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whisper 于 2008-5-21 16:35 发表

哎,当爱心必须与宗教挂钩的时候,那就是变质的时候了。

我认为,爱心和信仰有关,和宗教无关。
Wrong cannot afford defeat but Right can.
别跟我学。姐是个传说,姐用自己的行动写着自己的传说……
Share |
Share

TOP

原帖由 hettyw 于 2008-5-23 01:26 发表

我认为,爱心和信仰有关,和宗教无关。

你这个信仰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
男人四十一枝花,长得不像刘德华

TOP

原帖由 whisper 于 2008-5-23 01:32 发表

你这个信仰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

既是广义的,又是狭义的。
确切一点地解释,一贯的行为想法是由广义的根深蒂固的信仰决定的,一时的行为想法是由狭义的当下的信仰决定的。
Wrong cannot afford defeat but Right can.
别跟我学。姐是个传说,姐用自己的行动写着自己的传说……

TOP

原帖由 hettyw 于 2008-5-23 01:37 发表

既是广义的,又是狭义的。
确切一点地解释,一贯的行为想法是由广义的根深蒂固的信仰决定的,一时的行为想法是由狭义的当下的信仰决定的。

你要说广义的,那没得讨论,你可以任意广它。
如果说是狭义的,你这个回答中,对狭义的定义是错误的。
男人四十一枝花,长得不像刘德华

TOP

原帖由 hettyw 于 2008-5-23 01:37 发表

既是广义的,又是狭义的。
确切一点地解释,一贯的行为想法是由广义的根深蒂固的信仰决定的,一时的行为想法是由狭义的当下的信仰决定的。


有一首歌叫做"爱是一种信仰"

Homo Additus Naturae

TOP

原帖由 hettyw 于 2008-5-23 01:26 发表

我认为,爱心和信仰有关,和宗教无关。


你的信仰由何而来, 难道不是由宗教而来吗?

Homo Additus Naturae

TOP

原帖由 东皇太一 于 2008-5-23 01:45 发表


有一首歌叫做"爱是一种信仰"

如果再广义一点,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也算一种信仰
拜金主义也是
吃喝玩乐也是
男人四十一枝花,长得不像刘德华

TOP

原帖由 东皇太一 于 2008-5-23 01:47 发表


你的信仰由何而来, 难道不是由宗教而来吗?

我认为这是个圈套
先用一个定义去收买大家喜闻乐见的东西,比如助人为乐,比如本次四川地震灾害中一些英雄小朋友们的高尚行为,这个用宗教去套大家是不认可的。所以可以先用信仰来绑架。
下一步就是谈抽象的信仰和宗教问题了,然后结论就是宗教可以强化人的信仰。
然后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宗教=>信仰=>见义勇为,完成了一个逻辑,社会教育的功劳就被宗教抢跑了。
男人四十一枝花,长得不像刘德华

TOP

原帖由 whisper 于 2008-5-23 01:54 发表

如果再广义一点,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也算一种信仰
拜金主义也是
吃喝玩乐也是


嗯,
不过这些信仰倒真的不是由宗教而来的

Homo Additus Naturae

TOP

原帖由 雪糕黑天使 于 2008-5-21 16:30 发表

我之前好像还看到过一篇东西。。说特雷莎也没有大家想像中那么好。。。

当然,是人就会有人性,也都会有犯错的时候。重要的是整体综合来评价,而不是片面地抓住一个小问题去放大。

原帖由 雪糕黑天使 于 2008-5-21 16:30 发表

“德蕾莎修女的前雇员们、及前修女苏珊·希尔兹(Susan Shields)称,德蕾莎修女不允许她们买医疗器械,而是将捐款转入梵蒂冈银行作为一般用途,即使捐赠者特别注明将捐款用于慈善行为。

这一点上,我觉得她是过于强调局部的平等不搞特殊化了。不过人总会有了解或看问题不全面的时候。

原帖由 雪糕黑天使 于 2008-5-21 16:30 发表

除了法律要求的有关部门,德蕾莎修女从不向公众提供她的组织的财政状况。”
“1991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编辑罗宾·福克斯博士访问了加尔各答的“垂死者的家”发现,许多服务的修女和志愿者没有任何医学知识,但却要常常做医疗决定。他们也不区分“可医治”与“不可医治”的病人,而前者可能处于由于感染而死去的危险中。另外,他们严重缺乏麻醉剂,使病人不得不忍受剧痛。他们用过的针头只在温水中洗一下。

关键时候,是性命重要还是健康重要?好比有些在废墟下被找到的灾民,是截肢活下来还是继续不动弹等死?

原帖由 雪糕黑天使 于 2008-5-21 16:30 发表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德蕾莎修女自己有医疗需要时,她会去美国、欧洲、印度的有名望的医院获得医治。”

时间金钱上允许,谁都会这么做吧。

原帖由 雪糕黑天使 于 2008-5-21 16:30 发表

“收容所里的垂死者多数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但德蕾莎修女总是敦促工作者们给他们施以天主教洗礼。这个做法引发很多争议。”

她给人家她认为正确的东西,也不能说她的动机不好。但是这也可能是她让自己的一些行为不被自己的保护伞所不容的方法。

原帖由 雪糕黑天使 于 2008-5-21 16:30 发表

克里斯多弗·息金斯(Christopher Hitchens)认为,德蕾莎修女的组织的目的是以信仰的方式倡导受苦,而不是帮助有需求的人。在1981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您是否在教导穷人应该忍受苦难?”德蕾莎修女回答道:“我认为,穷人接受自己的命运、与受难的基督分享痛苦是非常美好的。我认为,穷人受苦会对这个世界更有帮助。”

不同意她的观点,觉得她这方面的看法还不够到位。
我认为世界是均衡的,所以让别人受苦往往能给自己带来眼前暂时的利益;但也因此靠压榨穷人获得自身利益的,终究会得到报应。有所付出的就该公平地有所得到,这样社会的和谐程度才会增加而不是熵增加。

原帖由 雪糕黑天使 于 2008-5-21 16:30 发表

查特基(Chatterjee)说,德蕾莎修女以“穷人的帮助者”的形像出现,误导了公众。在她最大的收容所里,也仅有二、三百人。加尔各答的另一清教慈善组织,上帝的集会,每日发放18,000份免费餐,远远多于德蕾莎修女全部收容所发放数量的总和。

查特基说,德蕾莎修女的许多机构只传教而不做任何慈善活动。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八所设施未收容任何人,全部经费都用于传教。

有的时候做事情也得量力而行。好比大象能举起几吨重的东西而蚂蚁只能举起一个小树枝,但是大象举起的是自重的十分之一而蚂蚁举起的是自重的十倍(此例中数据为经详细考核,但大意应该是符实的)。
当然所谓的传教,本身未必有什么positiv的意义。但是不能指望所有的机构都能高效地完成目的。
Wrong cannot afford defeat but Right can.
别跟我学。姐是个传说,姐用自己的行动写着自己的传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