死线”,建起一条摧不垮,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战士敢与恶魔扳手腕
军工敢与死神赛跑
脚板是扬帆的双桅船
从血泪驶向开满鲜花的岸

TOP

雾,遮天蔽日;天,淫雨阴霾;路,坎坷泥泞;水,浑浊稀少。几百米、几十米、设置几米以外,就藏着穷兵黩武的越军。炮火炸断了补给线,枪炮封锁着交通壕。
  坚守在这里的士兵,本可以和同龄人一样,在明亮的教室里聆听师长的亲切教诲;在花前月下和心爱的恋人喁喁细语;在热烈轻松的乐曲中旋转起舞……。然而此刻,他们却趴在阴冷的掩体里,蜷缩在狭小的猫耳洞内。时时陪伴他们的是饥渴、寒冷和疲劳,但是他们没有皱眉,更没有倒下。

  听!炮震耳欲聋的猫耳洞里,不时响起动情的歌声;弥漫着硝烟的堑壕里,不时传出吉他、口琴悠扬的奏鸣。看!猫耳洞口,战士们用罐头盒栽种了“老山兰”、“仙人掌”等奇花异草;用山石、树根雕刻了“三峡”、“石林”、“三潭印月”等名胜佳境。炮阵地上,镶嵌着用草坪合碎石垒成的标语,矗立着“怡心园”,“碧月轩”,名妙趣浓,相映成趣……

  历尽了千辛万苦的士兵,何以这样豪迈乐观?何以这样热爱生活?请看硝烟中书写的对联:

甜中有苦苦中有甜一人辛苦万人甜,
圆中有缺缺中有圆一家不圆万家圆。




祖国在心中屹立
手下便有长城崛起
蜿蜒绿色的龙
是边疆长青的诗



吊床因战争而神奇
军魂因战争而美丽




把敌人包了“饺子”
吃钢嚼铁也是蜜……




战士有黑森林般茂盛的胡子
祖国就有胡子般葱茏的大森林




抹去的是硝烟,抹不去的是稚气










把胜利弹给山听唱给水听
我们的战史将这样写成




既然战争把我们召唤在一起
那么我们就享有共同的秘密




在那还散发着火药味的战斗间隙,战士们斜倚石头,在香烟盒上给远方的亲人写上几笔




谁说军人不会起舞?




利用一片空地,下起了中国的国粹——象棋




烟,对身体而言不是个好东西;但对于寂寞来说,烟却是个好东西……




喜欢拳棒的战士,在洞旁吊起沙袋,一招一式地练起了腿脚




在前沿阵地堑壕、猫耳洞中办起的简陋的军人俱乐部里,战士们挤在一起,拨弄着自制的乐器:那用野竹制成的笛子,手榴弹弦做成的二胡,罐头盒蒙上塑料布做成的排鼓,炮弹壳做成的铜铃,弹奏出别有风味的乐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