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会员18888 于 2008-2-19 15:01 发表

热传导速度快. 即散热快


主导作用是热对流,不是热传导。
0度的水和0度的空气只代表有相同的温度梯度,但换热系数差得很远
Share |
Share

TOP

自然对流换热条件下,空气和水的换热系数大概如下:

Air : 10 - 100 (W/m2K)
Water : 500 - 10,000 (W/m2K)

也就是说同样时间里,水中散热是空气的50-100倍

TOP

原帖由 hetty 于 2008-2-19 20:16 发表
辐射为什么要考虑?


只要不是黑体,只要在绝对零度以上,都有热辐射。但相对热对流,实在是小得多得多得多得多得多得多得多得多得多得多得多得多得多得多

TOP

原帖由 niccalxu 于 2008-2-20 00:31 发表
这个问题更多的考虑应该是直接的传热吧。
有自然对流的条件之一便是有温差
要产生上下温差,那么就是人体与冰水和冰空气的传导,这里就要考虑到比热,就是C比热容,而水是常见物质里面比热最大的。于是...

用大 ...


没有绝对静止的液体,最弱的情况下也存在布朗运动。不考虑强制对流换热,自然对流也够吃一壶的。

这点内容是传热学的部分,热力学考虑的是热与功的关系,一点不沾边。在分析计算对流换热系数的时候,还需要用到的是流体力学。

TOP

原帖由 会员18888 于 2008-2-20 11:14 发表
还有挖. 在极端恶劣条件下,女性的耐力普遍比男性强.一样的严寒环境, 男的先冻死,女的后死.当然不排除特例.
脂肪就素天然的棉衣哈.


男性耐寒能力超过女性,所以睡袋的温标,男性可以承受的极限比女性低5度左右(同样的睡袋,男性可以在零下10度用,女性就只能在零下5度用)。

TOP

原帖由 sophiemarceau 于 2008-2-20 10:38 发表
# 人体热平衡方程式
M-W - C - R - E = S
式中:M——人体能量代谢率,W/㎡;
W——人体所做的机械功,W/㎡ ;
C——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W/㎡ ;
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 ...


人体的体温就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如果代谢产生的热量低于散发的热量,体温开始下降,医学上叫做Hypothermia
人体开始颤抖,皮肤收紧,毛发竖立,以增加代谢热量,减少热损失。逐渐失去肌肉协调性,神智不清,休克,最后死亡。俗称冻死。
去年北京灵山有人在户外时候遭遇暴风雪,结果死在山上,不过很大原因是自身准备工作不足。冬季户外运动最重要的一个是防风,一个是避免穿棉内衣,让出的汗尽快排出去。

TOP

原帖由 会员18888 于 2008-2-20 16:45 发表

我网上看到的. 说男性的耐力不如女性. 可惜找不到出处了.
以前看过个冰山抢险的电影, 就是男女一对登山遇险. 男的先撑不住了,女的还行.讲的是谁先挂的问题. 跟睡袋的使用不是完全一样.
或者说, 就因为男的能很快将体内能量转换成热量维持体温, 所以消耗快, 先挂.


失温情况下,就拼谁能更快的把储能转化为热量的代谢能力,谁的体温扛不住,谁就先挂。这不是点天灯,要燃尽最后一滴肥膘。在严寒下,就看谁心肺功能强,这点男的肯定强过女的。至于电影那不能说明问题。
我说的睡袋是在extreme使用条件下,导致出现失温风险的环境温度,说白了就是抗冻死的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