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烨的电影《颐和园》(2007)

今天刚看了一遍,电影感觉一般,叙事风格有点生硬,叙事结构也挺老套的,但是一如娄烨(代表作《苏州河》)一贯的特色,电影画面色调很特别,很暖(和《苏州河》的冷色调相反),尤其是以1989年为背景的前半段,还有电影插曲背景音乐,很美,选得很好,和画面搭配的很富震撼力。看完了后,整个人还深深的沉浸在那个声色氛围中。
为了这部禁片的噱头,娄烨被禁在国内从事电影活动5年。



很喜欢这首由主演郝蕾演唱的《氧气》,唱得比演得好,把那个时代的颓废和剽悍,慵懒和冲动表达得淋漓尽致。


[ 本帖最后由 fussfun 于 2008-9-26 15:13 编辑 ]

网上的评论很少,仅有的一些私人评论,猜想他们应该都是80后的,电影里描写的大学生活对他们太陌生了,让他们质疑电影反映的现实性。看到这样的反馈,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有点难受,这部电影其实蛮写实的,但是,在国内的禁映,以及太少太少的文艺作品涉及到那个时代。那些话题,那些经历是不是已经被遗忘,虽然我自己的个人经历也很有限,仍是有种个人记忆在集体失忆中的深深的空虚感。

TOP

从艺术表达手法上来说,《颐和园》有很多地方不够好。
比如主角余虹和周伟,因为被太多和复杂的历史背景所撕裂,使得这两个主人公在个性上的塑造显得单薄,缺乏力度,正如大多数观众感觉到的一样,历史和个人的结合上不够精细,所以电影虽然画面极富震撼力,失去的却是人物个性的感染力(远远不如《苏州河》中的人物来得动人),很可惜。

不过故事选的素材和插入点很好,人物也有代表性。我的观点和多数人相反,我认为关于性的线索是电影中最出彩的地方,今天的人对性已经司空见惯了,无法理解80年代末期那个历史年代人们的精神状态。那个“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的年代,是共党执政以来,历史上思潮最活跃和开放的一段时期。香烟,性,文学,诗歌是那个年代的气息。

TOP

另外这当然不是一个历史剧!这是一个文艺片,主题是人物。
电影一开始就以女主角的独白清楚的表明了电影的主题,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女人的爱情故事。虽然背景是89年,但是关于六四的那段是很模糊的,完全是背景以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TOP

emule上应该可以,我刚下的

TOP

原帖由 五湖散人 于 2008-9-26 19:37 发表
没有什么方便的网上直播或者直接下载的方式么?


我昨天晚上找了一晚上没找到,这种片子(小众文艺片,被国内禁)只怕很难在在线看到。
我在emule上也就下了一个晚上,今天早上就能看了。

TOP

我下的格式是rmbv,不大,效果也好,等我回家了,上传到esnips上,就可以直接下载了

TOP

原帖由 乌乌爱装嫩 于 2008-9-26 20:23 发表
冲着那主人公一直在交配我也想看啊,把历史事件都删了,对那些不感兴趣,把交配镜头总集起来就可以了.


那还不如直接看A片。

不过我当初也是冲着它宣传中的大量床上镜头去的

不过要是当三级片看,肯定会失望的

TOP

没有人觉得《氧气》好听吗?


原来还有出处的,是表达做爱高潮的一首歌,怪不得这么好听,
尤其是演唱时的气息表达。


《做愛》(新版本叫<氧气>),演唱:郝蕾

《做愛》,演唱:郝蕾/作曲:張廣天/作詞:廖一梅。 
這首歌是話劇《戀愛的犀牛》03版和04版中的插曲。原名《做愛》。
  其實在99版最早的劇本中就有這首歌,但是舞臺上沒有表演。
  直到03年和04年的版本,這首歌才被改了歌詞后拿出來重新唱響。

  并且在話劇原聲唱片中,這首歌改名為《氧氣》。
  大家來看看這首歌的歌詞,其實這是一首高潮之歌,是話劇中的人物——明明和馬路做愛做到高潮的時候唱得。
  
  舊版本(99年)
  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涌来,
  所有的氧气都被我吸光,
  所有的物体都失去重量,
  我已走到所有路的尽头。

  人生这个时候不能说话,
  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
  人在这个时候不能说话,
  最好的办法就是叹息,
  人在这个时候不能说话,
  最好的办法就是喊叫,
  人在这个时候不能说话,
  最好的办法就是飞翔。
 
  所有的风景都变得模糊,
  所有的手臂都变成翅膀,
  所有的记忆都重新更换,
  我已走到所有路的尽头。
  我的影子在奔跑,我却无法移动,
  你在一切的尽头向我微笑。
  

  新版本(03年)
  对我笑吧,笑吧,就像你我初次见面,
  对我说吧,说吧,即使誓言明天就变,
  享用我吧,现在,人生如此飘忽不定,
  想起我吧,将来,在你变老的那一年。
   
  过去岁月都会过去,
  有你最后带我离去, 
  过去岁月总会过去,
  有你最后带我离去。
    
  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涌来,
  所有的氧气都被我吸光,
  所有的物体都失去重量,
  我的爱情走到了所有路的尽头。

[ 本帖最后由 fussfun 于 2008-9-26 22:24 编辑 ]

TOP

我有点疯了,可能。

第一次看到以89大学生活为背景的电影,太激动了吧,这部片子,我总觉得里面藏了什么东西,于是疯了一样,看了一遍又一遍,看着看着,我终于模糊的猜到娄烨想表达的意思了。
他大概是想把这部片子分成两根平行的线索,一根是里面男男女女的情爱,一根是历史的变迁,其中情爱故事是主轴,他想通过他的艺术手法,表现出这两根线没有联系,各说各的。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影片中很多地方,情节和逻辑上站不住脚,比如女主人公莫名其妙的呓语和独白等,当然艺术不是逻辑的,不过娄烨的这个特色在这部片子里还是不够精致,所以让人看得糊里糊涂的。

其实《颐和园》和《苏州河》有好多可比之处。
《苏州河》这部片子最大的特色就是只有人物,没有时间,或者说时间轴在这里是紊乱的。我想这也是娄烨擅长的地方,时间顺序缺席的叙事方式,从而把人物抽象到一个纯粹的层面。《苏州河》在这方面真是堪称经典。

怪不得郝蕾说到,看了《颐和园》会让人想到《苏州河》,刚开始我看,怎么都没法和《苏州河》联系起来,现在明白了,《颐和园》和《苏州河》同出一辙,不一样的地方仅在于它套上了一根明确的时间轴。原来果然就像乌乌说的那样,要把那根轴刨掉

很多导演给自己的电影取名字都是有自我风格的,比如王家卫,他的风格就是随便取名字。娄烨则是以地名命名。讲一个故事,要有时间,地点,人物。
我猜,时间对于娄烨来说,是他在某种程度上想要表达的抽象东西,人物当然是他的核心,所以剩下的唯一能实实在在抓住的,就是地点了,于是就成为了电影名字的由来。

TOP