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纳闷标题里面相关典故的读解是由何而来的,我想一般人最早读到这句话应该都是在小学课本里面的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吧,不过原文应该是: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意思是说笑别人的缺牙齿看上去好像开了一个狗洞一样。至于出处么我勾勾了一下,大约应该是语出《幼学琼林·身体》,应读成“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大意是:笑人家牙齿缺了,(那嘴)象个狗洞大开着。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排调》。晋朝张玄之八岁了还没有牙齿,先达讥笑他说,你的嘴怎么大开狗洞呢?他马上回答说,正为了你从这儿出入的呀!意在夸耀他回答得好,实为庸俗无聊。
笑别人牙齿缺怎么就会造成自己牙齿也缺或者甚至更缺呢,而且这样一个典故如何又成了无人不知的典故的呢,无人不知的典故我自己偏偏怎么就不知道呢,这的确是一个个让人一时间琢磨不透的问题啊。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