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针对性----------------自虐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

某些海外华人的自虐情结(转贴)

中国人在文化层面上直接反思,以民国初期的“新文化运动”开先河。不管真正
的水平、深度如何吧,鲁迅骂的人多、巧妙、痛快,堪称一绝,兼之阴错阳差
之下被共产党树为旗手,从49年到76年之间,是反思派前辈中唯一在中国大陆
有广泛读者的幸运儿。“改革开放”之后,伤痕文学为第二次文化反思的前奏
和铺垫(批林批孔及整个文革在形式上都是反传统,但把它们当“文化反思”未
免有点太抬举了)。八十年代初,柏杨、李敖的作品传入大陆,在当时有如春
风拂面,令人茅塞顿开。整个八十年代,大陆文化界的主流(尽管大部分时候
是隐性的)可以说是以反思贯穿始终。

九十年代,大陆文化界反思的味道明显地淡了。你也可以说这是中国文人软骨
头、怂、贱、庸俗化、卖灵魂换钱,等等等等。也许是吧。但有意思的是这十
年里中国全社会的变化。变革、改革已不再是讨论的题目,争执的只是如何变。
老百姓的生活态度、消费观念有了根本性变化,政治意识淡化,价值观、道德
观、家庭结构、工作态度、社会结构等都在急剧变化之中。八十年代文化界的
反思,在九十年代深化、普及到全社会了。这是一场从下至上、没有口号标语
唾沫拳头、没有高瞻远瞩的领袖组织谋划、没有好为人师的假道学谆谆教诲的
变革,一场寂静的革命。今日中国资本主义建设日新月异,决不仅限于经济方
面。


在八十年代文化反思方兴未艾的时候,有一批文化精英带着一肚子没说完的话
出国了。六四之后,又走了几个一腔未酬的壮志、满脑子因为到嘴边的肥肉跑
掉而充满遗憾怨恨的精英。在他们中某些人的心里,中国、中国社会、中国文
化、中国人的印象永远地定格在上飞机之前的一瞬。


[电影剧本《海外精英之衷肠》节选:

(画外男低音)中国,你这不幸的土地,你这不幸的人们,你这让我魂萦梦绕
的土地,你这让我魂萦梦绕的人们,我要骂醒你,我要骂得你羞愧难当、痛定
思痛,我要置你于死地而后生,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我好伟大、好无私、好智慧、好钟情、好悲壮、好深沉。。。


深邃的眼瞳。镜头渐渐拉出。一只噙着泪花的眼睛,一张被自己感动得扭曲的
脸,一个孤独瘦小的影子,天地苍茫。画面淡出,幻化为一张张大的嘴,嘴角
已经撕裂,
前面是一根直立的中指。]

行文至此,无以为续。这是些多忠诚、多可怜的孙子啊!

好了,感动劲儿总算过去了,言归正传。

这些人是谁?下面我粗列两大类,欢迎各位对号入座。

1。不管你说什么,他都扯到中国文化劣根性、中华民族劣根性或共产专制上去。
看见美国人让座,他想起中国人的无礼和祖鲁;看见美国人不让座,他想起中
国人的虚伪、假道学;你说今天天气不错,他说是啊共产党把中国的环境糟踏
成什么样子了;你说今天天气很糟,他说是啊可中国人连批评的权利都没有。

2。死盯着中国社会、文化里的“糟粕”不放,时间长了,眼睛斜了,正的也看成
歪的。
中国人服务态度好,那是中国人贱、见钱眼开;中国街头没厕所,唉,
厕所都找不着,苦笑不得;有厕所得交钱,唉,上厕所还得交钱,苦笑不得;
搞星级厕所不交钱,唉,厕所还搞什么星级,苦笑不得;共产党不反贪,你看,
贪得明目张胆;共产党反贪,你看,打苍蝇、作秀;中国人不会思维,那是中
国人不会思维;中国人会思维了,那是学英语、跟着老外屁股走。

那你是不是中国人?老兄从容微笑,指了指前天的帖子:“我是WBD”。你这预
埋伏笔的手法是中国的国粹呀?嘿嘿,我这叫以夷制夷。

反思、批评,在个人是思维开始独立的标志,在社会是变革的必要条件。二十
年之后还在一味反思、批评,在个人是思维发展的停滞,在社会是变革的反动。

为自虐情结所困的海外文人之不济,此其一也。

平心而论,这些人的很多分析、批评都是对的或有道理的。但追求“对”、“有道
理”,只是思维发展的青春期,下一步、较成熟的阶段,是追求“有用”、“有趣”。
世界上对的、有道理的道理、说法无数,可惜绝大多数是废话。
为自虐情结所
困的海外文人之不济,此其二也。

某些海外文人,也许觉得自己有为中华民族作文化启蒙的重任,不由分说,便
把中国十三亿人和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扛到了背上。“民主是不是万能”、“单向
思维、二元论太简单”,好为人师,诲人不倦。这样的见识,拿到一百年前的中
国或二十年前的大陆,可谓一鸣惊人,振聋发聩。可惜,您晚了二十年。
现在
讲这些东东,有如黄道婆转世到处办“纺织机之原理及功用讲习班”。我知道有
很多海外文人,因为不能或不愿,出来之后很多年都没回去过。当年离乡时的
时尚、偏激加上多年的隔阂,以为如今大陆人还象二十年之前那样拿派克笔当
宝贝,倒也情有可原。道听途说或短期回去度假,了解不了多少真实情况的。
我建议这些同志们有机会的话回去工作一段(至少几个月) -- 我原来回去度假
有不少次,但上半年在国内工作半年之后,我对现在大陆人、社会、文化的看
法有了一些根本的转变。从共产贪官到下岗人士,对传统的反思、扬弃,对民
主自由的向往、理解,二十年来一直在深化、进步,你们在美国怎么却还在幼
儿园小班留级呢?为自虐情结所困的海外文人之不济,此其三也。

侨居海外,毕竟困难多多。在中华文化里泡大,即使语言没问题,哪怕是找了
美国人结婚,要想足够融入美国主流、完全消除外人的感觉,第一代移民简单
作不到,在社会上、工作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受歧视、排挤的感觉。融入
主流的强烈欲望和受排挤的冷酷现实交汇之下,自然的心理反应之一就是从心
底里否定、排斥、贬低自己的过去。为自虐情结所困的海外文人之不济,此其
四也。

在国外不得志,回去又不愿意、舍不得这边的房子车子工资、怕卖不出高价或
不习惯,一腔郁闷,尽皆化作冷嘲热讽、惊人之骂,一不作二不休,从过去到
现在、从文化到历史、从贪官到愚民,滔滔狗血泼将过去,不留神早上起来上
网一看,嘿,成了名人了!
于是大为受用,再拣几个大题目,什么逻辑、关联、
论点集中、辩论方法道德,全扯淡,只要文字轻佻漂亮刻薄有趣、旁征乱引,
只要痛快淋漓,自然有叫好的、叫骂的,反正隔着屏幕你打不着我,我赚的是
痛快和名气。为自虐情结所困的海外文人之不济,此其五也。

佛家讲,相由心生。心底里看不起自己(过去或现在的某些方面),于是便看
不起别人。心理失衡、心怀怨毒,于是别人的每句话都是讥讽和咒骂。反过来,
如果能做到心平气和(inner peace),那么整个世界都是平和的,这也就是“无
为而无不为”的意思之一。

[ Last edited by idiotor on 2004-6-14 at 22:20 ]
Share |
Share

转者并不完全赞同该贴的全部说法, 但其中对某些自虐情况的描写还算传神.

文中所述自虐症患者也并不仅限于海外,海内也不乏其人.......

人必自侮, 然后人侮之.................................................................  

[ Last edited by idiotor on 2004-3-7 at 14:21 ]

TOP

又及, 自虐大概又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恨铁不成钢型的(虽然这铁的生成, 他也未必有丝毫贡献), 此类先生对中国并无恶意, 只是自认真理化身,欲"唤醒"国人, 而往往失于偏颇.  另一类则是有意为之, 或出于信仰(他们深信中国必须改朝换代才有他们心中的未来),或出于生计.  这类人的特点也简单, 大体为:   (以下为转贴)

"极力诋毁中国取得的任何成绩,或者根本不提中国还有成绩。" 有了成就, 一律是面子工程, 比如"神舟"上天, 就是劳民伤财.

"大肆宣扬中国的坏消息。对中国确实发生的坏消息,不但连篇累牍地张贴,还添油加醋尽可能补充不实的内容,牵强附会地发掘所谓“内幕”,“真相”,总之是中国罪有应得。 "

"大肆散布关于中国的谣言,假消息。这些假消息当然都是负面的,煸动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家和政府的仇恨。 ",比如造谣说中国向越南割让国土.

"宣传“人 权高于主 权”“条件爱国论”“唯武器论”。"

"替历史上著名汉奸翻案。宣扬“爱国贼”理论。 "  比如为秦刽翻案.

"极力打击中国的英雄人物。据他们考证,岳飞根本不是忠臣,秦桧倒是受到了不公待遇"

"重新发掘所谓历史真相, 颠倒黑白, 比如为八国联军翻案, 攻击是义和团惹来了洋人,比如为朝鲜战争的美国一方抹粉, 说它们根本无意危胁中国, 倒是中国惹火上身," 等等, 不一而足.

[ Last edited by idiotor on 2004-3-5 at 18:00 ]

TOP

关于个别人自虐行为的后果--------不可小看

这里所谓自虐, 大体是过分说自己所属人群的坏话(是说坏话, 而不是善意批评).  大到国民(说中国人如何如何不济), 中到地域(说某省人如何如何, 或台湾与大陆分别如何如何), 小到某种特定人群, 比如"中国大学生"如何如何,  "中国在某国的留学生如何如何".   因为说坏话的人也属于这一群, 就格外能够有效果, 因为照常理, 正常人是不会诬蔑自己的.   无奈自虐者又有一个特点, 虽然他属于某人群, 但自虐的时候他会忘记或干脆就否认他原也属于这一群,因此虐起来是无所忌讳的.----------不过, 旁的观众大体还会把自虐者归入其原来族群的, 比如, 在美国拼命要求美国制裁中国的"华人", 再怎么使劲, 美国人还是不会把他看作美国人, 而只看作是另类的"中国人", 资助一下是可以的, 尊重却是不可能的------他们自己意淫来的"尊重"除外.
        
        自虐者经常有人喝彩, 因为他替别人谩骂的效果格外好-------------看他们自己人都说他们这么坏, 可见真坏.........这是别人不能替代的.

        自虐者的作用常大于建设者的努力. 比如, 在德国的广大留学生大多都在努力学习和工作, 本来就很辛苦, 冷不丁有人在媒体上利用找到的极个别另类学生, 大肆喧染, 以偏概全, 愤愤然用"留学垃圾"来吸引点击.   这种描述, 倘是夷人为之, 固也可恨, 但效果要差一些,--------某些夷人常诬蔑我们, 大家是有警惕的.  但如果是中国人自己写的, 特别又还是中国的留学生写的, 而读者大多数又远离这些留学生, -----------------则杀伤力剧增!!! 个体留学生的努力能够抵销舆论的炒做么?

---------他们自己怎么会攻击自己呢?

         可悲的是, 自己攻击自己(或丑化,或讥讽, 或大揭所谓"内幕"---------仿佛那些内幕偏偏都被他隔着门缝亲眼看到了, 而所有这些, 大体是告诉世人中国如何丑陋,如何没人性,如何可怕的)且乐此不疲的"中国人", 真的不是俺杜撰出来的.  

.

[ Last edited by idiotor on 2004-3-5 at 14:16 ]

TOP

人非圣贤~~~~~~~~~~~~~~~~~~~~~~~~~~~~~

人非圣贤

但凡是人, 就有出错的时候, 就有出丑的时候, 就有失态的时候,就有走麦城的时候.


我个人以为, 大概周总理是个例外, 但他也有失态的时候, 他平生谨慎, 喜好品酒, 有酒量而一向自我节制. 但他喝酒吐过:  访问苏联时一次因赫鲁晓夫等众多领导人劝酒,喝醉呕吐,他事后为这件事还向中央做了检讨。   另一次,在欢迎志愿军凯旋归国的宴会上, 周总理为将士们敬酒, 很多杯酒一饮而尽(一说是数十杯茅台), 以致走路不稳,最终躺倒在椅子上.......医生赶来诊疗抢救,总理在北京饭店里睡了一夜才清醒过来。这次醉酒总理在北京饭店休息了两天。后来他写了检查,说影响了工作。

这样的事情, 如果站在不同的立场, 完全可以做出不同的诠释.  我倾向于这样的评论:"这一次热烈,谁也没数总理喝了多少酒,反正出席宴会的所有志愿军代表,都和总理碰过杯。代表们都满足了,高兴了,总理把欢乐送给了大家,自己却大醉倒下。"


这样一个总理,   现在似乎也有人热衷于"重新发掘历史真像", 要把总理身上的"光环"也打碎, 目的呢, 据说是为真理,--------------------" 我爱中国, 我爱总理, 但我更爱真理和真象"

居于某种位置的人, 除了谋其政以外, 他又是一种符号和象征.时下的国家领导人, 以各方面形象, 与总理相比大概都是自愧弗如的吧.  但这些领导人, 不是非洲的领袖, 不是欧洲的领袖, 不是美洲的领袖, 不是其它任何国家的领袖, 而只是中国的领袖. ......他们恐怕难免也会出洋象, 但若是有人抓住这点枝节(当然, 照片大概是真的)大做文章,----------恨不能传遍全宇宙,   则丑化的, 终归是中国人群中的一员, 且这一员比这里的任何人都更代表中国的形象(至少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如此吧)------------------不错, 做这文章的人传播的是"真象" , 我不太明了的是, 若是中国人卖力为此, 带给他自己的有哪些益处呢?

人之聪慧和愚钝之分还是存在的, 但是否伟大却不在于此.  不由想起一代鸿儒辜鸿铭  ,  这老先生学贯中西, 于中国在国际上最受屈辱的年代, 矢志捍卫中国文化, 东方文化, 到了孤独的地步,  甚至为一夫多妻制和男人留辫子辩护. 他本人就留着辫子------------------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 “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辜鸿铭这样的先生, 你可以对他见仁见智, 但他对中国,对中国文化的维护, 是他最受人尊敬的地方---------------自尊者, 人恒敬之!

中国,中国社会, 中国文化, 中国的一切, 正是生你养你的地方,也是造就你一切特质的地方. 当你把他看作别人家的时候, 你骂她大概是没有负担的.   

自虐的人, 大抵是最不愿付出的人, 比市井无赖不同的地方, 是能够滔滔不绝地为自己的无赖造出万种冠冕堂皇的理由, 甚或写出专著.................君不闻, 近来某些华语人士所流行的不就是"爱国就是卖国, 骂中国才是爱国" , "汪精卫投靠日本人, 其实是为了中国百姓的幸福"--------为了自己国家百姓福祉,甘愿蒙受国人深刻误解(虽然高官厚禄也享受着), 这哪里是汉奸, 简直就是民族英雄嘛...............  过不了多久, 大概会是"汉奸万岁"了......     

自虐的人, 大体上能够忠实做到逢中必反, 逢外必捧, 比如民运新秀余杰之流, 对搞乱的台湾的李登灰,陈水扁极尽吹捧之能事, 当水扁上台的时候, 居然肉麻地写到:  "台湾的总统直接选举和政权和平交接,其意义怎么高估都不过分。......两岸的统一不是武力能够实现的,而是在和平的前提下,共同缔造一个真正的“自由民主的中国”。 "     而就是这样一个把台独分子吹捧为"为真正的自由民主的中国"而战的英雄的余杰, 其文章也多次在这里的论坛被引用.  中国某些人自虐症患病之广, 之深可见一斑.    自虐的效果已经显现:   汉奸慢慢不臭了, 爱国主义慢慢不香了,  骂中国慢慢成了爱中国了, .........

衷心希望只是一个愚人的杞人之忧......

[ Last edited by idiotor on 2004-3-7 at 14:54 ]

TOP

老文新贴: 下述文字出自哪本畅销书?

老文新贴:   下述文字出自哪本畅销书?

我唾弃那种中国人
......

    我有一位姓王的朋友,在北京某高校任教。这位朋友最大的也是最持久的乐趣便是与来
到北京的各类外国人打支道,他总有机会也总有能耐跟老外们混得倍儿熟——然后,再找机会把各个国家的以及他那些外国朋友的各种奇闻轶事叙述给我们听。他有一位英国朋友叫马克,据说他跟马克的交情已有多年。我们经常听到他这佯大声嚷嚷:“马克这小子昨天夜里三点打电话把我吵醒了,一问,他在哥本哈根喝多了酒,说要劫持架飞机过来看我。哈哈哈哈哈。”诸如此类的消息特别多:“马克在日本跟一个尼姑好上了。”“瞧见身上这件T恤吧,是马克寄过来的,这个图案是牛津大学的标志。”………

    不是说他吹牛,我知道那个马克。有次正好我去王先生家找一本书时,马克来电话了。

    王先生拿起话筒后一下子激动非凡,满脸的青春痘都熠熠发光,他一迭声高叫:“哦马克,哦马克……”然后用一种显然装饰过的(装饰得更有牛津味)英语热烈交谈起来——为了避免他接完电话后再宣布消息,我俏悄地离开了。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打了个寒噤,我的这些同胞怎么啦?

    1995年在北京惠侨饭店,我认识了一位其貌不扬但据说诗歌写得极先锋的女诗人。

    她旁若无人地说话,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五月份我从加拿大回来——先去的
美国,呆了三个月,过边境去加拿大——啊,我从没有看到过那样美丽的天空,还有那种气候——从来没有过——好像上帝过于偏爱他们!


    写起来像一个杜撰的讽刺小品,但我一点都没有添油加醋,女诗人就是这么说的。我不
想再去描绘她说话时那种痴迷的表情——笔力不逮——反正她眯着眼睛,似乎竭力要再让自己的感受能与那里的天空气候再契合一次。后来我发现不对:电视里不是经常报道美国什么什么地方暴风雪肆虐、冻死了多少流浪汉吗?要开奥运会的亚特兰大据说夏天的气温也会达到摄氏四十多度吗?也许那位女诗人去美洲时正赶上了好季节。但是中国显然也有这样的时候啊?她就那么轻易地下结论:上帝偏爱美国人。

    不能否认,在中国人中间,确实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他们恨不得能换掉自己的血,恨不能从来就不懂汉语;他们也是种族主义的拥护者,只不过他们歧视的正是自己。


    这是一种可怕的、致命的症结。这是另一类的中国人。这种病有两大症状:一、在洋人面前,他们表现得唯唯诺诺,像XX所说的那样,极想变成奴隶,并且如果变成之后还欣喜若狂;二、 在自己的同胞面前,他们又出现了某种臆想,他们暂时变成了洋人,汉语变得不流利了,有些关键的词必须要借助其它语种的词汇才能使整个句子连贯起来。

    今年三月七日,我去建国门外的国贸大厦与X国汽车公司北京代表处商谈一笔广告业
务。接待我的是一位中国雇员,这位看上去不足三十岁的小伙子在我落座以后居然用英语和我交谈——这使我大为惊讶——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建议,问他能否使用汉语,这佯我们可以谈得更到位一些。他说:“在公司内部必须用英语,这是老板的要求——而且我们也习惯了。”话虽然这么说,但他还是很宽容,同意用母语与我谈判。只是在整个过程中他不断地插入英语词汇。比如他转身吩咐一位下属(名片上他的头衔是副主管):“请递给我一张paper(纸)。”

    我们的四大发明之一快要失去它原来的名称了。

还是我开篇谈到的那位王先生,他有一次醉后大哭:“呜呜——呜,中国真他妈俗气,真他妈单调!这个土地上只有繁殖就是不可能有爱情,人家马克的那种爱情在中国是找不到的呜~~~~~~~~~~

    王先生几次恋爱受挫,其心情可以理解,但把这种心情化成愤恨一下子投向他生于斯长
于斯的国度,那就只能从更深的方面去找原因了。
......
王先生有几次谈到马克在泰国的艳遇,大致情形是这样的:
......

    结局是美好的:马克蓦然回首,然后便激动得大吼大叫;然后他们紧紧相拥着去了宾
馆,然后……马克完成了爱情,一个人来了中国。

......

    他的爱情可以像唾液那佯,随时随地分泌。

    当他在蹂躏我们的姐妹时,我们还应该感到幸,因为,她们得到了“人家马克的爱
情”。

    我快窒息了。

    为那种中国人!为那种洋奴!为那种洋奴嘴脸和行径!

    我唾弃——啊呸!

TOP

劣等民族是自认劣等的(zt)

题目是由[劣等民族] 和 [是自认劣等的] 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容易理解,第二部分是一个完整句子的一部分。第一部分问道:“一个民族为什么是劣等民族呢?”我认为可以有很多原因和根由。凡自认劣等的民族,那就是一个劣等的民族了。我将按照这样的理解的推测来继续作文。

首先,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命题。它包含了一个有丰富内容的哲理,那就是民族的自强不息和自我肯定是自存、自发、自续的关键。反过来说,一个妄想依靠他人的恩赐和施舍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没有自尊和自信的民族,是一个自认低人一等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出息的民族,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的。

先说说我的民族——中华民族,它到底是不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抑或是一个劣等的民族?为了避免长篇大论、老生常谈,我列举三个论点来说明和回答这个问题。其一,一个有着绵延了五千年文明的民族必定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否则何以常立于天地之间?其二,一个优秀的中华民族因为其优秀而证明了它必定不是一个萎缩自卑、自认劣等的民族,否则何以如此优秀?其三,一个真正优秀的民族不会因为少数的民族败类的自残自贬、自轻自贱、自卑自虐而变得不优秀,不会因为这少数人的自认劣等而变得劣等。因为,这个民族的大多数人是有骨气的、有自信的、有自尊和有智慧的,他们组成了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具有超凡睿智的哲学、具有胜不骄败不馁的优秀气质的民族。

但是,[劣等民族是自认劣等的] 这句话所具有的另一个深刻的哲理,还在于作为提醒所有中国人的警示作用。这才是本帖真正要讨论的主题。君不见今天仍然有一些中国(的后)人骨子里的钙质渐无,甚至提出中国需要殖民三百年的口号。这等于说,中国是一个劣等民族,无法自己管好国家,干脆加入英联邦或美利坚合众国好了(可怜见还不知别人的冷屁股逅不逅那张热脸).  君不见一些所谓的学者对那些为了中华的独立和中华民族的生存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真正有骨气的中国人极尽贬抑之能事——岳飞、文天祥、张珏、李庭芝、于谦、史可法、张煌言、黄道周、李定国等为国人生存以死相拼的民族英雄不但被免去了民族英雄的称号,并渐为国内各种文化载体所冷落。于是,崇高的民族气节和民族骨气被视为垃圾,为民族以死相拼的英雄不再被顶礼膜拜。如此地颠倒黑白只会贬低本民族、美化民族败类、丑化民族英雄、降低本民族在其它民族心目中的形象和鼓励更多的人去当汉奸。幸好,这样做的只是少数中国(后)人。一个懂得自尊的民族才会赢得尊重,不懂得自尊的、自虐的民族无论在何处都将被视为劣等民族。


[中国的 [逆向种族主义] 思潮]

中国90年代直至现在的民族主义思潮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其相对于80年代中国的[逆向种族主义](reverse racism),形成了反差。[逆向种族主义]现象凸现了中国知识界主流的一种思潮,这种思潮认为中国文化是劣等文化,中国民族是劣等民族,其中尚有良心者认为中华民族必须脱胎换骨才有资格在地球上生存,而更具种族主义色彩的一些知识分子则无情地认为他们自己的民族在人种上就过于卑劣,不值得允许其在地球上生存。这种[逆向种族主义] 思潮在80年代几乎笼罩了整个中国。在所有这类观点的出版物中,《河殇》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注1]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中国的知识界自称的[逆向种族主义的文化热] 的呢?大概有几个原因。原因之一,完全否定自身的传统、自身的文化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是自”五四”以来的中国知识界传统,这个传统有时与爱国主义理念相悖,有时又与反封建的意识形态相符合。在摧毁中国传统文化的”文革”过去之后,人们又立即把一切过失,包括”文革”的所有过失都归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头上,并再次掀起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声讨浪潮。这次走得比”五四”和”文革”还远。”五四”思潮有”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色彩却无”民族虚无主义”或”逆向种族主义”的半点位置,它恰恰相反,是民族主义的,”文革”也是如此。但是,从”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到”民族虚无主义”或”逆向种族主义”的发展还是符合逻辑的。当然,中国的事情不能脱离评价政府的态度。80年代政府鼓励或容忍”逆向种族主义”思潮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的开放政策的需要,这应该是原因之二。[注 2]

[中国的民族主义的觉醒]

但有着辉煌历史的中华民族是不可能真正赞同[逆向种族主义]的。任何生命都有自我肯定的机制,舍此不能生存,何况一个民族。于是,从80年代末开始,在中国的知识界出现了对”逆向种族主义”的反思,直至90年代汇成了强有力的”民族主义”潮流。虽然 [逆向种族主义] 至今在中国的知识界,特别是掌握学术及教育权力的高层知识分子当中,仍占有相当的地位。
但一个好现象是,这种回归民族主义的潮流,也使得中国的”自由派” 知识分子以及”六四”之后流亡海外的民运人士的公众支持率大大降低。一句话,他们丧失了道德生存的基础。海外民运组织的”逆向种族主义”色彩不仅使他们在90年代迅速丧失了中国本土人民,而且丧失了海外华人的支持。

事实上,中国一般公众对于”逆向种族主义”一直是反感的。中国90年代的”民族主义”除了是对80年代”逆向种族主义”的逆反之外,也表明了中国人对于真实西方的了解有了加深,因而西方的光环逐渐消褪,中国人自己国家利益意识逐渐觉醒。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霸权主义在国际间的露骨表现更加提醒了民族和文明间的竞争意识和现实觉悟。

[一些值得一提的观点]

还有一些值得一提的观点。虽然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东西,包括物质方面的以及非物质方面的,都比中国要好,然而,没有中国人在80年代所幻想的那么好。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知识界到了90年代已经逐步了解到,西方人的个人行为,特别是国家行为并不完全是理想主义的,而是实用政治(强权政治)型的。80年代的很多中国知识分子心目中,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完全是道德的化身,是中国人民的救世主,它们关心中国的经济发展、人权、民主,一心希望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如果说它们与中国有什么矛盾的话,那是与”中国的专制政府”的矛盾,这些矛盾是由于西方人关心中国人的福祉才产生的。然而,中国人逐步了解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他们吃惊地了解到,许多西方人担心中国的经济发展会与西方争资源(如Lester Brown)、争市场,害怕中国人如果过上富裕生活就会妨碍他们的奢侈生活;他们也逐步认识到,一些西方战略家与政治家想削弱中国并不仅仅是旨在削弱中国的”专制统治”,而是中国的强大本身就会使他们不安;他们也模模糊糊感到,关于”最惠国待遇”等问题,决不仅仅与”人权问题”有关,而是牵涉到美国的贸易利益。一位在美国住了几年并拿到了一个政治学博士后的中国人认为:”对于美国舆论和战略界来说,对中国的主要恐惧与其说是来自意识形态的担心,不如说来自未来霸权兴衰交替的忧虑。”这是西方光环的消褪和中国自我国家利益意识的觉醒的开始。[注3]

我认为,中国的“民族主义者”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是一个正义的、民主式的社会。但是,正是因为本着美好的生活观点和民主精神,民族主义势必厌恶一切形式的专制,特别是强权政治和国际独裁。所以对一切形式的新的奴役,包括来自西方的经济、文化、新闻暴力的奴役,表达出我们的警觉与抵制。保有独立与自信,而不仅仰人鼻息地活着,中华民族才可能拥有未来。当然为此也不可避免会有磨难。中国需要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诸方面具备独立自足的发展与创造能力,才有可能在这空前严峻的挑战中胜出。

因为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任何国家对外关系的中心都必然是对美关系。中国在冷战后的世界秩序中如何生存?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美国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对于世界的领导是十分仁慈的,其他国家由美国来管理,甚至好过由本国的专制政府来统治。中国的”自由派”知识分子大致持这种看法。另一种观点是,不能将本民族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和寄托在别人的“仁慈心”上。这后一种观点是中国的”民族主义”的理论基础,也应该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一般公众的民族主义的基础。中国的“民族主义”在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基本立脚点就是,中国的命运必须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即使美国人十分慷慨仁慈,也不能由他们来安排我们的命运,更何况在以往的交往中,美国人往往十分明显地表现出他们对于自己的国家利益的关注。[注4]

什么是未来中华文明于其它文明之间最易产生冲突的基本问题?不是台湾问题、南海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或与邻国未定边界问题,也不是意识形态问题,而是中国的发展打破世界格局现有的平衡而引起既得利益国家的恐慌,因而联手遏制中国的问题。这些国家即使不能完全压制住中国的崛起,那么降低其发展速度也是好的;它们将采取种种手段,如分裂中国,以实现这个目标。简单来说,文明之间的竞争没有对与不对、正义在正义、道德与不道德的问题。中国要发展是对的,已发展国家要遏制它也是对的。这才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及日本的长远关系的实质。这样一来,中国就应该理解“中国威胁论”有它存在的事实基础,要消除它实在是不可能的,对它进行愤怒声讨也是没有必要的。中国人必须作好忍受一个后发展强国必须经历的那种磨难的准备。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20世纪中有两个后发展强国——德国和日本——为力图打破既存秩序对其发展的限制而与世界其他各国为敌,最终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复以它们自己和整个世界蒙受巨大破坏而告终。中国的情况与德、日两国有所不同。但历史的经验不可不察和不可不取。   

[结语]

最后,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民族虚无主义与自认为是劣等民族的思想是同义词。而高扬现代的民族主义则是民族自尊、自立和自强的同义词。


[ Last edited by idiotor on 2004-3-17 at 17:16 ]

TOP

欢迎对号入座

自虐的人,多是丧失了自尊和思维能力的人,以自己身份为耻的人。为了摆脱这个身份,而往往格外卖力地摸黑这个身份------------------一般他们都忘了,被抹黑的也包括他自己。

不过也可以预告一下,自我抹黑以图改换身份的人,很少有达到目的的--------------最后只好在黑暗中过着里外不是人的生活-----------------或许,自虐者追求的正是这个境界?

TOP

我靠,,转的还很全。。辛苦了。。加精!!!

[ Last edited by mason01 on 2004-5-25 at 13:31 ]
[img]http://www.csuchen.org/bbs/attachments/day_041031/EXkQ_banner.jpg[/img]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idiotor at 2004-3-3 11:01 PM:
某些海外华人的自虐情结(转贴)

中国人在文化层面上直接反思,以民国初期的“新文化运动”开先河。不管真正
的水平、深度如何吧,鲁迅骂的人多、巧妙、痛快,堪称一绝,兼之阴错阳差
之下被共产党树为旗手, ...



看 idiotor 费这么大劲告诉偶们“如何认识少数有自虐情节的华人”,真是感动:这翻复杂的思考,恐怕不是用人的头脑,而只能是用人的屁股才能完成的。难为 idiot 了,呵呵。

其实“如何认识少数有自虐情节的华人”不用费 idiot 那样吃奶的劲,看看偶下边简单的一句话就清楚了:

对一个裤子没得穿的人而言,承认自己没穿裤子不是自虐,没穿裤子又不承认并拒绝穿裤子才是自虐。

这么简单的道理估计 idoit 小朋友们是不会懂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