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篇施一公和饶子和写的东西,有个观点挺好的,论文,诺贝尔奖,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不该是刻意追求的目标。
延伸一下,奥运金牌也是这个道理

TOP

原帖由 pavis 于 2008-9-12 16:57 发表
科研论文主要代表了一种基础研究。关键是中国那些不需要发文章的工程研究领域实力太差。她就缺乏一种SCI这类的标准去衡量。而工程研究却正是一个大国科技力量的根本。。。


工程领域,更需要一个大环境和体制的支持,一扯就能扯远

TOP

原帖由 jiejiedog 于 2008-9-13 01:48 发表

我们专业,IEEE在东亚日韩中都有举办conference,特别方便中国人投稿。此外一般的conference也有10~20%的中国人发表论文。数量算起来自然就不少。关键原因说了,国内现在高校硬性规定硕士博士必须是发表sci论文才 ...


sci只覆盖journal,不管conference吧。不然怎么每年出的叫jcr呢

TOP

原帖由 jiejiedog 于 2008-9-17 10:06 发表
金碧辉:现在是提高中国论文质量的关键时刻了文献计量学专家金碧辉研究员访谈

2008年5月16日,汤姆森科学论文检索的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的SCI论文数位居世界第一;中国首次超过日本位居第四,而且只比位居第二 ...


金碧辉,这名字好耳熟,日文名好像叫川岛芳子

TOP

原帖由 驴子 于 2008-9-17 11:04 发表
一步步来的,数量不先上去,靠什么来提高质量?

难道上来就要求都是高质量文章?
先靠一定措施来提高数量,有了基础在改进措施来提高其中高质量的文章数量

这条路走的不对吗?
现在第一步见到效果了,有了走 ...


有了数量不代表将来质量就肯定可以上去,关键是机制,如果机制鼓励数量,忽略质量,那结果就是始终在数量上增长。数量可以量化,质量就很难,天朝的机制就是擅长拿数字代表一切,从大跃进到GDP,都是在追求一个数字目标,造成现在的粗线条豪放式发展。
一个可以评价质量的机制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评价数量,按现在的社会状况,哼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