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腮春心动 古代美女(图)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酒意待情谁与共,沮融残粉花钿重”。这是李清照的半阙词《蝶恋花》。每当读过,一种宁静的清雅感觉便涌上心头,复古了女子那种“静”的心态……
Share |
Share

用“小女人”来形容中国古代女子无疑是概括性最强的一个词了,一个“小”字,把中国古代女子的谦卑描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女人是一种柔脆的,感情丰富的动物那么中国的古代女子便是其中的“典范”。特定的社会环境所致,她们所受到的不仅是情感的拘禁,还有伦理的的束缚。她们天生便是怯弱的一方,没有反抗,只有屈从,她们所受的是“三从四德”的教育,在她们的思想中,女子无才便是德

TOP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从孟江女哭长城到李香君为爱而亡,中国古代女子的坚贞不渝又岂是一块贞洁牌坊所能诠释完整的。这点倒很值得处于现代文明的我们反省,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精神是否已经沦陷,现在分分合合,聚聚散散的爱情究竟是一种自由解放,还是爱情的变味?周遭还有几人可为爱情而付出许多,更别说自已的生命了,爱情的已被亵渎得只剩辉煌的台词,是该说现在的爱情比古代幸福呢,还是古代的爱情比现在神圣呢?不解。但应引起深思……

TOP

悲悲戚戚,听着琵琶女一面低眉信手续续弹,一面说尽心中无限事。少女时期秋月春风等闲度,而人老花黄时却门前冷落鞍马稀。悬殊的对比,无尽的失落,而其中又有几人能找到情投意合的人相伴一生呢?恐怕多如琵琶女般只能在清冷的夜中轻抚传琴,自叹生平吧。其苦闷与压抑难道只是因为她们多愁善感而致吗?

TOP

当时病态的社会造就了中国古代女子的地位,今天我们所能知道的,仅仅是一些有载可寻的名人,而那些平民女子,她们的日子又是怎么过的?是每日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还是放舟灯许愿上天赐给自已一个如意郎君呢?抑或终日忙于琴棋书画而使日子充实自得?想必这也只是富家小姐的特权吧。那些市井小女唯有接受命运的安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许只能嫁个没有感情的人将一生幸福完完全全地交到了别人手中。更可怜的是卖身葬父抑或被卖青楼,一旦遇人不淑或是跳入火坑,恐怕输掉的不只是青春,而是一生的命运。

TOP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就其态势而言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力衰弱,以和亲委屈求全,以结好蕃邦;另一种则是国力强盛威震四海,以和亲安抚边远之邦,有赐婚的意味。前者是持卑微之姿,利用女性的美貌和柔媚,来缓和战场上的冲突;后者却是趾高气扬,宣展大国之姿,用亲戚关系来笼络感化疆外野民。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就是后一种和亲情况的典范。

TOP

中国古代文采飞扬的女作家瘳若晨星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短短三句话,居然就构成了她们的一生。在今人看来,她们的生活是乏味的,是空虚的,似乎她们的一生只是繁衍的工具,只是男人的附属品。旧的传统道德模式和价值观念造就了中国古代女子的自卑、被动、迁就。她们不善于表达自已的意见和独立地处理问题。她们常会自觉地迎合别人的意见。这种依附心理与不自主性,甚至使一些女性表现出孤独,狭小,不与人交往,封闭自我。

TOP

令我们感到悲哀的是,
众人对于中国古代女子的认识似乎仅仅局限于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而她们的内心深处的灵魂,却鲜有人去挖掘,可是她们毕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她们的内心必定不甘如此惨白,哪怕是灰色,也算是一种填充。

  每次看到的古代女子画像都是如此的悠闲与雅气,可每次读到的描述都略带伤感,这,是一种衬托,还是一种反差……

TOP

哇!大美女啊!

不过肯定没有shishi漂亮biggrin.gi
我跟你说吧,泡妞说来就两个字,“靓仔”。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Ross_Geller at 2004-12-4 21:17:
哇!大美女啊!

不过肯定没有shishi漂亮biggrin.gi

我现在非常肯定你一定是恐龙,biggrin.gibiggrin.gibiggrin.gi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