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22883
- 威望
- 774
- 金钱
- 0
- 阅读权限
- 100
- 在线时间
- 4083 小时
|
原帖由 SAW 于 2008-6-8 01:53 发表 
科大学生会前会长刘伟健也坦言,“部分内地生融入唔到本地生活,同香港嘅同学唔熟,有啲甚至读到二、三年级连简单广东话都唔识”。
很恶心的思维逻辑!设想一下,一个以讲英语为主的外来学生团体,他们在香港生活多年后依然不说广东话,是不是会面对同样的批评?香港回国祖国11年,国语地位一直处于广东话和英语之下,港人并认为理所当然。他们为什么 不思考一下是否对与讲普通话为主的内地学生有足够的包容和接受,尤其是与他们接受欧美同学程度的比较之下。
至于内地学生是最孤立的群体,这句话并不只适合于香港的大学,德国的大学也差不多。中国学生作为德国最大的留学生团体,我们不孤立吗?看看这个论坛上有多少小问题,本可以是从隔壁邻居或者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而必须要在同胞中寻找答案,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孤立。一个德国同学曾经说中国学生是不可见的,因为几乎在公开的活动上很少看到。我们就算不是最孤立的团体,至少也不是一个开放并且努力融入当地环境的团体。我们的平均年龄和阅历都在香港的内地生以上,但我们未必强到哪里去。
我相信文章中的例子很多都是特例,大部分香港的内地尖子生都在努力的适应环境,好好学习,将来会有所作为。我们不能因为个例去贬低和忽视整个群体的处境,再说,就算是极端的例子我们在德国听到的还少吗?
反思一下,我们有时会比较乐意看到这样的文章,为什么?因为看到有人不如自己,可以让本来混得不怎么样的我们突然有一点优越感。"看,我们在德国多坚强啊,我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多强啊!"--实际上是这样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