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帝国时期,不论是唐朝还是清朝,对于回疆的控制都是以武力压服,这在当时的历史发展水平上面也是通行的策略,同时也受到被压服者的事实性承认。中央王朝对这类边疆地区的态度是将其作为边远的安全缓冲区,同时也认可当地部族首长对当地加以辅助的管理,所以说长期以来该地区都有比较高的民族单一性以及自治权,但是反过来该地区人民也相当程度上认同自身的政治从属地位。
帝国时期之后,中共对于藏蒙回地区的基本策略都是在用武力控制的同时,努力推行有计划的居民迁徙,主要是内地的汉民族外迁,以改变当地的单一民族结构从而降低分裂主义的潜力,这一政策在新疆地区推行最力,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所谓建设兵团为名的汉族殖民地。这一策略在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水平下,虽然不失为有效的稳定局面的步骤,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文化融合尤其是宗教文化的和谐共生的问题,反而造成了居民内部的参差隔阂。
在当前伊斯兰原教旨抬头的国际背景下,新疆地区的回教徒们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长期以来淤积的不满情绪忽然找到了新的理论基础,并且从而尝试在政治层面上通过分裂独立的暴力手段实现自己长期以来所期望的充分权利。当这种思潮受到境外的伊斯兰极端分子的呼应和鼓励的时候,就出现了上面的所谓东突运动。所谓的泛突厥主义就是将有同样的突厥先祖的土耳其人到回鹘人联系起来,通过强调共同的历史文化宗教渊源,希望成立一种大的民族国家联盟和强大的中亚政治势力的野心。
所以就此看来,对待所谓的东突的动向,简单采取历史上的武力镇压或者是迁徙混居的手段,在现实历史状况下都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关键是要尊重当地居民的文化特殊性,并且充分实现其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发展诉求以及相应的自治权,从而实现他们对中央政府的信任以及认同,这样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Share |
Share

TOP

完全站在汉人的立场上看问题,对于潜在问题的缓解和解决并不是很有帮助。
现在不是说谁走谁留,或者说如何赖下去的问题,历史已经是既成无法改变的了,关键是如何着眼将来。我想一般百姓所优先考虑的其实都是自己家庭的和睦幸福以及邻里相安无事。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尽量缓解而不是去激化民族矛盾,否则目前中央政府有能力加以强力控制的时候还能保持表面上的平静,但是一旦中央疲弱,地方马上就会出现分离危机。车臣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