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看好这个。

1 【书香馆】生死朗读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她,从她的脖颈到肩膀,从她的那对只被衬衣围盖但并没有遮*严的乳*房,到她的只被衬衣遮住的屁股。当她把一只脚放到膝盖上并坐到椅子上的时候,就可以看见她的先是裸*露、苍白,后又被长统袜装束起来的光滑的大*腿。”
  这是德国当代小说《生死朗读》开篇部分里的一段,是男主角对女主角初次的心跳回忆。在这段文字之前,作者用德国人式的精确细密,流畅地写下这个女*人穿上一双长统袜的过程。
  男主角十五岁,女主角三十六岁。
  但不要因为这样的描写而对这本小说产生任何低俗的误解,正像作家池莉在中译本的前言里认真提醒的那样,尽管《生死朗读》一度在德国极为畅销,它却不是一本通俗小说,它是极为严肃的文学作品,它畅销,是因为它真的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得到至今仍真正喜欢严肃文学的一个读者群体的认可。
  这是一本看了以后很难忘记的小说,不管你是否真的喜欢它--包括它的方方面面:情节、人物、内涵、按时间顺序记录的不花哨的结构、第一人称的朴素的独白式叙述方式。
  它包含不少一本小说可以吸引人并让人难忘的因素:
  忘年恋。一个十五岁少年爱上了三十六岁的电车女售票员。这是一个少年心里自然发生的事,作者没有渲染其中的畸形成份,只是表现出它像任何真实的爱情一样诚挚动人的一面。
  新奇的恋爱细节。男女主人公在一起时,常常就是男孩为女*人朗读,读希腊神话《奥德赛》,也读《阴谋与爱情》:
  “当天变长的时候,我读的时间也长些,为的是在黄昏时才与她上床。当她在我怀里入睡,院子里的锯木声沉默下来,鸟鸦在唱歌,厨房里也只剩下越来越浅的和越来越暗的颜色,我也沉浸在无限幸福之中。”
  然后是个谜:女主人公失踪了。
  谜底奇怪可怜得让人不知说什么好:原来这个女人是个文盲。为了掩饰这个让她羞耻的事实,她拒绝了原来工作的地方对她的提拨,选择去参军以求逃避。只是,那是二次大战期间的德国,她进入的是德国军队,成了臭名昭著的纳粹集中营的女看守。
  谜底是以男女主人公一场充满撕裂感的重逢揭开的。男孩长大,进了大学,主修法律。在他参加第一次法庭实习时,他见到了这个他生命中从未停止过怀念和爱的女人,她是被审判的纳粹战犯之一。直到在法庭上,她仍为掩饰自己是文盲的事作了最后的挣扎,甚至不惜全盘认下对她的指控,包括不是她干的事情。
  她被判了十八年监禁。命运以这种对她来说极不体面的方式,把她和这个世界隔绝了--这个曾令她紧张惶恐、不知所措、无可抗拒,但也给过她爱情的世界。
  在监狱里,她平静地、渐渐地学会了读写。
  “床头挂满了小图片和纸条……它们或是一段文章的摘录,或是一首诗……所有的诗歌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小图片上展现的是春意盎然的森林、万紫千红的草坪、一棵树、溪水旁的草地……”
  十八年过去后,在她所谓能重新自由的前一天,她上吊自杀了。

  为什么呢?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就像我们有时竟会迷惑:我怎么了?这个世界怎么了?就像这部小说的标题:朗读这种平常不过的事,怎么就和生死扯到了一起?就像小说的男主人公如此拷问--不知是问自己还是问他所爱的人,抑或不知是向哪里发问:“她认为做一个文盲比做一名罪犯更丢脸吗?她比暴露自己是个罪犯更怕暴露自己是个文盲吗?”
  有谁能明确而负责地回答所有的迷惑?如果能想得上来一些答案,感觉却更悲哀。或许她以为掩饰文盲这件事是她最容易做到的,比学会识字容易,更不能预见到这么做会使她成为罪犯。使她犯罪的不是不识字,是纳粹,是完全在她掌控范围以外的力量。
  一个人已经尽力了,承担一个渺小的命运,维护一点可怜的自尊。但时间和空间总是那么宏大,世界和再渺小的人也发生着千丝万缕不能分割的联系。总会有人那么不幸,微小的一生,最后承担不起,维护不了。

  阅读这样的小说不是一个愉快轻松的体验,无法成为消遣。我有时也会想:我应该去阅读怎样的文学作品?什么样的阅读是我向往的、享受的?什么样的阅读又是应该的、必须的?在风花雪月、小桥流水、江湖恩仇、纯情和童真以外,有什么是我们仍应关注和思考的?--如果它们是这个世界真实的存在、不改的历史、沉重的负担。
  当电视里伴随着震撼的音乐推出那样的新闻标题--“伊拉克战争”时,我是不是能够仅仅维持一个看新闻的心情?告诉自己:这一切与我无关。幸好,我不是伊拉克人。幸好,我活在我活我在的地方。
  如果我有这种念头,凭什么责备我呢?但是,又凭什么说这么想就是应该的?如果认为如此不够高尚,我们又为什么应该具备某种脱离小我的高尚情操?

  我们确应感谢这样一种文学的诞生,感谢有人在二次大战过去多年后,依然能写出《生死朗读》这样的小说,去粉碎我们灵与肉的过份安逸,去触动我们习以为常的快乐的麻醉。
  去窗前看月亮静静地升起,看春天和花开如期而至,去祈祷幸福--为自己,也为更多的人。

  《生死朗读》,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著,发表于1995年。中译本由译林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
谨言慎行,追梦求实
珍惜我所拥有,感激我所拥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群太监上青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