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寨记事



施耐庵在叙述武松这个人物时大约有些走神,给武松安排了轰轰烈烈十个章回,不过“武十回”与梁山这条主线是平行的。如果不是武松在孔太公庄上遇着宋江,武松与梁山能扯上什么关系?施耐庵回过神来时,武松的戏份已占了十个章回,此时再与梁山这条主线衔接,恐怕还要花上一两个章回,施耐庵断不会再给武松安排戏份,于是作者来了个急刹车加大转弯,通过“醉打孔亮”让武松与宋江搭上关系,为武松日后上梁山埋下伏笔。

翻回头看看《水浒》第十回末尾,会发现“武松醉打孔亮”一节与“林冲打柴进庄客”一节情形极其相似,打人起因相同、过程相同、结局相同,连故事发生的季节也出奇的相同,同一个情节使用两次,可不可算施公的一个败笔?

宋江与武松分别时曾说过一段话“入伙之后,少戒酒###。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辍鲁智深、杨志投降了……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这段话颇有深意,一方面宋江给武松指了一条出路(招安);另一方面宋江第一次显露出接受招安之意愿。可见宋江在梁山辛苦经营的招安大计,并非一时心血来潮或临时抱佛脚,早在上梁山之前,宋江便有了接受招安的打算。武松对宋江提出的招安话题没有直接答复,只是一味喝酒,默不作声“武行者听了,酒店上饮了数杯,还了酒钱。二人出得店来……”武松为什么没有直接答复呢?因为武松从心底反对招安,一系列的变故,使他已对朝廷彻底绝望,此时说出反对意见,可能要伤了兄弟感情,况且宋江提出招安也是为武松打算,“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字。”宋江出于一片好心,武松也不好出言伤了宋江,只是默不作声,默默喝酒,武松到底是个心思细密的人。

宋江犯下阎婆惜命案之后,选择的第一个避难地点是小旋风柴进那里,鉴于柴进的身份和特殊的家庭背景,宋江躲在这里很安全,所以宋江在柴进庄上住了半年之久。宋江的第二个避难地点选择在了###山下孔太公庄上,孔太公两个儿子孔明、孔亮是宋江的徒弟,孔家是当地的富户,在当地有些势力,并且###山地方偏僻,非常适合避难隐身,所以宋江在孔太公这里也住了半年。宋江选择的第三个避难地点是清风寨,清风寨位于青州、清风山、二龙山交界地带,各种势力纵横交错,是一个典型的三不管地区,宋朝还不流行查流动人口的身份证、暂住证,宋江在这种黑白势力交错的地方隐身,实在非常之理想。况且清风寨的二把手小李广花荣还是宋江的铁哥们儿,花荣是可以为宋江去死的人,有这样的兄弟在彼,宋江自然要去投奔。

与清风寨官方直接对抗的是清风山黑帮,两股势力距离最近,摩擦也最多。当清风寨正知寨刘高的老婆被拿上清风山的时候,二当家的大色狼王矮虎想当然就要“笑纳”了,宋江一看见女人就联想起阎婆惜,联想起武松描述的潘金莲,联想起那些个血淋淋的场面,“兄弟,你真能将就,二婚的也要?日后哥哥给你给练一个停当好的!”王矮虎的个人爱好就这么被宋江打扰了一次。

宋江放了刘高的女人,殊不知却为自己埋下了祸根。正月十五,宋江去大街上看灯,作为一个朝廷通缉的犯人,不好好在暗里躲着,偏偏看什么灯,大概宋江有看灯的嗜好,正月十五京城灯会他都敢去,更不用说小小一个清风寨了。宋江看灯的结果是被刘高的女人发现,继而被捕。

宋江的被捕使清风寨、清风山两股势力有了衔接点,花荣是宋江的哥们儿,清风山三个黑老大是宋江的粉丝,于是两股势力之间有了合作的可能……
Share |
Share

TOP

燕顺、王英、郑天寿



(一)燕顺

清风山是《水浒》中出现的第四个黑帮,三个黑老大分别是燕顺、王英、郑天寿,这三位都是日后梁山108条好汉之一,在这里有必要将三人的经历简要介绍一下——

金毛虎燕顺是第33个出场的梁山好汉,清风山黑帮大当家的。燕顺是宋江铁杆的粉丝,自从邂逅宋江之后,燕顺放下清风山老大的架子,心甘情愿做了宋江身边一个跟班的,为救宋江,甚至舍弃了苦心经营的清风山。不惜一切,为朋友两肋插刀,从燕顺身上真正体现出了英雄好汉的本色。

宋江对燕顺也够意思,上梁山后燕顺成了宋江手下的嫡系力量。梁山好汉排座次,燕顺排名地煞星第14位,总排名第50位,在108将中属于中上位置。具体职务是马军小彪将,马军小彪将是马军头领中的三等职务,等级在马军五虎将、马军八席先锋使之后。

燕顺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做贩羊马的客商时期,那时的燕顺也算是个良民,只是因为生意不顺才入了B社会;第二阶段是做清风山黑帮老大期间,这段时间大概是燕顺一生最风光的时候,跺一跺脚整个清风山都得颤几颤;第三阶段是入梁山后,燕顺由老大变成了小弟,不过燕顺很快适应了身份的转换,他成了宋江身边一个老老实实的嫡系跟班。

燕顺武艺一般,在梁山一系列对外作战中立功不多,笔者翻遍全书,竟没有找到一项燕顺打仗立功的亮点。征方腊乌龙岭之战,燕顺被石宝一流星锤打死。石宝这厮极不简单,除燕顺外还有马麟、邓飞、鲍旭、索超等四人死在其手下,能死在石宝这样的绝顶高手手里,燕顺不算冤。顺便告诉大家一个秘密:石宝是杀死梁山好汉最多的人,共有五位好汉死在其手里。

(二) 王英

大多数梁山好汉都不近女色,或是对女色持不齿态度,王英例外,不仅好色,而且色得上了档次。对于刘高老婆这样的已婚女人,王英依旧来者不拒,为这女人,甚至不惜与老大燕顺翻脸,还是宋江从中和稀泥,许给王英一门亲事,这门亲事后来应在了美女扈三娘身上。即便在杀气腾腾、你死我活的两军阵前,王英的色狼本###依旧显露无遗,三打祝家庄时对阵美女扈三娘,征田虎时对阵美女琼英,王英每次都义无反顾地不畏强敌、冲锋陷阵,不为别的,就为泡美女。不过王矮虎也为好色付出了代价,想泡扈三娘,结果成了人家的俘虏;想泡琼英,结果被人家刺中###(幸好刺得是###,若是###根部,王英这色狼怕是色不成了)。

王英是第12个入伙梁山的好汉,入伙前位列清风山二当家的,入伙后排名地煞星第22位,总排名58位,在一百单八将里位置居中。

王英、燕顺、花荣等是宋江第一批拉拢上梁山的好汉,这些人都是宋江的亲信嫡系。出于刘高老婆的缘故,宋江一直觉得亏欠王英的,或是说欠王英一个人情,毕竟王英是因为自己才没把这个女人弄到手,对于一个色狼来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所以日后宋江才下决心将梁山一号美女扈三娘许配给王英,宋江一时“义气”,竟酿成了一场婚姻悲剧(具体情况以后会详谈)。

王英与扈三娘搭档,虽说不太般配,不过夫妻二人打起仗来却不含糊,大名府一战,夫妻扮作农民混入城里,成功放火;征方腊时夫妻联手活捉敌将范畴,创下了《水浒》一书夫妻联手作战的典范;征田虎时王英还单独杀死敌将王吉,当然扈三娘的战功还大,我们以后单作章节介绍。

在征讨方腊的战争进行到最激烈之时,睦州战役,王英、扈三娘一前一后,相继被一个会妖术的郑魔君用金砖拍死。这对夫妻成了第36、37个牺牲的梁山好汉。

(三)郑天寿

白面郎君郑天寿是第35个出场的梁山好汉,清风山黑帮三当家的。郑天寿在《水浒》中出场不多,基本属于跑龙套型的好汉。

关于郑天寿其人,可供笔者白话的话题着实不多,这里只重点分析一点:郑天寿与燕顺、王英、花荣、秦明、黄信等一起入伙梁山,是宋江最早期的追随者,这些人都是宋江的嫡系,日后梁山宋江一派的骨干力量。不过这个郑天寿好像是个例外,在宋江与卢俊义数次分兵作战中,郑天寿都被分在卢俊义一方,而同一山头上出来的燕顺、王英则是始终分在宋江一方。这似乎在暗示着什么,难道郑天寿不算或不是宋江的嫡系?

我们知道郑天寿是与花荣、燕顺等一同追随宋江的,其他人是宋江的亲信,难道郑天寿就例外,就不是宋江的嫡系?有这种可能吗?笔者以为,有。

细读一下“锦毛虎义释宋江”一节就会发现,与宋江交谈最多,最崇拜宋江的是燕顺,对宋江热情招待的也是燕顺;与宋江感情最深,宋江感觉最亏欠人情的是王英……这里面唯独没有郑天寿什么事,在宋江留住清风山的一段时间,郑天寿甚至没有单独跟宋江说过一句话,似乎对宋江到来态度冷淡。基于此,燕顺、王英日后成了宋江的亲信,而郑天寿则不能。郑天寿为什么会对宋江态度冷漠呢?这里面有很深层次的原因:郑天寿原本打银为生,可说是个良民,流落江湖时与下山抢劫的王英五六十回合打了个平手,燕顺因此留他做了清风山第三个交椅。郑天寿的B社会背景与燕顺、王英不同,郑天寿上清风山之前没有犯罪前科,不似燕顺、王英,都有命案在身。从郑天寿内心来讲,他未必想真心实意干一辈子B社会。宋江的到来,燕顺、王英见到了传说中的黑老大,自然高兴,而郑天寿对宋江却并不怎么感冒,宋江先后在清风山住了许多天,也没见郑天寿怎么崇拜宋江,连客套话也没有,态度之冷淡超乎一般。尤其是入伙梁山的问题上,郑天寿心里未必乐意,上了梁山意味着永远进了贼窝,一黑到底永世不得翻身。郑天寿这个没有犯罪前科的小B社会混混,是不是下了一黑到底的决心,是不是做好了一黑到底的准备,这很难说。

对于一个摇摆不定的人,宋江绝不会视为亲信,于是郑天寿只有到卢俊义那边混事去了。这只是笔者一种猜测,可信度尚待进一步考证。笔者还猜测了另一种可能###,那就是郑天寿其实也是宋江的嫡系,他被分在卢俊义一方其实是在给宋江做卧底,在暗中监视卢俊义。这种猜测也合情理,因为宋、卢两派不合是明摆的事,以宋江的心计,派出一两个心腹做卧底很正常。

对于郑天寿的卧底身份,机警的卢俊义自然不会毫无觉察。宣州战役,眼看胜利在望,卢俊义派郑天寿打先锋,结果城头上一个飞磨扇把郑天寿活活砸死,可叹白面郎君,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去了。郑天寿牺牲,没见卢俊义怎么伤心,宋江听说后倒是哭得昏死过去。这其中的奥妙不言自明。

TOP

宋江的铁哥们:花荣


宋江杀死二奶阎婆惜以后,千里大逃亡,先投奔沧州横海郡柴进家,又投奔###山下孔家庄孔明、孔亮家,两个地方各住了半年,宋江意识到长时间在同一个地方躲着不保险,说不定啥时候可能就有叛徒或线人举报自己,以柴进、孔明孔亮手下那点地方武装,根本不足以跟go-vern-ment军抗衡。宋江开始筹划第三次转移隐藏地点,这次他选择了清风寨小李广花荣处。花荣是第36位出场的梁山好汉,出场时任清风寨副知寨,主管一方的治安保卫工作,级别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副镇长或副县长。具体是副镇长还是副县长,主要取决于清风寨是镇级驻地还是县级驻地,《水浒》第三十三回第一段说是“清风镇”,不过从后面的描写来看,又像是个县级驻地。看来花荣的职务只能在副科和副处间徘徊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花荣是副职,上面还有一个不太合得来的正知寨刘高。

清风寨地理位置很特殊,距清风山黑帮只有一站地,距离青州也只有百十来里,而且还是通往桃花山、二龙山的交通要道。可以说清风寨是一个五大势力交界的地方,各种势力纵横交错,即通常所说的“三不管”地带。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地方,宋江在这个五不管地区隐藏,安全系数相当高,况且清风寨最高军事长官花荣还是自己的铁哥们,躲在花荣家里,应该说万无一失。

梁山108人中与宋江关系最铁的有四人:李逵、戴宗、吴用、花荣。宋江之于李逵兄弟义气中掺杂了些许父子情分,李逵的恋父情结正好在宋江身上得到满足,李逵对宋江的感情,就如同儿子对父亲的敬仰;戴宗对宋江是纯粹的个人崇拜,戴宗之于宋江,实际上如同粉丝对明星的崇拜;吴用与宋江“铁”的比较复杂,既有相互利用关系,又有相互依赖关系,吴用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因其势单力薄总不能付诸实施,只能依赖于宋江,而宋江也需要这样一个智囊。至于为什么花荣与宋江关系特铁,书上没有明确交代,从树上叙述来看,两人很早就是哥们。

花荣与宋江关系之铁已超出一般意义,清风寨,宋江被正知寨刘高擒住,花荣不惜与刘高面对面冲突;宋江二次遇险,花荣也跟着倒霉。放弃名利与官位,为的是宋江;单挑上司霹雳火秦明,为的是宋江;从go-vern-ment官员走上B社会,为的还是宋江,最后为了宋江的政治目的,花荣将自己的妹子也搭了进去。与其说花荣与宋江关系铁,不如说花荣对宋江无比忠诚,花荣一出场,便为宋江付出了一切,难怪宋江与花荣关系铁,有这样的死士相伴左右,关系不铁上帝也会不满。

上梁山后,花荣排名三十六天罡第九位,比拥有皇族血统的小旋风柴进还高吃一位,比五虎大将之一的双枪将董平高出六位,马军八席骑先锋使第一,比杨家将后代杨志高出三位。所有这些荣誉都是花荣真刀真枪博来的,这些荣誉之于花荣身上,实至名归。

花荣身上颇有些《三国演义》中赵云的影子,同样少年将军英俊潇洒,同样立马横抢鲜有敌手,赵云号称常胜将军,花荣在《水浒》中也是攻无不取、战无不胜。看看梁山那些一流高手,哪个没有落魄的时候,林冲英雄不英雄,襄垣一战竟被一个少女用飞石打得头破血流,并且林冲挨打的部位不是别处,正好是那张脸上,这对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来说是何等奇耻大辱;关胜英雄不英雄,与石宝单挑也仅是点到为止,连放马追人家的勇气也没有,英雄气短之态显露无疑;卢俊义厉害不厉害,照样被董超、薛霸两个小人整得狼狈不堪;呼延灼厉害不厉害,胯下宝马竟被李忠这样的混混盗走;秦明了得不了得,被宋江整得丢官罢职家破人亡,还得乖乖投奔梁山……相比这些个英雄好汉,花荣没有任何污点,是最完美无缺的一个。

花荣对宋江的忠诚,就如同关张赵对刘备的忠诚一样,是一种不论来由的忠诚,义薄云天的忠诚,宋江愁,花荣亦愁;宋江哭,花荣亦哭;宋江乐,花荣亦乐;宋江死,花荣亦死。人生能有花荣这样的哥们,死亦何憾!

TOP

花荣:水浒第一神箭手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是唐代诗人卢纶描写飞将军李广射术之神的一首诗。在水泊梁山,也有一位号称“小李广”的神箭手,他就是小李广花荣。

花荣的射术在《水浒》中是独一无二的,据不完全统计,花荣在梁山一系列对外作战###射杀敌将一十二员以上,射伤、震慑案例不计其数,其弓箭的威慑力更是不可估量。两军对垒,双方大将单挑,如果一方有旁观者施放冷箭,那么另一方出战者死亡的几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便是一种无形的威慑。冷兵器时代,弓箭无疑是首选的远距离杀伤###武器。东昌府一战,没羽箭张清曾连续打伤14位梁山好汉,可谓风光一时,不过笔者认为倘若花荣以暗箭射之,两个张清也得玩完。同是暗器,飞石的有效射程和杀伤力比之飞箭要差许多,如果飞箭算中远程“导弹”的话,那么飞石只能算近程“导弹”了。可惜的是施耐庵在“张清飞石打英雄”一节没有安排花荣出场,否则读者就要有一场飞石对飞箭的好戏看了。

“梁山泊射雁”一举奠定了花荣在梁山集团的地位,宋江一派在梁山彻底站稳脚跟。“祝家庄射灯”一举扭转了梁山军队被动挨打的局面,免除了宋江及其他出征好汉的###命之忧。这两箭射出了威风,射出了地位,“小李广”从此名扬江湖。方腊手下大将“小养由基”庞万春(养由基是楚国神箭手,百步穿杨的成语便由他而来)也是个神箭手,曾指挥军队射死石秀、史进、李忠、薛勇、陈达、杨春等六条好汉,并亲手射杀好汉摩云金翅欧鹏。庞万春向来对梁山好汉嗤之以鼻,视之为“草寇”,不过对花荣却不敢大意,“我听得你这厮伙里,有个甚么小李广花荣,着他出来,和我比箭。”可惜的是施耐庵没有安排花荣与庞万春单挑,否则的话要有一场“小李广”对射“小养由基”的好戏了。倘若金庸、古龙等执笔,绝不会错过如此高手对决的###大戏。这样的对决,放在任何一部武侠小说里都是绝唱一般的情节,不过《水浒》并非单纯的武侠,施公写作的重点也不再此。

花荣不仅射术了得,武艺也堪称一流,与霹雳火秦明交手,四五十合战平;与天目将彭玘过招,二十回合败之。秦明是青州兵马统制(相当于军分区司令)后来的梁山马军五虎大将之一,武功绝对一流,彭玘是颍州团练使(相当于正团级),武艺也不弱,花荣一平一胜,足见功夫了得。

梁山马军五虎大将没有花荣的份其实是委屈了花荣,论单兵作战能力,花荣不再五虎大将任何人之下。花荣曾四五十合战平秦明;而秦明五十回合战平呼延灼;呼延灼五十合之上战平林冲,以此推算,花荣武力不在这几个人之下,若算上花荣的弓箭功夫,又要另当别论了。

花荣没有排进梁山马军五虎大将,有其深层次的政治原因:关胜、呼延灼的老祖宗都是名人,得优先考虑;林冲是梁山###,有资格;秦明为上梁山打上了全家人###命,需要照顾;董平刚刚入伙,也需要照顾。如此以来,花荣只有发扬风格了,况且花荣与宋江关系非同一般,涉及到名誉问题(仅仅是名誉),也只有让自己人吃些亏了。花荣未入围五虎大将,不过排在八席骑先锋使第一位,比杨家将后代杨志高出两位,也算照顾了一下花荣的情绪。

TOP

霹雳火秦明



秦明是第38个出场的梁山好汉,时任青州兵马统制,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员,这样的级别其他梁山好汉无人可比,关胜(蒲东巡检)、呼延灼(汝宁郡都统制)这般将门虎子、名门之后也不及秦明。秦明是梁33位公务员出身的好汉中官位最高的一个,梁山老大宋江押司出身(连级或排级),跟秦明的军分区司令员相比,何止天壤之别。至于其他梁山大将,如武松的都头身份(营级)、鲁智深的提辖身份(连级)、林冲的禁军教头身份(副团级),也根本不能与秦明相提并论。

秦明上梁山颇有些戏剧###,他本来是带兵清剿清风山黑帮的,结果反被清风山黑帮拉下了水。头天上午领兵捉拿宋江,第二天上午便成了宋江的跟班,这秦明的变化可够快的,难怪他号称“霹雳火”。从go-vern-ment高官到加入B社会,秦明的身份转变仅用了一天一夜,这恐怕是梁山好汉中思想转变最快的一人,好个秦明,又创下了梁山一项纪录。从宋朝go-vern-ment高官到落草为寇,巨大的反差考验着秦明,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再强恐怕一时也适应不了,若不是宋江及时把花荣的妹子许配给他,秦明的转变未必会这么快,这么彻底。这就是婚姻的力量,或说是女人的力量。青州这边妻儿老小尸骨未寒,秦明这家伙又在清风山洞房花烛了,这秦明可真够他娘冷血的!

分析秦明攻打清风山失败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清风山有武艺一流的花荣和策划一流的宋江加入,实力今非昔比;第二秦明低估了对手实力,犯了轻敌大忌,那么大一个军分区司令员仅带了五百人行动;第三秦明的徒弟镇三山黄信太饭桶,没有有效配合秦明的军事行动。与其说秦明栽在了清风山黑帮手里,不如说栽在了宋江手里,收服秦明完全是宋江一手策划,宋江高超的领导才能第一次得到充分展现。宋江的清风寨之行,最大的收获就是收拢了两大主将,一个是小李广花荣,一个就是霹雳火秦明。

亡妻丧子、丢官罢职、落草为寇,对于一个三十来岁事业蒸蒸日上的优秀青年干部来说,现实跟他开了一个巨大而残酷的玩笑。初上梁山,秦明可能消沉过,宋江江州遇险,梁山倾巢出动搭救宋江,连晁盖都出马了,长长一大串好汉名单中竟没有秦明的影子。可以推断,此时秦明在思想上可能还没有完全转过弯来,毕竟人家的大好前程和老婆孩子都毁在了宋江手里。秦明到底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他没有一直消沉下去,很快便以新的姿态融入梁山生活,并开始在战场上崭露头角,祝家庄、高唐州、大名府、曾头市、华州、青州……招安前宋江一系列对外攻坚战秦明悉数参加,并时常斩敌立功。

梁山好汉排座次,秦明排名第七,位置仅次于宋、卢、吴、公孙、关、林六大董事,位列马军五虎大将第三位,排在关胜、林冲之后,呼延灼、董平之前。关胜是三国名人关羽的后代,出身无比尊贵,这一点秦明比不了;林冲是梁山三朝###,资格相当老,这一点秦明也比不了,所以秦明只能排在这二位之后。至于宋朝开国名将之后呼延灼、梁山第一前锋董平董一撞,因其上梁山比秦明晚许多,秦明排在他们之前理所当然。

有不少声音议论秦明排三十六天罡第七,位置有些靠前,可能是宋江在照顾秦明,毕竟为拉拢秦明入伙,宋江设计连累了秦明全家老小,安排秦明五虎大将第三的位置,其实是在还那笔感情债。笔者以为这种说法有些片面,扈三娘也被梁山灭了门,怎么没见宋江对扈三娘照顾?宋江给扈三娘寻了个矮小粗俗的色狼老公,这算照顾?秦明的梁山排名完全是自己拼来的,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两打大名府、血洗曾头市、攻打华州青州……宋江领导的一系列攻坚战秦明全部参加;二十回合杀郑州都监陈翥,四五十合战平双鞭呼延灼,二十回合打败百胜将韩滔……秦明的功夫不是吹出来的。有这样的资本,能说秦明的高排位是照顾?宋江在梁山是照顾了不少人(比如弟弟宋清、跟班的戴宗),但不包括秦明。

秦明为人实诚,心思比较简单,不像其他排名靠前的那些好汉们工于心计,明争暗斗。秦明属于宋江一派,在招安问题上却没有旗帜鲜明的支持招安,不过夜没有反对,招安还是对抗,秦明始终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反正高官曾经也做过,再怎么招安官职也不会大过原来的兵马统制。梁山派系斗争严峻,秦明也没有过多卷入其中,只一门心思打仗,冲锋陷阵、挥棒杀敌,他经常分在宋江一路出征,偶尔分在卢俊义麾下,也能做到一团和气。这就是秦明,一个实实在在,不会耍小心眼的好汉。

对待敌人,秦明又是另一幅面孔:心黑手狠。高唐州一战,一棒削去温文宝半个天灵盖;幽州一战,一棒将李金吾连盔透顶打得粉碎。

在征方腊作战接近尾声的时候,清溪县战役打响,秦明单挑方腊侄子方杰,三十回合不分胜负,此时杜微用一把飞刀干扰了秦明的注意力,被方杰一方天画戟耸下马去,可叹秦明英雄一世,即将见到胜利曙光时竟死于小人暗器之手。我们注意到善使弓箭的花荣就在旁边,杜微的飞刀无论如何不会快过花荣的弓箭,当时花荣完全有能力放箭阻止,或是以牙还牙射死杜微或方杰,事实上是花荣什么都没有做,没有任何反应。这极不符合花荣的一贯作风,况且场上打仗的是自己妹子的丈夫,自己的小舅子。花荣这时候怎么连一点亲情都不顾及?秦明战死,花荣的表现更可疑,一不哭、二不怒、三不报仇,这是不是很反常?秦明之死,留给了人们一个悬案,“可叹霹雳火,灭地竟无声。”

TOP

徒有虚名“镇三山”

黄信绰号“镇三山”,即镇住二龙山、桃花山、清风山三处黑帮。“镇三山”这个绰号是继李忠的“打虎将”之后最令人恶心的一个。且不说黄信那两下子根本不是二龙山三位当家人鲁智深、杨志、武松的对手,即便面对三个不入流的草头大王燕顺、王英、郑天寿的群殴,黄信也不过十个回合便败下阵来,骑马跑得比谁都快。黄信这点能耐跟他的绰号“镇三山”相比,实在言过其实的厉害。

黄信是青州兵马统制秦明的徒弟,秦明出场时不过三十四五岁(称宋江为兄长,以此推算),作为徒弟的黄信年龄该多大?二十?二十五?黄信原任青州兵马都监(团级),此等职务绝不是一个二十刚出头的毛头小子所能担当的,并且黄信还曾使了一出“鸿门宴”计捉花荣,从黄信的言谈举止和行事看,也不像一个二十刚出头的毛头小子所为,可以推断黄信的年龄应该在三十岁左右。这就奇怪了,秦明三十四五岁,黄信三十岁左右,师徒之间相差仅四五岁,这叫什么事?拜一个大自己四五岁的人为师,并手把手教自己武艺,这事搁谁身上都别扭,亏黄信做得出来。好在黄信脸皮够厚,不止不脸红,武艺学得也还说得过去。

黄信为什么会拜仅大自己四五岁的秦明为师呢?是黄信看上了秦明的武艺?可能是,但不全面。这里面可能另有隐情。我们知道秦明曾任青州兵马统制,位高权重,级别相当于今天的军分区司令员。黄信拜这样身份的人为师,自然就有了靠山,日后提拔起来也便容易多了。黄信青州兵马都监的职务很可能就是秦明一手提拔的,毕竟是自己的徒弟,不提拔自己人提拔谁。如果事实真如此,这黄信可够恶心人的。

入伙梁山以后,“霹雳火”秦明位列五虎大将,屡屡冲锋陷阵斩敌杀将,师父在前线刀光剑影拼杀,倒没见徒弟黄信有什么动静。自从上了梁山,黄信很少冲锋陷阵玩真格的,好不容易打祝家庄出了回手,还被人家抓了俘虏。本来有机会生擒大辽统军贺重宝,结果又被杨雄、石秀、宋万打搅,功劳一份为四。好个黄信,功夫远不及师父秦明,绰号却比师父叫得还响。

梁山好汉排座次,黄信位居七十二地煞第2位,总排名38位,以黄信这点本事,排位明显偏高。这无疑又沾了师傅秦明的光,若没有说话管用的师父罩着,黄信排名50开外也不意外,至少排在孙立、扈三娘、单廷珪、彭定国等之后没有疑问。

黄信在梁山的辈分挺尴尬,秦明与梁山其他106将称兄道弟,黄信是秦明的徒弟,按理应管106将叫叔叔,那么大一个黄信,管20来岁的史进叫叔叔、管20来岁的扈三娘叫姑姑,确实让人难接受。好在宋江主导下的梁山提倡“辈分面前人人平等”,故此梁山几对师徒关系都“依法”改成了兄弟相称(李忠与史进,林冲与曹正,宋江与孔明孔亮,薛永与侯健)。

当然,黄信也并非一无是处。他能够不拘小节拜秦明为师,这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肚量,毕竟他从秦明那里学到了真本事,尽管功夫不及师父,不过以黄信的本事单挑王英、燕顺、李忠等B社会头子已经足够。至于黄信拜秦明为师是为了找靠山,求日后飞黄腾达,也只是我们猜测而已。黄信最大的闪光点还在于为了师徒情分和义气,他毅然决然放弃了兵马都监身份,放弃了前途大好的干部生活,并且其间没有半分犹豫。从国家中层干部到B社会成员,黄信的身份转变为的还是一个“义”字。作为梁山仅存的几个幸存者之一,黄信在征方腊成功后被朝廷封为都统领(团级或旅级),级别和原来曾担任过的兵马都监基本相当,可叹黄信,转了一遭又回到原地。

TOP

“石将军寄书”的几个疑点


大闹清风寨,宋江收拢了九位亲信,一行人准备投奔梁山。半路上遇上石将军石勇,石勇给宋江带来一封书信,这封书信改变了宋江上梁山的计划。


书信是弟弟宋清写的,大概意思是说:父亲病故,现在停丧在家,专等宋江回去发丧。宋江拆信前曾问过石勇,“你到我家里住了几日?曾见我父亲么?”。石勇回答“小人只在彼住了一夜,便来了,不曾得见太公。”笔者读到这里就有些疑惑了,宋江的老爸停丧在家这么大的事,石勇竟毫不知情,亏他还在宋江家住了一夜,这可能吗?即便宋清不对石勇提起,那么宋清家停放着死人总该有些动静吧,至少得是人来人往、守灵挂孝吧,这些难道石勇看不出来?


我们知道宋清给宋江写信的目的,无非是想骗宋江回家去,宋江老爸停丧在家纯粹是扯淡,自然石勇也就不可能看见人来人往、守灵挂孝的场景了。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石勇是不是早就知道宋江老爸之死是假的呢?


宋江得到老爸“病故”的消息后撞壁大哭,并即刻放弃上梁山的计划,急急火火往家赶。石勇还在旁边劝:“哥哥且省烦恼。”从石勇的表现看,他应该不知道宋江老爸之死是假的,是在演戏。石勇在宋江家住了一夜,对宋家家的大致情况总该了解一些了吧,即便没见到宋江老爸,那么家里有死人和没死人区别总该是很大的吧,比如宋清挂没挂孝、家里动静大补大。


石勇也是江湖中人,估计没少做“踩盘子”的事,以他这样的身份和历练,竟连宋江家死没死人都看不出来,这石勇弱智得有些过份,这显然不合常理。如此弱智的人也能算一百单八将之一?所以我们只能另辟蹊径,重新考虑,假使石勇不弱智,从一开始就看出了宋江老爸之死是假。那么宋江放弃上梁山急急往家赶时,石勇怎么没把假话戳穿呢?有一句话叫“清官难断家务事”,人家宋江老爸希望自己儿子回家,这也是人之常情,别人怎好阻拦,戳穿了反而令宋江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左右为难。所以石勇干脆来了个大智若愚,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笔者的疑问到此还没有结束,石勇的大智若愚对于梁山来说是很有损失的,当时所有人都希望宋江上梁山,宋江自己也做好了上梁山的准备,突如其来的一封家书打乱了宋江的计划,也冷了众好汉的心。宋江一走,中间人没了,剩下的人对梁山人生地不熟,晁盖会不会收留还是个问题。可以说大家心情是一样的,都不希望宋江在此关键时刻离开。石勇在这节骨眼上玩什么“大智若愚”,简直比弱智还弱智。所以石勇玩大智若愚这种解释也行不通,还有没有其它解释呢?

有。另一种解释就是:宋江老爸想让儿子回家,恰好此时石勇去投奔宋江,宋清便把宋太公的想法告诉了石勇,并让石勇带了一封书信给宋江,假称父亲病故。石勇照宋清的计划行事,在梁山路上遇到宋江,然后宋江被骗回家。也就是说石勇一开始便知道宋太公之死是个骗局,并自始至终参与了这个骗局。石勇这么做可能是受宋太公、宋清之托,不得已而为之。

解决了石勇的问题,我那再说宋江。对于宋太公假死这个骗局宋江知不知情呢?从情节上分析,宋江对石勇传假信应该是有所觉察的。首先石勇这句“小人只在彼住了一夜,便来了,不曾得见太公。”的话漏洞太多,我们前面已经讲了,这里不消多说;第二宋太公“临死”之前宋清这封书信就该发出去了,为何偏等到宋太公死了,而且是石勇去了之后再发,要是石勇没去呢,书信还发不发;漏洞三石勇只向宋江转交了书信,并未口头转达老爸病故的消息,这么大的事有瞒石勇的必要?石勇在宋江家住了一夜,能瞒得住?石勇提此事还好,不提此事,更证明必有玄机。

所以可以肯定,宋江从一开始就知道这封书信有问题。如此一来,一个更大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既然宋江知道书信有问题,为何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家去了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宋太公身死是假,但宋太公希望儿子回家是真,宋江是孝子,不会违背老爸意愿,为不影响兄弟感情,他还得装作父亲真死,痛哭流涕一番;二宋江根本就不想上梁山,或者至少在当时情况下宋江还不准备上梁山。于是又一个问题接踵而来,宋江此时为什么不想上梁山呢?这个问题以后还要涉及,这里姑且放过。

本节里我们捎带把寄书的石将军石勇介绍一下,石勇是大名府人士,跟卢俊义是老乡。石勇的业余爱好是赌博,这一点跟雷横、阮氏兄弟、李逵等相同。

石勇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属于跑龙套的一类,除了给宋江送过一封书信,很难想起他有什么出彩的地方。神行太保戴宗上梁山之后,石勇连书信都没得送了。石勇参加了江州劫法场和祝家庄战役,之后便无消息,直到攻打东平府才出现在宋江阵营里,后面宋、卢数次分兵作战,石勇都被分在卢俊义一边。给宋江送过家书的石勇为何排在宋江阵营之外,笔者始终悟不出原委,难道因为他与卢俊义是同乡?

梁山108人石勇排名倒数第10,处于最底层。征方腊歙州之战,石勇与南国尚书王寅单挑时被对方一枪挑死,技不如人,石勇死的无话可说。

TOP

揭阳镇:黑恶势力重灾区


一封家书,改变了宋江上梁山的计划,宋江日夜兼程回到家,当时傻了眼,老爸不仅没死,身体还倍儿棒,吃嘛嘛香,每天还在酒店喝几两小酒。宋太公很了解自己这个宝贝儿子宋江,这孩子天生有在B社会混的慧根,宋太公怕宋江不学好,在###山那边入了B社会,所以才把宋江骗回了家。这时正赶上宋徽宗册立太子大赦天下,罪犯们罪减一等,宋江杀人原来是死刑,现在凭政策最多判个无期。

宋江杀人案审判之前,宋太公花钱上下打点,知县时文彬也暗里帮助,宋江在郓城县衙门人缘又好,大伙都替他说话,陪审团也一致偏向宋江。经过这些运作,宋江最终被判发配江州。江州即如今的重庆,地处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宋朝时那里已经是商贾云集的一方都市。宋江发配的江州比林冲发配的沧州、武松发配去的孟州,经济、社会、自然等条件不知要强多少。宋江能被发配到这个地方,没有后门,没有银子自然是不可能的。

发配江州途中,宋江路过揭阳地方,这揭阳地处浔阳江边,隶属江州地面。这揭阳地面有三霸,号称“揭阳三霸”,揭阳岭上李俊、李立算第一霸;揭阳镇穆宏、穆春算第二霸;浔阳江上张横、张顺兄弟算第三霸。说是“三霸”,其实就是三股杀人越货、欺行霸市、抢劫杀人的三股B社会势力。宋江路经揭阳,一个不落地领教了这三股黑恶势力的威力:

揭阳岭。宋江误入催命判官李立开的黑店里消费,结果险些做了李立刀下的人肉包子。李立绰号“催命判官”一点不假,进了他的酒店,顾客是死是活,什么时候死,全得由着李立,可不就是判官么。李立开的黑店与孙二娘开的黑店性质相同,不过孙二娘尚有“三不杀”的规矩约束,并且还有一棵大树做招牌,资深的江湖好汉都认得;李立的黑店则不同,不仅没有店规见一个杀一个,而且也没有“大树十字坡”这类的招牌话,更具隐蔽性和杀伤力。若非李俊来的及时,宋江早成了肉馅。

揭阳镇。穆宏、穆春这股黑恶势力比起李立来玩得更露骨更直截了当。在揭阳镇欺行霸市收取保护费则不必说,像薛永这样有一定本事的卖艺人,到了揭阳镇也是要交保护费的。没有银子孝敬,那你就别想在揭阳镇上混。薛永卖了半天力气收不上一文钱,为什么?不是看热闹的人小气,是大伙不敢给,穆家兄弟发的话,在揭阳镇就是圣旨。宋江不明就里,把挥金如土的性子使在了薛永身上,结果薛永和宋江在揭阳镇都混不下去了,薛永被捉了个现行,宋江则被一帮打手追得抱头鼠窜狼狈不堪,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差一点送了性命。

浔阳江。张横、张顺兄弟这股黑恶势力则要称为水贼。张横霸占浔阳江,专门抢劫过往乘客,作案地点一般选择在江心,隐蔽性强;作案手段高超,带有迷惑欺骗性。宋江上了张横的船,着实体味了一番水贼的厉害,被强迫托光衣服,险些没跳进江里。那么大一条好汉,光着屁股求饶,何等狼狈。张顺的“买卖”更大,他垄断着整个江州的鲜鱼市场,堪称渔霸。没有张顺发话,宋江想吃条鲜鱼竟买不到。李逵看不惯,也被张顺淹个半死。

这三股黑恶势力在揭阳地方纵横交错,来往密切,交织成了一张巨大而无形的B社会体系。若不是李俊一再相助,宋江有三条命也得玩完。日后李俊高居梁山水军头领第一位,座次在资格很老的阮氏三雄之上,宋江如此人事安排,一方面因为三阮是晁盖嫡系不便重用,另一方面则出于报答李俊的心理。宋江写反诗被江州地方法院判决死刑,行刑前,李俊、张横等三股黑恶势力竟敢聚众劫法场,公开与go-vern-ment对抗。这三股黑恶势力胆量之大,实力之强,影响之广,超出想象,地方go-vern-ment拿他们竟也没办法。

像宋江这种有一定B社会基础,并且在江湖上声望很高的人,路过(仅是路过)揭阳这地方尚且几次三番有性命之忧,更何况是一般的普通百姓了。宋江把“揭阳三霸”收拢上梁山,对揭阳当地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TOP

戴宗的功与过



戴宗这个人,也可算是公务员中的败类,戴宗具体“败”在何处?我们且看戴宗刚出场时的所作所为:宋江发配江州监狱,时任两院节级的戴宗半个月没见宋江送礼过来,便打算整一整宋江,他对宋江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你这矮杀才,依仗谁的势要,不送常例钱给我?”这戴宗到底是好汉,收受贿赂也直截了当;其二宋江坚决不给戴宗银子,戴宗大怒“且打这厮一百讯棍。”看来刑讯逼供、打骂犯人这档子事在戴宗这里很平常;其三宋江与戴宗论道理、讲法律,戴宗怒道“我要结果你也不难,只似打杀一个苍蝇。”戴宗视人命如苍蝇,说他草菅人命不过分吧。由此看来,古往今来统治阶级身上那些臭毛病在戴宗身上集结的整整齐齐,索要贿赂、刑讯逼供、草菅人命等等一样不落。说戴宗是宋朝公务员中的败类不过分吧。

谈到这里有人不禁要问了,这戴宗是梁山108条好汉之一,对宋江忠心耿耿,他怎么可能是这么一种人呢?我们说戴宗在梁山B社会里混的确可算作一条好汉,不过从go-vern-ment公务员角度看,戴宗只能算一个败类,说败类不中听,至少他应该算公务员队伍中的*、*分子。身份不同,审视人格的眼光不同罢了。戴宗的节级职务级别上略低于提辖,大约只相当于排级干部。梁山108条好汉中如戴宗这般小公务员出身的不在少数,唯独戴宗玩得最黑、最露骨。

由于有吴学究的介绍信以及宋江本身的名气已经足够大,戴宗和宋江很快成了铁哥们儿。宋江浔阳楼题反诗犯下死罪,冒风险传假信的还是戴宗。

上梁山以后戴宗排名三十六天罡第二十位,在李逵、李俊、三阮之上。具体职务是总探息头领,梁山外围东西南北四个打探声息的酒店都归他管,权利可谓不小。《水浒》评论家金圣叹在评价戴宗时道,戴宗除了神行一无是处,属于中下人物。

对于金圣叹这种评价,笔者认为不妥。的确,戴宗除了飞来飞去神行,几乎没有打过实质性的硬仗,也没立过什么明显的大功,但这不足以说明戴宗就一无是处,更不应算中下人物。

我们说两军对垒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如何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打探消息、通风报信无疑是根本。在没有卫星、电报、电台的宋代,戴宗的神行法无疑在搜集情报、传递信息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打高唐州,若不是戴宗及时请来公孙胜,宋江早完了;打华州,也是戴宗及时传递情报,否则鲁智深、史进焉有命在……尤其是在宋江与卢俊义分兵作战时,双方的信息共享、情报交流几乎全部是通过戴宗完成的。对于一场现代化高科技战争来说,信息战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冷兵器时代战争对信息的依赖也同样不可或缺,戴宗在梁山集团中起的作用恰恰就是眼睛和神经中枢的作用,有了戴宗的神行术,梁山在与对手的信息战中占尽了先机。

戴宗的神行法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的一个亮点,不过戴宗并非《水浒》中跑得最快的人。征田虎时汾阳之战,有一个叫马灵的也善神行术,戴宗日行八百里,而这个马灵号称日行一千里。戴宗不服气,栓上四个甲马追赶马灵,结果如何?追没追上?马灵跑出二十里开外时,戴宗只追出十六七里,以这个比例推算,马灵跑出一千里时,戴宗刚行得八百里。

戴宗在全书中没有和人单挑的记录,因此我们看不出戴宗的功夫到底如何,不过笔者认为他的功夫应该一般般,假使戴宗功夫了得如林冲一样,那么足够施耐庵大书特书一番了。戴宗的专业是跑步,他分管的工作不是在前线你死我活的打仗,而是在后方传递信息,故而戴宗在战争中的死亡几率大大低于前线的同伴们。最后,戴宗成了梁山好汉中仅存的几个硕果之一,虽是如此,戴宗的寿命并不长。征方腊成功,戴宗辞官出家,数月后在泰安州岳庙大笑而终。

TOP

李逵+宋江:水浒第一组合



黑旋风李逵是第51个出场的梁山好汉,是宋江以十两银子外加几顿酒菜收买到身边的死士。宋江与李逵的关系,已经超出了普通意义上的哥们儿关系。人们评价刘备与关张的关系,用了一个词叫“情如兄弟,恩犹父子”,那么我们说宋江与李逵的关系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义如兄弟,情犹父子。

李逵血洗扈家庄,杀了扈三娘全家,宋江一句“将功补过”便把李逵违反军令的大罪轻轻遮掩了过去。宋江去东京看灯,李逵也闹着要去,宋江明知道李逵是个惹事的母子,可也拿李逵没办法。唉,带着去吧,还特意找燕青与李逵做伴。李逵在李师师家大嚷大骂,还是宋江出面摆平“这是家生的孩儿小李”。李逵夜宿四柳村,误认为宋江霸占人家女儿,一斧子劈倒梁山“替天行道”大旗,还嚷着要剁了宋江,若不是五虎大将全体出动拦着,宋江这黑厮还真危险。即便如此,宋江还是原谅了李逵,李逵捉住冒充宋江的小贼,宋江还摆酒为李逵作贺,全不记前日之仇。如此种种,也就是李逵,这事换在梁山其他好汉身上行吗?宋江看待李逵,完全是父亲对儿子的疼爱。

那么李逵看待宋江又如何呢?像不像儿子对待父亲。我们先看几个事实:宋江去京城看灯,李逵叫嚷着陪着去,是李逵贪图看热闹吗?不是,他是舍不得离开宋江。宋江表示把老大位子让给卢俊义,李逵第一个站起来说“不”,“哥哥若让别人做山寨之主,我便杀将起来。”宋江在朝廷里受了委屈,还是李逵第一个出来替宋江鸣不平“当初在梁山泊里,不受一个的气,却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讨得招安了,却又烦恼。”看这话,不像一个孩子埋怨父亲的语气吗。四柳村,李逵怀疑宋江给自己找了个“干妈”,结果终于忍不住内心愤怒,砍倒了大旗,还要砍宋江。李逵对宋江找女人相当敏感,扈三娘、李师师、狄太公女儿等李逵都怀疑过,还时不时拿语言敲打宋江不要打这些女人的主意。如此种种,不是儿子对父亲的管束是什么。

对于“宋江加李逵”式的组合,网络中有这么一种评价,笔者以为说得相当透彻,不妨拿过来大家欣赏:多翻一些中国古代小说就会发现,“宋江加李逵”式的组合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太多见了。如《三国》中的刘备和张飞,《岳飞传》中的岳飞和牛皋,《杨家将》中的杨六郎和孟良,《隋唐》中的秦琼和程咬金等等。宋江也好,刘备也好,岳飞也好,杨六郎也好,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行事谨慎、理性,是中国式的榜样、楷模。但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一心想招安的宋江、被昏君勒死而不反抗的岳飞、受奸臣陷害而认命的杨六郎、明知道罗成是给人害死而不敢多说的秦琼,如果作品中出现的全是这类忍气吞声的中国式的楷模,那读者还不得给憋闷死?那怎么办?这时就需要有李逵这类人物了,秦琼不敢骂唐天子没良心,让程咬金来骂,杨家受了得势小人的窝囊气不好发作,那就让孟良连夜去杀那小人,岳飞不便犯上反抗昏君,但牛皋可以造反,宋江一心想招安,那就由李逵来叫喊夺皇帝的鸟位……

李逵排名一百单八将第22位,他这样所谓的“莽将”人物,一般不会是大部头作品的第一主角,但他却又实实在在是作品里不可或缺的异常活跃的角色,因为他不仅成全了像宋江那样的“儒将”,还使作品增添了一大半鲜活的生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