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运用了如此众多繁杂的词汇和概念来描述鲁曼意义上的文化,实际上鲁曼的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文化的本质就是来自于社会系统和意识系统耦合过程中的媒介!

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现象,如果我们把一切都归结为文化的话,那么这一切不过是媒介的可观察到的形式而已!

因此问题什么是文化,就转化为媒介的特性了!

[ 本帖最后由 fussfun 于 2008-7-29 22:54 编辑 ]
Share |
Share

TOP

I.        Soziale Kommunikation
1.        Kommunikation
2.        Bewusstsein
3.        Unwahrscheinlichkeit der Kommunikation

II.        Medium/Form
1.        Sinn
1.)        Sozialdimension
2.)        Zeitdimension
3.)        Sachdimension

2.        evolutionäre Errungenschaft der Medien

III.         Rekursivität sozilaer Kommunikation
1.        basale Referenz
2.        Reflexivität
3.        Reflexion

IV.    andere Kulturbegriffe
1. Semantik
2. Gedächtnis

I. 社会沟通
1. 沟通
   1)沟通的三种模式(社会,组织和互动)
   2)
2. 意识
3. 沟通的未必可能性

II.媒介/形式
1. 意义
  1)社会维度
  2)时间维度
  3)事情维度
2. 媒介的进化成果

III. 意义形式的递归性

1. 基本自指
2. 反身性
3. 反思

注意,以上的名词解释可以围绕着Selbstrefenz来展开,Selbstrefenenz和Komplexität redukzieren.

是这样的,解释一个系统论的名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在这里应该从什么角度更好?

从头设想吧。在鲁曼这里,社会的基本构成来自沟通。

假设在原始社会中,人和人之间沟通的过程,会有一个回去指涉上一次的行为,这个反复进行的行为在沟通扩大后会产生一个指涉自身行为的事件,产生的这个词就是文化。于是文化就成为递归的意义形式。

所以对文化的认识不过是一次递归的事件。

这一事件的意义
1。文化的比较,他者观察转向自我观察
2。自我命名和描述
3。

文化规范人的行为模式?
沟通中的社会,组织和互动的关系,在社会,组织和互动中的期望结构。

文化在沟通中的功能。

如何用系统论来看文化?

“文化”这个词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一个包罗万象,而且不断自我指涉的一个概念。这个是我们的文化,我之所以说这个是我们文化就是我们的文化

系统论是如何看待“文化”这个词的?

自19世纪,文化这个词从欧洲贵族阶层兴起,大行其道,成为替代文明,品味等,更频繁的涉及人类行为自身的概念。在社会和人文科学中,自20世纪初开始,在人类学对野蛮族类的考察基础上,把文化作为了一个基本概念来进行命名和描述。于是,文化这个词在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中被用到荼蘼。在社会学系统理论中,文化显然不是其理论下的一个专属概念。鲁曼曾说到,文化是出现过的最糟糕的概念之一,Kultur ist  einer der schlimmsten Begriffe, die je gepraegt wurden. 为什么说它糟糕,我想,鲁曼的意思还是由于这个词的内涵太少,以至什么都可以归结到文化之属,很快就成为了大众话语中一个超级名词。

文化涉及到的到底是系统论中的什么,在系统理论中是如何描述文化想要表达的内涵?这是我在这篇文中想要探求的。

由于文化这个概念的深入人心,很多时候,人们甚至到了,不得不应用文化这个词来表达其意义的地步。鲁曼曾说过:

Solange wir keine wirklich ausgearbeitete Theorie der Selbstbeschreibung haben, können wir auf den ambivalenten und bei allem Relativismus doch normativ gtönten Kulturbegriff leider nicht ganz verzichten, obwohl er doch das Verständnis des mit Selbstbeschreibung gmeinten Sachverhalts eher verhindert als fördert.

只要我们还没有发展起一个自我描述的理论,那么我们就还无法完全放弃一个指意模糊,被相对主义和规范性染上色的文化概念。虽然它对和意味着自我描述的情况的理解并无促进的作用。

我们暂且抛开文化是什么(或者所指什么),这样一个一般性的normative的阐述方式。仅仅来看在社会学系统论中,它是如何描述社会系统的组成和发展的,然后来看,文化是怎么出现的,或者说文化所指的又是如何自我展现的。
文化在系统自我构建中的功能?

Sinn ist  kein System, weil es keine Grenze hat.


系统论中,沟通是系统内部建立起的操作(systembildende operation),社会系统和沟通是同一的,社会系统诞生的同时是沟通的产生,沟通的产生逐步实现了社会系统。因此当我们的基本假设为社会系统存在时,也就是基本假设了沟通的存在。社会系统围绕着沟通的存在性,分化成了三种社会系统形式,或者说沟通形式。
一种是社会,社会的沟通模式就是沟通;
一种是组织,其沟通模式是决定;
第三种是互动,其沟通模式为在场。
这三种沟通形式的产生,可以看成是,按照各自组织的复杂形式和复杂度的不同,产生的分化。社会,组织和互动的沟通模式充斥了我们日常生活。甚至可以说,我们每天都是围绕在社会,组织和互动这样的沟通模式中的。因此,可以这样来看,一切都是围绕着如何有利于社会,组织和互动这些社会系统自我组织来展开的。社会系统的自我组织是,社会系统根据其内部的操作方式进行选择,以此降低复杂度。因此如何选择,如何降低复杂度才是沟通中时刻关注的中心,或者说沟通是如何围绕着降低复杂度来自我组织的。

首先来看,复杂度是如何降低的。
复杂度是通过选择才降低的,选择又是以观察区分(基本选择)为基础的。观察区分需要通过媒介辨识,选择需要选择准则,选择准则也是必须通过媒体体现的。选择的选择成为了构成复杂的基本结构

选择的选择:第一个选择 限制了链接范围 Anschlussbereich begrenzen;第二个选择 选择自己的元素 eigene Elemente produzieren.
这个选择的选择产生的结构:也是期望的叠加所组成的结构。期望的叠加就是期望的期望。期望又可看作是意义指示的浓缩。

因此意义 S. 37 Doppelte Kontingenz,双重偶联性。双重偶联性的tricky:

第一种状态,所有可能性无法分辨时的混沌,所有的可能性全都是一样的概率。
第二种状态,所有可能性被Sinnverweisung加以分辨,随即而来的就是期望结构的加固,不同的可能性在此期望结构上被赋予不同的可能性概率。
第三种状态,

比较!!!比较这个词!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文化是自我描述的工具啊!!!为什么要自我描述?要有一个rekursive的过程,系统必须要进行自我描述!重复,自我复制....


语言发展成文字,怎么这么重要呢?
因为有了文字,文字被凝聚成形,这个形能被再次反复使用以致产生reentry,所以,我们说要多写,一定要写!



























1. 建立了人文环境,电视,飞机,建筑等等
2. 历史过程中建立起的,进化过程
3. 人的行为模式在某种条件下的规范化,制度化
4. 开放体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