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趣闻] 深海新物种多达12万

海洋  本报综合报道 从11日开始,来自全球82国、由2000多名科学家参加的“海洋生物普查”会议在西班牙召开。海洋生物学家披露,过去8年来,生物学家收集到的海洋新物种多达12万种,而到2010年收集到的新物种数量将可能上升至25万种。
  怪异的触须、半透明的颜色、少见的斑点与条纹……漂浮于深海黑暗中的各种怪异小生灵,虽然酷似好莱坞科幻星球电影的特技镜头,却是海洋深海中真实存在的物种。
  2010年完成普查报告
  在11日“海洋生物普查”会议召开前夕,科学家第四次更新了海洋新生物普查资料。据悉,单在过去的1年中,生物学家就发现了1000多种海洋新物种。迄今为止,新发现的海洋新物种数量达12万之多。但海洋生物学家预计,到2010年海洋新物种数量将达25万种。
  报道称,“海洋生物普查”是全球性超过80国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参与的是一项为期10年的首创性活动,旨在评估和解释海洋生物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多样性、分布和丰富程度。这项研究将于2010年公布其第一份调查报告。
  在本次会议上,海洋生物学家将对新西兰海域的“海蛇尾之城”现象作出说明。这些拥有5只触角的生物种群习惯于“霸占”海底山脉的峰顶,此区域的水流量为每小时2.5英里,这种水流速度为数千只海蛇尾共同张臂捕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供应。
  另外,2月在南极海域发现的未知生物也备受关注。南极地区的海洋生物非常丰富,远远超过过去对南极海域生物种类的估计。比如,如盘子般大小的海蜘蛛,触须长达6米的水母等。专家表示,这些物种都具有五颜六色的体表特征,有些种类为了适应深海环境,都长有符合深海特点的器官,比如大大的眼睛、长长的触须、带光源的手臂、细长的足和躯干。
  深海章鱼失“喷墨”功能
  本报综合报道 种种看上去不可思议的海洋生物物种都是过去8年来“海洋生物普查”的最新发现成果。参与“海洋生物普查”的首席科学家雷·奥德尔表示:“我们会继续进行新的发现探索。”
  让奥德尔印象深刻的是,很多深海章鱼新物种都与南极章鱼有很深的渊源。
  奥德尔表示,随着南极深海变得更寒冷、冰层增厚,很多章鱼物种被迫适应更深海底的生存条件。从全球范围看,由于生活于深海的黑暗之中,深海章鱼开始丧失喷墨”保护功能——这原本是浅海章鱼遇危险逃生的重要手段,从而逐步进化成新的章鱼物种。

2008年11月11日 大洋网-广州日报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