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谈所谓流行文学

八月某日经书城买书,恰巧偶遇凤凰卫视的陈鲁豫签名售书,拿到自己欣赏的主持人的签名,自然颇为高兴,然而反观书城中铺天盖地一堆堆的所谓畅销书,却又不禁要大肆感叹一番。

畅销书,顾名思义,便是销售数目颇为惊人的一些书籍,其中有一些是名人效应所带来的炒作效果,也有著名作家的新作。例如我暑期回国正好赶上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新书《海边的卡夫卡》推出市场,立刻就在书店里堆起一座山来,足有百余本之多,四周围着一群人,人手一本儿,津津有味地看着。另有其他畅销书籍,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颇为壮观。其实这种情况在国内各大书店早已屡见不鲜了,常常会兼有畅销书排行榜侧立在一旁,把好卖的书一本儿一本儿列清楚,无论内容如何常常都有一个极华丽精美之能事的封皮,写着吸引眼球的诱惑字眼,跟那儿一摆,像那么回事儿似的。其实我常常怀疑这里边儿参杂着多少滞销书籍,但大多数时候一旦登上这个书架的便会卖得非常畅销,可以与洛阳纸贵相媲美。


“畅销书”做为书商的一种销售方式,原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我今天想要谈的是因为这种方式而构成的所谓流行文学的趋势。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介绍而今很时髦的所谓小资波波一族。文中提到要想成为小资,一定要读这样那样的书。诸如霍金的《时光简史》,罗素的哲学史,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以及保罗.福塞尔的《格调》和《恶俗》等等等等。文中反复提到虽然这样那样的书基本上都不一定看得懂,但假如你的收入在中等以上,不为生活发愁,有点闲也有点钱还想混个小资的名声的话,就按照上表中的书看去吧。笔者看罢那篇文章,哭笑不得,回头发现周围大多数有人看的书也常常是同一本书人手一本,简直胜似当年毛选一般,不禁要想质疑,这是否就是现代人读书的某种误区?


一本书出自名家之手,字句精练,文笔细腻富有感染力,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与推崇,原本是很自然的事。这也正是为什么有那么多我们称作世界名著的书被译成多国语言流传了数百年。然而,这也并不意味着它就一定适合于每个人。笔者个人认为阅读是件较为个性化的事物,理应根据每个人的爱好喜性文化背景等等而定。我们今天的文化市场,越来越多的流行元素进入其中,不乏大量粗制滥造的小说,电视剧本,网络文学。而读书对很多人而言,更由原本的求知之趣转化为一种赶时髦的象征。张小娴的散文流行,身边的女孩便人手一本张小娴;有人说说王小波的书够先锋,便有一批人抢购《黄金时代》,其中一人还不忘偷偷告诉我,王小波的书性描写多,我就拿来当黄书看了。回头,却又跟旁人夸夸其谈自己看了小波的书如何如何,伪愤青的嘴脸暴露无疑。


今天在这里,我不想诋毁任何一位作家,他们对于中国文坛的贡献是无私而又不可估量的。事实上恰恰因为如此,我才坚决要批判那些个看不到书本精髓而只会随声符合的人。假若你认为买了某位听起来很流行很小资的人才看的作家的书,并且摆在你书房最醒目的地方会令致你感到很荣耀很有面子的话,假若你认为你跟朋友口若悬河地谈起某本书会令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光辉而伟大的话,那么你错了。一个人的素质是与阅读有一定关系,但一个真正懂的去珍惜与尊敬书籍的人不是伪善者可以替代的。

[ Last edited by 丢在亚琛 on 2003-12-18 at 00:35 ]
one night in beijing,你会流下许多情. 不要在午夜问路,怕触动了伤心的魂.

Originally posted by redthorn at 2003-12-21 03:01:
流行“文学” ??!  我咋觉得楼主这概念用的有点错位啊。。。。


愿闻其详santasmile
one night in beijing,你会流下许多情. 不要在午夜问路,怕触动了伤心的魂.

TOP

这大概是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了.我在题目中似乎表达的很清楚,注意"所谓"2字.我想探讨的就是当今在社会上所谓的流行文学,或者说是商品文学.至于RED HORN提出的文学与读物应该在概念上有区别,那也就是质疑我文中举出的例子了?不知道您是想说村上的作品,还是昆德拉的小说,亦或者是王小波,张小娴的文字,不属于文学的范畴?那么在您看来,那么您认为什么才是"文学"呢?
one night in beijing,你会流下许多情. 不要在午夜问路,怕触动了伤心的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