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ly posted by 花想蕊 at 2004-3-30 14:26:
这样的一辈子
写起来美丽
读起来感动
做起来却是痛不欲生

人,这个字很简单,就两笔,意义太深了.....一撇一捺,一长一段,一男一女,一好一坏,一是一非,一得一失,一进一退,一黑一白,一生一死,一去一留,一阴一阳,一大一小,一喜一悲,一前一后,还有很多一个这个一个那个……想想人就这这么简单.....
蓝色的天   绿色的地
Share |
Share

TOP

太痛苦了! 可我怎么越看我越像这种人啊?!我完了!
Some dance to remember, some dance to forget......

TOP

臭臭的小笨猪.......................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ritamm at 2004-4-2 03:04 PM:
太痛苦了! 可我怎么越看我越像这种人啊?!我完了!



会有人陪你看细水长流的。。。。 :)

TOP

你是我的幸福吗?!

TOP

幸福是我们都不曾忘记……rose.gif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TOP

妳是我的債主吗?! :P
[^_^ 大魚逛網,人生多少事,盡付笑談中! ^_^]

TOP

就算你们打死我我也要说
浪漫的有点假吧

TOP

可怜的班超。。。被你们扁。。。

班超(公元32—102年),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外交家、军事家。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父亲班彪是当时有名的史学家,曾续补《史记》,作《后传》65篇。哥哥班固承父遗业,在《后传》的基础上,用毕生精力编写《汉书》。妹妹班昭完成了《汉书》的未竟之篇。这是一个学术空气十分浓厚的家庭,对班超志趣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曾说:大丈夫应该学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他勤奋好学,思路敏捷,颇有口才,且胆识过人。在班超三十岁时,他的家庭遭到意外事变。正当哥哥发愤编著《汉书》的时候,有人向皇帝告发其“私修国史”,因而被捕入狱。班超为了替哥哥辨明冤屈,向汉明帝说明班固修《汉书》的目的是颂扬汉德,并无毁谤朝廷之意。明帝将班超召进京城做了兰台今史,并对班超的口才和学识有了深刻印象。
  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投笔从戎,随窦因征伐北匈奴,在军中任假司马。这路大军出酒泉塞(今甘肃酒泉),西北至天山,大败匈奴呼衍王,并攻占了伊吾庐(今新疆哈密)。班超在战斗中初露锋芒,他的军事才能深得窦固赏识。为了联络西域各国孤立匈奴,恢复汉朝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窦固派他出使西域南道,郭询等36人随从。鄯善国(今新疆若羌)是西域南道的必经之地,班超首先到达这里,受到鄯善王的热情接待。但几天后国王忽然怠慢起来,班超料定必有原因。经打听,果然是匈奴使者从中作梗,鄯善王正犹豫不决而有意疏远汉使。班超立即召集随从人员,分析形势,晓以利害,并激励众人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惟有出其不意,攻杀匈奴使者,才能转危为安。这天夜里正好刮起大风,班超带领36人奔向匈奴使者驻地,点火擂鼓,迅速攻入营帐,斩杀来使。接着把部善三请来,好言抚慰,劝其归附汉朝,不再依附匈奴。鄯善王—一答应,并愿将自己的儿子送往汉朝,作为质子。
  窦固将班超在部善的事迹上报朝廷,得到汉明帝的赞赏,升任他为军司马(仅次于大将军的官衔),并再次派他出使西域。班超仍率36名壮士,向于阗(今新疆和田)进发。于阗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大国,这时,已臣属于匈奴,因而对汉使态度冷淡。这个国家迷信之风很盛,凡事均要求问神巫。于阗王广德听信神巫之言,说汉朝使者有一匹浅黑色的马,必须斩杀用来祭神,才能避免灾祸。于是于阗王派人向班超索马。班超将计就计,答应须得神巫亲自牵马。等神巫前来时,班超手起剑落,斩杀神巫,并对于阗王晓以利害。广德因而杀死匈奴监护使,归服了汉朝。西域南道上的许多小国,也纷纷与汉朝通好,丝绸之路南道的形势大为改观。

  水平十七年(公元74年),班超继续向西挺进,来到疏勒(今新疆喀什)。他在周密地分析了疏勒的局势之后,采取果断措施,生擒并废掉统治疏勒的龟兹贵族兜题,另立疏勒前王兄子忠为王,从而稳定了政局。由于班超节节胜利,丝绸之路的南道基本打通,北道的东西两端也为汉朝所控制。根据这种形势,汉朝重新设置了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为丝绸之路的复通创造了条件。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汉明帝驾崩,北匈奴在西域的势刀乘机进行反扑,汉朝尽撤西域屯兵,使独留疏勒的班超孤立无援,故汉章帝命令班超还朝。这一消息迅速在疏勒国传开,引起上上下下的极大恐慌和不安。有个叫黎合的都尉,竟以死劝留,引刀自刎。当班超来到于阗时,其王侯和百姓呼号悲泣,诉说苦衷;不少人还匍匐在地,抱住班超等人的马脚,苦苦挽留。看到这种情景,班超深为感动,他不顾朝廷命令,毅然决定留在西域。当他返回疏勒后,经过深思熟虑,以疏勒为基地,联合附近各国,力争打开局面。

  建初三年(公元78年),班超统率疏勒、于阗、汗弥及康居诸国的士兵一万余人,攻破姑墨(今新疆拜城),从北面解除了对疏勒的威胁。为了平定西域,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他又上书东汉政府,请求派兵援助。朝廷即派徐干为假(代)司马,率兵一千余人前去增援。班超以将兵长史的官职,率领徐干的援军,联合西域各国的力量,经近十年的艰苦努力,先后平定莎车、龟兹、尉犁、危须(今新疆博斯腾湖北)、焉耆等地贵族叛乱,并击退贵霜王朝(今阿姆河流域)的入侵,使西域五十余国重新置于东汉的管辖之下,疏通了丝绸之路的南北通道,保障了西北边疆的安全。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出任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各国,驻龟兹的它乾城;徐干为长史,驻疏勒。至此,班超通西域的历史任务胜利完成。汉和帝下诏褒奖他的功劳,并封为定远侯,故后世人称“班定远”。

  班超的大半生转战在西域疆场,他机智勇敢,叱咤风云,为进一步开通和巩固丝绸之路,为加强中原和西域、中国和外国的友好往来,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他给皇帝写了一封书奏,表达了“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的愿望。在他 71岁时,朝廷调他回到京都洛阳,任为射声校尉,不久便与世长辞。这位为丝绸之路复通和西域人民的安宁奉献了一生的人,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代雄风。
岁月自有痕 往日成云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