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2786
- 威望
- 3370
- 金钱
- 0
- 阅读权限
- 110
- 在线时间
- 4527 小时
|
[人文]当北方人说南方人的话是鸟语是,北方人忘记普通话其实是满清语言
刚在关天上看到的,貌似有很多很有趣的例子,拿来贴下,很应景啊
不代表本人观点,欢迎砖头,冲帖子来,只要不砸到我就好
当北方人说南方人的话是鸟语是,北方人忘记普通话其实是满清语言 zz
| [size=-1]作者:msliver 提交日期:2006-11-13 23:21:00 |
北方话的代表普通话属于北方方言中的东北方言用偏于一隅的方言做民族共同语是否合适显然值得探讨。首先对推广民族共同语就不利,更重要的是东北方言丢失了大部分汉语方言所具备的特征,还带进来某些外族口音。比如大部分汉语方言能够分尖团音,东北方言就分不了;大部分汉语方言能够区分入声非入声,东北方言就分不了;东北方言的轻声,实际是声调丢失,这种现象是母语无声调的满蒙族人留下的特征,其他方言区都没有轻声现象;东北方言儿化音非常多,也是其他方言所没有的。
阿尔泰语系的特点是语素少、音节多,最极端的例子是日语。东北方言相对于其他方言也有这个特点,这给表达带来很大困难。比如稍微学术一点的普通话演讲,光用口语是不行的,必须辅以文字说明,因为音素少而导致同音词现象太多了。在音译的时候也很麻烦,常常要用两三个音节对应外语一个音节。
南方方言分成两大区:湘吴闽,赣客粤。湘吴闽的特点是有浊辅音、鼻化韵。赣客粤的特点是保留了入声、分尖团,尤其是粤客保留了合口鼻音,这在音译时非常有用。 分尖团
“酒精”和“久经”在大部分方言中是可以区分的,“酒精”是尖音,“久经”是团音,但在东北方言中混淆了。“酒精”在北方方言、下江官话中一般读舌尖音ziuzing,“久经”读舌面音jiujing,但是zicisi已经被占用,所以尖音保留jiujing的写法,团音改用个giuging,这是标准的客家话发音。对于北方方言来说也不是大问题,北方方言没有giuging的发音,看见这个拼音读成jiujing即可。能分尖音的地方,则把jiujing读成ziuzing就是了。
合口鼻音
普通话一般把sam译成“山姆”,拼音为shanmu,三个字母变成六个字母,一个音节变成两个音节,信息冗余度翻了一翻,效率低下,如何能体现汉语优越性!粤语一般译成“森”,因为粤语中“森”的读音就是sam。
分入声
丢失辅音韵尾的方言很多,比如西南方言,但是除东北方言之外的方言,即使没有辅音韵尾,或者喉塞韵尾,入声还是很有规律地分布,有迹可寻。只有东北方言的入声彻底消失在各个声调中,踪影难寻。要恢复入声,最好还是以粤客为参照。
举几个例子:
百 bak 窄 zak
达 dat 扎 zat
合 hep 执 zep
上面是粤语读音,只要把韵尾去掉,几乎就是北方方言发音,所以参照粤语发音作拼音,既不妨碍北方人发音,又方便北方人学习南方方言,也方便北方人翻译外来词汇,不至于搞中港台各译各的,没有通用性。
(2)从古诗词的押韵
南方方言以粤语(Cantonese)为例 北方放眼以北京话(Mandarin)为例
《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 其名句:
(*每句最后一字注音, 粤语用英文发音规则注音, '满大人'用拼音)
关关雎鸠, (粤语:Kao '满大人':Jiu)
在河之洲, (粤语:zao '满大人':Zhou *不压韵)
窈窕淑女, (粤语:neoy '满大人':Nu)
君子好俅. (粤语:Kao '满大人':Qiu)
杜牧[赠别]之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粤语:Tsing '满大人':Qing)
唯觉尊前笑不成.(粤语:Sing '满大人':Cheng *不压韵)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粤语:Ming '满大人':Ming)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F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粤语:Sun '满大人':Shen)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粤语:Tsun '满大人':Chen)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粤语:Bun '满大人':Bin *不压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粤语:Sun '满大人':Shen)
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粤语:Ho: '满大人':He)
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粤语:Do: '满大人':Duo)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粤语:Go: '满大人':Ge)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粤语:Bo: '满大人':Buo)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粤语:Ho: '满大人':He)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粤语:Go: '满大人':Guo)
(*每句最后一字注音, 粤语用英文发音规则注音, '满大人'用拼音)
王勃「倬彼我系」
倬彼我系,出自有周。(粤语:Zao: '满大人':Zhou)
分疆锡社,派别支流。(粤语ao: '满大人'iu *不压韵)
居卫仕宋,臣嬴相刘。(粤语ao: '满大人'iu)
乃武乃文,或公或侯。(粤语:Hao: '满大人':Hou *不压韵)
王勃「咏风」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粤语:Tsing: '满大人':Qing)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粤语:Ying: '满大人':Ying)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粤语:Tsing: '满大人':Qing)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粤语:Sing: '满大人':Sheng *不压韵)
「游梵宇三觉寺」王勃
杏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粤语:Sum: '满大人':Cen)
叶齐山路狭,花积野坛深。(粤语:Sum: '满大人':Shen)
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粤语:Yum: '满大人':Yin *不压韵)
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粤语:Kum: '满大人':Jin)
由此可见, 粤语发音与古汉语更为相近
众所周知,现在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实际上现在的北京话却是一种被摧残过的汉语,即满式汉语,其前身是满清官话,其重要特征就是没有入声发音.也就是说现在的北京话并非满清以前的北京话,而满清入关前,北京人使用的是古汉语的一种--吴语,也称明朝官话,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访华时曾对此做过记录,他用罗马拼音记录了当时的北京话,此记录至今仍在,后经专家考证为吴语,这是一种具有入声发音的比较完善的汉语方言
满清在入主中原的初期,曾将保持"国语骑射"作为维护统治的一项基本国策,要求满人说满语写满文,并在北京城内设立学校,意在推广满语满文,但由于满人游牧民族的本性和其短暂的历史文化局限了满语的发展水平,至入关时满语仍旧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语言,它的发音和语法不成熟,词汇量更是少的可怜.对于常年累月生活在深山老林的满人,初入北京时好象刘姥姥进大观园般大开眼界,很多普通平常的东西对他们来说也成了新鲜事物,小到一种普通花卉和日常用具,大到宏伟建筑和旖旎风景,用满语都无法表达.而象汉人的某些高级语言比如医学用语科技用语文化用语等满语更是无法表达,此时,面临着如何统治中国奴役汉人这个大难题的八旗贵族,又遇到了一个比汉人的抵抗更为头痛的问题--语言危机.征服可以使用屠刀,统治就不能只用屠刀了,为了巩固黑暗统治满足其政治需要乃至生活需要,满人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够很好的表述自己想法的语言,想在短时间内改良丰富满语显然不现实,至此,学讲汉语成了满人唯一的选择,于是八旗贵族们开始他们邯郸学步的模仿历程.满清这种虚心学习,绝对不是他们所鼓吹的推崇汉文化,实在是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无奈之举,是一种"工作需要",完全属于不得已而为之.
由于满语较汉语有着先天性的不足,再加上生理上的差异,满人无法很流利的说讲汉语,尤其是对发音短促不能延长的入声字,满人无法真正的掌握它的发音,只能是用满语生搬硬套汉语的发音,这样一来入声字也就消失了,这种情形非常类似日本皇军说汉语:"你滴,良心滴,大大滴坏了",而当时"满清皇军"说的汉语并不比日本皇军强.这种满式汉语首先在八旗贵族中出现,经过数年的使用和发展,使用人口不断壮大,在北京城内逐渐形成了操满式汉语的群体,并且形成了一种新的北京话--满清官话,即普通话的前身.
从语言的本质上看,尽管入声字消失了,但是满清官话还应该属于汉语方言的一种,它毕竟较大部分保留了古汉语的发音,但这无疑是一种最难听的汉语方言.由于满清官话是八旗贵族的官方语言,自然影响着中国的每一地区,从统治阶层逐步渗透到平民百姓,由北京城推广到周边地区,名正言顺的成为了中国的国语.但是中国幅员辽阔,从地域上来讲,满清官话在北方几乎达到普及的程度.而在南方的部分地区,例如江浙两广福建等地由于地处偏远,则受到影响较少,入声字在这几个地区也得到了较好的保留并直至今日,这就是操方言的南方朋友朗读古诗词时顺畅压韵的原因
满清官话这种蹩脚的新汉语方言产生的同时,汉语的精髓也随之而去,这也是落后文明取代先进文明付出的惨重代价,作为入声字消亡的罪魁祸首,满清的暴殄天物使现代汉语失去了特有的韵律和语音魅力,也使现代汉语失去了正统性,伴随着文字狱和剃发易服的暴行,满清实现了对汉文化从头到脚的抹杀和摧残,使满清成为中国文化的荒漠时代,这也是满清时期中国没有著名诗人和思想家出现的根本原因,故满清时期被鲁迅先生称之为"无声的中国".
东北话里的满语
东北(满洲)是满人的“龙兴之地”,北京是满人在“关内”的聚居地,因而在现在的东北和北京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满语词汇,只是大家伙儿没意识到罢了。我听过的最有影响的满语词汇是“萨其马”,这是一种享誉世界的点心。不过中国南方人说的“萨其马”都跟北京话里的音儿差得太远,而普通话里的“萨其马”和北京话的差距则体现在轻声上(北京话里多轻声也是来自满语)。南方人说这三个字的时候跟新闻联播里说的一样,很规矩的将三个字说出来。而北京话里把“萨”的音加重,“其”和“马”都是轻声。现代汉语里的满语词汇消失的很多,如清史小说里面的满语词汇很多都不用了。“军机章京”,“笔帖式”,“达拉密”,“戈什哈”等都已消失,但有些确留下来不单成为东北话和北京话,而且是现代汉语里的标准词汇,如“耷拉
比如北京话的这样一句:“这小蜜挺棒, 牌儿亮啊,哪儿拍来的?人长的帅,喜欢你的女孩儿就是多。” “小蜜”自然是来自英文的miss,但“挺”,“牌儿亮和“拍”“帅”都是满语词汇的音译。
还有普通话里的“马马虎虎”来自满语的“lalahuhu。
东北话的“磨即”、“磨蹭”(北京话里也有“磨蹭”),是来自满语的“moji或moduo
满语里的“cahu”本是泼妇的意思,到了东北话和北京话里成了诈唬或咋呼,是瞎喊,不礼貌或不文明的意思。比如“你在这瞎咋呼什麽?”。
东北人和北京人管腋下叫做gazhiwo,开玩笑时挠人家腋下叫“gezhi”或“geji”,这也是满语腋下和挠腋下的音译。
北京人或赵本山当指责别人胡说的时候一般说“你别跟我瞎勒勒”,满语里“勒勒”是说的意思。[ 转自铁血社区
汉语里的“巴不得”也是来自满语,只不过稍微变化一下。
汉语里的央告,央求里的央也是满语,历史上没这麽用的,多用乞求或请求,央来自满语里的“yangge.
汉语里的邋蹋来自满语的“lete”,比如我小的时候喜欢穿军装和大盖帽,出去玩身上弄的很脏,我妈就说我像lete兵
“这人办事干净,利索,麻利”中的“利索”和“麻利”来自满语中的“lali”.
汉语里“裤裆”一词来自满语,也就是东北话的“kabudang”,中国明朝以前的黄色小说里说那个地方都是用“胯下之物”,裤裆的叫法是后来才流行的。
东北或北京形容人家穷时,说“穷的叮当响”,“叮当”来自满语,也是穷的意思。响则是后加的。
“那个人脾气可真是个色(gesai),不好打交道”,这里的个色也是来自满语,意思是特殊。
东北和北京话的打有一种叫法为kei,比如“再不滚蛋我可要kei你了”,kei就是满语打的意思。
“这人说话怎麽这麽罗嗦”里的罗嗦也是来自满语,与shaodao或絮叨一样。
“几天不喝酒,我就浑身别扭”,“别扭”来自满语的“ganiu。其在满语中是特殊的意思。台湾管媚日,媚德叫做哈日,哈德,这个用法在台湾BBS或世界日报上很多见。北京话里也有类似的用法,“你可别老让我哈着你”,“你看看,你看看,他见到领导就知道点头哈腰”。这个哈字也来自满语,满语里管拍马屁,献媚叫做“hadaba.
XXX润肤露细心喝护您的健康”,护字沾汉语的边,可这“喝”是从哪来的?古汉语并无此用法,原来是满语“hekur”,那是照顾,看管的意思。
北京人管做生意叫“倒腾”(东北话为“倒登”),做生意的人叫“倒爷”。“倒”这个字在这里不是汉语里的本意,应是满语里表示“挪来挪去”的“taodem”。
东北有一种用羊或猪的骨关节来玩儿的游戏,叫“galeha”,当然也是满语。
以上是挑了几个影响比较大的词儿,东北话和北京话里的满语词汇还有很多。他们也没有进到普通话的范围内,比如说食物变质后的气味在北京叫做”hala味儿”,白衬衫领子上的黑色痕迹叫做“elin,那是满语里波纹的意思
汉语方言之满语借词
很多来源于满语的辞汇仍然存在于北方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在口语中,末字常改为轻声。
埋汰(脏)
嘎哒/疙瘩(地方)
嘎拉哈(羊拐骨或猪拐骨,用于游戏)
恩那(是、对、好)
饽饽(糕点,后亦指饼干)
个应(g ying)(使反感)
萨其马:来源于满语sacima,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名)」
白(bi):来源于满语baibi,意为「徒然」、「空
嬷嬷:来源于满语meme,意为「乳」、「奶」,转意为「乳母」
克扣(k ku):来源于满语keike,意同汉语
哈喇(h la):来源于满语har,意为「刺鼻」,今意为食用油变质[ 转自铁血社区
呵斥(h ch):来源于满语hacihiyambi,意为「责备」
勒勒(l le):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leolembi,意为「谈论」,现转义为「空谈」
抹擦(m sa):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macimbi,意为「舒展」,今意为将有褶皱的东西抹平
磨搓(m ceng),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moco,原意为「迟钝」,今意为「繁琐缓慢」
撞克(zhung ke):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jangkulembi,意为「撞上邪祟」
咋唿(zh hu):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cahu,意为「泼妇」,现在意为不沉稳,喜欢大唿小叫
胳肢(g zh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gejihesembi,意为「搔腋下使发痒」
邋遢(北京话发音为l te):来源于满语lekde lakda,原意为「胖人随行」、「衣摆下垂」,形容人穿戴不整齐,不利索南北方言如此不同,究竟谁代表了传统的汉话?这我们不能不回顾到历史事实。远的不说,汉族语言文化中心本在黄河流域,东晋的南渡和南宋的偏安,两度将文化中心迁往南方。头一次东晋继而宋、齐、梁、陈五朝北方完全在鲜卑族北魏,以后是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统治之下。北魏孝文帝曾禁止胡服胡语,可见胡语即鲜卑语在华北必甚普遍。北齐又因鲜卑人反对情绪,反其道而行之,甚至大加提倡。则今山东、河南以北几乎都成了鲜卑语通行的地区。第二次南宋南迁,淮河以北成了金朝女真人的统治区域。据宋人记载当时河南地区,竞到了“庐人尽能女真语”的地步。说白了就是“连饭铺伙计都能说女真话”。
鲜卑语词在《二十四史》中大量地保存着,仔细对比,和今天蒙古语几乎一模一样。女真语是满洲语的古语,对比女真语词与满洲语词竞“十同六七”。
......
鲜卑语既同于蒙古语,女真语又同于满洲语,而满蒙语言不管从语词、语法或语调方面又非常近似。那么,这两种阿尔泰语系的语言在华北前后竟统治有千年之久。尽管隋唐统一于前、元朝统一于后,隋唐和元都是带有极浓重北方民族色彩的王朝,不但没能完全恢复汉官威仪,所说的汉话也早成了胡人的腔调,与南方截然不同。南方语言中至今保存着的“来哉!来哉!”等极近似古汉语的语言,在北方就没有。北方自《元曲》以来记录的极近似今天白话的语言,南方也没有。总体来说南方语言近似文言,北方语言近似白话。任何文字记录语言都是记录当时说话的实况。因此文言所记当是中国古时的语言。南方语言既近似文言,可见南方语言代表的是传统的汉话。北方语言则是新加入的北语(叫“胡语”也没关系),北人说汉语也是“汉语胡音”,这是早有人说过的。因此北京的语音是“胡音”无疑,决非原来的汉音。北京语音调既是“胡音”,语言也是汉胡语言的“大杂烩”、“大融合”。例如下面这一句话:
“我带着哇单客了一趟车站旁边的那条胡同,想买点东西”。
这句话是北京年老的老太太还说的活语言,其中“哇单”(wadnn)乃满语“包袱皮”(兜东西用的),“客”是满语“去”(gene)的筛称,“站”是蒙古语的“站赤”(jam),“胡同”即蒙古语的“浩特”或“河屯”(hoton)。短短的—句话,包含了汉、满、蒙三种语词,语法是汉语法。诏•音和语调却是满蒙的胡音。谁曾料想到一句北京话会这样的复杂,它本身既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又是象征着民族大团结。当然,现在有些少数民族语词在汉语中表面上看不出来了。例如:我在内蒙去过一个村子参观“水土保持”,这个村子名叫“东擀杖”。甚为不解。后来,蒙古族同志告诉我原来叫“东甘珠尔”(“甘珠尔”系藏语),竟讹成了“东擀杖”。“擀杖”者“擀而杖”也。“擀面杖”家家有之,易懂。“甘珠尔”难懂,老百姓且不知其含意,所以按具音近,讹成“擀杖”了。这种情形在语词中不知凡儿?多数已难复原,竞被人认为是汉语词了。其实不是。
......
所以,清代以京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官话,为“胡音”无疑。官话通行的范围,即“汉语胡音”扩展的范围。据语言学家的意见,汉语官话方言可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宫话。而北京官话即为华北官话的根据和基础,它的范围包括今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河南和安徽北部的一角。我上述自己实践所得,正和专家所分华北官话区域特点一致。若是从宏观来看,上述四种汉话中的官话方言,那就除去东南闽、浙、赣、湘、粤少数省份和青、藏外,都属于官话方言区。其面积之大更可以想像。
说到这里我再举一例:我在内蒙执教20多年,所教蒙古族学生本来不会汉话的,学会汉话之后,一讲即是正确的北京音。此事令我十分奇怪。南方学生就不行,总带乡音。外国学生更不行,四声就弄不好。此决非蒙古学生聪颖过于南方学生和留学生,必有一定的道理。现有的惟一解释就是蒙古语音与北京语音相近。
......
这反过来证明,北京话的语音也就是现在的普通话不是汉族(保留在江南的)传统的语音,而是满蒙语音占主导地位的“胡音”。[ 转自铁血社区
哨叨(sho dao):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sodombi,原意为「马步行不稳」,转义为「轻佻、不稳重」
挺(tng):北方方言,来源于满语ten,意为「很」、「甚」
克(k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koikasambi,原意为「打架」,转义为「批评」
敞开儿(chng kir):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changkai,意为「尽量」、「任意」、「随意」[ 转自铁血社区
块儿亮(kuir ling):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kuwarling,意为「漂亮」、「美丽」
摘歪(zi wa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jailambi,意为「躲」、「避」,转意为「闪身让开」、「歪」、「斜」、「斜靠」。
该漏(gi lou):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gaimbi,意为「要、取」,转意为「揩油
得色(d se):东北方言,意思是轻佻,卖弄
马马虎虎:北方方言,来自满语lalahuhu,意思是办事不认真,毛糙
磨即:东北,北京方言,即磨蹭,来自满语moji,moduo
个色(g shi):东北方言,北京亦称glu,来自满语,意思是人(性格)特殊
====================
1某些北方人 请不要看到不合自己意的论点就乱骂
2某些北方人来到南方请入乡随俗 请天天洗澡
3请某些北方人公共厕所里 方便时请关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