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whisper 于 2006-8-23 20:38 发表

这就跟"闯王来了不纳粮"一个作用。
老百姓很吃这套的,
当然对于我们这些暂时脱离了老百姓群体的人,用这个口号不太合适,
就得用周星驰的鹿鼎记里刘松仁的话说,反清复明只是一个口号,
他们抢了我们的钱和女 ...



所以说,民意大多数时候是被利用的对象,我在一直这么认为的。
“For a sailor, home again, prison again.”





Share |
Share

TOP

原帖由 whisper 于 2006-8-23 20:30 发表
不过,涉及到这个贴子的题,大家义愤填膺,义愤填膺之后又嚷民主,仿佛民主才是发现这个真相的根本。
对比美国的一个例子,辛普森杀妻案,最后结果如何谁还记得?
在这些嚷民主的人口里,是不是应该 ...
辛普森案与佘祥林更相似, 警方怀疑他们杀死自己老婆, 辛普森因证据不足被释放, 说明政府不能为所欲为. 佘祥林案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却被办成铁案, 说明政府权力大, 普通民众无法通过法律保护自己. 而高盈盈案相反, 是平民告官员.
没有哪一个参考系相对于其它参考系是特殊的.

TOP

原帖由 sailorman 于 2006-8-23 20:25 发表

我不认为什么普通人会对民主抗拒,只有当权者有时会抗拒,但这部分人是少数,相对被利用的机率就很低了。
这话对的,
抗拒的人是少数,而且这少数人中,我认为没脑子的确实比较多。
这些没脑子的人之所以抗拒,也是如同老百姓一样,被误导了,认为民主就是权力的斗争,所以民主了就没了权力,那当然要抗拒。
另一部分是有脑子的,他们知道民主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们怕的同样是权力的斗争,因为他们看到现在嚷民主的基本都跟权力挂钩,他们怕的不是民主,是民主口号下的内容,当然,对方利用了这个口号,他们只能哑巴吃黄莲,继续顶着这个口号。
男人四十一枝花,长得不像刘德华

TOP

原帖由 whisper 于 2006-8-23 20:29 发表美国这句不太苟同。
美国的宪法口号是保护每个人的权利的。
但是美国的社会运作不是靠操作宪法来实现的。
它是通过形形色色的各种法律条文的排列组合进行操作的。
如果美国每天修改宪法,肯定早晚要乱套的。
它是通过标榜着口号的法律条文的复杂操作让人们陷于一种平衡,然后看起来很民主,而不是通过法律或宪法上设定这个国家是否民主制度

我并不这么认为。

不过我说过了,美国的民主并不是完美的民主。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6-8-23 20:53 编辑 ]

TOP

原帖由 whisper 于 2006-8-23 20:41 发表

完全错误,言论自由和民主没有从属关系,这个在口号最初出炉的时候就不是从属的。
我们常常喊民主自由,民主自由,是并列的。
最早法国人喊出自由的时候,民主还顶个球呢。
说到这话又想起北大的一个笑话,民主自 ...
但是保证每个人的权力不受侵犯,是不是民主呢?

TOP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6-8-23 20:30 发表

不是啊,前面还有人说不要民主,只要钱呢。
这话倒对,对百姓来说,可以看得见的钱比看不见的民主要来得实在得多。
男人四十一枝花,长得不像刘德华

TOP

原帖由 whisper 于 2006-8-23 20:49 发表

这话倒对,对百姓来说,可以看得见的钱比看不见的民主要来得实在得多。
懒得说了

TOP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6-8-23 20:55 发表

懒得说了


这个是不争的事实
“For a sailor, home again, prison again.”





TOP

原帖由 NeuMond 于 2006-8-23 20:47 发表

辛普森案与佘祥林更相似, 警方怀疑他们杀死自己老婆, 辛普森因证据不足被释放, 说明政府不能为所欲为. 佘祥林案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却被办成铁案, 说明政府权力大, 普通民众无法通过法律保护自己. 而高盈盈案相反 ...
你的理解错了,
这里边应该比较的是大众的观点,
谈了半天民主,你还是把百姓给抛到旁边去了,民从何来,又如何主?
在美国,民众普遍认为,辛普森就是凶手,与这个案件差不多,但是最后刑事审判结果是,辛普森无罪。
这个就是制度的胜利,而不是什么正义的胜利。
记住这个词儿,无罪,无罪不代表说是事实没有发生,这是两个概念。
而他无罪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他的律师成功地把案件引向对黑人的歧视上。
这是民主制度的胜利。
但是这个贴子,民主的意味,大概就是民众要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判一个认为的凶手。
这个才是最违背民主精神的。
男人四十一枝花,长得不像刘德华

TOP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6-8-23 20:49 发表

但是保证每个人的权力不受侵犯,是不是民主呢?


是民主,但不可能得到保证。
“For a sailor, home again, prison agai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